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別用“王心凌現象”代表一代人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別用“王心凌現象”代表一代人

和“周杰倫大戰蔡徐坤”有點像。

文|毒眸 龍承菲

編輯 | 周亞波

就算是當年打響第一槍的《浪姐》第一季,也沒有哪位女明星的翻紅,達到王心凌今天的“陣仗”。

上周五《浪姐3》首播,王心凌穿著百褶短裙,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首《愛你》,在所有的初舞臺片段中收獲了斷層第一的播放量。

節目播出后長達一周的時間里,微博高位熱搜上始終掛著她的名字,登頂國內六大音樂平臺榜單第一,連演過的偶像劇《微笑pasta》都能上熱搜首位。

一時間全網都是曾經真情實感的王心凌粉絲,短視頻平臺上流遍這樣的視頻:已經結婚生子、步入中年的“男粉”,跟著電視屏幕上的王心凌一起扭動,號召全公司員工給王心凌投票?!巴跣牧璺劢z購入芒果股票為其加油”的關鍵詞,一度登上微博娛樂榜前列。

而這股全網回憶青春的考古熱潮過了一周,另一種聲音也在互聯網的輿論場中浮現:被奉為童年回憶的那些偶像劇,即使是過去也會被認為幼稚爛俗;比起蕭亞軒、蔡依林等同時代的中國臺灣歌手,王心凌也并不能算突出——如果她真的有這么多粉絲,怎么會經歷長達十數年無人問津的低谷?

問題也因此出現:

王心凌的再度翻紅,到底是大眾情懷的又一次勝利,還是人工造就的又一個“流量密碼”?

在《浪姐3》第一期節目里,王心凌占據的分量并不重。

她被分配到的鏡頭量只有一個完整的初舞臺呈現,和一段簡單的入場采訪,幾乎沒有和其他姐姐的任何互動,甚至可以揣測,芒果TV最初并沒有押寶她,“鏡頭分配敘事”的重點,仍是“姐妹情深”和“暗流涌動”。

選秀播了這么多年,大致的套路觀眾已經摸得七七八八,這是一個選手獲得的最基礎的初登場呈現。它的吸睛程度比不上語出驚人的于文文,表演的突破性和難度也并不高,而是主打情懷的“情景復刻”。

但就是這樣,王心凌依然在各大平臺紅到發紫。觀眾看到王心凌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總會有種被歲月擊中的安心。

為什么觀眾覺得王心凌可貴?因為對比出真知。

她走紅的那幾年,正是中國臺灣樂壇群星薈萃的時期。那時候的口號是“四大三小一蛇團”,王心凌論資排輩只能算進“三小”里。

她當時尚且不能自主完成歌曲制作,風格也比較單一,在鼎盛期的周杰倫、潮流又火辣的蕭亞軒和蔡依林面前,甜妹可人的王心凌單憑音樂很難抗衡,還要靠爆款臺偶帶來的附加分。

更何況,對于這些人的主體受眾——年輕氣盛、要走在潮流前端的初高中生來說,總要堅持點特立獨行的叛逆心。周杰倫才華橫溢,音樂風格和唱法都讓人耳目一新,《超級女聲》里剪著短發的李宇春和周筆暢很酷。與這些人對比,嬌弱又平凡的偶像劇女主角,則聽起來有一點土氣。

但到了現在,娛樂圈已經多少年沒有誕生出天王天后,唱片時代的日薄西山,要靠國民音綜來填補傳播的渠道。

101選秀倒是生產出了一種新的藝人模式和造星途徑,它向大眾普及了“唱跳偶像”的概念,又沒有拿出水平足夠優秀的藝人樣本。

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韓國,當紅的團體們上臺時也要開著巨大的墊音,昨天的校慶演出上,韓國新生代最紅的女團aespa,依然在對口型假唱。

《浪姐》可以被看作是女明星的大型真人秀,但仍然有觀眾在期待優質的全開麥唱跳舞臺。早在這一季節目開始前,在關注人選的飯圈里,至今仍然能保持狀態、全開麥唱歌曲串燒的王心凌,就是期待度最高的幾位之一。

觀眾想看到的是“女團教科書”,而王心凌滿足了大眾的期待,一個旁證就是,王心凌兩年前的演唱會唱跳穩如cd,又一次被拉出來登上熱搜,轉評也滿是拉踩。

全網男粉跟跳王心凌,成為了這場翻紅帶來的衍生現象。

已到中年的男士們放下鍋鏟拖把,從《王者榮耀》里抬起頭,跟著電視屏幕上當年的少女偶像一起大跳《愛你》,聽上去是滑稽又感動的懷舊美談,也成了這次翻紅潮流里的最大爭議。

