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囤貨救了超市一命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囤貨救了超市一命

一季度吃“紅利”,二季度更難了。

圖片來源:Pexels-Michael Burrows

文|開菠蘿財經 金玙璠

編輯 | 艾小佳

4月,整體消費不佳,但超市抽到了“上上簽”。

疫情下的囤貨消費,讓人們奔向超市。零售行業從業者張景透露,一二線城市的部分超市門店,近兩個月的銷售額翻倍增長。

今年3月以來,多地物流停滯、異地履約受限,與其等待阿里、京東、拼多多不確定的快遞,不如從超市貨架上,現取現買生鮮、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

與此同時,超市的對手們也暫停進攻,給了超市“可乘之機”。

2021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后的“前置倉”課代表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苦于尋找盈利出路,曾經巨頭云集的社區團購,持續退場。“老三團”十薈團、同城生活、興盛優選相繼敗下陣來,只剩下“新三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還在牌桌上苦戰。一位接近新三團之一的人士表示,前置倉模式還沒過安全線,新三團去年沒完成KPI、接下來都會“休養生息”,超市短時間內不用再應付價格戰了。

就連街邊的水果店、烘焙店、便利店,很多也“隱形”了,要么由于抗風險能力弱關停,要么因疫情管控暫時閉店。

4月的宏觀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單月下滑超過11%,慘烈程度僅次于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2020年2月和3月。除了糧油食品、藥品等應對封控和疾病的必需品繼續增長外,其他品類增速均大幅下降。

當電商平臺、生鮮電商、社區團購、街邊小店,因為種種原因“讓路”,作為唯一不受影響的線下消費場所,超市的好日子就要來了嗎?

現在的超市,很硬氣

“現在不送券了嗎?”

北京的喬鶴在物美超市自助結賬時,發現多點APP里不再送券,便詢問不遠處的工作人員,得到的回復是,“不送券,你們還天天囤貨呢。”

喬鶴一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5月以來,他確實陷入了“囤貨焦慮”。“其實家里各種存貨已經夠吃一兩個月,最近都買無可買了。”

在兩千多公里以外的深圳,周云遇到的情況也差不多。每次去超市,他的購物車都是結賬隊伍里裝得最滿最高的一個。

經常去超市“踩點”的他們,其實目睹了超市從貨架、冰柜被買空,到物資充足、人流恢復正常,但最近,許多人和喬鶴、周云一樣,除了兩點一線上下班,唯一的活動就是逛超市、買生活必需品。

近期疫情多發,線下零售業態受沖擊明顯,是消費主力和囤貨選手們,讓超市成了唯一不愁生意的地方。超市不僅“口氣”硬,業績也很硬。

4月底、5月初,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財報。消費類里的糧油巨頭、食品公司,普遍因成本壓力,利潤、市值雙下跌,超市卻成了例外。過去一年,超市行業進入低谷,頭部企業的2021年年報普遍報虧,營收、利潤雙降。今年一季度,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據同花順數據,2021年超市板塊整體營收同比-3.6%、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331.3%;而2022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0.2%、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長68.7%。

“從單個季度來看,一季度頭部超市有較大的漲幅,在線下業態中屬于領跑的水平。”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說。

具體看頭部企業。刨除最近因業績、股價異常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步步高,我們以永輝超市(以下簡稱永輝)、家家悅、紅旗連鎖三家作為樣本。從三家的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底一季度的財報來看,狀況都在好轉:營收下滑有所收縮,毛利率和凈利率都有改善,銷售、管理、財務“三費費率”管控轉好。

其中,家家悅和紅旗連鎖的營收同比增速都在8%上下,超過一季度消費大盤和線上渠道的增速。

永輝的凈利潤結束連續5個季度的虧損,終于轉正,它的三費費率改善領先行業,理論上來說,數字化和管理效率正在上升。

對于業績回暖,家家悅稱,主因是新店的效率提升,數字化、供應鏈優化及門店優化并舉;永輝管理層把毛利提升歸因為,競爭激烈程度比去年緩解,公司品類結構繼續優化。

永輝的機構投資者見狀,“立場”瞬間反轉。2022年一季度財報一公布,163家券商建議買入,103家券商建議增持。

大超市們的情況,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多位零售從業者和觀察者的態度卻出奇地一致和冷靜——超市,還很危險。

