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電氣化一戰,大眾的“籌碼”何在?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電氣化一戰,大眾的“籌碼”何在?

一場大眾汽車的“中年危機”,似乎是雖遲但到。

文|談擎說AI  

當前市場上偶爾會出現大眾跟不上時代的聲音。

至于為什么,有人認為,曾經的大眾品牌象征著一種與國人高度貼合的“中庸之道”,他往往不熱衷于跟其他對手們爭奇斗艷,品質的穩定、格調的穩定,是大眾汽車多年來給人的深刻印象。

但到今天,這份穩定似乎是逐漸成了拖累。

如果說曾經大眾的簇擁者們相上了大眾的“中庸之道”,但今天頭發逐漸稀疏的他們,財富已經到了能夠讓生活更上一個階層的時刻,而新晉的奮斗者受眾們,卻開始疲于大眾的平庸。

似乎也正是看到了這樣一層市場開始“青黃不接”的隱憂,大眾開始出擊,三月末由上汽大眾上市的凌渡L,作為一款僅可以算是A+級的車型,以“辣”之名,轎跑車身+無框車門+掀背尾門,幾乎是就差把“討好年輕人”幾個字刻在車頭上了。

天眼查APP輿情信息顯示,4月1日上汽大眾的輿情量達到高點,這似乎也正是在凌渡L橫空出世的加持下得到的結果。

但是在這個面臨能源轉型的時代里,大眾真正的隱憂也許還是在于,費了一膀子力氣的電動車,市場并沒有那么買賬。

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4月,一汽大眾新能源汽車銷量22958臺,墊底排行榜第15位,不敵零跑和蔚來,上汽大眾則更是未上榜。這似乎是讓人們看到了用ID家族兜兜轉轉的這兩年里,大眾還在迷茫。

今天在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官網上,其將面對嶄新時代的姿態定為“大力推進NEW AUTO戰略,加速轉型成為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

然而,已經年近90歲,入華至今也已38年的大眾汽車,在裹挾而來的歷史洪流中,想要從硬件筑底涅槃為軟件重生,這樣宏大的變革又談何容易。

一場大眾汽車的“中年危機”,似乎是雖遲但到。

大樹與干柴

在2015年的鼎盛時期,大眾集團股價一度超過250歐元,然而今天不到145歐左右的股價,已經較鼎盛時期幾乎腰斬。

如果細數大眾光芒開始黯淡的原因,市場逐步失守似乎是一個逃不掉的話題。畢竟相較于曾多年不分伯仲的豐田在2021年全球銷售汽車1050萬輛,2021年,大眾整個集團的銷量成績已經落到了888萬。

大眾的危機似乎是離不開燃油車疲軟,這一點并不意外,從外因來看,特斯拉、比亞迪們正在以電動車蠶食著油車的市場份額,內因層面,就像是今天豐田仍有混動技術加持,而在ID家族多少有點難以恭維的銷量下,大眾似乎并沒有一張足夠拿得出手的底牌。

也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拐點上,談擎說AI認為,解決燃油車危機的根本,其實已經并非試圖繼續去挽救這些大樹,而是將更多目光放在混動和純電的新生上。

那么對于不少傳統車企而言,今天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這些百年大樹在特殊時期發揮自己的最后一把能量?整容式換代,成為了不少傳統車企今天頗為熱衷的一個答案。

我們來看看大眾的“老朋友”福特,有些耐人尋味的是,其幾乎同一時間上市的新蒙迪歐,與凌渡L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都相較于往年擠牙膏,在今年迎來了一場可謂脫胎換骨式的換代。

那么像凌渡L和新蒙迪歐式的大尺度換代,是否會成為未來傳統車企燃油車推新的一個主流模式?答案似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肯定的,其中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驅動力:

一方面,顧頭也得顧腚是當前傳統汽車巨頭頗為尷尬的困境之一。

雖說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投入和布局是當前首要工作,但電動汽車不僅在研發上一定程度是一個無底洞,電動產品短期內想要具備盈利能力也不會簡單。

因此,從企業的財務業績層面出發,在為新故事做投入的同時,往往也不能忽視掉另一端燃油車基本盤的健康狀況。

那么在燃油車銷量疲軟、優勢不再的今天,奇招似乎是比穩招能夠更加奏效,我們從雪鐵龍的凡爾賽C5X到福特新蒙迪歐,不難發現,其都已經開始走便宜又大個兒的新路線,而諸如此類不講章法的操作,在以往對推新規則心照不宣的合資車企身上往往是看不到的。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把新技術搭載到有一定市場認可度的燃油車上,同樣可以給到未來電氣化產品一個優質的試錯機會。