當年真有這么多男粉喜歡王心凌嗎?并不見得。

前文已經說過,王心凌的核心競爭力在那個諸神之戰的年代并不突出。“直男”們的固有取向是性感美女和清純?;?,瞪大眼賣萌的王心凌哪個都不沾邊,在霸凌高發的中學生世界,男生喜歡《愛你》這種小甜歌還容易被冠上“娘炮”的外號。

雖然不排除王心凌可以收獲不少男生的暗自喜愛,但離“直男群體集體記憶”還是有點八竿子打不著。

她的另一重主場,臺式偶像劇的經典配置是王子愛上灰姑娘,女主角要設置得平凡善良,方便對愛情抱有浪漫幻想的花季少女代入,核心受眾本就不是男性群體。她在出道作里演的那個家境貧寒的援交女孩,聽倒是更符合男性群體從古至今的“救風塵”情懷,但有多少男生聽過或者看過,則又是一回事。

“王心凌”更像是大眾的一個“窗口”。大眾借由這個窗口,看到自己過去的青春,回憶的不是甜心教主本人,不是夢幻卻爛俗的偶像劇,而是記憶里看著偶像劇的人。在這種回憶的過程中,“王心凌”反倒沒有那么重要。

幾天前有個郭采潔剛出道時對著歌詞本唱《我的未來式》的視頻,在微博收獲萬轉。她剛出道時被唱片公司包裝成元氣清新的“優格女孩”,后來才剪短長發做了女王“顧里”,如果郭采潔在《浪姐》的初舞臺是早年的甜歌,或者端起紅酒杯唱一首《時間煮雨》,可能也一樣會收獲短視頻平臺的青睞。

但郭采潔的選擇是唱了一首實驗性更強、大眾基礎極弱的歌,最終初舞臺的播放量在首期節目淪為墊底。王心凌在2018年的專輯口碑銷量都回春,但如果她的初舞臺選了《大眠》而非《愛你》,還會收獲這樣多圈層打通的熱潮嗎?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同時,就如同大部分網友的反面觀點一樣,發布在短視頻平臺的、中年男人跟跳王心凌舞蹈的視頻,很難說沒有搏流量的跟風涌動——中年男人號召親朋好友、同事下屬給王心凌投票,但芒果TV轉頭就出了公告澄清,節目組沒有設置任何網上投票晉級環節,所謂的“投票”不知道是投到哪里。

從某種意義上說,“跟風”與“模仿”,本就是中短視頻UGC內容的的流量密碼。優質的原創內容創作者缺失,是個橫跨多個領域的難題,短視頻也不例外——比起費盡心思想文案剪視頻,單純的情景模仿更易操作,在大數據的算法推薦之下,也更容易抓住這股流量的風。而試圖抓住風的人越來越多,最后都走到了同樣的路上。

只要跟著鏡頭扭動起來就能收獲流量,還能趕上一種娛樂圈“尊古踩今”的天生正義,短視頻博主、MCN們又怎能不趨之若鶩呢?

在這波復古潮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粉絲發言:“怎么總有人在問為什么twins、王心凌的人氣突然那么高,粉絲突然那么多,答案當然是粉絲老了又不是死了。”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幾次類似的事件。

首先是2019年一起頗為荒誕的“粉絲戰爭”。當年7月,一個“周杰倫微博數據那么差,為什么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的帖子被越頂越高,迅速得到了跨平臺傳播,將周杰倫視為青春回憶的網友們義憤填膺,除了嘲笑當下追星族的無知,還要以打榜這一更“飯圈”的方式“回應質疑”。

周杰倫的超話節節攀升,而在超話冠軍霸榜近一年的蔡徐坤粉絲最初沒打算“讓位”,那場轟轟烈烈的“周杰倫VS蔡徐坤”打榜事件就此成為微博年度話題之一。

類似的事件在去年再度發生。2021年4月,一名14歲的網友在NGA論壇發帖“給大家推薦一個冷門華語歌手孫燕姿”,被截圖搬運、登上熱搜,“冷門歌手孫燕姿”迅速成為了戲謔的社交平臺新梗,在B站、微博廣為流傳。

它們共同指向了“代際話語權爭奪”:“周杰倫微博數據差”、“孫燕姿冷門”、“王心凌的人氣為什么那么高”,三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有相似之處:它的源頭一定不是當下飯圈的主流聲音,卻往往被看作是整個年輕群體的“無知”,而后續自嘲“老一代”們作出的反應,也暗含著對新生代的“指教”。

