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童 顧樂曉
編輯|陳臣 李慎
當前,上海步入擴大復工復產階段,分類別、分步驟推進企業復工。2022年5月,界面新聞發起一項針對在滬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情況的問卷調研。截至5月28日,本次調研共走訪上百家在滬小微企業,累計收到有效問卷119份。
超4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即將或已逐步復工,“跨區”問題最迫切
從復工進度來看,本次調研中超4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即將或已逐步復工,有兩成企業復工率達50%及以上。
越來越多的上海餐飲企業正在復工的路上。陳香貴牛肉面相關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其在上海的復工門店數量已達30家,服務范圍覆蓋普陀、浦東、徐匯等區域,單店日均營業額可達到1-2萬元。
悸動燒仙草副總裁孟繁偉也在采訪中表示,截至5月6日,已有5家門店率先復工,主要集中在金山和奉賢區域,其他門店也有可能在未來一周內迎來批量性解封。
復工復產過程中,小微企業們最需要什么政策支持?本次調研中,一半以上受訪在滬小微企業表示,希望“解決跨區復工”問題。其次是“縮短復工申請時間”,有超4成受訪企業選擇。
如何推動人員返工已成為部分企業的重要關注點。界面新聞5月1日的報道中采訪了白帆生物相關負責人羅先生,他表示,奉賢區本區之外的員工返工依然會受到交通的限制。員工們都有返工意愿,有人甚至提出騎自行車跨區上班,但由于各區之間的疫情管控措施不一,“會擔心中間會被卡住,風險也挺大的。”
超半數受訪在滬小微企業供應鏈受影響程度在50%及以上
小微企業們在疫情防控期間運轉情況如何?受訪在滬小微企業中,疫情防控期間能維持50%及以上運轉的不到一半,運轉正常的企業不足兩成。
從供應鏈問題來看,超半數受訪在滬小微企業供應鏈受影響程度在50%及以上,其中超兩成企業供應鏈徹底中斷。
精品蛋糕品牌ConnieHe聯合創始人之一的胡偉向界面新聞介紹稱,疫情期間第一大難題就是進不到貨。“很多物料供應的倉庫被封掉了,物料庫的人員也封在家里面。此外,倉庫隨時會被封,物流要不斷溝通和預約時間。”他表示,疫情剛出來的半個月里還是可以靠原有的庫存進行生產,半個月之后差不多就需要進行一波采購。“拿貨也是斷斷續續,我們只能拿多少是多少。”
針對企業生產、經營問題,超5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希望能“減少跨區路障”,超4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希望“打通長三角物流”。
小微企業們的需求與高額的物流成本有關。健采醫療總經理裴翔表示,由于健采醫療在浙江設有生產基地,因此常常涉及跨省運輸的情況。考慮到上海防疫政策的要求,目前健采醫療采用甩掛模式,浙江生產基地派出的運輸車輛會在上海市外的服務區卸貨,由一輛具有上海車輛通行證的貨車接力將貨物運進上海。
“我們的車輛每天來回接駁,成本在5000至1萬左右。”裴翔說,“日常這類成本也可能就是1000塊錢。”他在采訪中強調,如果能恢復社會化物流,健采醫療的業務也會有重大改善。
超7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最需要“減免房租”
上海本輪疫情的防控政策對小微企業們影響有多大?本次調研中,約6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表示,企業受影響程度在50%及以上,其中近3成企業徹底停工。
為了應對這些影響,小微企業們最需要的紓困政策是“減免房租”。在“針對防控政策影響,企業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相關問題上,超7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選擇“減免房租”,超6成受訪企業選擇“減免社保繳費”,選擇“稅收減免”的企業也不少,有近6成。
3月底,上海市國資委發布《上海市國有企業減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房屋租金實施細則》,該項政策涉及的房屋范圍主要包括國有企業擁有產權的非居住類用于經營活動的寫字樓、商鋪、酒店、購物中心等。適用對象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主體對最終承租方免除2022年部分租金,分兩檔執行。第一檔,普遍免除3個月租金。第二檔,增加免除3個月租金。
但房租依然是不少小微企業在疫情中面臨的難題。本次調研數據顯示,受訪在滬小微企業中,85.5%的企業因民營、私人物業或國有物業二房東等未享受租金減免政策。
ConnieHe的4間店鋪中,有3間屬于個人房東。“個人房東完全要靠商量。減免不大可能,最多只能緩交。”胡偉提到,上海本身房租不便宜,而甜點店的位置又都是一些比較好的地段,房東不愁租。即使再過兩三個月,有一家走了還會有其他人來租,所以房東不太可能降,這個成本沒有辦法。
KUMO KUMO創始人姜浩文也向界面新聞介紹稱,因供應鏈成本等問題,復工期間的毛利大約是2%。“只要我們稍微門店有一點損耗,再加上房租,就一定虧錢。”
超8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不會裁員,超兩成計劃擴大投資
受訪的119家在滬小微企業中,90家企業有因疫情關停業務的計劃。其中,超7成企業計劃關停20%以下業務。
但多數受訪企業依然對疫情后市場保持樂觀。本次調研數據顯示,超8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沒有裁員計劃,僅有4.3%的受訪企業計劃裁員規模在20%-50%。
孟繁偉向界面新聞表示,悸動燒仙草兩場直播銷售額超過100萬元,其中40%的訂單都來自上海。“這輪帶貨的數據遠遠高于疫情前期,上海消費者對于茶飲的消費熱情超過想象,我們也對疫情后餐飲市場的恢復充滿樂觀。”
疫情好轉后,小微企業們還會繼續擴大投資么?超兩成受訪在滬小微企業給出了肯定答案,約6成企業表示將“維持現狀”。
上海和黃藥業生產負責人、生產中心總監劉獻洋表示,遵守并配合現有的防疫防控措施,確保生產安全的前提下面,和黃藥業正穩步推進產能提升。“我們已經看到上海在積極推進相關產業鏈企業的復工復產。加之在疫情中,我們的中藥展示出了獨特的作用和臨床價值,也代表著上海生物醫藥企業具備的獨特競爭力,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上海的生物醫藥產業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里穩步復產、逐步提升產能。”
問卷調研:
白帆、程璐、戴晶晶、侯瑞寧、姜菁玲、姜妍、李芳、劉素楠、李京亞、陸柯言、林子人、彭新、彭飛、喬啟迪、佘曉晨、石一瑛、唐俊、伍洋宇、徐魯青、薛冰冰、徐寧、謝欣、肖芳、徐詩琪、席菁華、尹清露、于浩、牙韓翔、莊鍵
(上述均為記者,按姓名首字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