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品牌雜志 馮昭
近日,被譽為“鴻蒙之父”的王成錄被曝離開華為。
作為任正非在技術領域的得力干將,王成錄不僅主導了華為自有操作系統鴻蒙的研發,還曾領導過方舟編譯器、EMUI 9.0、EMUI10.0等華為核心產品的開發和升級。
這位元老級核心人物的離職,對華為和信息通信產業具有怎樣的深意?
華為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今年,已是王成錄在華為供職的第24個年頭。
1998年,剛拿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學位的王成錄經過面試,被分到華為無線核心網部門。憑借超強的學習能力,他很快從基層崗位脫穎而出——入職不到兩年,就成為該部門的產品線總裁。

2014年,王成錄被任命為中央軟件院總裁,負責前瞻性軟件技術預研;此后又先后被任命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正是在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任上,主導了方舟編譯器、EMUI以及鴻蒙系統的研發,帶領團隊開發了HarmonyOS,因此被外界稱為“鴻蒙之父”。
但是,王成錄最初在華為內部提出鴻蒙系統,并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2017年,華為手機業務市場占有率高達20.4%,但任正非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王成錄抓住時機,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將來,華為消費者業務可能做到上千億美元,但規模越大越經不起波動,根基不在自己手里,太危險,華為應該開發屬于自己的操作系統。
鴻蒙系統“領路人”
2018年3月,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立項,之后陸續開發了1.0和2.0版本。這個新生事物的誕生異常艱難:不但海外競爭對手圍追堵截,想將其扼殺在搖籃里;國內友商也不領情,坊間對“鴻蒙系統就是借殼”、“鴻蒙系統不如安卓”的質疑比比皆是。
但王成錄不為外界的評價所動,帶領團隊埋頭搞研發,聲言:“誰動搖軍心,馬上收拾東西走人!”
后來,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極限施壓和制裁,鴻蒙系統成為華為沖出重圍的重要突破口,這也證明了王成錄未雨綢繆的遠見。甚至可以說,沒有王成錄,就不會有鴻蒙后來的成就。
按照華為年滿45歲即可申請退休的規定,已屆天命之年的王成錄選擇離任也屬正常。但是,在鴻蒙系統已然突破瓶頸、搭載鴻蒙的手機用戶達到3億,該系統進入3.0升級階段的關鍵時刻,王成錄突然退出,還是引發了外界的猜測和疑慮。
“王成錄不是叛變,離開華為但依舊會繼續留在鴻蒙領域。”華為公司回應。
離開華為,投身開源鴻蒙
原來,在2020年和2021年,華為分兩次把鴻蒙操作系統的基礎能力全部捐獻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由后者整合其他參與者的貢獻,形成OpenHarmony開源項目。
從那時起,鴻蒙系統就分為兩個主體:一是華為鴻蒙,用于華為自己的設備安裝、開發升級;另一個是開源鴻蒙,用于發展數字技術,以及鴻蒙生態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離開華為后,王成錄的“新東家”深圳開鴻數字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開鴻),既有華為旗下哈勃投資的20%股份,也有中軟國際19.5%的股份,而中軟國際是正兒八經的“國家隊”出身。從這個意義上說,王成錄不但沒有和華為徹底“撇清關系”,并且深開鴻的主營業務,就是做基于開源鴻蒙操作系統發行版的產品。
從開發開源鴻蒙系統的角度來講,沒有人比王成錄更適合了。
通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也認為,鴻蒙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操作系統,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而深開鴻就是為更多企業提供鴻蒙二次開發能力的,這項工作由王成錄來主導,在技術上令人放心,也有號召力。有眾多的中小企業需要這樣的服務。
華為對其繼任者早有布局
實際上,早在去年10月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王成錄的職位已經調整為華為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負責鴻蒙操作系統、EMUI操作系統、軟件層面的各類基礎技術研發以及開發者生態建設的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一職,已交由龔體接任。
龔體同樣是一員老將,此前曾擔任華為IT研發管理部部長、中央軟件院院長、加拿大研究院院長。
華為開發者大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參與華為鴻蒙生態建設的開發者人數超過510萬,軟件應用全球累計分發量超過3億,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說,華為已經做好發展全球生態的準備,而鴻蒙生態就是其在萬物智聯時代拓展的基礎。
可以說,王成錄從華為退場,是以另一種身份推動鴻蒙生態的開始。
鴻蒙生態持之以恒的推動者
任正非曾說:“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家強大的企業,只有整個國家強大起來,企業才能安穩地發展,所以民族企業一定要返過來推動國家發展。”
正是在這種思想下,華為才會在國外圍追堵截下毫不妥協,才會把開源鴻蒙系統捐獻出來。
華為鴻蒙需要升級版本,開源鴻蒙更需要,并且開源鴻蒙承載的是國家分布式操作系統的底層內核。這意味著,王成錄已經不只是在為某一家公司服務,而是在為整個行業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他在何處任職,都是在為中國的操作系統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品牌雜志 中國品牌網
原標題:“鴻蒙之父”離任,華為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