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要說今年基金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品種,非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莫屬。截至6月8日,先后有5批共2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獲批發行。
其中,已經募集結束開展運作的有17只,合計管理規模為1070.24億元;嘉實、銀華兩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已經結束募集,等待成立;正在發行的還有匯添富、華泰柏瑞、華寶、萬家、中銀等幾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

自去年12月中下旬,來自南方、鵬華、富國、惠升、華富、中航基金的首批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相繼成立,初始發行總規模達152億元,根據一季報數據,這6只基金的總規模已擴大到近300億。
進入2022年以來,先后有四批的同業存單指數產品獲批。隨著權益市場的大幅震蕩,市場賺錢效應的走低讓這類產品迅速走紅,開始誕生百億規模的產品。
6月8日,天天基金APP開屏首頁即為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宣傳頁 ,推介文案中也提到“同業存單AAA指數,流動性高,歷史波動率低,自基日發布以來,最大回撤僅-0.16%”等字樣。

不過,火爆之下,仍有隱憂。對于投資者而言,在跟風沖動購買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之前,仍需要多了解以后再下手。
在天天基金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評論區,界面新聞記者看到,關于該類產品收益率的討論非常火爆。“這個收益率是多少,能超過余額寶嗎?”、“不是說類貨幣基金嗎,為什么昨天的收益率竟然是-0.01%?基金經理出來給個說法。”
“4月底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買了一只同業存單基金,結果都快一個月了,收益率才0.1%,錯過了一整個5月的反彈行情。現在已經全部贖回了。”北京一位基金投資者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費率低、少回撤、流動性高,閑錢不閑置、投資好幫手”......在銀行渠道,界面新聞記者看到,書面推介材料中,渠道方多將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如此定義。
但在口頭推介中,也有理財經理將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簡單總結為“類貨幣基金,1元起投”、“收益穩定的現金理財”。
實際上,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和貨幣基金是兩種類型完全不同的產品。
前者是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跟蹤的是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931059.CSI)。該指數選取銀行間市場上市的主體評級為AAA、發行期限1年及以下的同業存單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AAA級同業存單的整體表現。
同業存單指數基金,通過被動投資的方式,基金80%以上非現金資產將投資于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的成份券和備選成份券,通過指數化投資,在控制與標的指數偏離風險的基礎上,爭取獲得與投資標的指數相似的總回報。
而投資者熟悉的“寶寶類”貨幣基金,資產主要投資于短期貨幣工具如國庫券、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等短期有價證券。根據《貨幣市場基金管理暫行規定》,明確禁止貨幣市場基金投資于以下金融產品:(1)股票;(2)可轉換債券;(3)剩余期限超過397天的債券;(4)信用等級在AAA級以下的企業債券等。
從申購和贖回條件來看,相比貨幣基金的隨存隨取,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存在申購期、封閉運作期、7天持有期等限制。產品在募集期和成立后的封閉運作期內,均不可辦理贖回。開放申購后,仍有著7天持有期的限制。
“我們在推介材料中,不會片面強調這類產品收益穩定,因為還是存在著凈值波動的風險。關于贖回的風險提示,我們也在醒目的位置用加粗的深色字體顯示。希望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資產配置理性購買。”一家募集到百億規模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公募公司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從指數的風險收益特征來看,同業存單AAA指數久期較短、利率風險較低,呈現出較優的風險收益比。此外,現階段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在運作方式上設有至少7天份額最短持有期,投資者從基金成立打開申贖之后通常持有滿7天。建議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購買。”某頭部公募內部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