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5月27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場數據。
截至2022年4月末,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其中,外商投資基金管理公司45家,內資基金管理公司93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
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5.52萬億元。

4月份基金總數量達到了9761只,相比3月份增加了92只,距離10000只大關指日可待。各類型基金數量4月份均有增加。其中,債券基金和混合基金增加的數量旗鼓相當,均為29只。債券基金數量到達了1910只,超過了股票基金。股票基金4月份增加了18只,達到了1873只。
從各類型基金的份額和凈值來看,貨幣市場基金繼續大增。4月份,貨幣市場基金增加了8229.53億份,凈值增加了8245.53億元,達到了10.84萬億元。這意味著總規模達25.5萬億的公募基金中,貨幣市場基金占比達到了42.51%。
在權益產品大幅震蕩的4月份,股票型基金的總份額雖然增加了544.15億份,但凈值規模卻減少了959.94億元。這和被動型基金(ETF)也被納入股票型基金的統計口徑有關,作為投資于一攬子股票的場內交易產品,ETF以T+0、凈值便宜等特點受到資深投資者的喜愛。持有人歷來有“越跌越買、越漲越賣”的操作特點 。
混合型基金在4月份遭遇份額和凈值雙雙下降。相比3月份,混合型基金份額減少了854.99億份,規模也相應減少了3651.85億元。
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表示,在權益類基金表現不佳時,股債之間的“蹺蹺板”現象更為明顯,收益較為穩健的貨基、債基更加凸顯對資金的吸引力,部分投資者出于資金避險和穩健收益的考慮,確實會增加穩健類投資品種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