冰火兩重天,紅利很短暫

超市行業現在的情況,其實是“冰火兩重天”。

先說結論,在半管控地區,銷售改善明顯,比如北京;在強管控,比如前段時間的上海,超市都處于停業狀態,生存狀況不如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在非管控地區,互聯網新興零售業態如電商、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對超市的沖擊還在持續。

超市業績回暖,主要是在半管控地區,但不止一位受訪者認為,這一“紅利期”基本要結束了。

最近,超市吃到的“紅利”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囤貨紅利”,另一個是“競爭紅利”。

和備受打擊的購物中心、百貨、線下餐飲相比,超市之所以一季度業績受影響較小,利潤轉好,主要受益于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囤貨消費。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朱悅分析,國內一季度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的格局,居民的日用品、米面糧油和生鮮食品消費增加,超市的訂單量和客單價短期內被拉高,尤其是上海自3月底開始逐步進行封控管理、各地防疫加強后,居民的囤貨意愿提升。再疊加政府采購保供,部分疫情好轉地區如成都、深圳等,相繼推出消費券刺激消費等因素,都拉高了超市消費。

2020年初疫情剛出現時,同樣的情況也出現過。朱悅舉例說,2020年第一季度,永輝的到家業務同比增長了2.3倍;2020年上半年,永輝、家家悅的同店銷售分別增長7.4%、11.41%。

而今年3-5月這一輪短暫的囤貨,對超市整體業績的拉動有限。

“居家辦公導致居民對蔬菜水果、零食飲料的消費需求,從線下餐飲、外賣等,轉移到超市,一定程度上屬于短期利好。”朱悅從中長期分析,目前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上海、北京、吉林多地的疫情有所好轉,當居民的生活走向正軌,這波紅利就將褪去。而且囤貨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超前消費,這部分客流不可持續。

競爭層面,超市的對手們近期都有偃旗息鼓的架勢。

社區團購和前置倉,沒精力再打價格戰了。朱悅對開菠蘿財經表示,以社區團購和前置倉為主的互聯網零售業態,在政府嚴監管下開始戰略收縮,從擴大規模導向,轉為優化盈利能力,價格戰的情況有所緩解,對于商超業態的競爭優勢減弱,一部分客流轉而進入超市消費。

在半管控地區,“電商履約受物流影響很不穩定,一些中小型零售業態處于關閉狀態,一部分客流涌向了超市。”張景說,不過,等到疫情好轉,這兩類對手很快就會重振旗鼓。

總結來看,一季度業績的參考價值不大,回暖只是短暫的。

對于2022年一季度的情況,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對開菠蘿財經表示,單季財報中一些費用不攤銷,利潤的參考價值不大。

而隨著疫情的好轉,到時候,繼續承壓的超市業績如何,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對手一直在,二季度很艱難

疫情防控下,超市吃到了紅利,同樣也暴露了弱點。

張景介紹,零售行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零售企業的競爭,取決于供應鏈,外界或許認為,傳統商超的供應鏈能力經過多年錘煉,已經不是問題。其實,一旦地區的防疫管控升級,超市的應對并不算從容。

超市的供應鏈,普遍以生鮮品類為核心,快消品類為輔助,其它品類為補充。先看生鮮,這是超市的強勢品類。在這個品類上,莊帥認為,超市的供應鏈體系仍然是最完整的,但成本和效率并不是最優的。

以本輪疫情較為嚴重的上海地區為例,朱悅評價,傳統商超業態的整體表現遜于互聯網零售平臺,差距體現在配送效率上。

她表示,和傳統商超相比,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擁有更密集的倉儲網絡,運力也相對充足。相反,包括永輝、麥德龍在內的傳統商超,在選址上注重覆蓋更多的社區,整體布局較為分散,雖然有較為充足的貨源,但是日內調配運力較為困難。

