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白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033億元,利潤總額1702億元,產量達到716萬千升。
據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統計,19家白酒上市企業同期實現營收3017.18億元,凈利潤1082.98億元,共計產量181.58萬千升。白酒上市企業占據整個白酒行業過半營收、六成凈利,以及四分之一的產量。
其中,1家醬香型、12家濃香型、3家大清香白酒企業的營收、凈利潤、產量總和如下:
營收分別為1061.9億元、1510.83億元、312.51億元,占比35.28%、50.19%、10.38%;
凈利潤分別為524.6億元、474.52億元、53.77億元,占比48.44%、43.82%、4.96%;
產量分別為 8.47萬千升、78.96萬千升、83.45萬千升,占比4.67%、43.49%、45.96%。
茅臺一騎絕塵、濃香陣營龐大、大清香高速增長,業內有關“醬香反超濃香”“大清香時代即將到來”的猜想能否得到印證,其他香型還有何種表現?
從上市公司業績變化,看各香型市場趨勢,云酒頭條就此(微信號:云酒頭條)進行了分析。
?醬香反超濃香?
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醬香與濃香激戰正酣。
在醬香型白酒上市公司中,貴州茅臺一枝獨秀。年報顯示,貴州茅臺2021年營收1061.9億元,凈利524.6億元,產量8.47萬千升,分別占19家上市酒企的35.28、48.44%、4.67%。貴州茅臺以不到5%的產量獲得近50%凈利的局面,正吸引更多白酒企業入局醬香市場。
資本涌入之下,醬香型白酒產能得以快速提升。有關數據顯示,2019年,貴州規模以上企業白酒產量僅27.39萬千升,至2024年產量預計增至42.6-42.8萬千升,相當于2019年產量的1.56倍。
近兩年來,川黔兩省在醬酒產業投入上不遺余力,隨著各大酒企產能擴張計劃逐步落地,醬酒行業預計在2025年釋放約20萬千升新增產能。包括巖石股份(上海貴酒)、海南椰島等上市酒企,也紛紛選擇拓展醬酒業務板塊。
新一輪醬酒競爭掀起,醬香似乎已然反超濃香?但據白酒財報的表現來看,結果并非如此。
不可否認,就凈利潤而言,醬香較濃香略勝一籌。然而,不管從營收、產量,還是頭部企業占比來看,濃香型白酒仍有顯著優勢。
五年間,濃清醬三香整體營收規模均實現約兩倍增長。其中在濃香板塊,2021年12家濃香型白酒上市公司的營收總額為1510.8億元,比醬香型企業多448億元,其78.96萬千升的產量則在19家白酒類上市企業中占比43.49%,是醬香型企業的近十倍。
與此同時,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作為濃香型白酒代表,在營收前五中位列三席,加上古井貢酒、今世緣、迎駕貢酒、舍得酒業,濃香型白酒共有七家企業進入凈利前十強。
從歷屆國家名酒評比結果來看,濃香對整個白酒產業的引領價值,同樣不容忽視。
1952年,首屆全國評酒會尚未劃分白酒香型,貴州茅臺與瀘州老窖已并列四大名酒。1963年,在評選出的老八大名酒中,五糧液、瀘州老窖特曲、古井貢酒、全興大曲酒,作為濃香名酒產品占據四席。
1978年底,入選新八大的劍南春和洋河大曲皆為濃香型白酒。此后兩屆全國評酒會上,濃香型白酒在十三種名酒與十七種國家名酒中,分別占有七個、九個名額。
業內人士表示,濃香型白酒作為中國白酒的核心品類,名酒數量多、龍頭實力強,其在行業內的主導地位短期難以撼動。不過醬香與濃香的濃香的擴張和增長仍在繼續,并將成為推動酒業進一步增長的關鍵力量。
?大清香時代正在路上
濃醬兩大香型對壘之外,清香型白酒的增勢不容小覷。
2021年,清香型白酒上市公司營收總額為312.51億元,占19家上市公司全年營收的10.38%,凈利潤總額53.77億元,占比為4.96%;產量合計83.45萬千升,占比為45.96%(注:順鑫農業未披露白酒產業凈利潤,不納入計算)。
從2018年到2021年的營收比拼中,TOP5白酒上市企業的固定成員為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濃醬清三香型齊全。其中,僅有清香型白酒的營收、凈利、產量占比呈全面上升趨勢。
自2020年開始,濃醬清三香型白酒營收、凈利、產量增速加快,就營收、凈利而言,清香型白酒的增長速度都遠高于濃、醬。
作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汾酒的高速發展尤為矚目。2022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山西汾酒實現營業總收入105.3億元,同比增長43.62%;實現凈利潤37.10億元,同比增長70.03%。僅2022年一季度的營收,已超2021全年營收的50%;凈利潤已超2020全年。
業內人士分析,在白酒行業發展中,龍頭領跑將帶動整個品類中眾多品牌共同發力,形成“一超帶動 多強奮起”的格局。汾酒的持續增長,正引領著大清香復興熱潮。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從濃醬清三類香型的白酒上市企業表現來看,清香型白酒雖有近半產量,但其凈利占比卻不足5%,與醬香型白酒正好相反。在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卓鵬品牌營銷咨詢公司董事長田卓鵬看來,大清香的未來,一定在高端。
當前,汾酒進一步提升高價位段占位能力,落實“抓青花、強腰部、穩玻汾”的產品策略;牛欄山聚焦品牌升級,建立品牌和中高端核心產品的強關聯。業內人士分析,未來5年,清香型白酒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行業占比將由15%上升至20%以上,而清香在高端、次高端市場的占比,也將提升至30%左右。
?其他香型表現如何?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獨特咨詢創始人王偉設認為,濃清醬三香之外,其它香型品類同樣值得關注。
據云酒頭條(微信號:云酒頭條)統計,近5年來,兼香型白酒僅口子窖一家上市企業,其營收、凈利、產量數額整體上升,在19家上市企業總量提升的趨勢下,占比反而縮減;老白干型白酒僅一家上市企業,其營收、凈利、產量數額及占比未出現明顯變化。
2017年至2021年,主打馥郁香型的酒鬼酒,營收從8.78億元增至34.14億元,凈利從1.76億元增至8.93億元,產量從0.61萬千升增至1.6萬千升,占比皆逐年遞增。
王偉設認為,兼香型白酒整體市場規模有望從2021的250億元增至2025年的500億元,市場競爭將推動企業前端技術的創新與融合,并塑造更高價值。
4月1日起,《白酒質量要求第11部分:馥郁香型白酒》推薦性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馥郁香型正式成為第11個國標香型。有觀點認為,隨著白酒消費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趨勢凸顯,以馥郁香為代表的創新品類也將博得更多紅利。
事實上,因為釀造原料、發酵環境、釀造工藝的不同,每類香型都有獨特風味,這也是白酒稀缺價值的表現。
當前,“茅臺熱”引領“醬酒熱”的勢頭仍未改變;本就占據主要份額的濃香,正加速抱團發展堅守陣地;在汾酒的引領、牛欄山轉型的背景下,清香品類呈崛起之勢;各類香型百花齊放、又和諧統一。
白酒上市企業的香型之戰,行業與消費者將是最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