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螺旋實驗室 天宇
編輯|堅果
雖然微軟有很多項目折戟沉沙,但很少有項目“停更”時,連官方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近日,微軟Edge瀏覽器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稱,微軟IE瀏覽器將于6月16日正式退役,并發布了“IE退役,Edge接力”的話題調侃IE卡頓。
曾幾何時,IE瀏覽器就是上網沖浪的代名詞。只需雙擊那個挨著“我的電腦”的藍色圖標,即可“網上偷菜”、逛QQ空間、瀏覽資訊。
可以說,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IE瀏覽器,承載了幾代人的青春。而IE瀏覽器的官宣“退役”,或許也昭示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1、背靠Windows好乘涼
在很多人心中,IE瀏覽器曾經一度是“互聯網”的代名詞,但最初,劇本并不是這樣設定的。
1994年末,來自硅谷的網景通信公司發布了網景瀏覽器1.0。由于當時幾乎沒有強有力的競品,一經上市,網景瀏覽器就大殺四方。官方資料顯示,一年時間,網景瀏覽器就被拷貝和下載了800萬份。
瀏覽器產品的成功,也讓網景通信公司在資本市場風光無兩。1995年8月,成立僅16個月的網景成功上市,上市當天,股價上漲三倍。
不過1995年,比爾蓋茨也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紅利,寫了一封名為“互聯網潮汐”的親筆信,“互聯網用戶聚集在一起,會創造出比 PC 更有價值的東西,未來互聯網的使用邊際成本近乎為零,微軟需要做出適應(甚至是造就)這種趨勢的產品。”
自此開始,微軟開始“all in”互聯網。比爾蓋茨表示:“我們已經找到了一個出生在互聯網上的對手,Netscape,我們必須要打敗它。”微軟在移動互聯網的首戰,自然是瀏覽器。
1995年8月,微軟推出了IE瀏覽器1.0。正如騰訊憑借QQ的海量流量,孵化了游戲、音樂、視頻等業務,微軟也將IE瀏覽器集成到PC的入口——Windows當中。
與此同時,由于微軟財力雄厚,可以讓自家的瀏覽器奉行免費策略,并在市場的上下游,為IE瀏覽器投入更多的資源,在隨后的競爭中,網景瀏覽器逐漸敗下陣來。
維基百科數據顯示,1996年后,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扶搖直上,短短三年時間,就占據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終于,到了1998年底,微軟和網景的瀏覽器大戰伴隨著后者的賣身而畫上了休止符。IE瀏覽器也開始統領市場,截止2002年,市場份額一度達到96%。
2、國產瀏覽器強勢崛起
但出人意料的是,IE瀏覽器并沒有守住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份額優勢。2003年后,IE瀏覽器市場份額一落千丈。
StatCounter數據顯示,2011年6月、2012年1月和2013年7月,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分別為40.73%、34.27%和20.27%。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2022年4月,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已低于4.06%。
I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很大程度上都被Chrome瀏覽器吞噬。similarweb的數據顯示,2022年4月,Chrome的市場份額達到了65.45%,位居第一。
究其原因,這主要是在市場上占據絕對優勢的地位后,微軟忽視了IE瀏覽器后續的產品優化。
維基百科的數據顯示,自2008年發布后,Chrome已迭代近百個版本,但是IE 8至IE 11,只更新了四次。
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面前,產品更新慢,不光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同時也很難及時地封堵漏洞。
比如,2004年6月,IE瀏覽器受到一個名為“Download.ject”的惡意程序攻擊,使人們注意到IE本身的安全性問題。對此,美國電腦安全事故協調中心及多間電腦安全公司就建議用戶使用更安全的Firefox瀏覽器,以避開這些攻擊。
由于Google推出Chrome的同時,還同步發布了免費開源軟件項目Chromium,這也給國產瀏覽器廠商崛起提供了契機。
以360為例,2018年4月,其推出了主打“安全牌”的360安全瀏覽器。一方面通過360安全衛士引流,一方面針對本土化的需求加入搶票插件、廣告過濾等功能,360安全瀏覽器也開始成為中國互聯網市場的主流選擇。
statcounter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3月-2022年3月,中國電腦瀏覽器市場中,排名前三的瀏覽器分別為Chrome、360瀏覽器(包括360安全瀏覽器和360極速瀏覽器)、Edge,市場份額分別為38.64%、22.68%和10.13%。
3、瀏覽器戰場早已不在
微軟在放棄IE瀏覽器的同時,雖然還將自家瀏覽器的衣缽交接給了基于Chromium打造的Edge,但Edge或許很難再重現IE瀏覽器的輝煌。
除了因為Chrome以及其他瀏覽器的功能、迭代日趨完善以外,也與整個互聯網的主陣地發生遷移有關。
StatCounter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12月,來自桌面的網絡流量占比從 55.86%下降到44.79%;來自移動領域的網絡流量從38.88%上升到50.31%。這標志著移動互聯網強勢崛起,成為互聯網行業的焦點。針對這個趨勢,2014年初,馬云就曾發公開信表示,阿里巴巴將全面從云打到端,“ALL IN移動電商”。
阿里、騰訊可以憑借支付寶、微信等產品實現移動端轉型,瀏覽器產品卻很難在手機上重現往昔的光輝。
QuestMobile發布的《2022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顯示,2022年3月,中國移動互聯網細分行業活躍滲透率TOP3分別為綜合電商、即時通訊和瀏覽器。
雖然手機瀏覽器的滲透率位列前三,但是這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智能手機廠商將瀏覽器作為必備功能預裝在新機中所致。從使用時間來看,瀏覽器并沒有絕對的吸引力。
極光數據顯示,抖音日均總使用時長為441.6億分鐘,按照日活6億計算,平均每位用戶的單日使用時長約73.6分鐘。作為對比,同期有62.1%的用戶每天使用手機瀏覽器在30分鐘以下。
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信息的分發模式,從此前的集中式入口瀏覽器變為一個個孤島似的App。
比如,在PC互聯網,如果我們想要瀏覽QQ空間,那么我們只需要在瀏覽器輸入QQ空間的網址即可,但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我們則需要下載一個QQ空間的App,才能收獲最佳的體驗。
與此同時,支付、通訊等基建類的App還在通過小程序的方式,打造了新式的“瀏覽器”。以微信為例,2017年1月,其推出了微信小程序。對此,張小龍曾表示:“小程序要做的事情是讓未來的微信里沒有H5。”
2022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公開課講師曾鳴透露,2021年,微信小程序日活超4.5億,日均使用次數同比增長32%,活躍小程序增長41%。
無獨有偶,在微信之外,支付寶、百度、抖音等產品也紛紛推出了自家的小程序產品。考慮到基建類App的入口屬性、小程序的定制特征以及各家生態的封閉特性,瀏覽器的功能不光被極大的取代,并且也很難染指小程序生態。
凡此過往,皆為序章。IE瀏覽器雖然失敗了,但是整個互聯網依舊在向前發展,并且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瀏覽器的地位已經極大的削弱,這或許也是對窮途末路的IE最大的寬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