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連線Insight 王慧瑩
編輯|周曉奇
2022年5月20日,是Facebook上市十周年的日子。十年前,扎克伯格收獲了美國科技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上市活動。
十年后,Facebook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
圖源Meta官網
去年10月,Meta曾表示,將在未來一年投資約100億美元開發各種技術,以構建“元宇宙”,即消費者可以通過頭顯設備來訪問虛擬工作和娛樂世界。
和當年押注移動設備一樣,扎克伯格此時選擇的元宇宙,仍沒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路徑。這不禁引起了外界對Meta未來發展的擔心。
投資公司YCG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CIO)布萊恩·亞克特曼(Brian Yacktman)稱:“我對‘元宇宙’的擔憂是,這筆投資更像是鉆探油井,你可能會兩手空空,也可能會發財。我的疑問是,它的規模會有多大,以及誰會成為贏家。”
扎克伯格此次押注能否成功,如今還是個未知數。但現實的情況是,未知并沒有阻擋扎克伯格跑進元宇宙的腳步。
當外界還處于對元宇宙初級的認知中時,Meta已經率先出手。推出元宇宙游戲、投資相關公司、開發VR設備,Meta的第一家線下店也已經問世。
“我希望未來我們不再只是一個社交平臺,而是被視為一家元宇宙公司。”扎克伯格在去年Facebook Connect大會這樣說。
隨著Meta跑步入場元宇宙,后遺癥也迅速凸顯,一些問題隨之出現。玩家被性侵、設備專利侵權等問題頻頻發生。
回看社交巨頭Facebook近幾年發展緩慢的業績,尤其是受到Tik Tok的狙擊后,快速押注元宇宙是扎克伯格不得不做的選擇。如果抓住元宇宙風口,并搶到第一塊蛋糕,是對公司其他業務的紓困,也是搶占下一個時代的機會。
只是,在元宇宙商業模式還未清晰時,現在的扎克伯格有些過于著急了。
01 玩家遭“性侵”,元宇宙故事怎么講?
當“性侵”從現實世界蔓延到虛擬世界,元宇宙似乎變了味。
近日,據外媒報道,一位21歲女性在體驗Meta制作的元宇宙游戲《地平線世界》時,被一位男性虛擬人物“性騷擾”。
報道援引SumOfUs方面的說法,一名男性虛擬形象“幾乎強奸了”她的虛擬形象,而另一個化身男性虛擬形象在一旁“看著”。
顯然,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元宇宙體驗。在這個游戲中,虛擬人物的接觸能使玩家手中的控制器產生振動,一旦發生類似侵犯時,即便是在虛擬世界中,受害者也會產生不適感。
這種體驗,與《地平線世界》的初衷無疑是相悖的。根據官方介紹,這是一個有趣溫馨的虛擬現實世界,多達20個角色可以在其中創建自己的社區、探索、休閑娛樂。
游戲《地平線世界》,圖源Meta官網
對此,Meta官方發言人回應稱,受害人很遺憾地沒有開啟《地平線世界》的多項安全功能,其中“個人邊界”功能會在玩家周圍形成半徑大約一米的“防護罩”,使得其他虛擬人物無法觸碰,以此杜絕騷擾。并提到,“我們不建議對不認識的人關閉安全功能。”
從Meta的回應可以看到,此次玩家受到侵害是因為沒有開啟“個人邊界”安全功能,似乎與平臺本身無關。
但事實上,這類事件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去年12月,在《地平線世界》測試期間,一位女性玩家也有相同的遭遇。彼時,這名測試者稱,有一個陌生人試圖在廣場上“摸”她的虛擬角色。“這種(不適的)感覺比在互聯網上被騷擾更為強烈”,她寫道。
一個共同點是,上述受害者均表示,在虛擬世界遭遇性侵事件的感受和沖擊和現實世界沒什么兩樣,不適感甚至更為強烈。也就是說,這種看似是沒有肢體接觸的侵犯,實際上給受害者帶來了情感傷害。
“在普通的互聯網上,性騷擾也不是個玩笑話。但置身于虛擬現實中又增加了另一層感受,使得感覺更強烈。我不僅被騷擾了,而且還有其他人支持這種行為,這讓我在廣場上感到孤立無援。”一位受害者曾這樣描述自己在元宇宙中被侵犯的感受。
更早之前,2018年,一項針對600名每月至少使用2次VR玩家的調查顯示,49%的女性和36%的男性都報告稱曾在虛擬世界中遭遇過“性騷擾”。
這其中,引發外界廣泛討論的是,如果受害者身體沒有被真實觸碰,這樣算不算得上是性侵行為?
