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何小鵬:新能源路上的理想和未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何小鵬:新能源路上的理想和未來

何小鵬造車,繼續向前,別無選擇。

文|節點財經 磷酸鐵鋰

2017年何小鵬宣布All in造車時,外界曾一片嘩然。人們無法相信,一個毫無造車經驗的互聯網人能夠撬得動如此大的市場蛋糕;人們還無法相信,“小鵬”這個略顯土氣的名字能夠真正打動挑剔的國人。

時至今日,隨著新車下線、公司上市、銷量登榜等一系列的推進,關于“小鵬汽車能否打下市場”的聲音已經漸漸熄火。而諸如“小鵬汽車名字太土”“不改名就不買小鵬”的吐槽依然是人們討論的重點。何小鵬卻不以為然。

2021年11月,在小鵬汽車煥新日發布會上,何小鵬宣布將字母“X”造型的logo從原來的四瓣改為兩半,更加凸顯品牌的高級感。但對于“改名”一事則仍堅持己見,并直接給在場的觀眾澆一盆冷水:“絕不會換名字,要用普通的名字,做不普通的事。”

如此執拗,如此“不尊重”民意,在內卷不斷的汽車領域并不多見。在何小鵬看來,一個響亮的品牌名稱固然能夠加分,但產品實力才是決定品牌高低的終極因素,這顯然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但不得不承認,何小鵬還是選擇了一條看似更加難走的造車之路。

01 坡道起步,駛入造車前線

在選擇加入造車陣營前,何小鵬已經是互聯網圈內人盡皆知的大佬。

1999年,何小鵬從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建筑師”的亞信科技,期間做過開發、運維、測試、銷售等各種工作,逐步向一名優秀產品經理進化。2004年,不甘平庸的何小鵬決定自己當老板,于是同師兄梁捷組隊成立了UC優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當時正處于PC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期,但在手機端,傳統的WAP網頁因為內容少、速度慢等原因,導致手機上網的體驗非常差。何小鵬瞅準了機會,認定移動互聯網必定會迎來爆發,于是將云端架構應用到手機瀏覽器,推出了UCWAP,并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第三方瀏覽器。

2014年,阿里巴巴以43.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UC,成就了當時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并購案,也讓創始人何小鵬一夜之間實現財富自由。賣掉UC,何小鵬又先后擔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游戲董事長等職位,但深感“乏味”的他很快決定退出阿里進行二次創業,并且直接跨界到從未涉足過的汽車行業,于2017年正式加入“小鵬汽車”,成為董事長。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來自小鵬官網)

小鵬汽車成立于2014年,最初名叫橙子汽車,何小鵬是主要的股權投資人,公司項目由夏珩和何濤負責。由于當時“橙子”商標被人搶注,何小鵬決定押注個人聲譽注冊了小鵬汽車。隨著2017年何小鵬的全職加入,小鵬汽車的發展也逐漸進入了快車道。

互聯網創業成功的經歷給何小鵬帶來足夠的信心。來自產品經理人獨有的敏銳嗅覺告訴他,傳統汽車通過不斷地升級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硬件,已經把產品做到了極致,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則給互聯網造車企業帶來了機會,通過把AI、自動駕駛等技術融入到汽車中去,必將給整個行業帶來顛覆。

但何小鵬還是低估了造車的難度系數。當初,互聯網做產品的思維是快速、迭代和極致,即用最短的時間推出最“完美”的產品,通過高頻度的優化達到用戶最滿意的效果,但對造車而言卻并不適用。

在汽車領域,一個零部件的改動可能就需要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一個方案的調整可能就會增加幾倍的成本,這決定了汽車無法像互聯網產品一樣不斷地修復“bug”,也不能通過無腦堆硬件來達到產品經理心中的完美。這更加考驗決策者的平衡之術。

更重要的還在于,汽車行業的“燒錢”程度也超出了何小鵬的預期。造車的長周期性、供應鏈的復雜性決定了車企需要持續不斷地拿錢補血,所以就連他本人也感慨道:“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夸張,現在200億都覺得太少”。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何小鵬只能不斷地找人融資,四處籌錢。好在,互聯網的從業經歷為他積累了大量的人脈,IDG資本、經緯資本、高瓴資本等知名VC/PE機構,以及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等產業巨頭接連拋來橄欖枝。2020年,小鵬汽車先后在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總算緩解公司“缺血”的壓力。

02 降檔超車,王牌產品逆襲

在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中,小鵬汽車算是最先“搶跑”的選手,但在“上半場”的表現并不算突出。