當前行業關于電動汽車的一個共識是“越用越聰明”,但想要吃到這樣一個紅利,穩定且具備一定規模的銷量是前提。

那么在傳統車企電氣化新產品普遍市場基礎較為有限的今天,將最新技術成果遷移到既有市場的傳統燃油車上,顯然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不難發現,無論是福特的新蒙迪歐,還是大眾凌渡L,雖說仍是燃油車產品,但其均已搭載了L2級別的輔助駕駛技術以及擁有一定智能化實力加持的座艙。

不過如此行業發展趨勢將會帶來的風險也不難看到,即新章法有損毀原有產品矩陣的風險。

比如福特的新蒙迪歐,作為一款知名B級車,今天價位突然一只腳踩進了A+級車市場,便宜又大碗。若是長此以往,蒙迪歐的定位將很有可能在市場自由選擇下被降級。

那么屆時,長安福特又將拿什么在B級車市場跟雅閣、凱美瑞們打?將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無論燃油車開始退坡或是還在鼎盛,可以預見的將來里,絕大多數人還是會離開這片森林,轉而去擁抱可再生的電氣化時代。

那么把曾經的大樹在今天化作干柴,用以價換量的草木灰來滋養新的種子萌芽孕育,也就顯得無可厚非。

只不過在這背后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當這片森林在未來被燒毀殆盡之時,新種子若還未萌芽,那么這次危機就會適時為企業敲響最后的喪鐘。

這場關于時間的游戲,似乎也就是大眾真正的焦慮所在。

大眾電氣化轉型的“中年危機”

關于大眾的這場“中年危機”,談擎說AI認為主要來自以下兩點:

一:時代新王肉眼可見的壓力

汽車行業的“時代新王”這一頭銜安在特斯拉頭上想必不會有太多爭議,那么對于“舊王”大眾而言,今天源自特斯拉的壓力其實并不小。

在去年10月份,大眾ID.3成為了歐洲市場銷量最高的電動車,超越特斯拉達到10315輛,一時間讓大眾的電氣化第一槍看起來風光無兩。

然而這份成績并沒有長久,今年1月份在大眾的德國老家,電動汽車銷量榜前十中,頭三名分別被Model 3、菲亞特的“老頭樂”500以及Model Y奪得,大眾ID.3(1965輛)和ID.4(1929輛)則分別掉到了第五和第六。

這樣的尷尬場面也同樣在整個歐洲市場蔓延,今年2月份,歐洲純電汽車市場上,特斯拉共銷售新車近16000輛,大眾則僅有約6000輛,甚至不敵起亞與現代,而且插電和純電車型僅占到了大眾全部銷量的11%。

不難發現,在今年特斯拉產能迅速跟上節奏后,大眾ID家族似乎一下子就“裸泳”了,而且今天隨著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已經開到了德國的老家門口,對大眾而言,更大的威脅也如約而至。

不過若是客觀來看,特斯拉帶給大眾挑戰的另一側,其實也有客觀的潛在機遇。

透過特斯拉在華發展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到,雖說胃口越來越大,但特斯拉鯰魚攪水的功勞也同樣不能被否認。

在特斯拉的攻城略地下,近年來,我國諸如蔚小理這樣的特斯拉“門徒”開始崛起,萬億寧王誕生,整條新能源產業鏈上,感知硬件、芯片,以及一眾自動駕駛技術創業公司也如雨后春筍開始涌現。

頭羊在搶占市場的同時,也往往會幫助整個行業快速發展,這對于大眾而言,似乎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對于普遍有著大象轉身艱辛的傳統車企而言,就比如自動駕駛技術,傳統車企往往是走收購路線或者自建/控股子公司來補足短板,比如通用的Cruise,或是長城的子公司毫末智行等等。

這往往要基于一個國家的對口人才儲備,以及協同部位創業熱情。

反觀當前的德國汽車工業,一個現狀就是軟件人才嚴重短缺,供應鏈協同部位的創業熱情也無法比肩中美。

似乎也是因此,大眾19年遠赴北美投資自動駕駛公司Argo.AI,今年又傳出了要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緋聞。