至于快消和其他品類,超市的供應鏈能力已經落后于傳統電商平臺。莊帥解釋道,相比京東,超市普遍細分品類不全、品牌不夠多、庫存太淺、采購成本過高。

經歷過一場場疫情大戰,超市該重新審視對手了。多位受訪者都認為,超市二季度的狀況不容樂觀,一是受疫情反復影響,線下業態會持續承壓,二是超市的對手陣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整體對超市的沖擊并沒有變弱。

先看最動蕩的社區團購。市場過去普遍的看法是,互聯網巨頭的社區團購會搶走超市的流量,破了其盈利模型。比如,永輝曾在財報中把虧損的原因之一歸結為,“社區團購低價擴張”。

進入2022年,社區團購經歷大洗牌,僅剩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等幾家頭部,而且進入了休養生息狀態,那么,是不是不足為懼了?

接近永輝的從業者林清對開菠蘿財經表示,看起來,頭部超市比如永輝的業績下滑,和社區團購的崛起時間點吻合,營收出現下滑的大區,也是社區團購強勢攻入的區域,但社區團購核心搶走的用戶群,是圖便宜、買新鮮菜的大爺大媽。這部分用戶忠誠度不高,哪里“燒錢賺吆喝”就去哪里,對超市的客單價、利潤貢獻度有限。

“社區團購對于線下商超的影響有限。”朱悅持同樣觀點。原因在于,社區團購提供的SKU只是超市的1/10,社區團購的屬性是“當天買、次日達”,核心目標群體和超市的即時性顧客重合性沒那么高。

相比社區團購,超市更應該小心生鮮前置倉。從目標群體的角度看,生鮮前置倉主打30分鐘內送達,和超市相似,面向的是那些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即時性客戶。而行業頭部公司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開始重點提升經營效率、跑通贏利模式,短時間內,減緩了對超市業態的競爭壓力。換個角度看,前置倉生鮮電商也在愈加成熟,不得不防。

昨天是社區團購,今天是前置倉,明天可能是別的業態。近些年,超市從來就沒缺過對手。鮑躍忠形容,零售多元化的趨勢,擋也擋不住。“超市的黃金年代,一個城市也找不出幾個大賣場來,現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零售業態太多了”,多渠道、多業態的零售主體,勢必會持續分食超市的蛋糕。

結語

超市的蛋糕持續被瓜分,內在的邏輯是,中國的消費需求一直在變化,超市不可能穩坐釣魚臺。“不轉型沒有回暖,不轉型沒有生路”,鮑躍忠說,但新的問題是,超市的一些變革方向是錯誤的。

比如,“盲目做線上”,線下的商品體系、運營體系不做調整,直接搬到線上,“加個小程序就是做到家了,屬于臨時抱佛腳,解決不了問題”。

再比如,超市轉型都喊數字化,“這個口號容易誤導企業,誤認為做數字化的技術中臺就是轉型的重點。”鮑躍忠說,這是錯誤的,數字化不是一套系統就能解決的,應該是基于公司上下協同整個鏈路的數字化。

頭部超市從2018年就開始加速做數字化轉型,轉型到現在,莊帥認為,論數字化能力,物美領先;永輝是前端最強的,中臺和后端有待加強;其他商超多數是區域化企業,大部分借助京東、阿里、騰訊和物美(多點)來實現數字化。

總的來看,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商超的轉型都處在摸索階段,還沒有看到跑通的路徑。“一季、兩季,能靠天吃飯”,林清說,頭部超市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一條路,就是進行更深入的變革。

“未來5年,仍是超市的轉型升級期。”莊帥給出一個時間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景、喬鶴、周云、林清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囤貨救了超市一命

一季度吃“紅利”,二季度更難了。

圖片來源:Pexels-Michael Burrows

文|開菠蘿財經 金玙璠

編輯 | 艾小佳

4月,整體消費不佳,但超市抽到了“上上簽”。

疫情下的囤貨消費,讓人們奔向超市。零售行業從業者張景透露,一二線城市的部分超市門店,近兩個月的銷售額翻倍增長。

今年3月以來,多地物流停滯、異地履約受限,與其等待阿里、京東、拼多多不確定的快遞,不如從超市貨架上,現取現買生鮮、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

