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5月26日,小鵬汽車創(chuàng)始人何小鵬在社交平臺發(fā)了一則可達鴨視頻,視頻中的網紅可達鴨揮舞著小紙片,在線“急求芯片”。
“最近我們再次仔細盤過,一臺智能汽車芯片的絕對數量在5000顆以上,涉及幾百種。但缺少的芯片,很多是專有芯片。不少鵬友告訴我有資源可以解決芯片問題,核心的問題是此芯片不是彼芯片。實際上缺少的芯片大部分都是價格便宜的芯片,而不是被多人關注去創(chuàng)業(yè)的或很貴的芯片。”何小鵬配文道。
網友評論稱,“震驚,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首富,搶得到可達鴨,搶不到芯片。”而這可能是眼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真實寫照。
根據汽車行業(yè)數據預測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下稱“AFS”)的最新數據,截至5月22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約為181.18萬輛。
AFS預計,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會攀升至262.23萬輛。
AFS的一位高管表示,“解決半導體短缺是一個長期的難題,因為隨著汽車變得更加復雜,汽車使用的芯片可能并不會減少。“
然而,在短期內,汽車行業(yè)將繼續(xù)與其他領域爭奪有限的芯片產能,而其他領域使用的部分芯片利潤更高。該高管稱,“我們對今年獲得芯片短缺解決方案的期望已經消退,2023年芯片供應可能也不會全面復蘇。”
據半導體產業(yè)分析師季維介紹,汽車使用到的芯片種類和作用繁多,制程一般在65nm左右,最好的也基本是28nm,技術并不是最頂尖,但十分看重可靠性、安全性和長效性。
同時“車規(guī)級”芯片利潤也不如消費級芯片高,因此早年沒有太多國產廠商愿意做。在此輪缺芯潮前,很多代工廠更愿意把產能優(yōu)先安排給利潤較高的消費級芯片,這使得“車規(guī)級”芯片的行業(yè)巨頭競爭小,多年來一直壟斷市場,中國芯片企業(yè)難以切入。
從一些新能源車企反饋的消息來看,芯片短缺已經影響了交付。“4月以來,部分地區(qū)疫情加劇給整個汽車行業(yè)的供應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日前的小鵬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何小鵬坦言。
該公司5月23日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74.5億元,同比上升152.6%,環(huán)比下降12.9%。財報稱,環(huán)比減少是由于春節(jié)等季節(jié)性因素導致交付量減少。
此外,一季度小鵬汽車凈利潤虧損17.01億元,同比增加一倍以上,環(huán)比也擴大了32.1%。公司解釋稱,虧損擴大是新車型開發(fā)、研發(fā)人員增加導致研發(fā)開支同比翻番所致。
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包括小鵬汽車在內的新能源主機廠受電池供供應影響,出現交付延期的問題,甚至引發(fā)小鵬汽車準車主的維權。
今年的“缺芯短電”問題,同樣受外界關注。何小鵬認為,芯片帶來的供應鏈挑戰(zhàn)比預期還要長,芯片的挑戰(zhàn)會持續(xù)到今年甚至到明年更往后的時間。
對此,整車廠家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何小鵬表示,未來的芯片產能預計依然非常有限,這對小鵬的影響也會持續(xù)一段時間。“如果新冠疫情再度反復,我認為我們大多數的同行甚至所有的電動車企都會面芯片的制約。”
一些車企除了同供應商簽訂長期合約綁定產能外,還開始嘗試搭建技術團隊自研芯片。
小鵬汽車從2015年開始分步驟打造入式系統(tǒng)硬件和底層軟件的深度自研,據悉這能夠讓小鵬有機會在芯片短缺出現后,快速基于全新的芯片信號自研編程新的控制軟件,最終實現軟硬件“脫胎換骨”,而不影響使用體驗。
目前,小鵬的團隊具備在幾個月內基于新芯片重新編程軟件、驗證、集成和切換完畢的能力。
不過,除了芯片之外,現階段處于長三角地區(qū)的供應鏈斷裂仍在慢慢恢復中,很少有車企能夠置身供應鏈逆境之外。
*雷達財經(ID:leida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