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錢伯彥
美東時間5月25日下午2點,美聯儲公布了5月份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貨幣政策會議(即FOMC議息會議)會議紀要。
紀要顯示,美聯儲認為需要在6月和7月的議息會議上分別再次加息50個基點。與會者認為,迅速轉向至中性利率政策是十分重要的,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前景和風險,進一步的限制性政策立場很可能將變得合適。這也意味著,部分美聯儲官員認為在9月再次加息是可能且有必要的。
根據美聯儲的現有章程,全名為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美聯儲由12個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12名聯儲銀行代表(即地區聯儲主席)之中的5位與7位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的理事共同組成FOMC,該委員會每年召開8次議息會議,并在會上決定最新的利率決議以及貨幣政策。
除了此前美聯儲分別加息25和50個基點的3月16日議息會議與5月4日議息會議之外,美聯儲今年還將于6月15日、7月27日、9月21日、11月2日與12月14日召開5次議息會議,這五次會議也是美聯儲今年可能再度加息的五個時間節點。

與議息會議之后對外公布的簡短扼要的決議聲明不同,會議紀要雖然通常比決議聲明推遲兩至三周公布,但是紀要之中涵蓋與會者對于重大政策問題的討論以及對決策的解釋與補充。因此該紀要通常反應了聯儲官員們對美國經濟形勢的觀點,也暗示了之后議息會議的政策方向。
紀要再次提及,6月和7月兩次分別加息50個基點得到了大多數與會者的支持。這也意味著,7月27日,美聯儲的聯邦基準利率目標區間將從目前水平進一步提高100個基點至1.75%-2%。
直到5月4日的最新一次加息之前,美聯儲已經22年沒有一次性加息50個基點,自2006年以來已經16年沒有在連續兩次議息會議上持續加息。
在資產負債表問題上,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在會上制定了自6月起縮表9萬億美元的計劃??s表規模將達到每月950億美元,包括600億美元的國債以及35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至于7月27日議息會議之后的貨幣政策動向,紀要中則顯示與會官員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其中克利夫蘭地區聯儲主席Loretta Mester在演講中表示:“我需要看到數個月的通脹數據持續下降,如果到9月通脹未能緩和,那么可能需要加快加息步伐”。
圣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的表態則更加鷹派,并呼吁美聯儲在今年年底之前將聯邦儲備利率提到至3.5%。若考慮到目前聯邦儲備利率的1%與圣路易斯方面的目標還有250個基點的差距,在最鷹派的表述下美聯儲將在今年之后的五次議息會議上次次加息。目前市場的主流觀點是美聯儲會在年底將聯邦儲備利率目標區間提升至2.5%-2.75%。
相比之下,芝加哥聯儲主席Charles Evans和費城聯儲主席Patrick Harker更為鴿派,均對通脹即將放緩表達了樂觀態度,并建議美聯儲可以在9月將加息幅度下降至更加保守的25個基點。亞特蘭大聯儲主席Raphael Bostic也在署名文章中表示9月可能暫停進一步加息,并將此比喻為“即使是蜂鳴的救火車在十字路口也會減速”。
至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人在上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亦重申了穩定物價的決心,并表示“恢復物價穩定是無條件的需要,這是我們必須做的”。即使符合當前美國通脹率的實際失業率水平“很可能遠高于3.6%”。
此外,紀要之中還出現了近60次“通脹”這一關鍵詞。通脹不僅是5月4日美聯儲議息會議的最重要議題,也反映了官員們對于通脹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一方面,與會者認為調高的利率以及供應鏈問題的逐步緩解有助于控制通脹,但在另一方面,俄烏沖突以及持續的新冠疫情可能將進一步加劇通脹。
通脹預期的不確定性也體現在各種統計口徑的不同之中。勞工部上周的報告顯示,4月消費者核心價格指數(即不包含食品和能源)同比上漲6.2%,消費者價格指數則同比上漲8.3%。雖然該數值依然在40年來的高位運行,但是已經比3月的8.5%通脹率略有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內部并不使用勞工部數據作為決策依據,而是使用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由于PCE并不計算燃油價格等一系列統計口徑的不同,PCE的上升幅度通常會小于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該指數在過去兩個月內的數值為5.2%和4.8%。
議息會議上也有與會者提出,美聯儲的貨幣收緊政策可能會加劇證券市場的壓力。
截至上周最后一個交易日5月20日,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已經連續第七周下跌,即將刷新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和9·11事件雙重利空之后的最長跌勢。而道瓊斯指數更是錄得了周線八連跌,這也是道瓊斯指數自1932年——即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新政施行之前一年——以來最長時間的跌勢。
至于本輪加息周期將持續多久,5月4日的議息會議上并未能夠達成一致。目前與會者的主流觀點是,美聯儲在2023年將進一步提升聯邦基礎利率至3%,若通脹未出現緩解跡象,未來12至18個月的利率需要進一步上升至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