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2018到2022,熱歌制造進入疲軟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2018到2022,熱歌制造進入疲軟期

抖音神曲為什么不再“神”了?

文 | 音樂先聲 呂六七

編輯 | 范志輝

最近,聽到很多從業者抱怨,熱歌現在越來越不好做了。 對照抖音與網易云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主流音樂APP的熱歌榜單,進入前10的重合歌曲寥寥無幾,這意味著抖音熱歌對于音樂平臺的影響力似乎正在衰減。

從身邊朋友的交流中,也得到了類似感受,去年以來,爆火的熱歌似乎越來越少了,火透全網的更是屈指可數。 那么,爆款熱歌是否真的不再熱了?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又反映了熱歌市場的哪些變化和趨勢?為了搞清楚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將從熱歌數據分析和與國內頂尖熱歌操盤手的訪談中尋找答案。

2018到2022,爆款熱歌變遷史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我們參考抖音近5年的年度報告、年度歌曲和平臺數據,收錄了48首熱歌,并從使用量、播放量、風格等維度進行分析。 據音樂先聲不完全統計,2018到2022年,算得上熱歌的數量分別為10首、12首、6首、15首、5首。

2018到2022,抖音熱歌統計

從使用人數來看,使用量破千萬已經成了“大爆款”的基本門檻。這48首熱歌里,達到千萬使用量標準的數量共計13首,具體到各個年份分別為3首(《小星星》《學貓叫》《灞波兒奔奔波兒灞》)、4首(《你笑起來真好看》《你的答案》《下山》《少年》)、3首(《我和你》《舊夢一場》《世界那么大還是遇見你》)、1首(《大風吹》)、1首(《聽我說謝謝你》《最美的瞬間》),其中2019年的《你笑起來真好看》的使用人數更是突破了1億。

綜合以上兩個維度,熱歌在經歷2年的爆發增長后,呈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用遞減的趨勢,達到破千萬這種破圈標準的“大爆款”越來越少,也印證了我們前面的結論。

以2021年為例,這一年具備一定熱度的“小爆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4首,但僅有1首歌的使用量破千萬,可以說是真的卷。 而從音樂風格來看,我們也能看到近幾年大眾喜好的變遷,周期性明顯。 比如,2018年的熱歌以流行為主,2019年開始,流行與說唱融合的作品開始被更多關注,這為2021年旋律說唱的大行其道奠定了基礎。

而2019年融合了說唱、流行、粵語等多種元素的《野狼disco》橫空出世,則為后續《處處吻》《大風吹》《秒針》所謂“港風歌曲”的興起鋪好了路。 與此同時,旋律優美、抒情直接的兒歌基本上每年都會一首爆紅;而曾經被眾人熱捧的民謠,卻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時代;從古風脫胎而來的”國風熱“,則從2019年一直火到了現在。

總體來說,從流行拓展到國風、兒歌、粵語流行、旋律說唱、民謠,走紅的熱歌風格相對還是比較多元化的。

而在13首破千萬使用量的“大爆款”里,流行風格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共計8首;兒歌這一看似小眾的風格占到了4首;然后才是融合了國風、粵語、說唱元素的作品。 我們也注意到,此前抖音熱歌一直被詬病粗制濫造,被貼上“抖音神曲”的標簽,但近年來,走紅的熱歌在品質上也有所回歸。

比如《漠河舞廳》《這世界那么多人》《孤勇者》等不少爆火的歌曲,創作者其實本無意當“神曲”,只是經由短視頻走紅。 這類作品在詞曲唱、制作和主題上都很優質,兼顧了市場熱度和行業口碑,扭轉了爆款熱歌的刻板印象,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趨勢。

爆款熱歌為何不再“熱”了?