這是任何圈層都存在的代際情緒:我們當年看的東西是最好的,現在的東西都不行。

為周杰倫、孫燕姿、王心凌發聲的90年初的一代人,已經走到了消費和話語權主流的位置,但把持著飯圈、新潮亞文化等小眾潮流的,始終是更年輕的一代人。

長大的80、90后們奔向了繁忙的生活,不再擁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娛樂圈的第一線。

極有可能存在的是,“當年的東西比現在好”確實可以成為突破代際的共識。但這也不能代表,我們可以忽視娛樂圈發展的階段性。

其中一點就是,隨著造星渠道的拓寬與細化,“造星”的輻射范圍,卻在逐步收窄。隨著大眾的觀看習慣走向分眾化,全民爆劇、國民綜藝變得越來越難出現,“國民巨星”難以走進每一個觀眾的視線,反過來也會對內容的生產思路產生了影響,“大眾化”不再成為絕對追求,如此循環。

一個在特定圈層擁有名氣的明星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圈層外的觀眾會感到冒犯的現象時常發生。假如他/她的表現不盡人意,那么更是擁有了“懷舊”的理由。

綜藝的制作本就要把握大眾心理,未必在《浪姐》中被絕對重視的王心凌,很快被芒果TV視作宣傳當中的香餑餑,節目可以繼續抓住這種情緒,并樂見其成。

況且,“情懷牌”本身也是芒果臺當下的重點思路之一,從“大灣區哥哥”到“王心凌”,舊日的情懷還可以拉出來多唱幾臺好戲。

面對突如其來的翻紅,王心凌在微博用簡體字寫道:“聽同事說大家這幾天在網絡玩得很開心。如果這幾天讓大家想起美好的回憶,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p>

我們當然希望,甜蜜的風吹過之后,不要什么也沒剩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別用“王心凌現象”代表一代人

和“周杰倫大戰蔡徐坤”有點像。

文|毒眸 龍承菲

編輯 | 周亞波

就算是當年打響第一槍的《浪姐》第一季,也沒有哪位女明星的翻紅,達到王心凌今天的“陣仗”。

上周五《浪姐3》首播,王心凌穿著百褶短裙,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首《愛你》,在所有的初舞臺片段中收獲了斷層第一的播放量。

節目播出后長達一周的時間里,微博高位熱搜上始終掛著她的名字,登頂國內六大音樂平臺榜單第一,連演過的偶像劇《微笑pasta》都能上熱搜首位。

一時間全網都是曾經真情實感的王心凌粉絲,短視頻平臺上流遍這樣的視頻:已經結婚生子、步入中年的“男粉”,跟著電視屏幕上的王心凌一起扭動,號召全公司員工給王心凌投票?!巴跣牧璺劢z購入芒果股票為其加油”的關鍵詞,一度登上微博娛樂榜前列。

而這股全網回憶青春的考古熱潮過了一周,另一種聲音也在互聯網的輿論場中浮現:被奉為童年回憶的那些偶像劇,即使是過去也會被認為幼稚爛俗;比起蕭亞軒、蔡依林等同時代的中國臺灣歌手,王心凌也并不能算突出——如果她真的有這么多粉絲,怎么會經歷長達十數年無人問津的低谷?

問題也因此出現:

王心凌的再度翻紅,到底是大眾情懷的又一次勝利,還是人工造就的又一個“流量密碼”?

在《浪姐3》第一期節目里,王心凌占據的分量并不重。

她被分配到的鏡頭量只有一個完整的初舞臺呈現,和一段簡單的入場采訪,幾乎沒有和其他姐姐的任何互動,甚至可以揣測,芒果TV最初并沒有押寶她,“鏡頭分配敘事”的重點,仍是“姐妹情深”和“暗流涌動”。

選秀播了這么多年,大致的套路觀眾已經摸得七七八八,這是一個選手獲得的最基礎的初登場呈現。它的吸睛程度比不上語出驚人的于文文,表演的突破性和難度也并不高,而是主打情懷的“情景復刻”。

但就是這樣,王心凌依然在各大平臺紅到發紫。觀眾看到王心凌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總會有種被歲月擊中的安心。

