記者 | 鄭小琳
2022年以來,受成本上升影響,陶瓷企業正頻繁上調售價。
據界面新聞了解,僅僅一周內,就有四家頭部企業相繼發布漲價函。包括新明珠集團、宏宇旗下宏陶陶瓷、蒙娜麗莎、馬可波羅及東鵬控股等陶瓷企業,均宣布漲幅在3%-10%不等。
至于漲價的原因,這些陶瓷企業發出的《漲價函》顯示,此次漲價主要受天然氣、煤炭及原料等成本價格大幅上漲所致,陶企扛不住成本飆升壓力,選擇上調產品售價。
此次企業“集體漲價”背后,不僅對陶瓷行業終端銷售市場帶來影響,陶瓷企業今年的盈利水平也將迎來挑戰。
“集體漲價”
最新宣布漲價的行業龍頭是東鵬控股。
6月6日,東鵬控股瓷磚事業部發布調價通知,決定自2022年6月21日起,東鵬瓷磚事業部部分產品價格上調3%-10%不等。
而自5月下旬以來,瓷磚行業的漲價已變得普遍。
先是5月23日,宏宇集團旗下的宏陶發布了《關于部分產品調價的通知》,稱將于6月1日起,對部分產品、瓷片全系列在現有價格的基礎上調升5%,其他產品屆時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接下來在5月26日-28日,接連有新明珠集團、蒙娜麗莎、馬可波羅等企業分別發布《調價通知》稱,決定從2022年6月1日起,對部分產品在現有價格的基礎上調升3%-6%。
為何在目前階段集體上調價格?多數陶企紛紛表示,主要系成本大幅提高所致:“繼去年以來受政府雙碳、減排及限電政策影響,今年建材行業在天然氣和原材料等方面的價格大幅繼續上漲,導致生產經營成本大幅提高。”
2022年,能源、煤炭就原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不少陶企扛不住成本壓力紛紛選擇漲價。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5月下旬,流通領域液化天然氣(LNG)均價為7148.6元/噸,折算約為5.11元/平方米,仍處高位。
據《陶瓷信息》報道,目前佛山陶瓷廠實際用氣價格折算下來大致為4.4元/立方米,肇慶、清遠禾云等產區LNG大致為5.1元/立方米,而去年6 月 6 日,廣東清遠、肇慶、恩平等地陶瓷廠LNG實際用氣價格為3.2元/立方米,漲幅達60%左右。
換言之,800×800mm拋釉磚僅天然氣成本就增加了約3.6元/平方米。以一條日產量2萬㎡的拋釉磚生產線為例,僅天然氣成本,一天就要多支出7.2萬元,一個月則多支出216萬元。
“目前天然氣、煤炭價格依然漲的很厲害,就拿天然氣來說,去年比今年漲了快三倍,企業實在扛不住了。”一位佛山陶瓷行業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以大同混煤(5800大卡)為例,2018、2019年和2020年,大同混煤(5800大卡)最高價格分別為645元/噸、625元/噸和723.5元/噸,價格全年走勢相對平穩。
而在去年9月中旬,大同混煤(5800大卡)價格突破1000元/噸。
據陶城報報道,截至2022年5月下旬,大同混煤(5800大卡)價格基本保持在1000元/噸以上,相比2020年,2021年平均價格上漲68.33%,2022年1月至5月上漲110.51%。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明確,陶瓷行業“煤改氣”舉措也拉動了全國天然氣消費規模的增長。
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1)》,與2019年天然氣消費基數相比,2020年和2021年年均增速為9%~10%,處于中高速增長合理區間。其中,工業燃料增量主要來自陶瓷、玻璃等重點行業。
據了解,目前,廣東(包括佛山、清遠、肇慶、恩平)、福建、山東、四川、遼寧等產區陶企均已完成清潔能源改造。江西、內黃產區采用集中制氣,廣西、河南等地也提出全面“煤改氣”。
此外,這次“集體”漲價,除了受燃料成本上升影響外,也受原料、輔料等價格上漲影響。據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陶瓷生產所需的陶土、色釉料、包裝材料等價格出現較大漲幅。
以陶瓷墨水、色釉料生產常用的原材料金屬為例,如鋁、鋅、鈷、鎳、錫、銻、氧化釹、氧化鐠、金屬鐠等,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價格相較2020年末,增長了13%~170%不等。
數據顯示,2022年5月,錫價、鈷價、鎳價分別為27.38萬元/噸、44.94萬元/噸、22.56萬元/噸,比2020年末分別增長80.25%和64.8%、75.76%,氧化釹、氧化鐠和金屬鐠價格較2020年末,同比增長89.03%、170.92%和118.26%。
對消費者影響多大?