2017年10月,小鵬率先發布了第一款汽車產品DAVID 1.0,被視為互聯網造車行業中首款“量產”車型。但由于沒能達到何小鵬的預期,最終該款車型被火速下線淪為內部用車,未能真正與消費者見面。

何小鵬的態度非常堅決,表示“消費者絕不應該是我們的首批用戶。”所以直到2018年12月,小鵬第一款智能純電動汽車G3才真正上線,2019年3月左右開始大規模交付。小鵬G3以“智能駕駛”為殺手锏,配備了純電驅動系統、智能系統和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在15-20萬元的價格區間很有殺傷力 。

但隨即,小鵬汽車就進入了“至暗時刻”。一方面,受相關政策的調整,新能源汽車進入了補貼大幅退坡的寒冬,車企承擔著巨大成本壓力,行業增速也因此出現斷崖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擺脫互聯網思維,小鵬汽車縮短升級換代的周期,新款G3車型選擇用升配降價的方式討好新用戶,但最終卻引發了老車主的強烈不滿,使得公司陷入嚴重的品牌危機。

2019年堪稱何小鵬創業以來最窘迫、最難熬的一年。這一年,小鵬汽車實現了1.5萬臺的交付量,遠未達到何小鵬心中的理想值;還是在這一年,小鵬汽車虧損高達37.188億元,簡直稱得上一個吞錢的無底洞。何小鵬為此也曾調侃道:“當時蔚來已經進了ICU,我們也在ICU門口了。”

可以說,在ALL IN造車的頭兩年,何小鵬過得并不順利。受多方因素的影響,G3車型作為小鵬首秀肌肉的拳頭產品,總體表現差強人意,但談不上優秀。而直到2020年4月第二款車型P7的上市,小鵬汽車才真正拉升了公司的品牌調性,快速樹立了“智能化”“科技范”“高顏值”的標簽,也讓公司迅速轉危為安。

小鵬P7(來自小鵬官網)

P7是小鵬推出的一款轎跑車型,價格區間在20-40萬,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3。這是何小鵬使出全力投出的一個“冒險球”,因為當時純電+轎跑的組合并不是主流,絕大多數的車企都在“更安全”的SUV上大做文章。并且,P7上市正好又趕上了新一輪的補貼退坡以及Model 3的降價沖擊,所以一開始并不被人看好。

但讓人意外的是,P7一戰即成名,甚至超出何小鵬的預料。極具沖擊力的外觀、行業領先的動力性能、堪稱豪華的硬件“堆料”,以及更懂本土化的智能系統,使得P7成為一眾消費者心目中的優選。上市僅半年,P7的累計銷量就已破萬;2021年,P7銷量突破6萬臺,占比61.7%;2022年3月,P7迎來了第十萬臺的下線時刻,成為首個突破十萬量產的純電新勢力車型。

P7之于小鵬,不僅僅是一串冰冷的銷售數字,更大的意義在于,它讓小鵬汽車拿下了搶灘登陸戰的門票,讓國產造車新勢力有了硬磕特斯拉的決心,也讓何小鵬有了更多不為“土氣”名字而發愁的資本。

03 彎道行駛,減速還是加油?

經歷了2016年之前的籍籍無名,2017年的牛刀小試,2019年的“至暗時刻”,小鵬終于在近兩年迎來了爆發,逆襲成為“主流”。

車型方面,從G3、P7再到后來定位智能家轎的P5和高端旗艦SUV G9,小鵬汽車形成了完善的產品線;技術方面,小鵬汽車在智能輔助駕駛、高壓快充等多個方面表現搶眼;銷售方面,小鵬2021年以98155輛的交付量超越蔚來與理想,成為新勢力銷量第一。

反映在財務數據上,2021年全年小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0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9.1%;其中,第四季度實現總營收85.6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200.1%。2022年一季度營收74.5億元,同比增長152.6%。可以說是成績喜人,捷報不斷。

但何小鵬卻難言輕松。因為在營收額與交付量雙高的背后,小鵬汽車面對的卻是止不住的虧損。根據小鵬汽車財報,2018-2021年,公司經營虧損分別為17億元、37.8億元、42.9億元和65.8億元,缺口不斷拉大。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小鵬汽車凈虧損仍達到17.0億元。而相比競爭對手,蔚來的虧損額從2020年的53.04億元收窄至40.2億元,理想更是在2021年Q4就已經實現了3億元的凈利潤。

這與小鵬汽車高額的研發費用密不可分。作為從互聯網圈走出來的自身產品大佬,何小鵬對高科技的追求近乎偏執,從不吝惜技術相關的投入。2021年財報顯示,小鵬汽車當年研發投入達到41.1億元,占總收入的19.6%;近三年來,小鵬汽車研發總投入已接近80億元。

