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觀察
今年,特殊化妝品注冊數出現了斷崖式下跌。
國家藥監局特殊化妝品注冊平臺顯示,截至5月30日,今年特殊化妝品共注冊了675個,較2021年上半年特殊化妝品注冊量下降76.5%。另據大麥星球數據,今年1-5月新注冊了國產特殊化妝品共計605個,也同比下降了70.66%。
“得特證者得天下”,在如今的行業環境下,有業內人士如此感慨。
特證注冊量大跌7成,近萬條過期未延續
特殊化妝品的需求正在井噴。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美白市場監測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超80%的女性有美白需求,每年美白消費市場近660億;根據CBNData發布的《2021防曬趨勢白皮書》預測,2024年全球防曬護理市場規模或將達到2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64億元)。
但此時的市場供需卻出現了嚴重失衡——化妝品觀察查詢國家藥監局特殊化妝品注冊平臺發現,今年特證注冊數減少超7成。從單月情況來看,今年注冊時間基本集中在3月,4月、5月幾乎0注冊。
大麥星球數據也顯示,今年注冊的國產特殊化妝品中,主要品類都出現了負增長。譬如,美白祛斑類化妝品新增注冊數116個,同比下降67%;防曬類新增注冊數88個,同比下降71.15%;防脫發類化妝品新增注冊數僅24個,同比下降近65%。
與此同時,化妝品觀察還梳理發現,除了申請的特證數在減少,許多頭部工廠旗下到期的特證也并未申請延續。
國產特殊化妝品注冊平臺顯示,“批件狀態”顯示為“已過期”的國產特殊化妝品注冊信息有近萬條。譬如,科絲美詩目前共持有特證824個,其中顯示“已過期”的特證近一半。今年1-5月,其也僅新增了2個特證產品,分別為“水·貝娜 光采美肌CC霜SPF30 PA++”和“KATO-KATO貪玩假日水感防曬乳”。
截自國家藥監局國產特殊化妝品注冊信息平臺
而諾斯貝爾共有特證127個,其中顯示“已過期”的特證有20個。截止目前,今年尚未注冊新的特證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特殊化妝品注冊證5年有效期屆滿需要延續的,注冊人應提出延續注冊申請,受理機構應在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資料進行形式審查,符合要求的,應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申請人發放新的注冊證。
彼時,曾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規定將大大縮短企業申請特證有效期延續的時間成本。但從目前來看,市場結果并不達預期。
新增四項要求,功效檢測系最大關卡
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特殊化妝品注冊量下跌與新規密切相關。根據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特殊化妝品注冊至少新增四項要求,即需提交原料報送碼、人體功效試驗報告、產品安全評估資料以及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
而不管上述哪一項要求,對大部分企業都非易事。
其一,小微原料商難獲得原料報送碼,大原料商放棄化妝品特證業務。
按照《國家藥監局關于實施有關事項的公告》,特殊化妝品注冊時應提供具有防腐、防曬、著色、染發、祛斑美白功能原料的安全相關信息,即原料報送碼。
截自國家藥監局
化妝品原料安全信息登記平臺數據顯示,自2021年12月31日平臺上線后,截至發稿,已有84808個原料生成了原料報送碼,但特殊化妝品相關原料屈指可數。
某品牌研發工程師直言,實現特殊化妝品功效的原料都具有較高的風險,因此防曬產品使用的防曬劑、染發產品使用的染發劑,都只能選用規定的原料且用量有明確限定,“原料報送碼既是追溯系統,也相當于是追責系統,如今將原料商和化妝品安全綁定一起,也是為了確保特殊化妝品的安全”。
但現實情況是,小微原料商被提供生產工藝、安全數據等相關資料卡住,無法獲得原料報送碼;有規模的原料商又因為化妝品業務銷量小、風險大、填報資料難,主動放棄申報。
其二,成本高/周期長,功效測評成最大關卡。
“原料報送碼還能想辦法解決,最核心問題還是功效報告。”博然堂市場營銷總監張小恩指出,功效報告的費用、周期、通過率,以及老配方是否符合新規的技術要求,都是難題。
據他介紹,目前很多老配方都達不到功效評價要求,譬如防脫、美白之前只做了毒理測試,實際上并沒有實際功效。因此新規落地后,老產品都需要重新研發配方。加上功效測評費用高、檢測周期長,企業開發新品壓力更大了。
根據藥監局數據,目前能夠做人體功效評價試驗的檢測機構只有41家,還普遍受到志愿者不足的制約。這也意味著,企業要注冊特殊化妝品或是申請延續,還需排隊等檢測,無疑又拉長了產品上市周期。
截自國家藥監局化妝品注冊和備案檢驗檢測機構查詢平臺
化妝品觀察統計發現,由于功效檢測難,在今年已完成注冊的特殊化妝品中,仍有部分未上傳功效評價依據的摘要。
譬如,于2022年1月12日完成注冊的“如薇固發防脫洗發水”,其產品基本信息“備注”一欄就明確表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未組織對本產品所稱功效進行審核,本注冊證不作為對產品所稱功效的認可。”
截自國家藥監局國產特殊化妝品注冊信息平臺
“這部分產品可能是之前就已經申請注冊,只不過直到今年才被批準公示出來,還沒來得及上傳功效。”某工廠負責人告訴化妝品觀察,從策劃一個特殊化妝品,到可以生產和上市銷售,一般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其中按照注冊流程備齊所有資料大概就需要一年。
配方成本增加,特證產品要漲價了
對于特殊化妝品要求變高的,除了監管部門,還有消費者。
典型如防曬。不少品牌方透露,目前單純的防曬黑產品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兼顧防曬、養膚、抗藍光、抗老等多重功效的產品,明顯更受青睞。
以薇諾娜爆款單品“清透防曬乳”為例,其宣稱成分中含有3+2舒緩修護精萃,除了防曬黑,還具有防曬老、曬斑、保濕修護等功效。薇諾娜天貓旗艦店顯示,截止目前,該單品已累計賣出300萬件。而花西子明星單品“小黛傘防曬妝前霜”,也宣稱采用復配防曬劑,可實現防曬、貼妝、提亮三合一功效,目前天貓旗艦店月銷量也超3萬+。
國際大牌也適時推出了具備附加功能的防曬產品。比如5月,資生堂全新上市的防曬新品“白胖子”,據稱是一款結合了紫外線防御與皮膚保養的創新防曬乳液,具有“遇光則美”的亮點。
“防曬這塊,我們的優勢也是配方技術,同時申請了多項植物油防曬專利,結合以油養膚的特色,保證高倍防曬的膚感最優”,張小恩如是表示。
多功效配方的研發,無疑也會導致企業開發新品的成本上升。有不少業內人士預測,特證產品要漲價了。
“門檻提高,檢測成本增加,如今還要拼功效,特證產品必定要漲價。”一行業資深人士表示。
張小恩持有相同觀點,“未來功效為王,很多功效成分本身的成本都非常高,需要足量添加,成本肯定要漲。”
上述某工廠負責人也透露,后面新申請特證的產品,單價肯定會漲,老的特證產品會根據使用情況來做費用分擔。
化妝品觀察查詢發現,目前已有不少防曬產品悄然漲價。譬如上文提及的薇諾娜“清透防曬乳”,小紅書上有不少博主曬出該款單品在李佳琦直播間的價格對比圖,去年雙11到手價是168元,加上贈品,平均每克價格為1.29元;而今年618,到手價是306元,平均每克1.49元,漲幅高達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