由天然氣、煤炭及原料等成本飆升引發的“漲價潮”,正向陶瓷行業襲來,這或許只是個開始。
“現在已經漲價了,預計后期還要漲,原料、能源、人工等都在漲,廣東很多窯也停產了。之前我們沒有考慮漲價,后來實在扛不住。同時,從能源、煤炭及原料仍處高位的情況來看,估計今年瓷磚會越來越貴。”一位蒙娜麗莎經銷商告訴界面新聞。
不過,對于終端消費者而言,瓷磚在家裝占比較小。價格浮動5%的情況下,大部分的消費者并不敏感。
一位正在裝修的廣州業主表示:“漲價也沒辦法,該買還是得買,如果看中了瓷磚款式,多花幾百塊錢也不會太在意。今年裝修,自己買的油漆就比朋友去年買的貴了一千多。”
談及瓷磚漲價,另一位消費者也表示:“如果漲幅在可接受范圍內,整體價格還能令人接受。”
“消費者對零售價格的輕微波動并不敏感。”一位中小瓷磚品牌創始人直言,“現在很多顧客都是精裝商品房,按照三室一廳的商品房實際用磚20-30平計算,漲價后,合計多出一兩百,影響有限。”
上述蒙娜麗莎的經銷商也表示,“廠家漲了幾個點,對終端銷售影響不大。而且,品牌磚零售價本就比普通磚貴一些,再漲就沒有優勢了。”
據了解,此次漲價潮中,也有小部分經銷商并未提價。一位馬可波羅經銷商告訴界面新聞,“廠家雖然提價,但我們還沒有漲,618品牌、商場都在搞活動,價格其實比平時更優惠。”
上述中小瓷磚品牌創始人也表示,“自去年底漲了5個點后,今年產品尚未提價。”
目前,雖然瓷磚漲價在終端尚未引起明顯反映,但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對終端銷售或多或少還是有一定影響。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互聯網戰略專家王建國認為,“首先,漲價意味著消費者購買產品的財務支出更大,可能導致消費者在同樣價格基礎上,側重買偏品牌產品。”
在他看來,漲價潮在當下可能不顯見,但之后對經銷商依然會帶來壓力:“陶瓷、衛浴等產品在家裝、公裝占比不小,產品漲價,銷售更難做;同時,每個品牌漲價策略不一,銷售所面臨的挑戰也不盡相同。”
“現在市場景氣度差,生意難做,以前利潤高的時候能掙20多個點,現在能掙個7、8個點就不錯了。”一位東鵬瓷磚的經銷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行業人士認為,“漲價潮”的上演,也是對陶企韌性與實力的一次考驗。
“原料持續上漲,意味著擁有窯、陶土或燃料供應更集中的企業則更具成本優勢。此外,無論從產品、運營、管理、渠道、戰略等方面,對陶企都將是一種考驗。”王建國表示。
2022年,對陶企而言,是更艱難的一年,原料、能源及燃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對陶企的成本端壓力影響依舊巨大,而漲價對企業帶來的影響是競爭的加劇以及利潤率的下滑。
這也意味著,陶瓷行業在未來或迎新一輪的洗牌與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