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間秘探 許柚
在當下頗為低迷的酒店業,頭部的經濟型酒店們卻仍充滿生的力量。據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2022年4月亞洲(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顯示,4月酒店簽約總數中,中高端和中端酒店占比67%,經濟型酒店占比51%。其中,簽約數量最多的是華住旗下的漢庭酒店(36家)。
不難發現,在中端酒店的豐饒市場上,除了同品類的大內卷之外,頭部經濟型酒店,同樣虎視眈眈。
頭部經濟型酒店,正在沖鋒
何為頭部經濟型酒店?作為見證中國酒店業崛起與遽變的酒店品類,它們大多已摘取經濟型酒店“黃金十年”果實,以出色的市場占有率,成為酒店業的中堅力量。
中端酒店的爆發,并沒有讓經濟型酒店消失,而是令其越挫越勇,以長跑者的姿態,進入一輪新的沖鋒——
上個月,7天酒店迎來17周年慶,除了通過全網聯動的一系列營銷活動,帶來超14萬間房晚及破千萬的活動營收之外,還在品牌周年月鉅惠戰中,實現了53城的新簽約。
城市便捷則在2個月內連續新開22家酒店,同時在16年發展之際,開啟4.0產品煥新,進一步延續“睡好一點”品牌理念。
今年年初,同樣已有17歲的漢庭,全新亮相了3.5新版本,并計劃在2022年新開800家。華住集團CEO金輝指出,“漢庭3.5的升級發布,是漢庭再創業,重新出發的時刻。”
與此同時,這些頭部經濟型酒店,也絕不因存在時間長久,而成為“老古董”。在新時代下,它們也從不缺乏樂于跨界的精神。
例如在如家酒店中,首旅如家酒店集團旗下的“如咖啡”連鎖品牌面世,以" 模塊插入 "的形式直接與酒店空間結合,是從酒店向生活方式邁進的一次試水;7天酒店跨界推出品牌IP與系列衍生品,為酒店增加的新盈利點。
從國內第一家經濟型酒店錦江之星的開業算起,這一酒店品類已走過25個年頭,大部分頭部品牌,也將步入“成年”。在中端酒店成為大勢的時代,頭部經濟型酒店,也在努力延展自己的優勢端。
青銅時代的頭部經濟型,有何特點?
在《經濟型酒店挺進“青銅時代”》一文中,我們曾提出,2005年到2015年的中國經濟型連鎖酒店“黃金十年”落幕后的五年,是經濟型酒店恢復理性閉關內功的五年,我們看到經濟型酒店開始不斷產品升級并且下沉四五線市場,可理解為經濟型酒店“白銀時代”的五年。
而進入2021年,經濟型酒店開始頻頻“出關”,進入一個新的競逐階段,正式邁入回歸住宿和投資初心的“青銅時代”。在強者愈強,弱者更弱的青銅時代里,越活越好的頭部經濟型酒店,幾乎都有以下4個特點。
01 經典品牌
品牌的經典,首先體現在規模上。可以說,當下的頭部經濟型酒店,如漢庭、如家、格林豪泰、7天、錦江之星等,幾乎都早已在酒旅市場中坐擁一席之地。據中國飯店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酒店集團Top50報告》顯示,連鎖經濟型酒店品牌規模TOP30中,有8家突破了1000家門店,而在中端酒店中,僅有維也納和全季達到1000家以上。
持續增長的規模意味著市場的關注,而唯有足夠經典且行之甚遠的品牌,才能獲得如此廣泛的認可。
此外,頭部經濟型酒店的“經典”還體現在各自的品牌價值上。《2021中國飯店業品牌價值報告》中,漢庭、格林豪泰、如家、城市便捷位列前50,擁有著與希爾頓、萬豪、香格里拉等酒店不相上下的品牌價值。
02 數次迭代
正如前文所述,中國的經濟型酒店,已走過多個年頭,如果固守傳統的品牌理念與空間設計,必然會被時代拋下。邁入青銅時代的頭部經濟型酒店,無一例外都經歷過數次迭代升級,有著全新的樣貌。
近兩年升級3.0的7天酒店,在產品的品質和審美需求上進行升級,在色彩比例和材料配搭的不斷優化下,達到平衡,空間顯得更加年輕、時尚、自由。同時,更加注力于貼合住宿最優化性價比空間、營造住客生活原本藝術、回歸健康優質睡眠純凈生活。
