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奇銳
編輯 | 樓婍沁
5月27日,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廣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若羽臣”)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說明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是否存在向公司管理層等相關人士變相輸送利益、損害上市公司及股東利益的情形。
若羽臣在5月26號對外披露《2022年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公告。內容顯示,若羽臣計劃授予激勵對象股票期權數量為900萬份,其中首次授予股票期權720萬份,分別占草案公布日公司股本總額的7.4%和5.92%。
在本次激勵計劃中獲得首次授予的共有147人,若羽臣董事、副總經理徐晴獲授的股票期權數量為25萬份,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羅志青為20萬份,財務總監劉源為6萬份,其余144名核心員工為669萬份。
值得提到的是,若羽臣授予期權股票的行權價格為每股13.59元,并表示該價格不低于草案公布前60個交易日股票均價的70%。在5月26日當天,若羽臣收盤價格為每股17.31元,行權價格相當于當日每股股價的7.85折。
而這正是引發深交所要求就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問題進行說明的原因。
如果該草案最終履行,獲得期權股票的員工將能在滿足行權條件后,以13.59元的價格購買公司的1股股票。但13.59元的價格疑似較低,內部員工以該價格購入股票或將有損市場公平性,高層人員則有獲得額外利益的嫌疑。
6月1日,若羽臣就深交所關注函作出回應。若羽臣稱本次股權激勵計劃綜合考慮了公司現狀,符合法律規定。
就深交所對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產生疑問一事,若羽臣給出的數據顯示,草案公告前1個交易日、20個交易日和6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價分別為每股17.94元、19.94元和19.41元。基于此,股票期權行權價格下限為每股19.41元,13.59元的行權價格并為低于規定價的70%。
此次若羽臣引發深交所關注的另一原因則是其期權激勵計劃的可行性。
從2022年到2025年,獲得股票期權的員工必須在公司利潤不低于3000萬元、6000萬元、1.2億元和1.8億元的前提下才能行權。盡管若羽臣在回應中稱條件設置合理,但財報表現卻不樂觀。
若羽臣在2020年正式登陸深交所。從2017年至2019年,若羽臣營收分別為6.71億元、9.31億元、9.59億元,凈利潤錄得0.58億元、0.77億元和0.86億元。作為電商服務商,若羽臣代理寶潔、花王和拜耳等集團旗下品牌的線上業務。
但和同類型的寶尊電商、麗人麗妝以及壹網壹創相比,若羽臣的毛利率水平并不算高。根據招股書,2017年至2019年,電商服務商行業平利潤率為42.08%、44.77%、46.24%,而若羽臣在這三年內的均為超過35%。
即使是在上市滿一年后,若羽臣依然沒有扭轉此前的不足。財報顯示,若羽臣2021年收入增長13.44%至12.88億元,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下滑67.02%和76.20%至2919.51萬元和1929.26萬元。
若羽臣稱利潤下滑是對自有品牌投入加大所致。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若羽臣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下滑幅度達到81.21%和68.85%。而在對深交所的回應中,若羽臣又稱自有品牌已經在2022年一季度實現初步盈利,但品牌投放投入加大仍可能對2022年和2023年利潤造成影響
但這樣的解釋顯然難具說服性。從往期財報表現來看,若羽臣要實現2022年利潤3000元的行權條件并不算難事,但隨后從6000萬元到1.5億元的利潤要求卻難度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