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化產業新聞
由露營衍生出的“露營+”玩法更廣受追捧,森林露營、海島露營、公園露營、星空露營以及“露營+飛盤”“露營+音樂節”“露營+焰火晚會”“露營+后備箱市集”等新項目、新產品成為都市人群的新寵。
作為旅游的新寵兒,露營是否能為經營者帶來盈利呢?如何做到盈利最大化呢?現在入局是否是個好時機呢?
露營火爆,都盈利了嗎?
戶外露營持續升溫,營地野餐、親近自然的休閑方式較傳統旅游吸引力逐步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天貓戶外帳篷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其中大型帳篷、天幕等有兩倍以上增長。1至4月上旬,通過攜程報名露營游的用戶數量是2021全年的5倍以上,在營地的消費中,有90%是對設備端的需求。
行業欣欣向榮的背景下,相關企業業績也迎來高增長。數據顯示,主打露營裝備的大牧實現收入7442萬元,同比大增184%,其中大牧自營線上渠道取得收入2953萬元,同比增長119%;專業裝備分銷與團購渠道收入4488萬元,同比大增253%。一季度大牧整體毛利率34.8%,其中大牧自營線上渠道毛利率41.17%,同比提高4.48pct;專業裝備分銷與團購渠道毛利率30.61%,同比提高3.59pct。
然而,在露營營地上,盈利可能并沒有這么可觀。數據顯示,露營位出租收入占露營地總收入的比例高達60%,單一的盈利模式,不能支撐露營地獲得足夠的經濟回報,實現長遠的穩定發展,不過現在也有很多營地在增加多元化的活動來增加盈利點。
賺錢的露營地,他們都這樣做
目前國內露營地盈利渠道主要包括出租營位、收取門票或停車費及其他一些附加服務和商品銷售收入。
一般來講,一個中等規模 40 營位的汽車露營地需要投入300萬左右,包括服務區、辦公區、活動區以及公用設施等等,假設年接待能力達到20000人,一個營位平均接待 3 人,綜合開營率為35%,假定露營地門票定10元/人,人均餐飲消費和住宿消費80 元/天,40個營位約需要48名雇員,考慮露營地的經營管理費、固定資產折舊等等,可估算出該露營地年度收益率約等于1。
由此可見,若純粹靠營位出租和提供簡便餐宿收入,收益并不可觀。單一的盈利模式,不能支撐營地獲得足夠的經濟回報,實現長遠的穩定發展。
盈利模式單一在于產品單一、服務系統不夠完善。縱觀國外發展成熟的露營地,往往都有功能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和與之相對應的復合式的盈利渠道。
比如英國約克郡附近的Hagerton營地、美國藍嶺群山森林型汽車營地、西班牙Park playa bara營地等,他們的共同點之一是各種基礎服務設施齊全:建有獨立的飲水和污水處理系統,配備220伏日常用電,現代化的衛生設備,洗臉池、淋浴、衛生間,免費供應熱水,并且提供洗衣、熨衣、煤氣等服務設施。
共同點之二是這幾個營地都具有擁有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體系:購物、展覽、多種運動、娛樂等產品體系,服務質量精良、安全措施到位等服務體系。營地內游客能夠充分享受舒適與安全,在不受打擾的自然狀態下度假生活。
通過對國外營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和研究,設計多元化的旅游產品體系,拓展復合式的盈利渠道可以參考以下七種方法:
(1)出租或售賣營地營位
露營地的首要任務是為自駕旅游提供營位也即基本的休息場所,包括露營營位、露營位和露營位。還可以考慮永久售賣,永久擁有營位的人可隨時免費進入營地,當然前提是提供水、電、煤氣、暖氣等基礎服務設施,并擁有其他各項服務設施。
(2)出租空閑場地
露營地一般位于野外,擁有大面積空閑之地,在開展營地活動之余,將場地出租用于會展業務,收取租金并招徠游客來此消費。如會展業務、展銷會、戶外用品展覽會、或出租會議場地承接企事業單位的會議,甚至舉辦個性婚禮等事宜。
(3)露營酒店客房收入
指自行式露營、拖掛式露營客房及配套酒店經營收入。
(4)車輛的租賃、銷售和零配件租售
露營地是展示車輛性能、出售車輛最好的活動平臺,可將營地發展為品牌車輛的分銷商,收取車輛買賣的中間差價。也可以提供戶外車輛、露營租賃,收取租金或者單獨租售汽車零配件。
(5)開發收費性的休閑、游樂項目
根據營地周邊旅游資源的不同,可開發的游樂項目也相應不同,水上、林間、草地等皆可建收費性游樂設施,形成娛樂區和運動休閑區。最受營地歡迎的項目:篝火晚會和BBQ。涉及到的項目配套設施,包括烤箱、木炭、卡拉OK設施及漁具等,也可出租或出售作為盈利來源。
(6)特色地產銷售收入
部分依托景區或者良好自然資源的營地,可靈活開發一批移動酒店類型的旅游地產,通過地產銷售來快速獲取投資回報。當然前提是營地提供的體驗環境有足夠吸引力,能夠吸引游客長期停留、反復重游的前提下。
(7)其他盈利方式
出租廣告牌、辦理戶外知識講堂、駕駛初學者練車場、各類社會派對活動場、特色農副產品銷售等。
現在入局露營,是否是好時機?
露營經濟的生機勃勃無需多言,但對于文旅行業來說,露營雖好,卻“獨木難支”,至少市場主體全部押寶露營并不現實。
一方面,對于人文類景區而言,場地條件的限制致使其幾無可能承載相應的露營活動,因而很難分得露營紅利的一杯羹。另一方面,露營活動的客單價遠沒有高到能夠填補跨省游、長線游冰封帶來的“黑洞”,畢竟露營活動多數基于自駕出行、自帶裝備和餐飲,對于旅游目的地賴以生存的“食、住、行”三大要素貢獻度不大。
國內與房車配套的露營地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存在許多痛點和難點。受用地性質、土地規劃方面的政策所限,目前國內可用于房車駐扎、補給的房車營地在普及和便利性方面,與房車市場較為成熟的歐美國家及地區相比,仍相差甚遠。
據了解,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房車營地前期建設投入大,投資回報慢。目前國內房車營地主要以個人投資為主,從整體經營的情況來看,盈利的房車營地屈指可數。深圳某房車營地負責人表示,對于營地運營的營收,無法做常規化的預期,預計至少三年才能回本。業內人士認為,房車營地除了在運營上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盈利方式、不斷創新服務增加用戶黏性、加強上下游的產業協作外,還需要依靠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房車營地快速發展。
所以是否要入局,要衡量好自己的資源和條件,切勿盲目跟風。若確實想要入局這一賽道,當下應當在配套設施服務、活動運營水平、營地品牌建設等方面做足功夫,以直面未來露營行業的深度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