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劉一
這可能是江西最大引導基金。
投資界-解碼LP從江西獲悉,經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核準,江西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有限合伙)在贛江新區注冊登記,基金注冊資本600億元。
該基金的設立極具標志性意義。這是繼江西國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國控基金)4月18日取得基金管理人資格后,江西組建“大基金”工作邁出了又一步。
據悉,該引導基金遵循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圍繞江西省科技創新和“2+6+N”產業,精準助力江西省產業培育發展、轉型升級,推動數字經濟大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今年,江西母基金爆發:歡迎VC/PE
今年以來,江西創投市場分外熱鬧。
在《關于新時代推動江西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中指出,江西將加快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研究設立江西省現代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構建江西省千億級產業投資基金群,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共同參與的產業投資新格局;支持各地結合當地產業實際,設立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
4月中旬,江西吉安面向社會公開遴選該市工業發展引導母基金管理人。該基金總規模260億元人民幣,首期規模50億元人民幣,采取“1+N”母子基金相結合的運作方式。按照“政府引導和市場化決策”相結合的原則,母基金下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和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基金。
據悉,吉安市加快構建“1461”現代產業體系,即1個電子信息首位產業,轄區內擁有合力泰、木林森、立訊等知名企業,同時電子電路板產業集聚企業近100家。生物醫藥大健康、先進制造、綠色食品、新型材料4個主導產業,綠色大米、井岡蜜柚、有機茶葉、有機蔬菜、特色藥材、特色竹木6個富民產業和1個旅游業。
4月13日,九江市工業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正式成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認繳規模50億元。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進行投資,加大對科技含量高、支撐力度強的重大項目,特別是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5020”項目的招引力度。
更早之前,4月7日,由景德鎮國控金融發展有限公司與江西省國控、昌江區國資合作發起組建的江西景德鎮國控產業母基金合伙企業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功備案,標志著該母基金正式進入投資運作階段。據悉,作為省、市、區三級聯動的產業基金,該母基金今年1月設立,總規模50.05億元。
景德鎮作為聞名全球的陶瓷之鄉,享譽全球。近年來,景德鎮構建了陶瓷、航空、精細化工和醫藥+文化旅游+其他優勢產業的“3+1+X”特色產業體系。景德鎮將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把先進陶瓷作為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和發展。因此,此次設立的新母基金將深度參與陶瓷、航空、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重點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重大項目的招商引資。
此前,為發揮國有資本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吸引社會資本及優質項目落戶樟樹市,樟樹市創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樟樹市創投公司)擬設立樟樹市產業引導基金及子基金。此舉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投向生物醫藥、智能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領域。
2月,根據《土壤污染防治法》和財政部關于《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辦法》文件精神,2022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簡稱:土壤基金)。據悉,土壤基金是在江西省現代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框架下的省級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基金目標規模10億元,首期不低于1.4億元,以土壤污染防治為投資方向。
在中國創投版圖上,江西一直被視為“創投荒漠”。如今,好幾只百億母基金都來自江西,立足于當地產業,通過設立引導基金的方式,吸引VC/PE到當地“筑巢”。這和已經得到驗證的“合肥模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市場化第一&產業目標第一,如何吸引優質GP?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年以來,江西政府引導基金發展逐漸火熱,尤其是江西的三四線城市屢屢誕生百億基金。而梳理各支基金的資料發現,新增母基金主要集中在地級市、區縣級政府。
這不難理解,由于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各地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政府需要通過設立引導基金,激發市場活力,同時這也是各地產業升級的好時機。而引導基金設立的目標就是通過投資子基金觸達創新企業,甚至可以以此引進一批產業鏈集群。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年底,中國累計設立1988只政府引導基金,目標規模約為12.45萬億元人民幣,認繳規模則達到約6.16萬億元人民幣。在此節點,中國政府引導基金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清科研究中心也指出,近年來,一些早期設立的基金已進入退出期,開啟了存量優化與精耕細作的新階段。與此同時,部分基金投向重復、與當地產業基礎不匹配等問題逐漸暴露,影響了投資效率和對產業的扶持效果。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區加強了對存量引導基金的統籌管理、開始探索基金的優化整合。
對于GP來說,地方政府的金融環境、法律環境、自然環境、政府效率、開放程度、信譽度等因素越來越重要。這些因素關系到基金能否順利投出去,能否吸引到真正優質的GP。
此外,盡管政府大手筆設立引導基金,但很多城市和地區都要求團隊落地或關鍵人鎖定、返投比例等方面都做了嚴格的限制,不少GP紛紛表示,“政府的錢并不好拿”。
為解決GP顧慮和擔憂,吸引優質GP,降低返投要求、提升補貼標準、增加出資比例等在各地引導基金的政策頻繁被提及和出現。
4月中旬,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簡稱創投基金)首批子基金申報指南正式發布。其中,幾點要求頗為矚目:出資比例方面,西安市這支母基金最高可以出到40%;此外,該基金的返投比例要求僅為1倍。比例1:1,這幾乎是政府引導基金最低的返投要求,這是引導基金看到GP訴求的表現。
說到底,還是因為引導基金和社會資本的核心訴求存在差異——前者考慮以招商為主要目的,后者則考慮投資回報。作為引導基金來說,需要權衡產業化目標和市場化目標,若產業目標優先,那就要考慮能否吸引到真正優質的GP。畢竟,不是所有的引導基金都能順利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