為什么觀眾覺得王心凌可貴?因為對比出真知。

她走紅的那幾年,正是中國臺灣樂壇群星薈萃的時期。那時候的口號是“四大三小一蛇團”,王心凌論資排輩只能算進“三小”里。

她當時尚且不能自主完成歌曲制作,風格也比較單一,在鼎盛期的周杰倫、潮流又火辣的蕭亞軒和蔡依林面前,甜妹可人的王心凌單憑音樂很難抗衡,還要靠爆款臺偶帶來的附加分。

更何況,對于這些人的主體受眾——年輕氣盛、要走在潮流前端的初高中生來說,總要堅持點特立獨行的叛逆心。周杰倫才華橫溢,音樂風格和唱法都讓人耳目一新,《超級女聲》里剪著短發的李宇春和周筆暢很酷。與這些人對比,嬌弱又平凡的偶像劇女主角,則聽起來有一點土氣。

但到了現在,娛樂圈已經多少年沒有誕生出天王天后,唱片時代的日薄西山,要靠國民音綜來填補傳播的渠道。

101選秀倒是生產出了一種新的藝人模式和造星途徑,它向大眾普及了“唱跳偶像”的概念,又沒有拿出水平足夠優秀的藝人樣本。

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韓國,當紅的團體們上臺時也要開著巨大的墊音,昨天的校慶演出上,韓國新生代最紅的女團aespa,依然在對口型假唱。

《浪姐》可以被看作是女明星的大型真人秀,但仍然有觀眾在期待優質的全開麥唱跳舞臺。早在這一季節目開始前,在關注人選的飯圈里,至今仍然能保持狀態、全開麥唱歌曲串燒的王心凌,就是期待度最高的幾位之一。

觀眾想看到的是“女團教科書”,而王心凌滿足了大眾的期待,一個旁證就是,王心凌兩年前的演唱會唱跳穩如cd,又一次被拉出來登上熱搜,轉評也滿是拉踩。

全網男粉跟跳王心凌,成為了這場翻紅帶來的衍生現象。

已到中年的男士們放下鍋鏟拖把,從《王者榮耀》里抬起頭,跟著電視屏幕上當年的少女偶像一起大跳《愛你》,聽上去是滑稽又感動的懷舊美談,也成了這次翻紅潮流里的最大爭議。

當年真有這么多男粉喜歡王心凌嗎?并不見得。

前文已經說過,王心凌的核心競爭力在那個諸神之戰的年代并不突出?!爸蹦小眰兊墓逃腥∠蚴切愿忻琅颓寮冃;ǎ纱笱圪u萌的王心凌哪個都不沾邊,在霸凌高發的中學生世界,男生喜歡《愛你》這種小甜歌還容易被冠上“娘炮”的外號。

雖然不排除王心凌可以收獲不少男生的暗自喜愛,但離“直男群體集體記憶”還是有點八竿子打不著。

她的另一重主場,臺式偶像劇的經典配置是王子愛上灰姑娘,女主角要設置得平凡善良,方便對愛情抱有浪漫幻想的花季少女代入,核心受眾本就不是男性群體。她在出道作里演的那個家境貧寒的援交女孩,聽倒是更符合男性群體從古至今的“救風塵”情懷,但有多少男生聽過或者看過,則又是一回事。

“王心凌”更像是大眾的一個“窗口”。大眾借由這個窗口,看到自己過去的青春,回憶的不是甜心教主本人,不是夢幻卻爛俗的偶像劇,而是記憶里看著偶像劇的人。在這種回憶的過程中,“王心凌”反倒沒有那么重要。

幾天前有個郭采潔剛出道時對著歌詞本唱《我的未來式》的視頻,在微博收獲萬轉。她剛出道時被唱片公司包裝成元氣清新的“優格女孩”,后來才剪短長發做了女王“顧里”,如果郭采潔在《浪姐》的初舞臺是早年的甜歌,或者端起紅酒杯唱一首《時間煮雨》,可能也一樣會收獲短視頻平臺的青睞。

但郭采潔的選擇是唱了一首實驗性更強、大眾基礎極弱的歌,最終初舞臺的播放量在首期節目淪為墊底。王心凌在2018年的專輯口碑銷量都回春,但如果她的初舞臺選了《大眠》而非《愛你》,還會收獲這樣多圈層打通的熱潮嗎?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同時,就如同大部分網友的反面觀點一樣,發布在短視頻平臺的、中年男人跟跳王心凌舞蹈的視頻,很難說沒有搏流量的跟風涌動——中年男人號召親朋好友、同事下屬給王心凌投票,但芒果TV轉頭就出了公告澄清,節目組沒有設置任何網上投票晉級環節,所謂的“投票”不知道是投到哪里。

從某種意義上說,“跟風”與“模仿”,本就是中短視頻UGC內容的的流量密碼。優質的原創內容創作者缺失,是個橫跨多個領域的難題,短視頻也不例外——比起費盡心思想文案剪視頻,單純的情景模仿更易操作,在大數據的算法推薦之下,也更容易抓住這股流量的風。而試圖抓住風的人越來越多,最后都走到了同樣的路上。

只要跟著鏡頭扭動起來就能收獲流量,還能趕上一種娛樂圈“尊古踩今”的天生正義,短視頻博主、MCN們又怎能不趨之若鶩呢?

