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美股暴跌、通脹高企,美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美股暴跌、通脹高企,美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分析師指出,美國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但回落速度明顯偏慢,美聯儲貨幣政策繼續緊縮會導致美國經濟放緩,但年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較小。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記者 王玉

美股三大指數周三全線暴跌,其中,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均創2020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投資者擔心美國持續高通脹可能令美聯儲加快貨幣緊縮的步伐,最終導致經濟硬著陸,因此紛紛選擇拋售離場。

美國勞工部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8.3%,處于40年來的最高水平。

分析師指出,美國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但回落速度偏慢,美聯儲貨幣政策繼續緊縮會導致美國經濟放緩,但年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較小。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4月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出現了下行拐點,但回落速度將明顯偏慢,原因有三:一是占CPI比重最大的房租上漲速度偏快,二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漲偏快,三是國際大宗商品漲價。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美聯儲會繼續大幅加息。

“美聯儲加息無論如何都會抑制總需求,不利于美國經濟增長。”他對界面新聞說,但綜合考慮美國當前的通脹態勢、美聯儲政策立場及疫情后美國經濟運行的特征,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隨著美聯儲加息持續給經濟降溫,2023年美國出現短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顯著上升。”王青說。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也表示,通脹回歸或是必然結果,不確定性在于所需的貨幣政策力度、以及經濟增長需付出多大代價。他也認為,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

以下是部分機構觀點

東方金誠: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關于美國經濟當前的焦點有兩個:一是現在的高通脹,二是潛在的經濟衰退。這都關乎美聯儲政策走向,及其對全球的外溢效應。

首先就通脹而言,4月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出現了下行拐點,但回落速度明顯偏慢。從通脹結構中可以看到,近期由供應鏈斷裂導致的通脹在緩和,一個表現是二手車價格在下滑——這是之前推高美國通脹的主力。

不過,體現通脹頑固性、持久性的特征也比較突出,首先是房租上漲速度依然偏快,這一塊占美國CPI約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與此同時,“通脹——工資”循環上漲現象也比較明顯,特別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漲偏快。另外,這一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是讓美國通脹居高難下的重要原因(這一點與中國PPI比較類似),可以看到,4月美國機票價格出現暴漲。

我們判斷,以上特征意味著美國通脹雖然已在3月見頂,但未來回落速度會較為遲緩,年底前離美聯儲設定的2.0%目標距離也會很遠。這意味著接下來美聯儲會繼續大幅加息,其中6月和7月可能分別加息50個基點,其后的3次議息會議也會每次加息25個基點,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會升至2.5%。

鑒于年內美聯儲加息節奏偏快,政策收緊步伐遠遠超出歐洲和日本,短期內美元指數恐難大幅回落,國際資本流向美國的勢頭也會一直存在。這會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形成一定貶值壓力,新興經濟體需要慎重應對資本外流可能產生的影響。

至于潛在的美國經濟衰退問題,前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倒掛”,市場對此預期較多。不過,近期伴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破3.0%,這一現象已有所緩解。另外,10年期美債收益率與3個月美債收益率的利差一直在擴大。因此,僅從利率“倒掛”角度預判美國經濟衰退,目前依據似乎并不十分充足。

不過,美聯儲加息無論如何都會抑制總需求,不利于美國經濟增長。歷史數據顯示,在1965年以來的11次加息周期中,只有三次經濟沒有陷入負增長。綜合考慮美國當前的通脹態勢、美聯儲政策立場及疫情后美國經濟運行的特征,我們判斷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即連續兩個季度GDP環比負增長。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已出現環比負增長,但主要是庫存波動、出口下滑所致,消費和投資動能依然較強。這仍然可以理解為疫情期間經濟異常波動的一部分,不代表中長期趨勢。

隨著美聯儲加息持續給經濟降溫,2023年美國出現短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顯著上升。屆時伴隨美國通脹實質性回落,美聯儲將重新考慮其政策立場。總體上看,我們認為本輪加息迫使美國經濟硬著陸——即經濟連續四個季度以上負增長——的風險依然可控。