對此,研究虛擬現實社會影響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杰西·福克斯指出:“人們應該記住,性騷擾從來都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事情。它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虛擬的。”
專門研究網絡騷擾的華盛頓大學研究院凱瑟琳也表示,發生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性侵并無太大區別,會令人們產生相同的心理和神經系統反應。
更重要的是,元宇宙講究的本身就是用戶的沉浸感和體驗感,在這種環境中發生的行為也同樣具有真實性。在特定的元宇宙中,如果此類事件頻頻發生,勢必會對玩家造成身體和心理的傷害。
圖源Meta官網
從Meta的回應來看,平臺目前開放了安全功能,可以幫助玩家在游戲中保護自己。但并沒有提供相關的監管甚至是處罰政策,這無疑埋下了隱患。
具體而言,當玩家實施上述行為時,不會受到任何的處罰和警告,這或許會助長這類事件的發生。只要有人認為,虛擬世界可以沒有法律約束,他們便有可能為所欲為,這種事就會一直發生。
當前來看,元宇宙平臺還需要在長遠時間內,探索平衡用戶的體驗感和真實性與對某些不軌行為進行監管和處罰的規則。
現在Meta的元宇宙游戲,顯然由于太過著急吸引用戶,沒有做好這種平衡。但扎克伯格不想也不愿意等待太久,他急于講述一個新故事。
02 扎克伯格急于跑進元宇宙
去年十月,Facebook Connect大會的第二天,Facebook曾經的大拇指logo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logo和一個新名字“Meta”。
彼時,扎克伯格表示,“Meta”一詞來自希臘語,意味著超越。但在元宇宙風口之下,Meta的意義似乎更接近元宇宙英文“Metaverse”。
扎克伯格著急搶占元宇宙先機,這讓其成為追趕元宇宙風口最積極的科技公司創始人。
而將成立18年的公司Facebook改名為Meta,只是扎克伯格押注元宇宙的第一步。在那之后,Meta關于元宇宙的動作越來越頻繁。
首先,游戲作為進入元宇宙的方式之一,是最容易和VR產生關聯的部分,這自然成為Meta發力的重點。
在 Meta Quest Gaming Showcase 2022上,扎克伯格展示了十幾款游戲,類型包括射擊游戲、動作冒險游戲等,其中不乏根據影視作品《捉鬼敢死隊》《行尸走肉》改編的VR游戲。
但用戶想要體驗元宇宙,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獲取一個進入元宇宙的途徑。這時候,硬件設備便成為了一切的基礎。
很早就意識到硬件重要性的扎克伯格,在2014年第一波VR風口興起時,便花30億美元收購VR頭盔廠商Oculus。扎克伯格對外解釋收購原因時曾提到:錯過智能手機及其操作系統的設計,很多公司只能淪為谷歌和蘋果的附庸。未來,只有擁有自己的硬件平臺及系統,才能掌控命運。
如今,重押元宇宙后,扎克伯格又趕忙宣稱將推出更多VR/AR設備,似乎想將Meta打造為元宇宙的“代名詞”。
扎克伯格在今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今年晚些時候,我們將發布一款更高端的耳機,代號為Project Cambria,它將更加專注于工作場景,并最終取代你的筆記本電腦或工作設置。”
而對于Project Nazare來說,想要達到發售標準,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目前來看,這兩個設備還處于研發階段,究竟何時能與市場見面,以及發售,都是未知數。
扎克伯格等不了那么久,著急布局元宇宙的他,想迅速將現有的VR/AR硬件設備推向更多用戶。
于是在本月初,Meta全球首家元宇宙實體店正式開業。線下店中,Meta 硬件部門的兩大核心產品VR頭顯Quest 2和視頻電話設備Portal被擺在了最為顯眼的位置,還有Meta和雷朋合作開發的智能眼鏡Stories。
Meta實體店,圖源Meta官網
不可否認的是,高頻率地推出元宇宙相關產品、開設線下店,讓Meta花費不少資金。Meta報告稱,該公司2021年在現實實驗室(Reality Labs)投入/減值損失101.9億美元。
正如Meta在2021財年第四季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打造元宇宙是一場昂貴的賭博。”
與此同時,給原有平臺增設VR等軟件功能,也是扎克伯格元宇宙版圖中的一部分。
去年Facebook Connect大會上,公司旗下Horizon平臺添加了VR新功能——Horizon Home,用戶可以在元宇宙中設計自己的家;Facebook還更新了Quest上的Messenger功能,用戶可以在虛擬世界中與現實世界中的朋友對話。
可以說,為了這個十年的元宇宙賭注,扎克伯格正在急于布局。但太心急也更容易出錯,尤其是Meta想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錯的幾率無疑會更大。
近日,觸覺技術開發公司Immersion對Facebook母公司Meta提起訴訟,指控后者通過侵犯其專利的方式打造了業界領先的虛擬現實(VR)頭戴設備。
Immersion在周四提交給得克薩斯州韋科聯邦法院的一份起訴書中稱,主導市場的Meta Quest 2侵犯了六項涉及觸覺技術的專利。在視頻游戲系統和控制器中,觸覺讓用戶體驗模擬現實生活力量的振動,例如在虛擬拳擊游戲中阻擋一拳。
Meta Quest 2,圖源Meta官網
侵犯專利只是扎克伯格激進道路上的冰山一角,上文提到的游戲中玩家受侵害、隱私泄露等問題也時有發生。
毫不夸張地說,為了講出元宇宙的新故事,讓公司改名,即使耗資巨大也堅持軟硬件并走,扎克伯格幾乎使出了渾身解數。
03 扎克伯格為什么這么著急?