小鵬汽車SR自動駕駛環境模擬(來自小鵬官網)

當然,高昂的研發投入也造就了小鵬汽車硬核的科技實力。在智能化領域,小鵬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XPILOT已經進化到3.5版本,其泊車VPA和領航輔助駕駛NGP等均處于行業領先;人車交互領域,Xmart OS車載智能操作系統在車外遠程控制、全場景智能語音也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整車制造領域,小鵬汽車在動力平臺、電子電氣架構等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

除了研發費用擴大了虧損,還有一個原因在于:小鵬賣車“不掙錢”。不同于蔚來、理想直接定位高端的打法,何小鵬選擇的由下向上的大眾路線,這樣的定位也造成小鵬汽車在價格設定上也較為親民,所以銷量雖高,但整車的毛利潤偏低。何小鵬曾視雷軍為人生導師,極為推崇小米模式,但與智能手機動輒上億的出貨量不同,十萬臺的交付量已經是汽車行業的一大關,所以小鵬汽車即便有性價比優勢,也不易沖破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而放眼整個行業,由于芯片短缺、電池原材料價格飆漲等因素的影響,造車成本持續拉高。另一方面,受制于疫情對供應鏈體系的沖擊,汽車行業進入新一輪的危機。尤其以“蔚小理”為代表的的造車新勢力更是首當其沖,幾乎面臨斷供的危險。為此何小鵬不得不在朋友圈喊話,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盡力協調。

危機之下,則是新一輪的洗牌階段。此時的車企,更像是一起來到正在閃爍黃燈的路口,有的選擇猛踩油門,驚險駛入了下一個賽道;有的慌忙點了剎車,便再也看不到前車的尾燈。對于已經領跑的何小鵬而言,除了繼續向前似乎已別無選擇,但無論如何,“安全駕駛”才是最終制勝的法寶。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何小鵬:新能源路上的理想和未來

何小鵬造車,繼續向前,別無選擇。

文|節點財經 磷酸鐵鋰

2017年何小鵬宣布All in造車時,外界曾一片嘩然。人們無法相信,一個毫無造車經驗的互聯網人能夠撬得動如此大的市場蛋糕;人們還無法相信,“小鵬”這個略顯土氣的名字能夠真正打動挑剔的國人。

時至今日,隨著新車下線、公司上市、銷量登榜等一系列的推進,關于“小鵬汽車能否打下市場”的聲音已經漸漸熄火。而諸如“小鵬汽車名字太土”“不改名就不買小鵬”的吐槽依然是人們討論的重點。何小鵬卻不以為然。

2021年11月,在小鵬汽車煥新日發布會上,何小鵬宣布將字母“X”造型的logo從原來的四瓣改為兩半,更加凸顯品牌的高級感。但對于“改名”一事則仍堅持己見,并直接給在場的觀眾澆一盆冷水:“絕不會換名字,要用普通的名字,做不普通的事。”

如此執拗,如此“不尊重”民意,在內卷不斷的汽車領域并不多見。在何小鵬看來,一個響亮的品牌名稱固然能夠加分,但產品實力才是決定品牌高低的終極因素,這顯然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但不得不承認,何小鵬還是選擇了一條看似更加難走的造車之路。

01 坡道起步,駛入造車前線

在選擇加入造車陣營前,何小鵬已經是互聯網圈內人盡皆知的大佬。

1999年,何小鵬從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進入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建筑師”的亞信科技,期間做過開發、運維、測試、銷售等各種工作,逐步向一名優秀產品經理進化。2004年,不甘平庸的何小鵬決定自己當老板,于是同師兄梁捷組隊成立了UC優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當時正處于PC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期,但在手機端,傳統的WAP網頁因為內容少、速度慢等原因,導致手機上網的體驗非常差。何小鵬瞅準了機會,認定移動互聯網必定會迎來爆發,于是將云端架構應用到手機瀏覽器,推出了UCWAP,并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第三方瀏覽器。

2014年,阿里巴巴以43.5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UC,成就了當時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并購案,也讓創始人何小鵬一夜之間實現財富自由。賣掉UC,何小鵬又先后擔任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阿里游戲董事長等職位,但深感“乏味”的他很快決定退出阿里進行二次創業,并且直接跨界到從未涉足過的汽車行業,于2017年正式加入“小鵬汽車”,成為董事長。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來自小鵬官網)