與此同時,超市的對手們也暫停進攻,給了超市“可乘之機”。

2021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后的“前置倉”課代表叮咚買菜和每日優鮮,苦于尋找盈利出路,曾經巨頭云集的社區團購,持續退場。“老三團”十薈團、同城生活、興盛優選相繼敗下陣來,只剩下“新三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還在牌桌上苦戰。一位接近新三團之一的人士表示,前置倉模式還沒過安全線,新三團去年沒完成KPI、接下來都會“休養生息”,超市短時間內不用再應付價格戰了。

就連街邊的水果店、烘焙店、便利店,很多也“隱形”了,要么由于抗風險能力弱關停,要么因疫情管控暫時閉店。

4月的宏觀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顯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單月下滑超過11%,慘烈程度僅次于新冠疫情爆發初期的2020年2月和3月。除了糧油食品、藥品等應對封控和疾病的必需品繼續增長外,其他品類增速均大幅下降。

當電商平臺、生鮮電商、社區團購、街邊小店,因為種種原因“讓路”,作為唯一不受影響的線下消費場所,超市的好日子就要來了嗎?

現在的超市,很硬氣

“現在不送券了嗎?”

北京的喬鶴在物美超市自助結賬時,發現多點APP里不再送券,便詢問不遠處的工作人員,得到的回復是,“不送券,你們還天天囤貨呢。”

喬鶴一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5月以來,他確實陷入了“囤貨焦慮”。“其實家里各種存貨已經夠吃一兩個月,最近都買無可買了。”

在兩千多公里以外的深圳,周云遇到的情況也差不多。每次去超市,他的購物車都是結賬隊伍里裝得最滿最高的一個。

經常去超市“踩點”的他們,其實目睹了超市從貨架、冰柜被買空,到物資充足、人流恢復正常,但最近,許多人和喬鶴、周云一樣,除了兩點一線上下班,唯一的活動就是逛超市、買生活必需品。

近期疫情多發,線下零售業態受沖擊明顯,是消費主力和囤貨選手們,讓超市成了唯一不愁生意的地方。超市不僅“口氣”硬,業績也很硬。

4月底、5月初,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財報。消費類里的糧油巨頭、食品公司,普遍因成本壓力,利潤、市值雙下跌,超市卻成了例外。過去一年,超市行業進入低谷,頭部企業的2021年年報普遍報虧,營收、利潤雙降。今年一季度,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據同花順數據,2021年超市板塊整體營收同比-3.6%、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331.3%;而2022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0.2%、扣非歸母凈利潤增長68.7%。

“從單個季度來看,一季度頭部超市有較大的漲幅,在線下業態中屬于領跑的水平。”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說。

具體看頭部企業。刨除最近因業績、股價異常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步步高,我們以永輝超市(以下簡稱永輝)、家家悅、紅旗連鎖三家作為樣本。從三家的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底一季度的財報來看,狀況都在好轉:營收下滑有所收縮,毛利率和凈利率都有改善,銷售、管理、財務“三費費率”管控轉好。

其中,家家悅和紅旗連鎖的營收同比增速都在8%上下,超過一季度消費大盤和線上渠道的增速。

永輝的凈利潤結束連續5個季度的虧損,終于轉正,它的三費費率改善領先行業,理論上來說,數字化和管理效率正在上升。

對于業績回暖,家家悅稱,主因是新店的效率提升,數字化、供應鏈優化及門店優化并舉;永輝管理層把毛利提升歸因為,競爭激烈程度比去年緩解,公司品類結構繼續優化。

永輝的機構投資者見狀,“立場”瞬間反轉。2022年一季度財報一公布,163家券商建議買入,103家券商建議增持。

大超市們的情況,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多位零售從業者和觀察者的態度卻出奇地一致和冷靜——超市,還很危險。