2010年,大衛·芬奇的電影《社交網絡》以扎克伯格為原型,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展現了當時Facebook的輝煌。
僅用六年時間就聚集了超4億用戶,成為最年輕的億萬富翁,天才少年扎克伯格和社交巨頭Facebook一度成為互聯網的奇跡。
但在風云變幻的互聯網,長久屹立山頭的公司并不多,尤其是在大環境下行的情況下。Meta如今正面臨著市場的考驗。
在更名后不久,承載扎克伯格元宇宙野心的Meta交上了一份不及預期的財報。
2021年第四季度,是Meta推出元宇宙概念的首份財報。財報顯示,Meta去年第四季度營收337億美元,凈收入103億美元,每股收益3.67美元;月活躍用戶29億,不及預期。
更重要的是,Meta“元宇宙”開發部門Reality Labs 2021年虧損達到102億美元,收入卻僅不到23億美元,兩者相差近五倍。
反映到資本市場,Meta財報公布后,市值蒸發2300多億美元,成為了美股史上單日最大跌幅。換句話說,扎克伯格的元宇宙故事,并沒有換來資本市場的信心。
業績不佳、用戶流失的背后,是Meta不得不提的對手——Tik Tok。2017年上線后,Tik Tok僅用了4年時間就在全球積累了10億用戶,并連續2年全球下載量超過Facebook,位居世界第一。
最直觀的沖擊是,Meta的用戶數和營收增速都在下降。
去年四季度,Meta的DAU為19.3億人,首次出現環比下降。在北美、歐洲等高地區的MAU增長已陷入停滯,甚至出現了下滑。
到了今年一季度,Meta的總營收為279.08億美元,低于華爾街分析師預測,同時營收增速為7%,達到了十年來的最低增速。
對此,Facebook方面解釋主要源于數字廣告的收入低于預期,還體現了疫情期間通脹上升、供應鏈危機、經濟動蕩以及地緣局勢對線上廣告業的影響。
而在Tik Tok強烈的沖擊下,Meta決定將向全球所有Facebook用戶開放短視頻功能Reels,對壘Tik Tok。
但剛推出不久的Reels想要看到成效并不容易。扎克伯格不僅要與Tik Tok爭搶創作者,還要面臨平臺商業化的問題。扎克伯格稱,Reels的商業廣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客戶花時間做內容上的調整,優化其創造能力。
唯一的好消息是,2022年一季度,Meta的DAU為19.6億人,同比增長4%。雖然本季度恢復增長,但個別季度的用戶增長難以改變Meta用戶增速整體下滑的趨勢。
可以看到,無論是用戶數還是商業化,Meta的Reels并不能和Tik Tok相提并論。
Meta面臨的業績疲軟,讓創始人扎克伯格站在了十字路口上。當傳統業務失去動力時,在新風口元宇宙中占領一席之地,或許可以為整個公司紓困。
圖源Meta官網
在近期的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上,扎克伯格表示,隨著人們逐漸建立起銷售虛擬商品和服務的業務,元宇宙這種沉浸式的數字世界最終將從創作者經濟中賺錢。“我們希望讓每個人都盡可能買得起硬件,并確保數字經濟增長。”扎克伯格表示。
以元宇宙項目《地平線世界》為例,其已經有了盈利計劃。通過推出虛擬商品交易工具,讓部分創作者能夠在他們各自的世界中出售虛擬道具,Meta則對銷售的數字資產進行抽成,抽成比例高達47.5%。
但這種模式遭到了很多外界聲音的抵制,扎克伯格能否順利摸索出元宇宙的商業化路徑也還是未知。
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是扎克伯格認為最迷人的角色,他打敗了政治對手,統一羅馬帝國,用嚴酷的統治換來了兩百年的世界和平。
過去十年,扎克伯格在社交領域開疆辟土,讓Facebook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公司,而未來十年,讓Meta超越Facebook,再造新的巔峰,是扎克伯格的重點,這個過程中,意味著他要繼續打敗無數競爭對手,盡早進入元宇宙世界“占地為王”,也正是扎克伯格這么激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