小鵬汽車成立于2014年,最初名叫橙子汽車,何小鵬是主要的股權投資人,公司項目由夏珩和何濤負責。由于當時“橙子”商標被人搶注,何小鵬決定押注個人聲譽注冊了小鵬汽車。隨著2017年何小鵬的全職加入,小鵬汽車的發展也逐漸進入了快車道。

互聯網創業成功的經歷給何小鵬帶來足夠的信心。來自產品經理人獨有的敏銳嗅覺告訴他,傳統汽車通過不斷地升級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硬件,已經把產品做到了極致,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則給互聯網造車企業帶來了機會,通過把AI、自動駕駛等技術融入到汽車中去,必將給整個行業帶來顛覆。

但何小鵬還是低估了造車的難度系數。當初,互聯網做產品的思維是快速、迭代和極致,即用最短的時間推出最“完美”的產品,通過高頻度的優化達到用戶最滿意的效果,但對造車而言卻并不適用。

在汽車領域,一個零部件的改動可能就需要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一個方案的調整可能就會增加幾倍的成本,這決定了汽車無法像互聯網產品一樣不斷地修復“bug”,也不能通過無腦堆硬件來達到產品經理心中的完美。這更加考驗決策者的平衡之術。

更重要的還在于,汽車行業的“燒錢”程度也超出了何小鵬的預期。造車的長周期性、供應鏈的復雜性決定了車企需要持續不斷地拿錢補血,所以就連他本人也感慨道:“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夸張,現在200億都覺得太少”。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何小鵬只能不斷地找人融資,四處籌錢。好在,互聯網的從業經歷為他積累了大量的人脈,IDG資本、經緯資本、高瓴資本等知名VC/PE機構,以及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等產業巨頭接連拋來橄欖枝。2020年,小鵬汽車先后在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總算緩解公司“缺血”的壓力。

02 降檔超車,王牌產品逆襲

在所有的造車新勢力中,小鵬汽車算是最先“搶跑”的選手,但在“上半場”的表現并不算突出。

2017年10月,小鵬率先發布了第一款汽車產品DAVID 1.0,被視為互聯網造車行業中首款“量產”車型。但由于沒能達到何小鵬的預期,最終該款車型被火速下線淪為內部用車,未能真正與消費者見面。

何小鵬的態度非常堅決,表示“消費者絕不應該是我們的首批用戶。”所以直到2018年12月,小鵬第一款智能純電動汽車G3才真正上線,2019年3月左右開始大規模交付。小鵬G3以“智能駕駛”為殺手锏,配備了純電驅動系統、智能系統和自動輔助駕駛技術,在15-20萬元的價格區間很有殺傷力 。

但隨即,小鵬汽車就進入了“至暗時刻”。一方面,受相關政策的調整,新能源汽車進入了補貼大幅退坡的寒冬,車企承擔著巨大成本壓力,行業增速也因此出現斷崖式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擺脫互聯網思維,小鵬汽車縮短升級換代的周期,新款G3車型選擇用升配降價的方式討好新用戶,但最終卻引發了老車主的強烈不滿,使得公司陷入嚴重的品牌危機。

2019年堪稱何小鵬創業以來最窘迫、最難熬的一年。這一年,小鵬汽車實現了1.5萬臺的交付量,遠未達到何小鵬心中的理想值;還是在這一年,小鵬汽車虧損高達37.188億元,簡直稱得上一個吞錢的無底洞。何小鵬為此也曾調侃道:“當時蔚來已經進了ICU,我們也在ICU門口了。”

可以說,在ALL IN造車的頭兩年,何小鵬過得并不順利。受多方因素的影響,G3車型作為小鵬首秀肌肉的拳頭產品,總體表現差強人意,但談不上優秀。而直到2020年4月第二款車型P7的上市,小鵬汽車才真正拉升了公司的品牌調性,快速樹立了“智能化”“科技范”“高顏值”的標簽,也讓公司迅速轉危為安。

小鵬P7(來自小鵬官網)

P7是小鵬推出的一款轎跑車型,價格區間在20-40萬,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3。這是何小鵬使出全力投出的一個“冒險球”,因為當時純電+轎跑的組合并不是主流,絕大多數的車企都在“更安全”的SUV上大做文章。并且,P7上市正好又趕上了新一輪的補貼退坡以及Model 3的降價沖擊,所以一開始并不被人看好。

但讓人意外的是,P7一戰即成名,甚至超出何小鵬的預料。極具沖擊力的外觀、行業領先的動力性能、堪稱豪華的硬件“堆料”,以及更懂本土化的智能系統,使得P7成為一眾消費者心目中的優選。上市僅半年,P7的累計銷量就已破萬;2021年,P7銷量突破6萬臺,占比61.7%;2022年3月,P7迎來了第十萬臺的下線時刻,成為首個突破十萬量產的純電新勢力車型。

P7之于小鵬,不僅僅是一串冰冷的銷售數字,更大的意義在于,它讓小鵬汽車拿下了搶灘登陸戰的門票,讓國產造車新勢力有了硬磕特斯拉的決心,也讓何小鵬有了更多不為“土氣”名字而發愁的資本。

03 彎道行駛,減速還是加油?