如果特斯拉能夠幫助德國汽車工業改造濃厚的硬件主導慣性,這對于大眾而言也算得上是一層利好,不過何時才能沖出特斯拉籠罩下的被動,大眾還需要不斷積累自己手里的籌碼。

二:老對手們還能“茍”一會兒的籌碼焦慮

傳統汽車巨頭的野心在于,他們似乎總想要成為最好的,就比如去年還吐槽純電路線的豐田。

豐田的這份反常識,也許是來自其認為純電時代仍需很久一段時間才會到來,那么屆時對氫能源的研發如果趨向成熟,就可以帶領豐田再次引領一個時代。

但真正能支撐豐田有如此底氣的根本,似乎還是其手里握著的混動籌碼,能夠幫助其在電氣化的發展進程里,繼續“茍”上幾年。

再看大眾的其他同陣營對手,來自東瀛的兩田混動技術引領全球,美國本土的通用手握Cruise,甚至是身旁的寶馬、奔馳,前者數十年前就開始了對純電動車的探索,后者今天則已經成為了全球首家得到L3自動駕駛量產授權的車企。

大眾在燃油車時代一直是一個優等生,但優等生最怕的往往不是功課被其他同學超越,而是步入新的學習階段后,往日優勢蕩然無存。

從大眾早早就問世的ID家族來看,其一定程度上可謂是傳統車企巨頭里電氣化決心最足的一位。原因似乎就是因為面對電氣化時代的大眾,基礎相對較薄弱,需要盡快找到自己的籌碼。

但可惜的是,ID家族發展多年,似乎依舊沒有成為大眾電氣化時代足以稱之為籌碼的東西。

據外媒報道,今年3月還有近20萬名ID.3車主要想OTA無線升級,必須把車輛開到4S店。原因在于此次升級時間將長達12小時,而ID3的電池不足以支撐那么久,這無疑是喊出了要成軟件驅動型企業的大眾在2022年頗為魔幻的一筆。

從出世不算晚的ID家族,到為全線產品從頭打造底層平臺的2025規劃,大眾的電氣化決心我們有目共睹,不過想要順利走出一場“中年危機”,大眾今天為止所付出的努力,似乎還遠遠不夠。

寫在最后:

2020年9月的一天晚上,馬斯克在結束了自己對特斯拉德國工廠的訪問后,并沒有抓緊時間返美,而是從柏林出發,短短幾十分鐘后,到達了不倫瑞克機場。

在機場等待著“接駕”馬大佬的,不是特斯拉,也不是SpaceX,而是大眾汽車集團的現任CEO赫伯特·迪斯,與迪斯一同接駕的,還有大眾的ID.3。

隨后的事情不少人都已經知道了,迪斯坐在副駕帶領馬斯克試駕了一圈ID.3,倆人也愉快地合了影。

這場很快就結束的試駕之旅,在馬斯克夸ID.3轉向很棒,迪斯安利了輔助駕駛的部分功能且馬斯克表示認可之前,不能稱之為不愉快。

不過馬斯克隨后一句看似不經意的發問,似乎在無形中刺到了大眾的靈魂,那就是關于加速度,作為一款純電動汽車,大眾ID.3的零百加速需要7.1秒,而特斯拉Model 3,僅需要3.2秒。

對此,迪斯辯護道,這就是一輛主流家用車,不是跑車。

故事到了這里其實已經可以結束,最后一個問題是,大眾電氣化時代苦苦找尋的籌碼究竟是什么?

也許在迪斯無法理解為什么一款舒舒服服的小家用車,卻需要三秒的零百加速時,問題的答案就已經很清晰。

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今天的大眾往往給我們“中庸”的印象,但是往前追溯,從T1到甲殼蟲,再到高爾夫,青年時期的大眾,其實一直都在以時代引領者的身份傲視群雄。

也許曾經的顛覆性思維,才是今天能夠讓大眾步入未來戰場的鑰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大眾

5k
  • 大眾汽車將在葡萄牙生產面向歐洲市場的入門級電動車型ID. EVERY1
  • 上汽大眾途昂Pro上市,起售價26.99萬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電氣化一戰,大眾的“籌碼”何在?

