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向令說 曾響鈴
全民閱讀熱潮下,企業閱讀成了新風口。疊加知識和信息爆炸、技術高速迭代、企業和個人面臨的不確定指數上漲的時代背景,企業閱讀的內涵和外延邊界,也在被不斷拓展。
以“閱讀”為契機,撬動企業培訓、員工學習,打造學習型組織,為企業管理賦能,提升全員綜合學習力和業務競爭力,成為在不確定性時代中,企業提高“確定性競爭力”的新焦點——留人育人,同時也帶來了企業學培的新時代解法。
01 偽需求還是真市場?
首先要說明的是,企業閱讀不止“閱讀”,而是以“閱讀”串聯起來的“企業的培”和“員工的學”,即員工學習培訓。
這種需求一直存在,目的是給企業和員工打開“上升空間”,與時俱進,做時代的企業,以及培養時代的人才。只不過,因技術或其它方面限制,很長一段時間,該需求被大大抑制,甚至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偽需求”——可有,也可無。
但是,企業管理者很清楚,在競爭激烈而快速變遷的世界中,只有學習型的組織,才能得到生存。尤其是在知識型社會快速更新迭代、市場競爭成指數級增長的大背景下。通過企業閱讀,讓“學習力”成為“生產力”為企業賦能是一次新機遇。
這也助推企業培訓行業市場規模不斷上漲。據艾瑞咨詢2021年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培訓市場在2022年將繼續維持17.9%的增長速度,且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348億元。
市場不斷變大背后,是企業開始紛紛通過專業的“第三方”,為企業提供學習培訓及人才發展的全案解決方案在助推。咪咕、掌閱、樊登等閱讀行業頭部企業不斷加碼,以“企業閱讀”開拓企業培訓市場,成為行業發展推手。
企業的新需求,以及第三方提供的新服務,供需匹配加深下,大大拉開了企培市場“閘門”。這也意味著,借勢“全民閱讀”,以“企業閱讀”為契機,企業學培市場“新風口”已經到來。
02 企業閱讀難在哪?
以“企業閱讀”,拉開企業學培的“新閘門”,不容易。
相比家庭閱讀和社會閱讀,企業閱讀有其特殊性。ToB屬性讓其需要更看重效率和效果,多主體多需求的差異性,意味著其成本不低(人力、物力),難度也相應提升。
員工是企業閱讀的主體,也是推廣企業閱讀的一個難點——沒時間讀、沒興趣讀、不知道讀什么、效率低、無法堅持等都是現實問題,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內容、工具和服務,導致供需錯配。
此外,讀書要花不少時間,但是不是“有用”——能否幫助工作?是否對公司業務有促進?以及自己“好學上進”能否被領導看到成為“加分項”,很多都未可知。這些降低了員工閱讀的“獲得感”,也打擊了積極性。
對企業來說,還有更大的難題——不知如何激勵,也不知如何考核,即便知道怎么做,做起來性價比也不夠高。
背后原因很簡單,企業閱讀的一大特點是需要分層次、持續推進。不同工作崗位、不同級別、不同年齡段的員工,其閱讀的需求、甚至閱讀方式也不一樣,這是個系統化的復雜工程,不能一刀切。
此外,企業閱讀,除了公益性質,還有有商業驅動——如何通過企業閱讀,讓各層次員工獲得提升和滿足,增強員工凝聚力和競爭力,讓企業閱讀變成生產力賦能企業發展是關鍵,這涉及到組織、機制、預算等方方面面,任務多而繁雜。
以中國銀行某分行為例,為響應總行“突出重點,兼顧全員”,打造新時期學習型銀行建設要求,需要開展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讀書活動,以便為各層級員工提供薦書、購書、享書的多渠道學習服務,并在全行營造“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文化氛圍。
靠自己,不容易也不劃算,這些都是企業在推動企業閱讀,提升企業學培效果的難點和痛點。
03 企業學培,正在改變企業命運
以前我們常說,讀書能改變命運,主要指個人。現在,讀書改變“命運”,對企業來說正在成為現實。
目前,基于各自資源不同,市面上提供企業學培等文化知識服務的公司主要有兩種打法。
一種是“以我為主”型。即根據自身資源,開發相關產品,提供企業閱讀服務的“產品貨架”,讓企業按需購買。這些服務商以產品型公司為主,掌閱、樊登讀書、得到、混沌大學等都是其中代表,其特點是以產品起家。基于自身已有的產品優勢,向“企業閱讀”做單向匹配,如掌閱和樊登為代表的“讀”,以及得到和混沌大學為代表的“課”。
還有一種是以“學培通”為代表的“以他為主”型。即企業需要什么,通過定制化提供服務。相比產品型,它并非單一產品,而是圍繞真實業務場景,偏向內外部資源聚合的一種定制化全案解決方案,擁有電子書、聽書、紙書、視頻課程、線下名師培訓等多種形式。定制化服務能力是其優勢,如企業上門提供定制劇本游戲服務,讓員工以為喜愛的方式進行黨建培訓等。
相比傳統企業培訓,目前通過“企業閱讀”掀起的企業培訓新風口有幾大趨勢:
一是線上化,以及線上線下打通。這種需求在疫情影響下居家辦公盛行后,更被急劇放大。疫情之下,以線下培訓為主的傳統企業學培服務,場地、時間等限制,難以大規模化、全員兼顧和個性化等痛點暴露無遺。成本變低,時間更靈活、效率、效果更可控的線上線下學培服務成為新趨勢。
二是多元化和定制化明顯。任何一個企業的員工構成肯定是多層次的,這也意味著他們的需求不一,企業培訓必須是多元化和定制化的。這在數字化時代也成為可能,如平臺推出各種書單,能夠快速匹配員工的不同需求。
上文提到的中國銀行某分行“企業閱讀”需求是個典型案例。其需求很多,包括電子書閱讀、紙質圖書服務、全平臺課程及會員,以及給員工培訓的“云上大講堂”視頻課程等。
三是管理數字化和學習可視化。傳統企業閱讀、企業培訓都有一個最大痛點,即員工具體學習情況和效果很難獲取。這就意味著無法考核和激勵,形成正向循環。
解決方案一般有兩種,一種是企業購買數字化管理工具、找培訓講師、開發課程、購買各種書籍資源,自己搭一個數字化和學習可視化的系統,好處是定制化程度高,但是成本高、花費時間較長;另一種則直接購買“內容+工具+服務”等一站式專業解決方案,成本比企業自建要小很多,效率也更高,定制化程度不一定差,甚至更好(專業平臺資源更全)。
總的來說,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全民閱讀浪潮以及數字化工具加持三大影響下,企業培訓的需求不斷上漲,企業培訓的服務能力不斷強化,供需匹配不斷深化,以“企業閱讀”為新載體的“企業培訓”,正在掀起新高潮,也成為企業“搶人留人”的新武器。
同時,不同企業員工學習培訓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則是推廣企業閱讀和員工學習培訓的難點,也是為其提供第三方服務方案商的新機會,誰能率先解決這些痛點,將會在行業的時代浪尖,搶下一張寶貴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