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解碼LP 劉一
內蒙古剛剛誕生一只百億碳中和基金。
投資界--解碼LP獲悉,近日,華潤電力宣布公司全資子公司華潤電力工程將與內蒙古綠能私募、內蒙古環投、國家能源內蒙古電力、國家電投內蒙古能源、大唐內蒙古新能源、華電內蒙古新能源、三峽投資、北方聯合電力、中廣核風電以及TCL寶業控股共同出資成立合伙基金。
據悉,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為100億元,其中內蒙古綠能私募將擔任合伙基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告還提到,倘合伙基金投資子基金,則應協商規定分配比例。換言之,上述合伙基金也有母基金性質。
內蒙古拼了,又一只百億基金誕生
我們先來看看GP——內蒙古綠能私募,作為普通合伙人亦將擔任合伙基金的執行事務合伙人,有權委任及更換基金管理人。
資料顯示,內蒙古綠能私募成立于今年2月,法定代表人為包振興,而包振興同時擔任由內蒙古環投間接100%持股的內蒙古環潤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因此,據股權穿透,內蒙古綠能私募由內蒙古國資委及華潤環??苿撈煜碌娜A潤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擔任股東的內蒙古環投全資設立。
出資人陣容豪華——內蒙古綠能私募將認繳出資人民幣0.1億元;內蒙古環投將認繳出資人民幣9.9億元;國家能源內蒙古電力、國家電投內蒙古能源、大唐內蒙古新能源、華電內蒙古新能源、三峽投資、北方聯合電力、中廣核風電、TCL實業控股及華潤電力工程將各自認繳出資人民幣10億元。
合伙基金存續期定為10年,分別是5年投資期和5年退出期,優先投資于風能、光能、氫能、儲能等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其亦投資于新能源開發、能源科技創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運維服務、低碳產業及其他能源相關產業等領域。
公告也對投資決策金額做出了要求:即基金的單筆投資金額大于2億元的投資及退出決策,需要由投委會決策,單筆投資金額不超過2億元的投資,可由管理人獨立決策。此外,該基金將按照實繳規模收取2%的年度管理費,同時設置了6%的門檻收益率。
此次成立基金的目的為合理高效地配置能源資源,在內蒙古構建完整的能源產業價值鏈,推動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產業結構及能源結構調整優化,支持節能減排及綠色發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作為出資方之一,華潤電力成立于2001年8月,是華潤集團的旗艦附屬公司。2003年11月,華潤電力在港交所上市,最新市值約750億港元,業務涉及風電、光伏發電、火電、水電、分布式能源、售電、綜合能源服務、煤炭等領域。華潤集團迄今已有80多年歷史,業務涵蓋大消費、綜合能源、城市建設運營、大健康、產業金融、科技及新興產業6大領域。目前,華潤零售、啤酒、燃氣、商業地產、制藥和醫療等經營規模在全國位居前列,旗下品牌有雪花、怡寶、華潤萬家、萬象城、999、雙鶴、東阿阿膠、江中等。在2021年《財富》雜志公布的全球500強排名中,華潤集團位列第69位。
還有三峽資本——成立于2015年3月,這是三峽集團的新業務培育、財務性投資、資本運作服務平臺。依托三峽集團品牌、產業背景及資金優勢,三峽資本于2021年實現利潤總額45億元,凈利潤40億元。截至2021年末公司資產總額835億元,凈資產329億元,資產負債率60.6%。
作為國家的重要能源基地,內蒙古雙碳發展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和資源。前不久,紅杉中國沈南鵬和遠景科技張雷現身內蒙古鄂爾多斯探尋合作方式,據悉鄂爾多斯正與遠景科技合作打造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
早在去年3月,紅杉中國和遠景科技共同成立碳中和技術基金,關注破局續航天花板的電池技術、太陽能搭配鋰電池的一體化儲能技術、促進節能減排的新材料技術、緩堵減排的智慧車路協同技術、高能效比的存算一體AI芯片、直接空氣中碳捕獲技術、碳排放的量化和審計技術、增強環境友好性的合成生物技術等方向。
席卷VC/PE圈,碳中和基金大爆發
今年以來,一只只新能源基金相繼浮出水面。
不久前,財政部印發《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因地制宜發展新型儲能、抽水蓄能等;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研究支持碳減排相關稅收政策等。專家表示,支持碳減排的財稅政策體系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重要政策工具。
4月27日,繼2021年底發起設立旗下首個子基金宣告入場后,885億元規模的國家級綠色母基金在疫情期間又有新進展。由于疫情原因,注冊在上海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對數支候選子基金進行了線上路演與比選。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2020年7月15日在上海正式揭牌運營?;鹩蓢鴦赵菏跈嘭斦柯男袊页鲑Y人職責,財政部委托上海市政府進行管理,采取公司制形式,并由財政部、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部分金融機構及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出資。
2021年12月31日,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旗下首個子基金正式簽約落地,其與寶武集團、建信資本等聯合發起設立寶武碳中和基金。該基金總規模500億元,首期規模1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目前唯一一支以“綠色發展”冠名的國家級基金,有接近200億元的額度用于子基金類投資,目的是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綠色產業的投入。其對子基金要求管理能力強,或將對相關行業投資具有較大的引導作用。
今年3月初,協鑫能科發布公告,公司與中金資本合作的中金協鑫碳中和百億產業投資基金首期不超過45億元正式落地。去年3月底,協鑫能科與中金資本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設立行業第一只以“碳中和”為主題的百億產業基金——中金協鑫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
更早的2月21日,特變電工公布,公司全資子公司科技投資公司與南網建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南網建鑫基金管理公司)、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南網資本)成立網雙碳綠能(廣州)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雙碳綠能基金,最終名稱以工商核準登記為準),通過雙碳綠能基金投資綠色清潔能源項目。
雙碳綠能基金注冊資本11億元,公司全資子公司特變電工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簡稱:科技投資公司)認繳出資7.70億元,占比70%??萍纪顿Y公司是有限合伙人,對合伙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更早之前,中電投融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九智資本發起的“融和九智碳中和科創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上海臨港自貿區正式成立,基金總規模10億元,專注于投資新能源產業鏈的高科技企業。據悉,國家電投集團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管理人,九智資本擔任普通合伙人。
該基金將依托國家電投集團綜合能源央企的產業背景,聚焦清潔能源和“源-網-荷-儲”產業鏈等上下游領域,通過資本助力+產業賦能的雙重加碼,助力被投資企業發展。截止目前,國家電投融和資產已通過基金投資+產業扶植,在新能源及綠電交通領域投資了融和元儲、特百佳、伯鐳科技、眾能聯合等企業。
同樣在1月,四川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基金成功組建并且營運,首期規模100億元、總規模300億元。這只基金由川投集團和中國建設銀行四川省分行發起設立,采用雙GP模式、母子架構設計。母基金由川投集團旗下川投資本、建設銀行旗下建信投資共同出資74億元,子基金由地方政府及相關企業、社會投資方共同出資26億元,投資方向為清潔能源產業、清潔能源支撐產業、清潔能源應用產業等領域。
從去年以來,雙碳潮席卷VC/PE圈。多只碳中和專項基金紛紛誕生,甚至有越來越多VC/PE開始將ESG理念、碳管理列入投資決策的必選項。資料顯示,目前,“綠色”“碳中和”相關基金已超過2000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