一場大眾汽車的“中年危機”,似乎是雖遲但到。

文|談擎說AI  

當前市場上偶爾會出現大眾跟不上時代的聲音。

至于為什么,有人認為,曾經的大眾品牌象征著一種與國人高度貼合的“中庸之道”,他往往不熱衷于跟其他對手們爭奇斗艷,品質的穩定、格調的穩定,是大眾汽車多年來給人的深刻印象。

但到今天,這份穩定似乎是逐漸成了拖累。

如果說曾經大眾的簇擁者們相上了大眾的“中庸之道”,但今天頭發逐漸稀疏的他們,財富已經到了能夠讓生活更上一個階層的時刻,而新晉的奮斗者受眾們,卻開始疲于大眾的平庸。

似乎也正是看到了這樣一層市場開始“青黃不接”的隱憂,大眾開始出擊,三月末由上汽大眾上市的凌渡L,作為一款僅可以算是A+級的車型,以“辣”之名,轎跑車身+無框車門+掀背尾門,幾乎是就差把“討好年輕人”幾個字刻在車頭上了。

天眼查APP輿情信息顯示,4月1日上汽大眾的輿情量達到高點,這似乎也正是在凌渡L橫空出世的加持下得到的結果。

但是在這個面臨能源轉型的時代里,大眾真正的隱憂也許還是在于,費了一膀子力氣的電動車,市場并沒有那么買賬。

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4月,一汽大眾新能源汽車銷量22958臺,墊底排行榜第15位,不敵零跑和蔚來,上汽大眾則更是未上榜。這似乎是讓人們看到了用ID家族兜兜轉轉的這兩年里,大眾還在迷茫。

今天在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的官網上,其將面對嶄新時代的姿態定為“大力推進NEW AUTO戰略,加速轉型成為軟件驅動型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

然而,已經年近90歲,入華至今也已38年的大眾汽車,在裹挾而來的歷史洪流中,想要從硬件筑底涅槃為軟件重生,這樣宏大的變革又談何容易。

一場大眾汽車的“中年危機”,似乎是雖遲但到。

大樹與干柴

在2015年的鼎盛時期,大眾集團股價一度超過250歐元,然而今天不到145歐左右的股價,已經較鼎盛時期幾乎腰斬。

如果細數大眾光芒開始黯淡的原因,市場逐步失守似乎是一個逃不掉的話題。畢竟相較于曾多年不分伯仲的豐田在2021年全球銷售汽車1050萬輛,2021年,大眾整個集團的銷量成績已經落到了888萬。

大眾的危機似乎是離不開燃油車疲軟,這一點并不意外,從外因來看,特斯拉、比亞迪們正在以電動車蠶食著油車的市場份額,內因層面,就像是今天豐田仍有混動技術加持,而在ID家族多少有點難以恭維的銷量下,大眾似乎并沒有一張足夠拿得出手的底牌。

也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拐點上,談擎說AI認為,解決燃油車危機的根本,其實已經并非試圖繼續去挽救這些大樹,而是將更多目光放在混動和純電的新生上。

那么對于不少傳統車企而言,今天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讓這些百年大樹在特殊時期發揮自己的最后一把能量?整容式換代,成為了不少傳統車企今天頗為熱衷的一個答案。

我們來看看大眾的“老朋友”福特,有些耐人尋味的是,其幾乎同一時間上市的新蒙迪歐,與凌渡L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都相較于往年擠牙膏,在今年迎來了一場可謂脫胎換骨式的換代。

那么像凌渡L和新蒙迪歐式的大尺度換代,是否會成為未來傳統車企燃油車推新的一個主流模式?答案似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肯定的,其中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驅動力:

一方面,顧頭也得顧腚是當前傳統汽車巨頭頗為尷尬的困境之一。

雖說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投入和布局是當前首要工作,但電動汽車不僅在研發上一定程度是一個無底洞,電動產品短期內想要具備盈利能力也不會簡單。

因此,從企業的財務業績層面出發,在為新故事做投入的同時,往往也不能忽視掉另一端燃油車基本盤的健康狀況。

那么在燃油車銷量疲軟、優勢不再的今天,奇招似乎是比穩招能夠更加奏效,我們從雪鐵龍的凡爾賽C5X到福特新蒙迪歐,不難發現,其都已經開始走便宜又大個兒的新路線,而諸如此類不講章法的操作,在以往對推新規則心照不宣的合資車企身上往往是看不到的。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把新技術搭載到有一定市場認可度的燃油車上,同樣可以給到未來電氣化產品一個優質的試錯機會。