平安證券:年內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

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

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數據,截至5月15日,利率期貨市場預計今年底美國政策利率在2.75%左右,達到(或略超過)“中性水平”。美聯儲加息路徑仍有不確定性。

同時,美聯儲已宣布6月開始縮表,剛開始以每月縮減475億美元的資產為上限,三個月后將上限拓寬至950億美元。隨著美聯儲緊縮,旺盛需求(尤其耐用品和購房需求)有望切實得到抑制。

當前,能源轉型、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沖突等供給沖擊正在推升美國乃至全球通脹。但也要看到,本輪美國消化供給沖擊的能力或強于上世紀。美國石油產量在頁巖油革命后有巨大提升,且美國能源支出占GDP比重較當時已經下降近一半。預計今年下半年,隨著美國石油增產加快、供應鏈瓶頸改善等,美國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有望趨于緩和。

總體來看,通脹回歸或是必然結果,不確定性在于所需的貨幣政策力度、以及經濟增長需付出多大代價。高盛最新預計,未來兩年內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概率為35%。我們預計,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但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

美聯儲需要一定程度的“滯”以換取“脹”的緩和。若下半年美國通脹壓力緩和,美聯儲或適度放緩加息進程,以盡量弱化美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招商證券(香港):美國經濟衰退在近期發生的概率較低

投資者擔心美聯儲能否實現“軟著陸”,即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讓通脹降溫。目前,我們認為衰退在近期發生的概率仍然較低。

4月美國零售和產出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動能穩健。美國消費者在汽車及零部件、家具、電子產品及電器、健康及個人護理、服裝及服裝配飾等方面的支出較上個月增加。與此同時,消費者還增加了在食品服務和飲料店的支出,這表明隨著Omicron疫情的消退以及人們希望有更多的親身消費體驗,消費者繼續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

穩健的消費者和企業需求帶動工業產出穩步增長。在制造業產出中,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制造業產出環比分別增長1.1%和0.3%;汽車和零部件產出連續第二個月強勁增長,環比增速為3.9%;采礦業和公用事業產出分別環比上漲1.6%和2.4%;公用事業產出增長反映電力產出增長2.1%和天然氣產出增長4.4%。4月工業產出較2020年2月的水平高4.2%。

展望未來,考慮到美國勞動力市場緊張、薪資穩健增長以及政府前期實施財政刺激政策而積累的儲蓄,個人消費支出仍將穩步增長。然而,高通脹正在侵蝕民眾購買力,平均每小時工資增速低于消費者物價增速,加上預期美聯儲會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這可能導致個人消費支出增速逐步放緩。

國泰君安:缺芯、缺人問題可能制約美國經濟增長

供給側問題是本輪加息周期下美國經濟能否軟著陸的關鍵。總體來看,美國供應鏈后續有望整體緩解,但“缺芯”、缺人問題依然嚴重,并將制約美國經濟增長。

從外部供應鏈來看,一般商品積極因素逐漸占據主導。首先,國際運輸方面,大宗商品運價明顯回落,集裝箱運價回落,且隨著運量回落和運力提升,運價有望進一步回落。其次,美國內陸運輸逐步改善,壓力有所緩解。

但芯片緩解仍需時日,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當前的半導體產能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產能利用率持續在95%以上。由于晶圓廠的建設投產周期要18-24個月,盡管2021年以來半導體的資?本開支大幅度提升,較2020年大增30%,但是半導體行業緊張狀態可能在年內持續。

從內部供給看,勞動力供應缺口較大,從職位空缺率的視角和GDP規模的角度推斷,美國當前勞動力短缺在600萬-900萬之間。且低薪服務業短缺更嚴重,薪資上漲壓力大。

另外,制造業產能高位運行,結構性問題依舊突出。美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已經升到了78.9%,超過疫情前的75.5%。制造業的未完成訂單和新增訂單增速都在10%以上,遠高于疫情前5%左右的水平,凸顯了當前國內補庫需求的旺盛。但金屬加工制品、紡織服裝、通信設備等產能利用率仍低,與供應鏈不暢有關。

