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毒眸 念蕪
編輯 | 扣馬
豆瓣評分5.8分——《且試天下》終于出成績了。
這個接近及格的分數,基本代表了楊洋作品的平均水平。
流量演員的演技是互聯網永恒的話題。《且試天下》開播第一周,#楊洋 端著#的詞條登上熱搜高位。同時,“楊洋到底有沒有演技”也成為了一道互聯網辯題。支持者與反對者站在各自立場上,不斷以圖、文、視頻等各種形式力證自己的觀點,甚至還由此引發了一輪B站影視區UP主的集體團建。
客觀來說,《且試天下》的成績和楊洋在其中貢獻的演技都不算太差。甚至對大多數在及格線左右徘徊的流量劇來說,楊洋已經稱得上選角的“頂配”。他似乎只需提供顏值、流量和一點還算看得過去的演技,就“足以保住”一部S級大劇的基本盤。
只是今年已經31歲的楊洋,未來還能靠這些優勢撐多久,誰都說不準。
楊洋演戲能帶來什么?
縱觀楊洋的演藝之路會發現,他最適合的,還是在流量劇里演帥哥。
2007年,還在上大學的楊洋,憑借出演新版《紅樓夢》中成年寶玉一角出道。之后將近七年時間,楊洋一直在各種影視劇中出演配角,沒能留下什么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2014年開始,國內的IP版權交易進入高峰期,各大影視公司對熱門IP趨之若鶩,市場也迅速被炒熱。而換了新東家的楊洋,影視資源明顯轉好,也正式開啟了IP影劇“御用男主”之路。
從《少年四大名捕》里的無情、《盜墓筆記》的張起靈到《微微一笑很傾城》里的大神肖奈,幾部帥氣、高冷又全能的男神角色演下來,讓楊洋很快乘上了流量時代的東風,躋身“四大頂流”之列。
同時,有關楊洋演技的爭議也隨之而來。當時,很多觀眾評價楊洋演的“男神”都是面無表情,肢體僵硬。自此,“面癱”和“裝”也成為形容楊洋演技的高頻詞匯。
之后兩年楊洋也嘗試過改變,比如在飾演電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夜華和男頻劇《武動乾坤》中的林動時,楊洋試圖通過加大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的幅度,來擺脫僵硬和面癱的問題。但因為沒把握好尺度,外界對其演技的評價又從面癱逐漸轉向了另一個極端——油膩。
這也正是“IP+流量”公式遭遇滑鐵盧的時候,市場上的IP劇和IP電影也在轉入低潮,而楊洋受到非議也和作品表現形成共振。
到2019年,楊洋和IP劇都逐漸回到舒適區,市場上的IP類型增多,可供挑選的不只再是經典大IP,也給了市場新的發揮空間。從《全職高手》《你是我的榮耀》到《且試天下》,楊洋重新演起了正兒八經的帥哥,這也是他目前詮釋較好的一類角色。
毒眸(ID:DomoreDumou)曾在過往文章中提到過,男女主角顏值對于甜寵劇的重要性。這一點放在更廣的偶像劇范疇同樣適用。在娛樂圈現役流量演員中,楊洋的顏值之高,能夠適配大多數古偶現言里的“紙片人”。
尤其在“苦古裝丑男久矣”的當下,楊洋在《且試天下》中的扮相,可以算是給觀眾“洗眼睛”。包括之前《你是我的榮耀》,楊洋和迪麗熱巴的搭配被認為是“顏狗的天堂”。還有許多觀眾呼吁“楊洋和顧漫鎖死”。顧漫本人也多次表示過,對楊洋飾演自己筆下的人物感到很滿意。
在作品成色不太差的情況下,不乏觀眾愿意為男女主的顏值買單。在楊洋飾演的諸多影視作品的評論區,總能看到“為了楊洋的臉才堅持看完這部劇”的評論。
而楊洋的流量屬性,也提高了劇集成為爆款的可能性。對劇方來說,請來流量就意味著招商、熱度以及成品在社交媒體上的“口碑”都有了保障。
作為“流量時代”開創者和“飯圈”締造者中的一員,可以說沒有人比“羊毛老師”更懂流量。從播出前的預熱,播放期間的熱度維系,到出現負面評價及時反黑控評,粉絲們都能一手包辦,也就是說擁有楊洋等于擁有了一批免費的“外包宣傳”。
“所以我們會更喜歡做有流量參演的劇。”曾有劇宣這樣告訴毒眸,片方最重視的指標是熱搜、站內熱度和播放量,如果有流量明星參演,粉絲自發做數據、推熱搜還能給宣傳方省去一筆費用。
除此之外,客觀來看,比起那些只能用“AI式演技”形容的演員,楊洋的演技放在大多數不太復雜的人物身上,以及不需要精湛演技的偶像劇中基本夠用,甚至偶爾還能收獲一些意外之喜。