經歷了2016年之前的籍籍無名,2017年的牛刀小試,2019年的“至暗時刻”,小鵬終于在近兩年迎來了爆發,逆襲成為“主流”。

車型方面,從G3、P7再到后來定位智能家轎的P5和高端旗艦SUV G9,小鵬汽車形成了完善的產品線;技術方面,小鵬汽車在智能輔助駕駛、高壓快充等多個方面表現搶眼;銷售方面,小鵬2021年以98155輛的交付量超越蔚來與理想,成為新勢力銷量第一。

反映在財務數據上,2021年全年小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20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9.1%;其中,第四季度實現總營收85.6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200.1%。2022年一季度營收74.5億元,同比增長152.6%。可以說是成績喜人,捷報不斷。

但何小鵬卻難言輕松。因為在營收額與交付量雙高的背后,小鵬汽車面對的卻是止不住的虧損。根據小鵬汽車財報,2018-2021年,公司經營虧損分別為17億元、37.8億元、42.9億元和65.8億元,缺口不斷拉大。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小鵬汽車凈虧損仍達到17.0億元。而相比競爭對手,蔚來的虧損額從2020年的53.04億元收窄至40.2億元,理想更是在2021年Q4就已經實現了3億元的凈利潤。

這與小鵬汽車高額的研發費用密不可分。作為從互聯網圈走出來的自身產品大佬,何小鵬對高科技的追求近乎偏執,從不吝惜技術相關的投入。2021年財報顯示,小鵬汽車當年研發投入達到41.1億元,占總收入的19.6%;近三年來,小鵬汽車研發總投入已接近80億元。

小鵬汽車SR自動駕駛環境模擬(來自小鵬官網)

當然,高昂的研發投入也造就了小鵬汽車硬核的科技實力。在智能化領域,小鵬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XPILOT已經進化到3.5版本,其泊車VPA和領航輔助駕駛NGP等均處于行業領先;人車交互領域,Xmart OS車載智能操作系統在車外遠程控制、全場景智能語音也都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整車制造領域,小鵬汽車在動力平臺、電子電氣架構等領域掌握了核心技術。

除了研發費用擴大了虧損,還有一個原因在于:小鵬賣車“不掙錢”。不同于蔚來、理想直接定位高端的打法,何小鵬選擇的由下向上的大眾路線,這樣的定位也造成小鵬汽車在價格設定上也較為親民,所以銷量雖高,但整車的毛利潤偏低。何小鵬曾視雷軍為人生導師,極為推崇小米模式,但與智能手機動輒上億的出貨量不同,十萬臺的交付量已經是汽車行業的一大關,所以小鵬汽車即便有性價比優勢,也不易沖破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而放眼整個行業,由于芯片短缺、電池原材料價格飆漲等因素的影響,造車成本持續拉高。另一方面,受制于疫情對供應鏈體系的沖擊,汽車行業進入新一輪的危機。尤其以“蔚小理”為代表的的造車新勢力更是首當其沖,幾乎面臨斷供的危險。為此何小鵬不得不在朋友圈喊話,呼吁相關部門能夠盡力協調。

危機之下,則是新一輪的洗牌階段。此時的車企,更像是一起來到正在閃爍黃燈的路口,有的選擇猛踩油門,驚險駛入了下一個賽道;有的慌忙點了剎車,便再也看不到前車的尾燈。對于已經領跑的何小鵬而言,除了繼續向前似乎已別無選擇,但無論如何,“安全駕駛”才是最終制勝的法寶。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辽市| 剑川县| 临泽县| 宽甸| 儋州市| 汉沽区| 阳原县| 四子王旗| 雅安市| 合阳县| 政和县| 怀化市| 达日县| 昂仁县| 蓝田县| 延长县| 鄂州市| 泌阳县| 闽清县| 安溪县| 固阳县| 刚察县| 开远市| 南丹县| 栖霞市| 铁岭县| 基隆市| 仁怀市| 烟台市| 盐池县| 云阳县| 青岛市| 九龙城区| 通海县| 济宁市| 樟树市| 盐山县| 习水县| 房山区| 临武县| 涿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