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4潮
企業競爭的本質,還是人才之爭。
一家企業員工效率的高低,往往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體現之一。
據24潮此前統計,目前在整個資本市場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核心玩家已超過 140 家。截止2021年末這些企業的員工規模已突破 100 萬人。
可以說,這些企業的員工效率也在很大程度決定著中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中的競爭力的高低。
本期我們試圖解答兩個問題:中國新能源企業員工人均創收力到底如何?產業從業者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整體來看,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兩項指標都保持了增長趨勢。
據 24潮統計,2021年中國新能源企業整體人均創收約為 157.82 萬元,約同比增長了 33.11%;整體人均薪酬約為 15.09 萬元/年,約同比增長了 19.29%。
但是,具體到企業層面,各企業展現的競爭力、創造力卻有天壤之別。比如2021年只有約 45% 的企業人均創收超過 “157.82萬元” 這一平均線,多達 41 家企業人均創收規模低于 100 萬元,其中包括比亞迪、先導智能等多家行業龍頭。
榜單第一名的人均創收力是最后一名的 33.91 倍,人均薪酬第一名是最后一名的 4.17 倍。
當然,我們所統計的數據還不足以說明一切,但希望有助于讀者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人才創收能力及人均薪酬情況有一個相對客觀、直面的了解,這也是我們本文的初衷。
事實證明,在企業層面,員工效率確實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比如據 24潮 統計,2021年只有 63 家企業人均創收超過 “157.82萬元” 這一平均線,占比為 45%。
另據統計,前 30 家企業人均創收規模均在 300 萬元以上,而人均創收不足 100 萬元的企業多達 41 家企業,其中包括 比亞迪、先導智能 等多家行業龍頭的身影。而第一名吉翔股份人均創收規模是最末名保利新的 33.91 倍。
從成長角度看,2021年 127 家企業人均創收規模實現正增長,其中 54 家企業增幅在 50% 以上,18 家企業保持了 100% 以上增幅,增長最快的三家企業依次為:振華新材-人均創收同比增長 350.78%;川發龍蟒-同比增長 226.97%;長遠鋰科-同比增長 176.80%。
據24潮統計,2021年 61 家企業的員工人均薪酬超過了 “15.09萬元” 這一平均線,占比約為 46.56%。(注:由于港美股等上市公司未披露相關數據,所以無法計算人均薪酬)
其中,22 家企業人均薪酬超過 20 萬元/年,前三家企業均超 30 萬元,依次為:天齊鋰業-人均薪酬 32.71萬元/年;北汽藍谷-人均薪酬 31.28萬元/年;石大勝華-人均薪酬 30.15萬元/年。
從增長角度看,2021年約 115 家企業人均薪酬實現增長,其中 11 家企業人均薪酬增幅在 50% 以上,增長最快的三家企業依次為:天際股份-人均薪酬同比增長 122.21%;石大勝華-同比增長 87.38%;震??萍?同比增長 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