在相對極端假設下,按照芯片緩解?到2021年的70%,同時非農就業規模與GDP規模短期呈現線性對應關系,則二者合計可能拉低GDP增速約1.5-2個百分點,那么2022年全年仍有望實現正增長。

中信證券:美國通脹將保持較高粘性

未來若俄烏局勢未能緩和并疊加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那么美國供應鏈緩解的速度將較為有限,同時美聯儲緊縮對需求抑制存在一定滯后性,所以美國通脹將保持較高粘性。

在疫情沖擊下,供應鏈較長的商品最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價格效應以及更長時間的中斷,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汽車行業,其所需零件眾多、供應鏈長且繁雜。

從汽車行業來看,目前供應鏈生產短缺的緩解較慢。整體而言,隨著美國疫情沖擊有所消退、美國居民對疫情敏感性降低,消費者習慣正在由商品轉向服務,預計在消費習慣轉變的趨勢下,需求端對供應的壓力或將有所緩解。

展望未來,由于疫情仍在影響世界部分國家的生產秩序,俄烏沖突對于能源、金屬(鋁、銅、鎳、鈀等)、稀有氣體等材料的短缺沖擊也會直接且廣泛地影響個工業生產節奏以及生產成本。

若未來俄烏局勢未能緩和,全球疫情擾動持續,供應鏈緩解的速度或放緩。由于供應端緩解速度有限,美聯儲緊縮對需求抑制存在一定滯后性,預計美國通脹將保持較高粘性。

雖然近期美債利率有所回落,但未來美債利率仍存在上行空間。由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面以及貨幣政策與美國出現分化,美元自2021年開始呈現上漲趨勢,預計美元或將進一步強勢。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美股暴跌、通脹高企,美國經濟將走向何方?

分析師指出,美國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但回落速度明顯偏慢,美聯儲貨幣政策繼續緊縮會導致美國經濟放緩,但年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較小。

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記者 王玉

美股三大指數周三全線暴跌,其中,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均創2020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投資者擔心美國持續高通脹可能令美聯儲加快貨幣緊縮的步伐,最終導致經濟硬著陸,因此紛紛選擇拋售離場。

美國勞工部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8.3%,處于40年來的最高水平。

分析師指出,美國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但回落速度偏慢,美聯儲貨幣政策繼續緊縮會導致美國經濟放緩,但年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較小。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4月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出現了下行拐點,但回落速度將明顯偏慢,原因有三:一是占CPI比重最大的房租上漲速度偏快,二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漲偏快,三是國際大宗商品漲價。這就意味著接下來美聯儲會繼續大幅加息。

“美聯儲加息無論如何都會抑制總需求,不利于美國經濟增長。”他對界面新聞說,但綜合考慮美國當前的通脹態勢、美聯儲政策立場及疫情后美國經濟運行的特征,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隨著美聯儲加息持續給經濟降溫,2023年美國出現短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顯著上升。”王青說。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也表示,通脹回歸或是必然結果,不確定性在于所需的貨幣政策力度、以及經濟增長需付出多大代價。他也認為,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

以下是部分機構觀點

東方金誠: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關于美國經濟當前的焦點有兩個:一是現在的高通脹,二是潛在的經濟衰退。這都關乎美聯儲政策走向,及其對全球的外溢效應。

首先就通脹而言,4月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通脹出現了下行拐點,但回落速度明顯偏慢。從通脹結構中可以看到,近期由供應鏈斷裂導致的通脹在緩和,一個表現是二手車價格在下滑——這是之前推高美國通脹的主力。

不過,體現通脹頑固性、持久性的特征也比較突出,首先是房租上漲速度依然偏快,這一塊占美國CPI約三分之一左右的比重;與此同時,“通脹——工資”循環上漲現象也比較明顯,特別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價格上漲偏快。另外,這一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是讓美國通脹居高難下的重要原因(這一點與中國PPI比較類似),可以看到,4月美國機票價格出現暴漲。

我們判斷,以上特征意味著美國通脹雖然已在3月見頂,但未來回落速度會較為遲緩,年底前離美聯儲設定的2.0%目標距離也會很遠。這意味著接下來美聯儲會繼續大幅加息,其中6月和7月可能分別加息50個基點,其后的3次議息會議也會每次加息25個基點,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會升至2.5%。