冰火兩重天,紅利很短暫

超市行業現在的情況,其實是“冰火兩重天”。

先說結論,在半管控地區,銷售改善明顯,比如北京;在強管控,比如前段時間的上海,超市都處于停業狀態,生存狀況不如生鮮電商和社區團購;在非管控地區,互聯網新興零售業態如電商、生鮮電商、社區團購,對超市的沖擊還在持續。

超市業績回暖,主要是在半管控地區,但不止一位受訪者認為,這一“紅利期”基本要結束了。

最近,超市吃到的“紅利”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所謂的“囤貨紅利”,另一個是“競爭紅利”。

和備受打擊的購物中心、百貨、線下餐飲相比,超市之所以一季度業績受影響較小,利潤轉好,主要受益于米面糧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囤貨消費。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朱悅分析,國內一季度疫情呈現多點散發的格局,居民的日用品、米面糧油和生鮮食品消費增加,超市的訂單量和客單價短期內被拉高,尤其是上海自3月底開始逐步進行封控管理、各地防疫加強后,居民的囤貨意愿提升。再疊加政府采購保供,部分疫情好轉地區如成都、深圳等,相繼推出消費券刺激消費等因素,都拉高了超市消費。

2020年初疫情剛出現時,同樣的情況也出現過。朱悅舉例說,2020年第一季度,永輝的到家業務同比增長了2.3倍;2020年上半年,永輝、家家悅的同店銷售分別增長7.4%、11.41%。

而今年3-5月這一輪短暫的囤貨,對超市整體業績的拉動有限。

“居家辦公導致居民對蔬菜水果、零食飲料的消費需求,從線下餐飲、外賣等,轉移到超市,一定程度上屬于短期利好。”朱悅從中長期分析,目前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政策,上海、北京、吉林多地的疫情有所好轉,當居民的生活走向正軌,這波紅利就將褪去。而且囤貨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屬于超前消費,這部分客流不可持續。

競爭層面,超市的對手們近期都有偃旗息鼓的架勢。

社區團購和前置倉,沒精力再打價格戰了。朱悅對開菠蘿財經表示,以社區團購和前置倉為主的互聯網零售業態,在政府嚴監管下開始戰略收縮,從擴大規模導向,轉為優化盈利能力,價格戰的情況有所緩解,對于商超業態的競爭優勢減弱,一部分客流轉而進入超市消費。

在半管控地區,“電商履約受物流影響很不穩定,一些中小型零售業態處于關閉狀態,一部分客流涌向了超市。”張景說,不過,等到疫情好轉,這兩類對手很快就會重振旗鼓。

總結來看,一季度業績的參考價值不大,回暖只是短暫的。

對于2022年一季度的情況,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對開菠蘿財經表示,單季財報中一些費用不攤銷,利潤的參考價值不大。

而隨著疫情的好轉,到時候,繼續承壓的超市業績如何,恐怕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對手一直在,二季度很艱難

疫情防控下,超市吃到了紅利,同樣也暴露了弱點。

張景介紹,零售行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起勢靠流量,生死供應鏈”。零售企業的競爭,取決于供應鏈,外界或許認為,傳統商超的供應鏈能力經過多年錘煉,已經不是問題。其實,一旦地區的防疫管控升級,超市的應對并不算從容。

超市的供應鏈,普遍以生鮮品類為核心,快消品類為輔助,其它品類為補充。先看生鮮,這是超市的強勢品類。在這個品類上,莊帥認為,超市的供應鏈體系仍然是最完整的,但成本和效率并不是最優的。

以本輪疫情較為嚴重的上海地區為例,朱悅評價,傳統商超業態的整體表現遜于互聯網零售平臺,差距體現在配送效率上。

她表示,和傳統商超相比,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擁有更密集的倉儲網絡,運力也相對充足。相反,包括永輝、麥德龍在內的傳統商超,在選址上注重覆蓋更多的社區,整體布局較為分散,雖然有較為充足的貨源,但是日內調配運力較為困難。

