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梁春富 姚悅
編輯丨蔡真
起拍價335.29萬元,延時2800多次,各方喊價超2870次。成都興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興能)持有的雅江縣斯諾威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斯諾威礦業)54.29%股權拍賣原計劃在5月17日上午就結束,而現在仍在晝夜持續中。
京東拍賣平臺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19:30,斯諾威礦業股權拍賣的出價已經達到5.42億元,相當于起拍價的約162倍。
從19日的信息來看,141057995和140703190兩個競拍者交替出價,間隔時間為4分鐘,且加價幅度都為5萬元(規定最小值)。按照競拍規則,5分鐘內如果有競拍人出價,就自動延遲5分鐘。5分鐘后無人再出價的話,則價高者得,拍賣結束。因此,斯諾威礦業的拍賣,始終有人在不間斷出價。也有網友打趣稱,誰先睡覺,誰出局。
有市場消息稱,其中一位競拍者或是上市公司協鑫能科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成都興能持有斯諾威礦業57.1%的股權的市場價值被評估為12.75億元。
盡管目前雅江斯諾威拍賣價格已經超過5億元,但如果以上述估值來看,按照每次5萬元的競價增加額度,競拍者可能還需要熬幾個通宵。
“寶藏公司”斯諾威礦業
本次被拍賣的是成都興能所持有的斯諾威礦業54.2857%的股權,起拍價格為335.29萬元。
根據四川省成都中級人民法院(下稱“成都中院”)民事裁定書顯示,本次股權拍賣系因四川廣元市經濟開發區匯欣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與成都興能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雙方確認借款金額為本金500萬和利息1039.67萬元,后者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因此進行破產審查。
在聽證中,成都興能陳述稱,公司凈資產3億余元,其中包括3億余元股本金、公積金,負債達10億元。不過,資不抵債的成都興能,此前投資的公司仍可供拍賣變現。
據了解,該公司共投資了5家公司,位列其中的斯諾威礦業由此被擺上貨架。斯諾威礦業成立于2008年,主要從事鋰輝礦、及其他稀有金屬礦的開發及銷售,旗下主要產品包括鋰輝石礦、鉭鈮精礦、硅石礦、綠柱石精礦、鐵精礦等。
2019年8月,成都中院委托相關機構對斯諾威礦業進行了資產評估,截至2018年末,成都興能所持有的斯諾威礦業57.1%股權的市場評估價值為12.76億元。而斯諾威礦業100%股權市場評估價值則為22.34億元。
來源:斯諾威資產評估報告
斯諾威礦業股權遭到各方爭搶,主要是由于其手握豐富的鋰礦資源。
《四川省雅江縣德扯弄巴鋰礦、石英巖礦詳查探礦權評估報告》顯示,斯諾威礦業擁有德扯弄巴鋰礦18.53平方公里的探礦權以及1.14平方公里的采礦權。該礦區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城東北,工業礦和低品位礦礦石儲量達2492.4萬噸,其中氧化鋰儲量約29.3萬噸,屬于特大型鋰礦。如果以正常達產年份產量為鋰精礦年產量14.7萬噸、鉭鈮精礦年產量66.78噸等條件計算,斯諾威所持有的上述探礦權的整體價值為12.79億元。
但風險仍然存在,斯諾威礦業的探礦權在2021年6月30日已到期,目前正在辦理探礦權保留工作。另據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經辦人員介紹,因探礦權證在取得及增補礦種階段涉嫌存在違法、違規事由,相關行政部門正在組織調查工作。因此,探礦權保留工作推進緩慢且存在礦權滅失的風險。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盡管多年手握特大型鋰礦的探礦權和采礦權,但成都興能和相關評估報告均未披露過斯諾威礦業的礦產開發成果。
目前斯諾威礦業54%股權只拍出5億余元的價格,與當初12.76億元的評估價仍有巨大差距,加之鋰礦爭奪已進入白熱化的局面,這場“斯諾威競拍賽”或許仍將持續。
有網友表示,拍賣價格沖到8億元時才能見真章。因為此前斯諾威礦業股權一拍起拍價為8.49億元。
花落誰家?