從前幾年的爆款制造機,到如今的爆款效應衰減,被稱為流量密碼的熱歌為何不再神了? 回顧一下抖音熱歌的發展,早期抖音上的歌大都是經過剪輯的外文歌,直到2018年5月《學貓叫》的躥紅,一度成為“年度金曲”,甚至還獲得了Billboard Radio China的年度十大華語金曲獎。

從此,短視頻平臺開始在音樂宣發中嶄露頭角,在算法推薦和UGC二創的驅動下,音樂推廣的15秒時代來臨,傳統宣發路徑逐漸被短視頻推歌的模式所替代。

短視頻熱度對流媒體的反哺作用愈加明顯,并直接與版稅收入掛鉤,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司和資本開始涌入這個市場,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 音樂先聲在采訪相關熱歌公司負責人之后發現,不少人都認同2020年到2021年其實是最卷的時候。

這也與前文的爆款熱歌的數據相符合。 在好樂無荒企劃營銷負責人左三好看來,最卷的時候是2020年到2021年的上半年,盡管當時市場剛剛起步、推歌模式較為簡單,但同時也吸引了很多人涌入行業。“那時候每一個人都很有野心,‘我上我也行’,但那個狀態就是一個非常內卷的狀態。當時營銷的成本是每周都在上升,(推歌)號是每周都在漲價,我覺得這個才叫內卷。”

對此,創際娛樂創始人黑糖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去年一大堆資本和公司涌入進來,他們的行為是瘋狂地做歌、瘋狂地砸錢。但結果可能并不像他們預期的那樣順利,因為這個市場并不是純資本化運作的一個市場,還是得靠一些運氣成分和實力成分。”

熱歌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一方面攪亂了原有的宣發節奏,各家熱歌公司開始拼速度、追熱點,使得熱歌走向快餐化、短平快,歌曲的誕生甚至用小時來計算,這也就造成了不少跟風、同質化、粗制濫造的現象。

一首歌火了,會出現一大批相似風格、主題甚至旋律的歌,迅速消耗掉大眾的興趣。相關統計顯示,最受神曲追捧的和聲進行無非三種:1645和弦、萬能和弦和卡農和弦。

來源:網易數讀

另一方面,大量新歌的涌入也導致平臺流量的分化進一步加劇,迭代速度大大加快,無數demo來不及問世就已經被淘汰,甚至創作歌曲的周期趕不上熱歌更迭的速度。 千和世紀創始人三千認為,平臺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一天能夠推的歌也就100首,在數量飽和的市場去爭搶有限的平臺資源,必然會使得效果打折扣,“按照現在的體量來說,一首歌投入10萬也看不到什么響動,更多是自己看著樂。”

除了熱歌公司的內卷,平臺內容的變化也在深刻影響著熱歌的走紅模式。 與前幾年相比,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態也在變化,更加豐富和多元,像小劇場、泛知識等1分鐘以上的視頻內容增加,某種程度上也擠壓了“神曲類”內容的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受眾也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視聽刺激,而是需要更多有故事、有共鳴的內容。 《漠河舞廳》便是一個典型案例。這首歌在2020年6月發布的時候,并沒有太大反響,直到2021年10月底,柳爽演唱的現場版被發布在短視頻平臺,歌曲背后獨舞老人的故事也被各種賬號擴散,以情感共鳴引發了一波熱潮,最后火爆全網。

陳奕迅演唱的《孤勇者》也是如此。本是游戲主題曲,后來因與戰疫、抗災等內容的匹配,以及作詞人抗癌勵志故事的發酵,迅速走紅成為正能量歌曲的代表,甚至成了一首“兒歌”。

如今,熱歌的走紅模式早已超出歌曲本身,精巧的故事化場景、精準的情緒共鳴、二次發酵的長尾效應,三者同樣缺一不可。早期最常使用的網紅手勢舞這樣的模式效率大大降低,走紅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而在本已被擠壓的“神曲類”內容中,平臺的推送也愈加碎片化,其實也增加了推歌的難度。左三好認為,“用抖音一個月,抖音就會知道你是一個喜歡音樂會聽歌的人,用了三個月以后,它會更垂類,會知道你喜歡音樂里的哪一卦,也就是用戶被碎片化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通過一個大的或者一個很直給的營銷,很難收到一個正面的反饋,這就導致歌推不出來。”

更重要的是,短視頻平臺也開始涉足自研熱歌,擴張自有版權,這也讓不少熱歌公司感到不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音樂先聲:“平臺在私域流量里面,越來越多地去重點扶持他們的自有內容,希望更多的版權是自有可控的。”

不過,黑糖則更在意汽水音樂推出后對未來市場格局的改變。他認為,這可能會打破一些微妙的平衡,“包括整個抖音平臺的推薦機制,熱歌產生的概率,都可能會隨之變化。新的巨頭進來,也會打破一些平臺之間的平衡。” “內卷”和“外患”的共同作用下,迫使熱歌市場直面衰退與迭代的問題。

熱歌市場如何迭代?