至于快消和其他品類,超市的供應鏈能力已經落后于傳統電商平臺。莊帥解釋道,相比京東,超市普遍細分品類不全、品牌不夠多、庫存太淺、采購成本過高。

經歷過一場場疫情大戰,超市該重新審視對手了。多位受訪者都認為,超市二季度的狀況不容樂觀,一是受疫情反復影響,線下業態會持續承壓,二是超市的對手陣營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整體對超市的沖擊并沒有變弱。

先看最動蕩的社區團購。市場過去普遍的看法是,互聯網巨頭的社區團購會搶走超市的流量,破了其盈利模型。比如,永輝曾在財報中把虧損的原因之一歸結為,“社區團購低價擴張”。

進入2022年,社區團購經歷大洗牌,僅剩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淘菜菜等幾家頭部,而且進入了休養生息狀態,那么,是不是不足為懼了?

接近永輝的從業者林清對開菠蘿財經表示,看起來,頭部超市比如永輝的業績下滑,和社區團購的崛起時間點吻合,營收出現下滑的大區,也是社區團購強勢攻入的區域,但社區團購核心搶走的用戶群,是圖便宜、買新鮮菜的大爺大媽。這部分用戶忠誠度不高,哪里“燒錢賺吆喝”就去哪里,對超市的客單價、利潤貢獻度有限。

“社區團購對于線下商超的影響有限。”朱悅持同樣觀點。原因在于,社區團購提供的SKU只是超市的1/10,社區團購的屬性是“當天買、次日達”,核心目標群體和超市的即時性顧客重合性沒那么高。

相比社區團購,超市更應該小心生鮮前置倉。從目標群體的角度看,生鮮前置倉主打30分鐘內送達,和超市相似,面向的是那些對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即時性客戶。而行業頭部公司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開始重點提升經營效率、跑通贏利模式,短時間內,減緩了對超市業態的競爭壓力。換個角度看,前置倉生鮮電商也在愈加成熟,不得不防。

昨天是社區團購,今天是前置倉,明天可能是別的業態。近些年,超市從來就沒缺過對手。鮑躍忠形容,零售多元化的趨勢,擋也擋不住。“超市的黃金年代,一個城市也找不出幾個大賣場來,現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零售業態太多了”,多渠道、多業態的零售主體,勢必會持續分食超市的蛋糕。

結語

超市的蛋糕持續被瓜分,內在的邏輯是,中國的消費需求一直在變化,超市不可能穩坐釣魚臺。“不轉型沒有回暖,不轉型沒有生路”,鮑躍忠說,但新的問題是,超市的一些變革方向是錯誤的。

比如,“盲目做線上”,線下的商品體系、運營體系不做調整,直接搬到線上,“加個小程序就是做到家了,屬于臨時抱佛腳,解決不了問題”。

再比如,超市轉型都喊數字化,“這個口號容易誤導企業,誤認為做數字化的技術中臺就是轉型的重點。”鮑躍忠說,這是錯誤的,數字化不是一套系統就能解決的,應該是基于公司上下協同整個鏈路的數字化。

頭部超市從2018年就開始加速做數字化轉型,轉型到現在,莊帥認為,論數字化能力,物美領先;永輝是前端最強的,中臺和后端有待加強;其他商超多數是區域化企業,大部分借助京東、阿里、騰訊和物美(多點)來實現數字化。

總的來看,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絕大多數傳統商超的轉型都處在摸索階段,還沒有看到跑通的路徑。“一季、兩季,能靠天吃飯”,林清說,頭部超市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一條路,就是進行更深入的變革。

“未來5年,仍是超市的轉型升級期。”莊帥給出一個時間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景、喬鶴、周云、林清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白银市| 平顶山市| 周口市| 颍上县| 萨嘎县| 江西省| 沙洋县| 龙山县| 渝北区| 遵义市| 新竹市| 金山区| 辽宁省| 喀什市| 青河县| 武功县| 镇原县| 越西县| 筠连县| 望城县| 兰考县| 潍坊市| 长汀县| 哈尔滨市| 永和县| 桂东县| 公安县| 泗阳县| 阿拉善左旗| 衡阳县| 庆阳市| 揭东县| 武义县| 临西县| 岑巩县| 稻城县| 黎川县| 秦皇岛市| 仲巴县| 车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