城市便捷酒店則在3月的最后一天發布了4.0產品,將“好睡一點!”作為品牌口號,進一步深挖消費者睡眠需求。
更新的是空間,升級的是體驗。很顯然,“迭代力”正成為青銅時代頭部經濟型酒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03 邁向數智
《2021中國住宿產業發展及消費趨勢報告》指出,連鎖化趨勢、“住宿+X”業態多元化趨勢、數智化趨勢將成為未來中國酒店業的三大重要趨勢。在數智化的趨勢把握上,頭部經濟型酒店穩穩踩在了時代節點上,早早開始了數智化的嘗試。
前段時間,7天酒店在上海的18家門店加入了錦江“數字酒店”的嘗試,借助移動互聯網、5G、AI等新技術的應用,提升消費者體驗,優化酒店運營水平,強化酒店盈利能力。漢庭則通過“華掌柜”自助設備,實現30秒入住0秒退房、機器人送物等便捷服務,讓科技隱形于場景。
04 下沉王者
酒店業對于下沉市場的追逐正如火如荼,從高端到經濟型,都將下沉市場作為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由于發展得更早,頭部經濟型酒店對于下沉市場的關注,也先人一步,早早揮動了下沉的大旗。
《2021中國下沉市場酒店品牌影響力排行榜》顯示,前6位分別為尚美生活、錦江國際、華住集團、格林酒店、首旅集團、東呈國際。這6個酒店集團,均是憑借旗下經濟型酒店品牌,在下沉市場殺出重圍。
今年1月初,漢庭3.5升級方案公布,除了漢庭外在形象的設計改造、內部房間的功能提升外,下沉市場的布點推進也成為其中一個重點。錦江之星則以5.0產品,憑借25年的品牌積淀,聚焦下沉市場。
普通中端酒店,為何不及頭部經濟型?
上個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住進了一家位于下沉市場的3.5版本漢庭。很顯然,3.5版本的漢庭,已經與印象中“藍色”的漢庭截然不同。大堂足夠明亮大氣,色彩足夠年輕鮮活,酒店空間內有一系列便于商旅的小細節,智能化的應用也恰到好處——30秒的快捷入住,省去了等待的時間;在深夜點了一份外賣,客房電話響起, 是機器人在門外等待。
這一次的體驗,推翻了我對于經濟型酒店的“偏見”,經濟型酒店越來越“中端化”,不少普通中端酒店作為亮點宣傳的細節,在頭部經濟型酒店中也有,而頭部經濟型酒店的優勢,普通中端卻難以企及。
01 造價控制
經濟型酒店與中端酒店之間,“造價”是一個重要的差異點。雖然隨著經濟型酒店的迭代升級,造價有所提升,據業內人士透露,漢庭3.5版本的單房造價,甚至超過了一批輕中端酒店。但與此同時,依托大集團強大的平臺與供應鏈實力,以及品牌的規模化,經濟型單店的造價也能夠得以大大降低。
相比而言,普通中端酒店在集團背景上不及頭部經濟型,品牌規模也尚未步入正軌,自然在造價上缺乏競爭力。
現如今,普通中端酒店的單房造價,大多在10萬元/間上下,經濟型酒店則有著更強的成本優勢。如7天酒店3.0實現了毛坯綜合造價低至4.98萬元/間、重改綜合造價低至2.98萬/間、輕改綜合造價低至1.98萬/間的革命性性價比;漢庭3.5客房則實現了90%的模塊化設計,標準化生產能力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單房造價得以控制在7.18萬/間。
區別不大的產品,更低的造價,讓頭部經濟型酒店與普通中端酒店之間的投資界限,變得模糊。
02 情懷延續
與初出茅廬的普通中端酒店不同,與中國酒店業共同成長起來的頭部經濟型酒店品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擁有情懷的“故友”。