如果再遇上類似《全職高手》和《你是我的榮耀》這類劇本與制作完成度較高的作品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演員演技上的缺陷,提高觀眾對演員以及整部劇的觀感。
“因為有流量演員參與的劇,大眾的心理分數都不高,覺得能做到及格就不錯了。”有劇集行業從業者向毒眸表示,“所以只要做的比其他劇好那么一點點,就會得到超出劇集本身的正向反饋。”這一點,從上述兩部劇7.3分和6.8分的評分中也能得到證實。
楊洋的高顏值+高流量+接近及格的演技,就是他能提供給市場的一切。對于許多“60分”就算成功的流量劇來說,或許已經稱得上“頂配”了。
資本需要“薅羊毛”
正如從業者所說,劇集行業還是熱衷于做“及格劇”的。
而做這些劇的邏輯也很簡單,還是“IP+大流量”。這個公式從2014年起就被頻繁使用,也曾因“粗制濫造”失去用戶信任,致使“IP失靈”反復被提起。但這并沒有影響市場上的“IP熱”,只不過從追逐大IP,拓展到各個類型、各種熱度的IP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套被市場驗證過的公式,如今看來仍然有效。
尤其在古偶領域,雖然長視頻吸睛力下降,大盤在萎縮,很難再出現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延禧攻略》這樣動輒上百億的全民“爆款”。但有IP和大流量的加持,不錯的制作班底,以及平臺S級背書和宣傳資源的傾斜,想在觀眾群中擁有姓名,保住基本盤不算太難。
以迪麗熱巴和任嘉倫主演的《與君初相識》為例,從官微戰報中可知,該劇是首部在優酷站內熱度破萬的劇集,自2018年以來用戶規模及會員轉化率最高劇集;而《且試天下》雖屢次陷入疑似虐馬、抄襲等負面新聞,但仍然收獲了30億+的播放量,多次登頂平臺拉新周榜第一,甚至進入了只有30個席位的拉新年榜。
從平臺的拉新年榜中也能看出,像《斗羅大陸》《你是我的榮耀》《千古玦塵》《斛珠夫人》《余生,請多指教》這樣有“大流量”演員參與的劇占了大半。楊洋去年到今年的三部劇更是全部登上年榜,證明了他的流量價值。
流量代表熱度,熱度影響收益。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馬李靈珊曾認為,劇集行業對流量明星和“大IP”的追逐是相似的,目的是“控制變量”,因為“這個行業最稀缺的就是確定性”。
所以對平臺和片方來說,和“楊洋們”合作是“安全”的,哪怕最后只能拿到及格分。
和大部分觀眾以劇的質量作為衡量標準不同,對很多片方來說,一部劇只是項目而非作品,評判項目好壞的標準就是“有沒有掙到錢”?只要能夠完成平臺數據KPI、賺到錢的就是好項目。
因此,與《且試天下》同期播出的《風起隴西》,盡管請來了電影導演路陽以及實力派演員陳坤、白宇,豆瓣7.9分似乎也代表了成品更加優質。但非流量演員無法吸引更多觀眾的目光,制作方和平臺方無法獲得更好的播出成績也是事實。
不過,一味追逐流量也的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結果導向”致使一些片方開始“偷懶”。曾有某部平臺S級影視劇的工作人員向毒眸透露,“片方在請來一位流量演員和一位國民度很高的演員之后,就撒手不管了。劇本毫無邏輯,整組都開始‘擺爛’。”
而類似的情況也不在少數。趙麗穎在拍攝《楚喬傳》和《有翡》期間,就頻頻爆出劇本與原有設定差距過大,現場頻繁“飛頁”,趙麗穎甚至還曾發博疑似內涵劇組的作為。
這無疑會讓流量演員們本不富裕的口碑,雪上加霜。
因此,一部分流量演員早早謀劃起了轉型,以求在更廣泛的觀眾群中扎下根基。曾和楊洋同為“四大頂流”之一的李易峰,就是轉型中的一員。從2017年轉向大熒幕開始,李易峰的戲路更多拓展到諜戰劇、軍旅劇,或者相關類型的電影上,也陸續交出了一些如《動物世界》《隱秘而偉大》拿得出手的作品。
而更多的流量演員,還是選擇了楊洋的道路。演員拍戲賺錢,片方薅流量“羊毛”,就算作品質量再差,粉絲也能收獲一波二創素材,維持著看似“多方共贏”的局面。
楊洋能持續被需要嗎?
