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仰琳
5月17日,界面新聞記者從中信銀行獲悉,該行正在為能成為個人養老金的試點銀行積極準備。旗下全資子公司信銀理財已獲批養老理財產品發行試點資格,具體產品已在報批中。
不久前,備受市場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國務院辦公廳4月21日發布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國家制定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并依規領取個人養老金。
同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博鰲亞洲論壇上介紹,銀保監會將推出專屬的個人養老金試點、銀行養老儲蓄試點,這將對推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發展起到激勵作用。
隨后,銀保監會發布了《關于規范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機構依法合規發展商業養老儲蓄、商業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養老金融業務。
5月13日,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銀保監會正在會同人民銀行研究推出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試點,特定養老儲蓄業務兼顧普惠性和養老性,產品期限長、收益穩定,本息有保障,可滿足低風險偏好居民的養老需求。
據悉,特定養老儲蓄業務初步擬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單家銀行試點規模初步考慮為100億元,試點期限暫定一年。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養老金體系主要包括“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有利于補充養老資產,緩解老齡化壓力,是對一二支柱的有效補充。
2022年以來,我國加快了發展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的步伐。自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由“四地四機構”擴展至“十地十機構”,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至全國范圍。
當前,養老理財產品的試點地區包括北京、沈陽、長春、上海、武漢、廣州、重慶、成都、青島、深圳等十地。試點機構包括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郵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招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和信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等十家理財公司。
此外,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于2月獲批成為首家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合資理財公司,試點城市為廣州和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