鑒于年內美聯儲加息節奏偏快,政策收緊步伐遠遠超出歐洲和日本,短期內美元指數恐難大幅回落,國際資本流向美國的勢頭也會一直存在。這會對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形成一定貶值壓力,新興經濟體需要慎重應對資本外流可能產生的影響。

至于潛在的美國經濟衰退問題,前期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2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倒掛”,市場對此預期較多。不過,近期伴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破3.0%,這一現象已有所緩解。另外,10年期美債收益率與3個月美債收益率的利差一直在擴大。因此,僅從利率“倒掛”角度預判美國經濟衰退,目前依據似乎并不十分充足。

不過,美聯儲加息無論如何都會抑制總需求,不利于美國經濟增長。歷史數據顯示,在1965年以來的11次加息周期中,只有三次經濟沒有陷入負增長。綜合考慮美國當前的通脹態勢、美聯儲政策立場及疫情后美國經濟運行的特征,我們判斷年內美國經濟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即連續兩個季度GDP環比負增長。今年一季度美國GDP已出現環比負增長,但主要是庫存波動、出口下滑所致,消費和投資動能依然較強。這仍然可以理解為疫情期間經濟異常波動的一部分,不代表中長期趨勢。

隨著美聯儲加息持續給經濟降溫,2023年美國出現短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將顯著上升。屆時伴隨美國通脹實質性回落,美聯儲將重新考慮其政策立場。總體上看,我們認為本輪加息迫使美國經濟硬著陸——即經濟連續四個季度以上負增長——的風險依然可控。

平安證券:年內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

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

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數據,截至5月15日,利率期貨市場預計今年底美國政策利率在2.75%左右,達到(或略超過)“中性水平”。美聯儲加息路徑仍有不確定性。

同時,美聯儲已宣布6月開始縮表,剛開始以每月縮減475億美元的資產為上限,三個月后將上限拓寬至950億美元。隨著美聯儲緊縮,旺盛需求(尤其耐用品和購房需求)有望切實得到抑制。

當前,能源轉型、供應鏈中斷、地緣政治沖突等供給沖擊正在推升美國乃至全球通脹。但也要看到,本輪美國消化供給沖擊的能力或強于上世紀。美國石油產量在頁巖油革命后有巨大提升,且美國能源支出占GDP比重較當時已經下降近一半。預計今年下半年,隨著美國石油增產加快、供應鏈瓶頸改善等,美國的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有望趨于緩和。

總體來看,通脹回歸或是必然結果,不確定性在于所需的貨幣政策力度、以及經濟增長需付出多大代價。高盛最新預計,未來兩年內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概率為35%。我們預計,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相對有限,這一輪“經濟底”或在2023年,但經濟增長放緩(或衰退)幅度將取決于美聯儲貨幣政策。

美聯儲需要一定程度的“滯”以換取“脹”的緩和。若下半年美國通脹壓力緩和,美聯儲或適度放緩加息進程,以盡量弱化美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

招商證券(香港):美國經濟衰退在近期發生的概率較低

投資者擔心美聯儲能否實現“軟著陸”,即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讓通脹降溫。目前,我們認為衰退在近期發生的概率仍然較低。

4月美國零售和產出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動能穩健。美國消費者在汽車及零部件、家具、電子產品及電器、健康及個人護理、服裝及服裝配飾等方面的支出較上個月增加。與此同時,消費者還增加了在食品服務和飲料店的支出,這表明隨著Omicron疫情的消退以及人們希望有更多的親身消費體驗,消費者繼續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

穩健的消費者和企業需求帶動工業產出穩步增長。在制造業產出中,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制造業產出環比分別增長1.1%和0.3%;汽車和零部件產出連續第二個月強勁增長,環比增速為3.9%;采礦業和公用事業產出分別環比上漲1.6%和2.4%;公用事業產出增長反映電力產出增長2.1%和天然氣產出增長4.4%。4月工業產出較2020年2月的水平高4.2%。