當爆款“熱歌”不再熱了,熱歌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首先是熱歌公司會面臨進一步洗牌,需要新的創作模式。

在當前情況下,由于投入產出比的失衡,熱歌推不出來,便無法從版稅、商演等渠道回收收入,其實不少音樂公司已經逐漸退出了熱歌市場。

左三好對音樂先聲表示,“現在不是內卷,而是已經卷完了,整個熱歌營銷進入了衰退期,是大浪淘沙的過程,洗牌掉很多實力不太夠或者玩票的公司。這是一個行業到了一個程度必然會面臨的一個情況。”

可以預見,未來的熱歌需要更為精細化的運營,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簡單粗暴的“照貓畫虎”已不再奏效,而是需要挖掘更細分市場的潛力,同時采取更為細致的營銷手段。更多跨行業的技術運用,對市場更敏銳的判斷,將是未來熱歌市場發展的一個趨勢。 其次,市場也不再滿足于洗腦“神曲”,呼喚更多優質的音樂內容。 “神曲”在收獲巨大流量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對作品品質的質疑,大眾對洗腦歌曲也早就不再新鮮,像《孤勇者》《這世界那么多人》這樣頗有內涵和品質的歌開始逐漸占據市場。

在采訪中,幾家熱歌公司的負責人也大都表達了對歌曲品質回升的期待。三千認為,現在抖音推歌已經進入疲軟期,慢慢回歸了常規宣傳渠道的屬性。而且,目前歌曲的制作品質已經比以前要好一些,不像之前的歌可能錄音都很簡陋,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而關于熱歌品質的爭論,自短視頻熱歌這個概念誕生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在百納娛樂創始人楊俊龍看來,熱歌和品質是不沖突的,“熱歌以后還是會存在,只是品質、質量會慢慢做一個回升。平臺之間的內卷偏穩定下來之后,在比較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大家就回歸到原來的形態,去做更有價值的一些作品。”

不過,針對近期抖音熱歌在音樂平臺的轉化率偏低,也有從業者認為,主要問題出在作品上,而非平臺本身。但不管怎么說,當市場回歸冷靜之后,在保證品質與滿足大眾的需求之間,未來的熱歌市場有望會更加平衡。

最后,短視頻平臺深度入局音樂行業,或許將進一步改變熱歌生態。其實,抖音和快手早就有所動作,而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責令解除獨家版權之后,短視頻平臺更是加緊發力,進一步加深音樂與短視頻內容傳播路徑的綁定。

來源:易觀分析

目前,字節跳動在國內已經擁有了音樂宣發體系炙熱星河、音樂版權代理平臺銀河方舟和流媒體服務汽水音樂、音樂創作平臺海綿樂隊,國外則形成了流媒體服務Resso和音樂發行平臺SoundOn的布局,野心滿滿。

而擁有騰訊投資的快手,也已經與華納音樂、AMRA、TuneCore等版權方達成合作,同時還擁有回森和小森唱等音樂產品,在音樂宣發、變現方面的探索也不少。

目前來說,在熱歌制造上,抖音長于造爆款,快手重長尾,而未來如何利用這兩者在音樂宣發和商業化開發上的勢能,進一步改變音樂行業,值得期待。 從短視頻熱歌的正式成型,到逐漸衰退期的迭代升級,其實還不過短短四年。 熱歌這個產物,是當前的技術、當前的時代造就的,也是每個人的每一次點擊造就的,屬于新時代的蝴蝶效應。

我們如今能夠看到的、能夠猜測的,不過是來自市場和經驗的判斷,而每年百萬新歌背后,還有大批公司和音樂人用資本和創意推動著產業洪流的涌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2018到2022,熱歌制造進入疲軟期

抖音神曲為什么不再“神”了?