截至目前,斯諾威礦業控股權究竟會花落誰家尚且未知。市場猜測潛在有興趣的企業包括川能動力(000155.SZ)、四川路橋(600039.SH)、融捷股份(002192.SZ)、盛新鋰能(002240.SZ)、協鑫能科(002015.SZ)等。
與此同時,5月19日上午,“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報道,除參與本輪競拍之外,協鑫能科所屬的“協鑫系”已完成對斯諾威礦業99%的債權以及43%的股權收購。“協鑫系”意在對斯諾威礦業的實現控股。
“協鑫系”即為光伏巨頭江蘇協鑫集團旗下的資本版圖,由江蘇鹽城首富、“世界硅王”朱共山實控。協鑫集團有著極為強大的產業整合和資產重組能力,自2014年起,該集團通過借殼、并購重組等資本運作,將旗下業務陸續分拆上市。包括主營光伏電站項目開發及運營的協鑫新能源(0451.HK)、生產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組件的協鑫集成(002506.SZ)、光伏材料供應商協鑫科技(3800.HK)、主營為清潔能源發電及熱電聯產的協鑫能科,共四家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5月10日的業績說明會上,協鑫能科表示,公司曾在去年9月公告投資設立四川珩鑫新能源技術中心(有限合伙),擬向移動能源上游原材料鋰礦及電池材料行業進行業務延伸。協鑫能科進軍鋰礦之心可謂路人皆知。
公司董秘辦人士表示,對于是否參與拍賣暫不知情。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以上市公司為主體參與熱度如此高的競拍,該公司應該要對這件事進行內部審議,并將相關進度通過公告披露。
若協鑫能科參與拍賣,則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其與斯諾威礦業二股東存在密切關聯。
截至目前,成都興能持有斯諾威礦業57.10345%的股權;成都川商興能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稱:“川商基金”)持股42.85714%,自然人周大為持股0.03941%,兩者合計持股42.89655%。傳聞中“協鑫系”在拍賣前已取得的斯諾威礦業43%股權,是否為川商基金和周大為所持股權未獲得確切回復。
野馬財經梳理股權關系后發現,二股東川商基金由四川新希望集團發起成立。川商基金官網域名目前已過期,無法正常訪問。此前公開資料顯示,川商基金為川商基金是響應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凝聚川商、發展川商的號召,在四川省財政廳、省投促局、省發改委等部門的聯合推動下,由新希望集團牽頭組建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于2016年2月在成都成立。川商基金目前主要管理四川川商返鄉興業股權投資基金(下稱“川商返鄉基金”)及其子基金,規模逾40億元。
川商基金的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陳俊,1973年生,曾任四川省國資委組織部部長。除川商基金外,他目前還在四川川商康哆啦健康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川商康哆啦”)、成都川商興產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下稱“川商興產”)等多家新希望集團旗下公司擔任高管、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3月19日起,陳俊擔任協鑫能科董事一職至今。而2021年9月,新希望集團關聯公司四川鑫辰大海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簡稱“鑫辰大海”)與協鑫能科控股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了四川珩鑫新能源技術中心(有限合伙)。對于本次參與設立合伙企業,協鑫能科表示是介入電池材料、鋰礦等新能源上游材料端的重要舉措。
來源:協鑫能源公告
愛企查顯示,鑫辰大海最終由新希望集團實控人劉永好實控,另外兩位股東向芮平、梁仕軍均與新希望集團存在關聯。