當前行業關于電動汽車的一個共識是“越用越聰明”,但想要吃到這樣一個紅利,穩定且具備一定規模的銷量是前提。

那么在傳統車企電氣化新產品普遍市場基礎較為有限的今天,將最新技術成果遷移到既有市場的傳統燃油車上,顯然是一個性價比較高的選擇。

不難發現,無論是福特的新蒙迪歐,還是大眾凌渡L,雖說仍是燃油車產品,但其均已搭載了L2級別的輔助駕駛技術以及擁有一定智能化實力加持的座艙。

不過如此行業發展趨勢將會帶來的風險也不難看到,即新章法有損毀原有產品矩陣的風險。

比如福特的新蒙迪歐,作為一款知名B級車,今天價位突然一只腳踩進了A+級車市場,便宜又大碗。若是長此以往,蒙迪歐的定位將很有可能在市場自由選擇下被降級。

那么屆時,長安福特又將拿什么在B級車市場跟雅閣、凱美瑞們打?將是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其實無論燃油車開始退坡或是還在鼎盛,可以預見的將來里,絕大多數人還是會離開這片森林,轉而去擁抱可再生的電氣化時代。

那么把曾經的大樹在今天化作干柴,用以價換量的草木灰來滋養新的種子萌芽孕育,也就顯得無可厚非。

只不過在這背后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是,當這片森林在未來被燒毀殆盡之時,新種子若還未萌芽,那么這次危機就會適時為企業敲響最后的喪鐘。

這場關于時間的游戲,似乎也就是大眾真正的焦慮所在。

大眾電氣化轉型的“中年危機”

關于大眾的這場“中年危機”,談擎說AI認為主要來自以下兩點:

一:時代新王肉眼可見的壓力

汽車行業的“時代新王”這一頭銜安在特斯拉頭上想必不會有太多爭議,那么對于“舊王”大眾而言,今天源自特斯拉的壓力其實并不小。

在去年10月份,大眾ID.3成為了歐洲市場銷量最高的電動車,超越特斯拉達到10315輛,一時間讓大眾的電氣化第一槍看起來風光無兩。

然而這份成績并沒有長久,今年1月份在大眾的德國老家,電動汽車銷量榜前十中,頭三名分別被Model 3、菲亞特的“老頭樂”500以及Model Y奪得,大眾ID.3(1965輛)和ID.4(1929輛)則分別掉到了第五和第六。

這樣的尷尬場面也同樣在整個歐洲市場蔓延,今年2月份,歐洲純電汽車市場上,特斯拉共銷售新車近16000輛,大眾則僅有約6000輛,甚至不敵起亞與現代,而且插電和純電車型僅占到了大眾全部銷量的11%。

不難發現,在今年特斯拉產能迅速跟上節奏后,大眾ID家族似乎一下子就“裸泳”了,而且今天隨著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已經開到了德國的老家門口,對大眾而言,更大的威脅也如約而至。

不過若是客觀來看,特斯拉帶給大眾挑戰的另一側,其實也有客觀的潛在機遇。

透過特斯拉在華發展的路徑,我們可以看到,雖說胃口越來越大,但特斯拉鯰魚攪水的功勞也同樣不能被否認。

在特斯拉的攻城略地下,近年來,我國諸如蔚小理這樣的特斯拉“門徒”開始崛起,萬億寧王誕生,整條新能源產業鏈上,感知硬件、芯片,以及一眾自動駕駛技術創業公司也如雨后春筍開始涌現。

頭羊在搶占市場的同時,也往往會幫助整個行業快速發展,這對于大眾而言,似乎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對于普遍有著大象轉身艱辛的傳統車企而言,就比如自動駕駛技術,傳統車企往往是走收購路線或者自建/控股子公司來補足短板,比如通用的Cruise,或是長城的子公司毫末智行等等。

這往往要基于一個國家的對口人才儲備,以及協同部位創業熱情。

反觀當前的德國汽車工業,一個現狀就是軟件人才嚴重短缺,供應鏈協同部位的創業熱情也無法比肩中美。

似乎也是因此,大眾19年遠赴北美投資自動駕駛公司Argo.AI,今年又傳出了要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緋聞。