文 | 音樂先聲 呂六七

編輯 | 范志輝

最近,聽到很多從業者抱怨,熱歌現在越來越不好做了。 對照抖音與網易云音樂、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等主流音樂APP的熱歌榜單,進入前10的重合歌曲寥寥無幾,這意味著抖音熱歌對于音樂平臺的影響力似乎正在衰減。

從身邊朋友的交流中,也得到了類似感受,去年以來,爆火的熱歌似乎越來越少了,火透全網的更是屈指可數。 那么,爆款熱歌是否真的不再熱了?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又反映了熱歌市場的哪些變化和趨勢?為了搞清楚這一系列問題,我們將從熱歌數據分析和與國內頂尖熱歌操盤手的訪談中尋找答案。

2018到2022,爆款熱歌變遷史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我們參考抖音近5年的年度報告、年度歌曲和平臺數據,收錄了48首熱歌,并從使用量、播放量、風格等維度進行分析。 據音樂先聲不完全統計,2018到2022年,算得上熱歌的數量分別為10首、12首、6首、15首、5首。

2018到2022,抖音熱歌統計

從使用人數來看,使用量破千萬已經成了“大爆款”的基本門檻。這48首熱歌里,達到千萬使用量標準的數量共計13首,具體到各個年份分別為3首(《小星星》《學貓叫》《灞波兒奔奔波兒灞》)、4首(《你笑起來真好看》《你的答案》《下山》《少年》)、3首(《我和你》《舊夢一場》《世界那么大還是遇見你》)、1首(《大風吹》)、1首(《聽我說謝謝你》《最美的瞬間》),其中2019年的《你笑起來真好看》的使用人數更是突破了1億。

綜合以上兩個維度,熱歌在經歷2年的爆發增長后,呈現出明顯的邊際效用遞減的趨勢,達到破千萬這種破圈標準的“大爆款”越來越少,也印證了我們前面的結論。

以2021年為例,這一年具備一定熱度的“小爆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4首,但僅有1首歌的使用量破千萬,可以說是真的卷。 而從音樂風格來看,我們也能看到近幾年大眾喜好的變遷,周期性明顯。 比如,2018年的熱歌以流行為主,2019年開始,流行與說唱融合的作品開始被更多關注,這為2021年旋律說唱的大行其道奠定了基礎。

而2019年融合了說唱、流行、粵語等多種元素的《野狼disco》橫空出世,則為后續《處處吻》《大風吹》《秒針》所謂“港風歌曲”的興起鋪好了路。 與此同時,旋律優美、抒情直接的兒歌基本上每年都會一首爆紅;而曾經被眾人熱捧的民謠,卻逐漸失去了自己的時代;從古風脫胎而來的”國風熱“,則從2019年一直火到了現在。

總體來說,從流行拓展到國風、兒歌、粵語流行、旋律說唱、民謠,走紅的熱歌風格相對還是比較多元化的。

而在13首破千萬使用量的“大爆款”里,流行風格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共計8首;兒歌這一看似小眾的風格占到了4首;然后才是融合了國風、粵語、說唱元素的作品。 我們也注意到,此前抖音熱歌一直被詬病粗制濫造,被貼上“抖音神曲”的標簽,但近年來,走紅的熱歌在品質上也有所回歸。

比如《漠河舞廳》《這世界那么多人》《孤勇者》等不少爆火的歌曲,創作者其實本無意當“神曲”,只是經由短視頻走紅。 這類作品在詞曲唱、制作和主題上都很優質,兼顧了市場熱度和行業口碑,扭轉了爆款熱歌的刻板印象,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趨勢。

爆款熱歌為何不再“熱”了?

從前幾年的爆款制造機,到如今的爆款效應衰減,被稱為流量密碼的熱歌為何不再神了? 回顧一下抖音熱歌的發展,早期抖音上的歌大都是經過剪輯的外文歌,直到2018年5月《學貓叫》的躥紅,一度成為“年度金曲”,甚至還獲得了Billboard Radio China的年度十大華語金曲獎。

從此,短視頻平臺開始在音樂宣發中嶄露頭角,在算法推薦和UGC二創的驅動下,音樂推廣的15秒時代來臨,傳統宣發路徑逐漸被短視頻推歌的模式所替代。

短視頻熱度對流媒體的反哺作用愈加明顯,并直接與版稅收入掛鉤,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公司和資本開始涌入這個市場,競爭逐漸進入白熱化。 音樂先聲在采訪相關熱歌公司負責人之后發現,不少人都認同2020年到2021年其實是最卷的時候。