前一陣,楊洋在接受《GQ》采訪時,給自己的演技打了滿分,引來網友群嘲。
楊洋能坦然地說出“滿分”,或許不能將原因簡單歸咎為自戀,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他一直生活在眾人為其制造的“信息繭房”里。
曾與某位頂流演員共事的工作人員小A告訴毒眸:“他們被周圍人保護得很好。連平時溝通的時候,都會揀藝人愛聽的說。有時候碰上藝人刷微博廣場,工作人員都會在群里通知大家趕快清理‘不好’的評論。”
在工作人員出手前,粉絲大多數時候早已“鏟除異己”。此外,粉絲對偶像要求之低,在大多數流量的飯圈都有體現。《且試天下》中有一場楊洋飾演的黑豐息喝了父親給的毒酒后痛苦掙扎的戲份,很多粉絲看到后感嘆:“偶像劇不需要這么真實的演技。”以此來表達對楊洋的心疼。
粉絲全方位的“保護”,也讓許多B站影視區UP主在吐槽演技時,發出“你們正主的演技要是有粉絲的嘴一半硬就好了”的感嘆。
同時,粉絲在幫偶像反黑時,還經常會拿出合作導演、演員、制片人、從業者的夸獎,反駁那些認為偶像演技不好的人。
對方的夸贊是否出于禮貌未可知,但更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大家指著“流量”吃飯,所以本著盡量不得罪對方的原則工作。劇方依賴流量明星的熱度,在藝人進組后,劇組的話語權會在一定程度上讓渡給流量明星。“心情不好不想拍了”“到點要收工”“要吃上幾十公里外的某樣東西才能開工”等各種問題并不少見。
“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小A認為,長此以往,藝人就算有自省的意識,也會在周圍人的呵護和粉絲的追捧中自我麻醉,對自己產生錯誤的認知。
眾所周知,演員的演技是需要好的導演調教以及優質的創作氛圍熏陶的。重要性就好比《動物世界》之于李易峰,《少年的你》之于周冬雨。
前段時間,演員劉宇寧去年直播時的一段話在網上廣為流傳。他提到,現在很多人會神話“一條過”這件事,但很多時候并非是演員演得好,而是導演可能了解演員的水平,知道這種效果已經是極限了。演員本人應該有自知之明。
而現實是,現在大多數影視劇的工期和班底,無法給予演員過多的成長時間和空間。加上周圍人對演員的過度保護,如果演員不能時刻提醒自己,就很容易陷入“我已經演得很好了”的假象。
而楊洋的問題在于,總呆在舒適圈里演“及格劇”,永遠無法磨練和提高自身的演技。從諸多花絮視頻里能夠看到,楊洋對待拍戲的態度稱得上認真。但認真努力從不等于演得好,在缺乏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努力也是白努力。
未來,楊洋的演員路只有兩個方向。
一種是像某些演藝圈前輩那樣,轉型成為資本。入股公司捧新人或者自己開公司做老板,然后依靠現有的顏值、人氣和演技,撐到沒有市場的那一天,完全轉做幕后。
另一種,就是轉型成為實力派演員,擴大自己的觀眾群。這條路對于很多流量演員來說,更辛苦,但是也更“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行業不斷變化,國家對演員的片酬、配音等多方面都做出了限制,未來行業會逐漸變得越來越“正規”,對演員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嚴格。
同時,長視頻吸引力下降,迫使各平臺拓寬賽道,提高內容質量,不能只靠“流量”存活。近兩年各平臺出現了不少非流量參演,僅憑口碑出圈的作品。比如,騰訊視頻去年的《御賜小仵作》和今年的《開端》,以及愛奇藝的《人世間》,和優酷聯播的《覺醒年代》等。
未來屬于流量演員的生存空間或將變窄,只有拿出過硬的技能,才能站穩腳跟。
現在的市場需要“楊洋們”,因此資本愿意為他們的顏值、流量、努力的態度和及格線附近的演技等“綜合實力”買單。但等到流量消失,年華老去,只能拼硬實力的那天,“楊洋們”還有幾成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