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戴晶晶
近日,商務部下發450萬噸成品油出口配額,作為今年第一批出口配額的補充。
6月8日,界面新聞自隆眾資訊獲悉了上述消息。其中,一般貿易出口配額為350萬噸,加工貿易配額100萬噸。
加上今年1月已下發的配額,今年國內第一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共計1750萬噸,仍較去年第一批下發的2950萬噸下降了40.7%。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與中化獲得了全部最新追加的450萬噸出口配額。其中,中國石化獲得的額度超過一半;中國石油、中國海油與中化的配額占比分別為34%、9.3%、3.3%。
截至目前,今年獲國內成品油出口配額最多的公司是中國石化,占比為38.3%;浙江石化是唯一一家獲得成品油出口權限的民營企業,在之前第一批配額發放中,獲得134萬噸一般貿易出口配額。

隆眾資訊的分析師李春艷對界面新聞表示,新追加成品油出口配額,主要是為了緩解國內庫存壓力。
李春艷稱,3-4月各地受疫情影響,汽柴油終端需求下滑,尤其汽油消費銳減。主營單位及獨立煉廠庫存均有上升,倒逼煉廠負荷下降。
今年一季度,受俄烏沖突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不斷攀升。2月24日,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站上每桶100美元,刷新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3月,國際油價繼續上漲至接近140美元/桶,隨后震蕩下滑至100美元附近。
李春艷稱,一季度中國汽柴油出口利潤空間大幅上漲,但為了維持國內成品油保供工作,發改委在3月中旬指出,國內煉廠一方面應避免因進口原油成本高位而出現煉廠裝置大幅降負的現象,另一方面要優先保供國內需求,控制成品油集中出口。
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4月,中國成品油出口量約1518萬噸,同比下降38.3%。其中,汽油出口量402萬噸,同比減少38.7%,柴油出口量161萬噸,同比減少82%。
據隆眾資訊數據,今年1-6月初,中國汽柴油商業庫存呈先漲后跌趨勢。截至6月2日當周,國內汽油商業庫存與柴油庫存分別為1469.36萬噸、1680.2萬噸,比今年高位4月14當周分別下降了9.05%、8.88%。

華泰期貨的研報指出,短期看,臨時下發配額的邏輯主要在于國內成品油出口利潤飆升,疊加國內成品油庫存壓力較大;中期看,如果成品油出口配額仍像去年一樣整體收緊,那國內過剩的成品油資源仍舊難以輸出至海外市場,國內煉廠仍將處于內卷狀態。
近兩年來,國內出口配額發放大幅收緊,成品油出口量下降。
去年,國內成品油出口配額累計下發3761萬噸,同比下跌36.29%。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成品油出口總量2712萬噸,同比下降4%。其中,汽油出口量1454萬噸,累計同比下跌9.1%;柴油出口量1721萬噸,累計同比下跌12.9%。
李春艷對界面新聞表示,出口配額下調是因為國家為了調整“大進大出”的能源結構,且煉化企業受“雙碳”目標壓減碳排放量影響,縮減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量。此外,去年下半年對混芳、輕循等汽柴油原料征收進口消費稅,需要國內煉廠填補因此導致的供應缺口。
“未來幾年中國成品油是出口轉內銷的趨勢。”李春艷稱。
2021年5月,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公告稱,從當年6月12日起,將對混合芳烴、輕循環油及稀釋瀝青征收進口環節消費稅。在新稅影響下,混合芳烴等產品進口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