這也與前文的爆款熱歌的數據相符合。 在好樂無荒企劃營銷負責人左三好看來,最卷的時候是2020年到2021年的上半年,盡管當時市場剛剛起步、推歌模式較為簡單,但同時也吸引了很多人涌入行業。“那時候每一個人都很有野心,‘我上我也行’,但那個狀態就是一個非常內卷的狀態。當時營銷的成本是每周都在上升,(推歌)號是每周都在漲價,我覺得這個才叫內卷。”

對此,創際娛樂創始人黑糖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去年一大堆資本和公司涌入進來,他們的行為是瘋狂地做歌、瘋狂地砸錢。但結果可能并不像他們預期的那樣順利,因為這個市場并不是純資本化運作的一個市場,還是得靠一些運氣成分和實力成分。”

熱歌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一方面攪亂了原有的宣發節奏,各家熱歌公司開始拼速度、追熱點,使得熱歌走向快餐化、短平快,歌曲的誕生甚至用小時來計算,這也就造成了不少跟風、同質化、粗制濫造的現象。

一首歌火了,會出現一大批相似風格、主題甚至旋律的歌,迅速消耗掉大眾的興趣。相關統計顯示,最受神曲追捧的和聲進行無非三種:1645和弦、萬能和弦和卡農和弦。

來源:網易數讀

另一方面,大量新歌的涌入也導致平臺流量的分化進一步加劇,迭代速度大大加快,無數demo來不及問世就已經被淘汰,甚至創作歌曲的周期趕不上熱歌更迭的速度。 千和世紀創始人三千認為,平臺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一天能夠推的歌也就100首,在數量飽和的市場去爭搶有限的平臺資源,必然會使得效果打折扣,“按照現在的體量來說,一首歌投入10萬也看不到什么響動,更多是自己看著樂。”

除了熱歌公司的內卷,平臺內容的變化也在深刻影響著熱歌的走紅模式。 與前幾年相比,短視頻平臺的內容生態也在變化,更加豐富和多元,像小劇場、泛知識等1分鐘以上的視頻內容增加,某種程度上也擠壓了“神曲類”內容的空間。

在這種情況下,受眾也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視聽刺激,而是需要更多有故事、有共鳴的內容。 《漠河舞廳》便是一個典型案例。這首歌在2020年6月發布的時候,并沒有太大反響,直到2021年10月底,柳爽演唱的現場版被發布在短視頻平臺,歌曲背后獨舞老人的故事也被各種賬號擴散,以情感共鳴引發了一波熱潮,最后火爆全網。

陳奕迅演唱的《孤勇者》也是如此。本是游戲主題曲,后來因與戰疫、抗災等內容的匹配,以及作詞人抗癌勵志故事的發酵,迅速走紅成為正能量歌曲的代表,甚至成了一首“兒歌”。

如今,熱歌的走紅模式早已超出歌曲本身,精巧的故事化場景、精準的情緒共鳴、二次發酵的長尾效應,三者同樣缺一不可。早期最常使用的網紅手勢舞這樣的模式效率大大降低,走紅更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而在本已被擠壓的“神曲類”內容中,平臺的推送也愈加碎片化,其實也增加了推歌的難度。左三好認為,“用抖音一個月,抖音就會知道你是一個喜歡音樂會聽歌的人,用了三個月以后,它會更垂類,會知道你喜歡音樂里的哪一卦,也就是用戶被碎片化了。

在這種情況下,你通過一個大的或者一個很直給的營銷,很難收到一個正面的反饋,這就導致歌推不出來。”

更重要的是,短視頻平臺也開始涉足自研熱歌,擴張自有版權,這也讓不少熱歌公司感到不安。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音樂先聲:“平臺在私域流量里面,越來越多地去重點扶持他們的自有內容,希望更多的版權是自有可控的。”

不過,黑糖則更在意汽水音樂推出后對未來市場格局的改變。他認為,這可能會打破一些微妙的平衡,“包括整個抖音平臺的推薦機制,熱歌產生的概率,都可能會隨之變化。新的巨頭進來,也會打破一些平臺之間的平衡。” “內卷”和“外患”的共同作用下,迫使熱歌市場直面衰退與迭代的問題。

熱歌市場如何迭代?