在這波復古潮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粉絲發言:“怎么總有人在問為什么twins、王心凌的人氣突然那么高,粉絲突然那么多,答案當然是粉絲老了又不是死了?!?/p>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幾次類似的事件。

首先是2019年一起頗為荒誕的“粉絲戰爭”。當年7月,一個“周杰倫微博數據那么差,為什么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的帖子被越頂越高,迅速得到了跨平臺傳播,將周杰倫視為青春回憶的網友們義憤填膺,除了嘲笑當下追星族的無知,還要以打榜這一更“飯圈”的方式“回應質疑”。

周杰倫的超話節節攀升,而在超話冠軍霸榜近一年的蔡徐坤粉絲最初沒打算“讓位”,那場轟轟烈烈的“周杰倫VS蔡徐坤”打榜事件就此成為微博年度話題之一。

類似的事件在去年再度發生。2021年4月,一名14歲的網友在NGA論壇發帖“給大家推薦一個冷門華語歌手孫燕姿”,被截圖搬運、登上熱搜,“冷門歌手孫燕姿”迅速成為了戲謔的社交平臺新梗,在B站、微博廣為流傳。

它們共同指向了“代際話語權爭奪”:“周杰倫微博數據差”、“孫燕姿冷門”、“王心凌的人氣為什么那么高”,三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有相似之處:它的源頭一定不是當下飯圈的主流聲音,卻往往被看作是整個年輕群體的“無知”,而后續自嘲“老一代”們作出的反應,也暗含著對新生代的“指教”。

這是任何圈層都存在的代際情緒:我們當年看的東西是最好的,現在的東西都不行。

為周杰倫、孫燕姿、王心凌發聲的90年初的一代人,已經走到了消費和話語權主流的位置,但把持著飯圈、新潮亞文化等小眾潮流的,始終是更年輕的一代人。

長大的80、90后們奔向了繁忙的生活,不再擁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娛樂圈的第一線。

極有可能存在的是,“當年的東西比現在好”確實可以成為突破代際的共識。但這也不能代表,我們可以忽視娛樂圈發展的階段性。

其中一點就是,隨著造星渠道的拓寬與細化,“造星”的輻射范圍,卻在逐步收窄。隨著大眾的觀看習慣走向分眾化,全民爆劇、國民綜藝變得越來越難出現,“國民巨星”難以走進每一個觀眾的視線,反過來也會對內容的生產思路產生了影響,“大眾化”不再成為絕對追求,如此循環。

一個在特定圈層擁有名氣的明星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圈層外的觀眾會感到冒犯的現象時常發生。假如他/她的表現不盡人意,那么更是擁有了“懷舊”的理由。

綜藝的制作本就要把握大眾心理,未必在《浪姐》中被絕對重視的王心凌,很快被芒果TV視作宣傳當中的香餑餑,節目可以繼續抓住這種情緒,并樂見其成。

況且,“情懷牌”本身也是芒果臺當下的重點思路之一,從“大灣區哥哥”到“王心凌”,舊日的情懷還可以拉出來多唱幾臺好戲。

面對突如其來的翻紅,王心凌在微博用簡體字寫道:“聽同事說大家這幾天在網絡玩得很開心。如果這幾天讓大家想起美好的回憶,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p>

我們當然希望,甜蜜的風吹過之后,不要什么也沒剩下。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五莲县| 普定县| 南通市| 乐陵市| 中牟县| 建水县| 江川县| 合水县| 土默特右旗| 文成县| 长丰县| 上虞市| 安徽省| 义乌市| 奎屯市| 永登县| 旺苍县| 永城市| 铜山县| 吉木萨尔县| 临猗县| 合作市| 贵港市| 垦利县| 张家口市| 军事| 始兴县| 汤原县| 南郑县| 资兴市| 顺平县| 东阿县| 樟树市| 黄大仙区| 澄江县| 商都县| 西昌市| 诸城市| 道孚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