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牛鈺
6月2日,北京發布《北京市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的實施方案》,此次政策共提出六個方面45條舉措,對于房地產領域也具有積極的措施,如提升投資項目落地效率、涉及激發城市更新、促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推動更多REITs發行上市、減免房租等。
《方案》明確提出了大力促進大宗消費的概念,住房方面具體為堅持“房住不炒”,保障剛性住房需求,滿足合理的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推動企業將存量商辦用房轉換為配套重點功能區和產業園區的人才租賃房、保障性租賃住房。
政策還涉及到家裝市場,將依托智能化信息采集系統,建立家裝企業和家裝人員“白名單”制度,落實“散裝散建”從業人員“一登三查”要求,安全有序放開家庭裝修施工,有效帶動家裝、家居和家電消費。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界面新聞表示,上述表述透露出三點住房方面的政策支持,除了明確提出帶動家裝等房后市場積極發展、明確存量商辦用房轉換以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房源外,剛性住房需求給予保障,改善性住房需求給予滿足,充分體現了北京當前積極落實中央政策的內容,也意味著后續對于購房方面的政策會有優化可能。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院李宇嘉認為,北京此次政策支持的重點還是剛性需求,把其重要性列在改善型需求之前,這說明北京本身是不缺需求的,所以在住房消費方面明確的是支持住房租賃,特別是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的消費。
“北京這一攬子措施是非常全面系統的,也是非常接地氣的。在降低成本方面全方位的考慮到了企業單位在公積金繳存、個人在公積金貸款、住房貸款償還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小微企業租金問題,以兜住民生的底線、舒困疫情的影響。 ”李宇嘉對界面新聞表示。
具體來看,《方案》提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等用人單位,可按規定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期限為2022年4月至12月。緩繳期間,繳存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不受緩繳影響。
若職工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租住商品房,可按實際支付房租提取住房公積金,不受繳存人月繳存額限制。受疫情影響不能正常償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不作逾期處理,不影響征信記錄,并免收罰息。
對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 《方案》提出國有房租減免“即申即享”,減免3個月房屋租金,其中對承租朝陽、海淀、豐臺、房山、通州、大興等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區國有房屋的,減免6個月房屋租金。
對承租非國有房屋的科技型孵化器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的,經確認按照減免租金總額的50%給予補貼,其中市級承擔20%、區級承擔30%。鼓勵各區結合實際,對減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租的非國有房屋業主或經營管理主體,給予一定補貼。
除了住房消費端的保障,《方案》在供給方面提出要促進城市更新、危舊房改建等,提出增加規模除改善居住條件外可用于建設共有產權住房或保障性租賃住房。力爭2022年開工300個、完工10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試點項目累計達40個。
另外,還將提升投資項目落地效率,簡化、加快辦理重大投資項目審批手續。
上半年完成第二批商品住宅用地集中供應,下半年再完成兩批供地,加大保障性住房項目促開工、促建設力度。
“可以看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即北京首次提出了四批次的集中供地做法,是全國目前比較明確有四批次供地表述的城市,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疫情對于土地供應節奏的干擾有關系,批次增加,將使得供地工作更加從容。”嚴躍進對界面新聞表示。
嚴躍進還指出,目前濟南、青島和重慶等都已經明確了今年四批次集中供地的表述,說明集中供地的精神和導向不變,但是具體操作會微調。上半年房企拿地方面的關注度相對少,但隨著房屋銷售數據的改善,下半年的兩批次集中供地,預計會形成一波比較好的拿地熱潮。
除了住房消費及供給端的利好,《方案》也提出項目建設融資方面的支持,如統籌專項債券等項目,2022年專項債6月底前發行完畢、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發行上市等。
嚴躍進認為,北京在抗疫復工方面的舉措積極且豐富,會顯著影響后續的經濟行為和市場運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