當爆款“熱歌”不再熱了,熱歌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首先是熱歌公司會面臨進一步洗牌,需要新的創作模式。

在當前情況下,由于投入產出比的失衡,熱歌推不出來,便無法從版稅、商演等渠道回收收入,其實不少音樂公司已經逐漸退出了熱歌市場。

左三好對音樂先聲表示,“現在不是內卷,而是已經卷完了,整個熱歌營銷進入了衰退期,是大浪淘沙的過程,洗牌掉很多實力不太夠或者玩票的公司。這是一個行業到了一個程度必然會面臨的一個情況。”

可以預見,未來的熱歌需要更為精細化的運營,賺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簡單粗暴的“照貓畫虎”已不再奏效,而是需要挖掘更細分市場的潛力,同時采取更為細致的營銷手段。更多跨行業的技術運用,對市場更敏銳的判斷,將是未來熱歌市場發展的一個趨勢。 其次,市場也不再滿足于洗腦“神曲”,呼喚更多優質的音樂內容。 “神曲”在收獲巨大流量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對作品品質的質疑,大眾對洗腦歌曲也早就不再新鮮,像《孤勇者》《這世界那么多人》這樣頗有內涵和品質的歌開始逐漸占據市場。

在采訪中,幾家熱歌公司的負責人也大都表達了對歌曲品質回升的期待。三千認為,現在抖音推歌已經進入疲軟期,慢慢回歸了常規宣傳渠道的屬性。而且,目前歌曲的制作品質已經比以前要好一些,不像之前的歌可能錄音都很簡陋,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

而關于熱歌品質的爭論,自短視頻熱歌這個概念誕生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在百納娛樂創始人楊俊龍看來,熱歌和品質是不沖突的,“熱歌以后還是會存在,只是品質、質量會慢慢做一個回升。平臺之間的內卷偏穩定下來之后,在比較公平競爭的環境下,大家就回歸到原來的形態,去做更有價值的一些作品。”

不過,針對近期抖音熱歌在音樂平臺的轉化率偏低,也有從業者認為,主要問題出在作品上,而非平臺本身。但不管怎么說,當市場回歸冷靜之后,在保證品質與滿足大眾的需求之間,未來的熱歌市場有望會更加平衡。

最后,短視頻平臺深度入局音樂行業,或許將進一步改變熱歌生態。其實,抖音和快手早就有所動作,而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責令解除獨家版權之后,短視頻平臺更是加緊發力,進一步加深音樂與短視頻內容傳播路徑的綁定。

來源:易觀分析

目前,字節跳動在國內已經擁有了音樂宣發體系炙熱星河、音樂版權代理平臺銀河方舟和流媒體服務汽水音樂、音樂創作平臺海綿樂隊,國外則形成了流媒體服務Resso和音樂發行平臺SoundOn的布局,野心滿滿。

而擁有騰訊投資的快手,也已經與華納音樂、AMRA、TuneCore等版權方達成合作,同時還擁有回森和小森唱等音樂產品,在音樂宣發、變現方面的探索也不少。

目前來說,在熱歌制造上,抖音長于造爆款,快手重長尾,而未來如何利用這兩者在音樂宣發和商業化開發上的勢能,進一步改變音樂行業,值得期待。 從短視頻熱歌的正式成型,到逐漸衰退期的迭代升級,其實還不過短短四年。 熱歌這個產物,是當前的技術、當前的時代造就的,也是每個人的每一次點擊造就的,屬于新時代的蝴蝶效應。

我們如今能夠看到的、能夠猜測的,不過是來自市場和經驗的判斷,而每年百萬新歌背后,還有大批公司和音樂人用資本和創意推動著產業洪流的涌動。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庆县| 紫金县| 朝阳区| 松滋市| 洛扎县| 南投县| 通化县| 滨州市| 贞丰县| 固原市| 宁夏| 佳木斯市| 夏津县| 堆龙德庆县| 焉耆| 大冶市| 遂平县| 郯城县| 定南县| 界首市| 肇州县| 葫芦岛市| 汾西县| 通州区| 双峰县| 含山县| 靖边县| 南雄市| 鲁甸县| 林州市| 辽阳市| 乌拉特前旗| 黄骅市| 江川县| 沭阳县| 保定市| 若尔盖县| 新丰县| 女性| 盐边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