在不斷的升級過程中,頭部經濟型酒店并沒有與過去割裂,而是傳承與創新,不斷強化“情懷”的作用。正如錦江全球創新中心設計總監陳英曾在接受空間秘探采訪時指出,不希望消費者住進一個完全陌生的7天,而是一個有回憶的7天,與此同時,我們還希望它是有驚喜的,能夠看到不一樣的創新。
近兩年,頭部經濟型酒店紛紛在回溯自己的“元基因”,如漢庭“住得起的好品質”、7天“自在天天,好睡天天”,城市便捷的“睡好一點”。經濟型酒店的理念,大多已深入人心,微調與延續,也是為了更好地面向年輕一代消費者,但對于普通中端酒店而言,卻需要更努力地將品牌故事在更激烈的競爭中傳播出去,難度顯然更大。
03 行業經驗
中端酒店熱潮雖已開始多年,但經歷過起落,并在如今依然保持生命力的頭部經濟型酒店,終究對市場有著更為敏銳的洞察。它們會更早地涉足下沉市場、數智化,也更關注成本與回報。
比如錦江全球創新中心設計總監陳英認為,未來的經濟型酒店一定要做到“集中力量辦大事”,要去掉不必要的設備設施,空間布局、客房設計要跟著時代變。可以想象,未來的經濟型酒店可能更偏向于簡約而不簡單,輕盈而不輕飄,找到最佳成本和美學平衡點。
普通中端酒店常常卻會陷入迷茫,品牌、設計、投資回報……每一個熱點都想抓住,卻常常難以一擊即中,反而陷入內耗。
中端酒店,如何應對“經濟型”對手?
在極為內卷的中端酒店市場中,普通中端酒店的競爭力遠不及成熟的中端酒店品牌,更要警惕頭部經濟型酒店的上升勢頭。應對之策,既要修煉內功,也要從對手身上有所收獲。
01 相同中做不同
不可否認,中端酒店的一系列宣傳亮點,同樣出現了頭部經濟型酒店中。如針對消費者的可帶走早餐、特調香氛洗護備品、智能衛浴、機器人送貨等;針對投資人的,則是裝配式裝修、模塊化設計等。
在大趨勢一致的背景下,面對相同的產品特色,中端酒店只能通過質感與細節來打動消費者與投資人。同樣的可帶走早餐,可增加在地特色與旅途周到;同樣的模塊化設計,可在前期設計環節增加亮點,與品牌理念的絲絲入扣,材質的品質感,都可與經濟型酒店有所區分。
02 尋找細分賽道
隨著中端酒店的競爭日益激烈,“品類細分戰”已悄然打響,酒店根據不同消費者需求,營造不同風格、不同體驗,日益趨向多元化。而經濟型酒店則幾乎沒有“細分”這一說法,其面向的群體是“大眾”。因此,于普通中端酒店而言,細分賽道大有可為。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專注細分市場的中端酒店開始出現,國潮、新中式、電競、自然……其中不乏集團背景卓越的新品牌。細分賽道無數,充滿各種可能,普通中端酒店如果能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也不失為一條在飛速擴張年代,穩定發展的道路。
03 警惕唯擴張論
中端酒店市場的熱鬧情境之下,同樣充斥著種種問題,甚至是重復著經濟型酒店過去的困境。規模擴張是品牌成功的一種代表,卻也需警惕“唯擴張論”的風氣,一味規模化的結果,是住客的體驗和口碑受損,流失客源。
即使是經濟型酒店,也開始重視質量的發展,從粗放模式轉變為以精細化、品牌化、連鎖化策略為目標的運營模式,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亞洲旅宿大數據研究院指出,頭部酒店品牌在夯實全國布局的同時,正以優化版的投資模型、優惠政策扶持及管理費補助,用強韌的產品力幫助各類型門店在疫情不確定時期突圍。
因此,普通中端酒店更需根據自身的基因,在擴張的同時,不時回過頭來看看品質是否跟上。不少中端酒店已經開始掌握規模與品質兩手抓的方式,同經濟型酒店一樣,開始了品牌的迭代,讓品質跟上時代,也跟上消費者。
我們常常提及,經濟型酒店“黃金年代”的落幕與中端酒店“黃金年代”的開啟。但事實上,這兩者之間并非承接關系,而是兩股共存于中國酒店業中的重要勢力,正齊頭并進,此消彼長,以全新的競爭關系,推動著行業向前跨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