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如期完成了今年首筆境內公司債券的發行。
5月20日晚間,碧桂園地產公告稱,完成2022年第一期公司債券“22碧地01”的簿記建檔工作,在信用保護合約的支持下,本期發債吸引了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和證券公司等多家機構參與投標過程,票面利率4.5%。
這算是本周行業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為5月16日,市場消息稱,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3家民營房企被監管機構選定為示范房企,將在本周陸續發行人民幣債券,且創設機構將同時發行包括信用違約掉期(私募CDS)或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在內的信用保護工具,以幫助民營地產商逐步恢復公開市場的融資功能。
“示范房企”的出爐算是對監管層此前政策承諾的具體落實。今年以來,監管層支持房企合理融資需求的信號逐漸明顯,另據證監會5月11日消息,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完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的工作要求,交易所債券市場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以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據悉,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由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證金融”)運用自有資金負責實施,通過與債券承銷機構合作創設信用保護工具等方式,增信支持有市場、有前景、有技術競爭力并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方向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為吸引投資者,減少投資者后續認購相關債券的顧慮,此次被選為示范發債的房企都將采用“債券發行+信用保護工具”的模式,這一模式過去在房企發債時基本沒有使用過。
據碧桂園此前公告,碧桂園地產于2021年2月10日獲中國證監會許可注冊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分期公開發行總面值不超過人民幣139億元的公司債。在此基礎上,“22碧地01”債券總規模為5億元,債券期限為3年期。
該債券起息日為2022年5月24日,本次債券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用于置換發行人對“19碧地 01”債券回售墊付的自有資金。
此外,“22碧地01”是民營房企中首批帶有信用保護工具并成功發行的境內信用債,由中中證金融與中信建投證券創設CDS信用保護合約。
信用保護合約的創設過程受到了債券市場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一方面,該單項目是市場首批基于民營房企的信用保護工具,具有較好的示范性和可復制性。另一方面,在債券詢價初期,為保障發行成功,主承銷商主動擔當作為,提高了信用保護合約創設額度的上限,有助于提升投資者的認購意愿。
信用保護合約屬于信用保護工具的一類,另一類則為信用保護憑證。在信用保護工具所約定的一定期限內,信用保護買方按照約定的標準和方式向信用保護賣方支付信用保護費用,當發生約定的信用事件,如債務人發生違約、破產等,信用保護的賣方按約定向買方承擔債務的部分或全部償付責任。
CDS和CRMA(信用風險緩釋合約)屬于信用保護合約,交易雙方合約達成前簽署主協議,協商一致后提交合約申報,不可在二級市場流通轉讓;而CRMW和CLN(信用聯結票據)屬于信用保護憑證,由創設機構創設,可進行銀行間市場交易。
包括碧桂園在內,龍湖和美的置業在此輪發行公司債券中設立的都是信用保護合約。
有分析人士認為,信用保護合約是拓展民營企業融資途徑、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創新性舉措,證券公司等賣方以自身信用直接對參考債務進行信用增進,有助于提升企業債券融資能力。
除了信用保護工具的使用外,碧桂園等房企能夠成功發債的原因還在于其本身具有開發經營能力強、財務相對穩健等特點,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截至2021年底,碧桂園現金余額約為1813億元;總借貸余額下降至3179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的占比下降至24.9%。凈借貸比率為45.4%,相比去年底優化了10.2個百分點;加權平均融資成本較去年底下降了36個基點至5.2%,現金短債比約為2.3倍。
從三道紅線來看,碧桂園仍處在較為健康的黃檔,凈借貸比率與現金短債比都表現良好,剔除預收賬款的資產負債率也從20年底的80%下降至2021年底的74%,計劃在2023年中期之前實現從黃檔到綠檔的調整。
今年以來,碧桂園通過回購債券、增持等實際舉措提振投資人對優質民營房企的信心。
自2021年12月30日起至3月30日,碧桂園已累計購回優先票據本金總額5570萬美元,債務結構逐年優化,短期債務進一步減少。截至3月30日,碧桂園年內已無境內到期債券,境外僅7月份到期的一筆7億美金優先票據。
碧桂園融資渠道暢通多元。去年11月初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舉行房地產企業代表座談會后,碧桂園成為拿到境內債發行“入場券”的房企中為數不多的民營房企之一,最終獲得50億元中期票據注冊額度。
此外,去年12月13日,碧桂園在上交所成功發行一筆 2.84億元,1年期的供應鏈ABS;幾日后又在上交所成功發行一筆 10億元,期限2+2年的公募公司債;今年1月18日,在深交所成功發行一筆5.21億元,1年期的供應鏈ABS……
碧桂園穩定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也得到了主要合作金融機構的認可。今年3月份,碧桂園先后與招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簽訂150億元及400億元的戰略合作協議。截至2021年底,碧桂園未使用授信額度約2615億元。
在房地產行業面臨調整之際,碧桂園依然維持了穩定的銷售狀況,并且回款率保持高位,在最重要的銷售端能保持穩定,也是碧桂園得到資本市場和金融機構認可的主要因素。
2021年,碧桂園全年實現權益銷售金額5580億元,同比保持穩定,銷售規模繼續位列行業第一。在今年一季度,碧桂園的權益合同銷售金額達到992.3億,累計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5%。今年1-4月份,碧桂園已經實現權益銷售金額1218.7億元,繼續位居房地產行業前列。
基于碧桂園目前良好的運營情況和財務表現,國外投行和國內主要券商都繼續看好碧桂園的成長性。摩根大通在4月份已將碧桂園的投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增持。此前,摩根大通表示認可公司財務穩健,流動性風險低,是能夠在本輪調控周期中繼續發展下去的開發商。
申萬宏源在5月份最新的報告中則認為,預計地產行業供需兩端政策修復有望加速推進,并將推動行業格局優化,集中度再提升,優質房企有望迎來量質雙升。
隨著當前民營房企的境內公司債渠道重新開放,以碧桂園為代表的優質房企的融資優勢將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