來源:愛企查
進一步穿透協鑫能科股權結構發現,成都川商貳號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下稱“川商貳號基金”)為協鑫能科第四大流通股東,截至2022年3月末,持股比例為3.13%。工商資料顯示,川商貳號基金上層公司為川商返鄉基金,后者還實控川商基金,疑似實際控制人均為劉永好。
而新希望投資協鑫能源一事,還得從2018年末說起。彼時協鑫智慧能源計劃借殼霞客環保實現上市,霞客環保先將其評估資產作價2.69億元置出,再向“協鑫系”實控的上海其辰、川商貳號基金等非公開發行股份,最后將協鑫智慧能源的資產裝入上市公司。這一交易在2019年5月過戶完成,上市公司更名為協鑫能科。由此,協鑫集團正式擁有其第四家上市公司。
市場傳聞中,四川國資背景的川能動力對斯諾威礦業股權也頗有興趣。川能動力近年來資產并購動作頻頻,2020年底收購了雅化集團的能投鋰業。去年8月,還有投資者向川能動力提問斯諾威礦業拍賣相關事宜,川能動力回應稱,拍賣進展情況需向斯諾威公司或相關機構聯系咨詢,公司無相關信息。2022年5月,川能動力又轉讓了能投鋰業5%股權,受讓方是同為斯諾威潛在買家的四川路橋。
值得一提的是,斯諾威礦業與川能動力也存在合作關系。川能動力第一大股東為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后者與斯諾威礦業、成都興能、川商基金等共同投資了四川能投鼎盛鋰業有限公司,陳俊也擔任該公司董事。
從“工業味精”到“白色石油”
這次拍賣的興能新材料持有的54.29%股權,在2020年2月就曾被拍賣過,當時拍賣信息顯示的評估價為12.13億元。但那次的拍賣遭遇流拍,無人報名等因素。
僅時隔兩年,同樣標的反響前后差別巨大的背后則是鋰市場的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2020年6月,碳酸鋰的價格為4.19萬元/噸,2022年5月已經漲到了45.01萬元/噸。
鋰是一種白色金屬,作為自然界中電極電位最負的金屬元素,為天生的電池材料,被視為未來的“白色石油”。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讓作為鋰電池核心上游原材料的鋰隨即也成為焦點。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表示,近兩年,鋰離子電池的電動汽車發展確定性非常強,未來這個持續性也非常確定。下游快速增長,上游動力電池產能也在不斷擴張。但現在電動汽車的發展瓶頸不在動力電池,而是碳酸鋰這種鋰礦供應。
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54.5萬輛、352.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9.5%、157.5%;其中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04.6%。
五礦證券“鋰想系列”研報顯示,全球鋰資源量約4.6億噸金屬量,但當前價格和工藝體系下,可經濟開采的資源有限、分布不均且稟賦差異較大。鋰資源種類主要分為鹽湖鹵水鋰礦、固體鋰礦、黏土鋰,分別占全球探明儲量的58%、26%、7%。其中,最優質的鹽湖鋰分布在被稱為“南美鋰三角”的智利、阿根廷和玻利維亞;西澳是全球最主要的固體鋰礦供應來源;黏土鋰潛力充沛,但尚未商業化。
盡管中國鋰資源量位于世界前列,資源品種相對豐富,但相較于鋰鹽生產能力,國內鋰原料供應不足,對外依存度較高,65%的鋰原料需要進口。
與此同時,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認識到鋰資源的戰略意義,智利、玻利維亞、墨西哥等多個國家將鋰資源和石油一樣列為國家戰略資源,對鋰資源的開發利用控制越來越嚴苛。
“當前供需矛盾突出,鋰礦開采產能增加周期又比較長。從投產到產出,以及考慮工業瓶頸的解決,大約需要兩到三年時間,所以短期內,除非有大的技術路線變動,否則碳酸鋰的價格很難下降。但是未來,隨著鋰礦開采,鋰礦會回到一個穩定的價格。”紀雪洪說。
此次“斯諾威競拍賽”最終花落誰家?拍賣價格能破8億元嗎?對此,你有何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