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零售氪星球 妮可
2019年起大力拓展多業態的大潤發,在改造商超大賣場的同時,過去一個財年,明顯提速小潤發開店數,大潤發越來越「小」。
5月24日晚,高鑫零售發布截至3月31日的2022財年業績,已覆蓋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在239個城市開出602家門店,營收881.3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5.3%,虧損8.26億元人民幣。
高鑫零售CFO 萬伊文表示,8.26億元的虧損與報告期內一次性計提人民幣18.75億元相關,主要歸因于減值損失、一次性訴訟計提等,扣除計提后經營性的凈利潤為正。
值得注意的是,全渠道布局下,大潤發線上業務營收240億元人民幣,占比29.1%。其中B2C業務單店日均單量超過1250單,同比增長12.8%。大潤發APP“大潤發優鮮”單量實現同比28.9%的高速增長。
財報也披露了大潤發多業態戰略的最新情況,上一財年明顯提速了中、小潤發兩個創新業態。
根據財報,2020財年,大潤發開出24家小潤發(小潤發或大潤發mini), 2021財年開出103家,期內新增73家,開店數同比增300%。
小潤發面積約為200-500㎡,靠近社區,不做活海鮮,可以提高滲透率,靠近消費者,縮短配送半徑,提高履約率。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小潤發目前主要開在江蘇南通,淮安,安徽馬鞍山和蕪湖等地,中潤發和小潤發未來會越開越多,離消費者越來越近。
財報還披露,創新業態中潤發(大潤發super)模式基本跑通,期內新增3家,門店總數9家,近7成門店盈利,還有19家門店已簽約。
此外,大潤發門店期內490家,新開了5家。
2022年初,「零售氪星球」曾探訪過的大潤發2.0重構店首店初具成效,無錫長江北路店重裝改造后,日均業績高于同城其它門店約12%,來客數和來店頻次都有明顯提升,客單價提升11.1%。
除了重構老店,大潤發大賣場也會開新店,但模式被重新定位,朝多元消費場景進化。新店對物業的要求和門檻變高,“需要獨立單體大建筑,至少有400個停車位”。
“大賣場需突破單一購物場景,轉變成‘購物、體驗、服務、社交’多元消費場景。”高鑫零售CEO林小海說,他透露,今年高鑫計劃結合不同門店在當地的實際情況,啟動50多家大潤發門店的2.0重構。
2019年底,時任高鑫零售董事長黃明端就曾提及,商超到了轉型的時候,尤其是大賣場形態,已在全球運作60多年,在國內也有近30年。
他認為,未來大賣場將趨向小型化、社區化、便利化。所以,大潤發的發展重點是中小超、社區團購、重構大賣場。
但從同行業的探索看,這幾年國內市場商超小型化、社區化的迭代并不順利。
2018年,沃爾瑪中國就曾測試過沃爾瑪社區店,“開在居民家門口的沃爾瑪”,一度開了8家沃爾瑪“惠選”。但顯然,沃爾瑪希望在600-1000平米的社區門店賺到錢的模式沒跑通,2年后偃旗息鼓。
永輝超市也曾在近年大規模探索過社區生鮮店永輝生活和300-1000平米的永輝mini,永輝mini店有兩個口號:“家門口的永輝”和“新鮮的永輝”。2019年,永輝mini店開店超500家。2020年,大幅度閉店,到2021年全年關閉門店123家,僅剩33家。
相比大賣場的大,“小”更體現經營水平、判斷力和決斷力,因為不能把所有品類和商品納入一個店,同時,由于高毛利商品相對比例不高,運營成本也不低,需要一個全新的運營和管理模式。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大賣場變「小」是一個能力升級的過程。無論從選店模型規劃到門店形象與功能布局設計,商品結構與現場運營,都與大賣場有很大的區別。
所以,無論是其自身迭代,還是同行業的圍觀,大潤發的「小」探索,非常值得圍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