展望未來,考慮到美國勞動力市場緊張、薪資穩健增長以及政府前期實施財政刺激政策而積累的儲蓄,個人消費支出仍將穩步增長。然而,高通脹正在侵蝕民眾購買力,平均每小時工資增速低于消費者物價增速,加上預期美聯儲會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這可能導致個人消費支出增速逐步放緩。

國泰君安:缺芯、缺人問題可能制約美國經濟增長

供給側問題是本輪加息周期下美國經濟能否軟著陸的關鍵。總體來看,美國供應鏈后續有望整體緩解,但“缺芯”、缺人問題依然嚴重,并將制約美國經濟增長。

從外部供應鏈來看,一般商品積極因素逐漸占據主導。首先,國際運輸方面,大宗商品運價明顯回落,集裝箱運價回落,且隨著運量回落和運力提升,運價有望進一步回落。其次,美國內陸運輸逐步改善,壓力有所緩解。

但芯片緩解仍需時日,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當前的半導體產能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產能利用率持續在95%以上。由于晶圓廠的建設投產周期要18-24個月,盡管2021年以來半導體的資?本開支大幅度提升,較2020年大增30%,但是半導體行業緊張狀態可能在年內持續。

從內部供給看,勞動力供應缺口較大,從職位空缺率的視角和GDP規模的角度推斷,美國當前勞動力短缺在600萬-900萬之間。且低薪服務業短缺更嚴重,薪資上漲壓力大。

另外,制造業產能高位運行,結構性問題依舊突出。美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已經升到了78.9%,超過疫情前的75.5%。制造業的未完成訂單和新增訂單增速都在10%以上,遠高于疫情前5%左右的水平,凸顯了當前國內補庫需求的旺盛。但金屬加工制品、紡織服裝、通信設備等產能利用率仍低,與供應鏈不暢有關。

在相對極端假設下,按照芯片緩解?到2021年的70%,同時非農就業規模與GDP規模短期呈現線性對應關系,則二者合計可能拉低GDP增速約1.5-2個百分點,那么2022年全年仍有望實現正增長。

中信證券:美國通脹將保持較高粘性

未來若俄烏局勢未能緩和并疊加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那么美國供應鏈緩解的速度將較為有限,同時美聯儲緊縮對需求抑制存在一定滯后性,所以美國通脹將保持較高粘性。

在疫情沖擊下,供應鏈較長的商品最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價格效應以及更長時間的中斷,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汽車行業,其所需零件眾多、供應鏈長且繁雜。

從汽車行業來看,目前供應鏈生產短缺的緩解較慢。整體而言,隨著美國疫情沖擊有所消退、美國居民對疫情敏感性降低,消費者習慣正在由商品轉向服務,預計在消費習慣轉變的趨勢下,需求端對供應的壓力或將有所緩解。

展望未來,由于疫情仍在影響世界部分國家的生產秩序,俄烏沖突對于能源、金屬(鋁、銅、鎳、鈀等)、稀有氣體等材料的短缺沖擊也會直接且廣泛地影響個工業生產節奏以及生產成本。

若未來俄烏局勢未能緩和,全球疫情擾動持續,供應鏈緩解的速度或放緩。由于供應端緩解速度有限,美聯儲緊縮對需求抑制存在一定滯后性,預計美國通脹將保持較高粘性。

雖然近期美債利率有所回落,但未來美債利率仍存在上行空間。由于其他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面以及貨幣政策與美國出現分化,美元自2021年開始呈現上漲趨勢,預計美元或將進一步強勢。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高邑县| 图木舒克市| 福鼎市| 长宁区| 莱州市| 南溪县| 抚顺市| 繁峙县| 梁河县| 包头市| 浑源县| 广灵县| 文安县| 二手房| 贡山| 高雄市| 秀山| 清水县| 水富县| 吉首市| 辽宁省| 博乐市| 宜宾县| 合作市| 罗田县| 南漳县| 洛南县| 六安市| 巫溪县| 卢龙县| 班玛县| 横峰县| 蓝山县| 罗城| 饶阳县| 和平县| 黑山县| 明溪县| 慈溪市|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