如果特斯拉能夠幫助德國汽車工業改造濃厚的硬件主導慣性,這對于大眾而言也算得上是一層利好,不過何時才能沖出特斯拉籠罩下的被動,大眾還需要不斷積累自己手里的籌碼。

二:老對手們還能“茍”一會兒的籌碼焦慮

傳統汽車巨頭的野心在于,他們似乎總想要成為最好的,就比如去年還吐槽純電路線的豐田。

豐田的這份反常識,也許是來自其認為純電時代仍需很久一段時間才會到來,那么屆時對氫能源的研發如果趨向成熟,就可以帶領豐田再次引領一個時代。

但真正能支撐豐田有如此底氣的根本,似乎還是其手里握著的混動籌碼,能夠幫助其在電氣化的發展進程里,繼續“茍”上幾年。

再看大眾的其他同陣營對手,來自東瀛的兩田混動技術引領全球,美國本土的通用手握Cruise,甚至是身旁的寶馬、奔馳,前者數十年前就開始了對純電動車的探索,后者今天則已經成為了全球首家得到L3自動駕駛量產授權的車企。

大眾在燃油車時代一直是一個優等生,但優等生最怕的往往不是功課被其他同學超越,而是步入新的學習階段后,往日優勢蕩然無存。

從大眾早早就問世的ID家族來看,其一定程度上可謂是傳統車企巨頭里電氣化決心最足的一位。原因似乎就是因為面對電氣化時代的大眾,基礎相對較薄弱,需要盡快找到自己的籌碼。

但可惜的是,ID家族發展多年,似乎依舊沒有成為大眾電氣化時代足以稱之為籌碼的東西。

據外媒報道,今年3月還有近20萬名ID.3車主要想OTA無線升級,必須把車輛開到4S店。原因在于此次升級時間將長達12小時,而ID3的電池不足以支撐那么久,這無疑是喊出了要成軟件驅動型企業的大眾在2022年頗為魔幻的一筆。

從出世不算晚的ID家族,到為全線產品從頭打造底層平臺的2025規劃,大眾的電氣化決心我們有目共睹,不過想要順利走出一場“中年危機”,大眾今天為止所付出的努力,似乎還遠遠不夠。

寫在最后:

2020年9月的一天晚上,馬斯克在結束了自己對特斯拉德國工廠的訪問后,并沒有抓緊時間返美,而是從柏林出發,短短幾十分鐘后,到達了不倫瑞克機場。

在機場等待著“接駕”馬大佬的,不是特斯拉,也不是SpaceX,而是大眾汽車集團的現任CEO赫伯特·迪斯,與迪斯一同接駕的,還有大眾的ID.3。

隨后的事情不少人都已經知道了,迪斯坐在副駕帶領馬斯克試駕了一圈ID.3,倆人也愉快地合了影。

這場很快就結束的試駕之旅,在馬斯克夸ID.3轉向很棒,迪斯安利了輔助駕駛的部分功能且馬斯克表示認可之前,不能稱之為不愉快。

不過馬斯克隨后一句看似不經意的發問,似乎在無形中刺到了大眾的靈魂,那就是關于加速度,作為一款純電動汽車,大眾ID.3的零百加速需要7.1秒,而特斯拉Model 3,僅需要3.2秒。

對此,迪斯辯護道,這就是一輛主流家用車,不是跑車。

故事到了這里其實已經可以結束,最后一個問題是,大眾電氣化時代苦苦找尋的籌碼究竟是什么?

也許在迪斯無法理解為什么一款舒舒服服的小家用車,卻需要三秒的零百加速時,問題的答案就已經很清晰。

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今天的大眾往往給我們“中庸”的印象,但是往前追溯,從T1到甲殼蟲,再到高爾夫,青年時期的大眾,其實一直都在以時代引領者的身份傲視群雄。

也許曾經的顛覆性思維,才是今天能夠讓大眾步入未來戰場的鑰匙。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阳市| 云和县| 伊吾县| 平谷区| 米泉市| 河南省| 深水埗区| 金塔县| 乐平市| 渭南市| 大庆市| 遂宁市| 克拉玛依市| 赣州市| 靖安县| 三门峡市| 松滋市| 孝昌县| 县级市| 曲阳县| 永清县| 香港| 德兴市| 新安县| 郑州市| 余姚市| 东乌珠穆沁旗| 南漳县| 靖安县| 七台河市| 北票市| 河北省| 岫岩| 和田市| 麻城市| 鄂尔多斯市| 博野县| 江油市| 唐河县| 伽师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