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酒網
5月1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信息顯示,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下稱首都酒業)欲轉讓40%股權,轉讓底價1212萬元,信息披露結束日期為5月26日。
消息一出,引發業界“首都酒業混改”的猜測。
首都酒業,曾經是地方成立平臺公司整合區域酒企先行者。2011年,首都酒業正式掛牌,以北京地區酒企整合平臺為定位,提出通過整合打造北京酒企集團,旗下囊括了北京紅星、北京龍徽等知名酒企,并規劃數年內上市。
11年過去,首都酒業整合并未達成目標,公司二股東謀求轉讓股份出局。對于當前眾多地方酒企平臺而言,首都酒業之變帶來了哪些啟示?
國內首家跨酒種產業集團
2011年2月,為了通過重組做大做強北京酒企,首都酒業正式掛牌成立。
首都酒業甫一問世,就具備濃厚的地方平臺公司色彩。
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控股集團所屬京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擁有首都酒業60%和40%股份。公司成立后還整合了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龍徽釀酒有限公司等酒企,規劃打造國內首個釀酒集團并上市。
資料顯示,北京一輕控股和京泰實業都是北京市重點企業,其中北京一輕是北京大型國有獨資企業,直屬企事業單位21家,中外合資企業21家。旗下擁有紅星二鍋頭、龍徽葡萄酒、義利面包、北冰洋等自主品牌;京泰實業則擁有北京控股、北京紅星股份、北京華遠地產等30余家重點投資企業,雙方聯合可謂強強聯手。
2011年掛牌之際,首都酒業方面表示,北京市國資委確定的方案是首都酒業先掛牌、再增資,再上市。“如果能盡快找到合適的殼資源,首都酒業集團會于2012年借殼上市;如果不能借殼上市,則將在3年內登陸A股市場。
首都酒業希望在上市以后,繼續吸納其他酒企加入,最終打造國內首家跨酒種的釀酒產業集團。今天來看,這樣的整合思路可謂超前。
11年,鮮有聲音
從2011年到2022年,首都酒業已走過11個年頭。然11年間卻鮮有聲音。
按照最初的規劃,首都酒業成立后將首先鞏固和提高紅星品牌在國內外的領先地位,使紅星成為二鍋頭第一品牌;公司還將大力提升龍徽葡萄酒,力爭進入國產酒第一陣營;在做優做強主業的同時,首都酒業將發揮優勢,繼續打造紅星二鍋頭博物館、龍徽葡萄酒(文化)博物館等特色文化創意產業。
2020年11月底,大股東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北京大豪科技發布重組公告,表示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一輕控股持有的北京一輕100%股權,并向北京京泰投資管理中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其持有的紅星股份45%股份。一旦交易完成,大豪科技將直接和間接持有紅星股份100%的股份,并被解讀為紅星“曲線上市”的信號。
2021年8月,大豪科技因故中止交易,并解釋為公司“目前重組處于中止階段,還在做恢復審核的準備”。
首都酒業近期財務數據
有酒業人士分析,首都酒業成立后定位為整合平臺,旗下酒企才是優質資產,沒有優質資產注入,這可能是11年來進展緩慢的原因。
平臺公司遍地開花,首都酒業走向臺前
近年來,伴隨酒業高速發展,地方政府“搭臺”助推產業整合的趨勢越發明顯。
2020年7月,貴州酒投酒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被認為是貴州當地政府整合酒企的重要舉措;2021年8月遵義酒業集團成立,肩負了遵義酒企整合的重任;先前成立的川酒集團、仁懷醬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都由地方政府出資設立,很大程度上承擔區域酒業整合者重任。
有觀點認為,地方政府通過平臺公司入場整合酒業,優點是執行力強,通過引導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弊端則是平臺公司具有一定國企色彩,可能存在“不接地氣、市場化不強”等問題。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觀峰咨詢首席戰略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企業重構與重生理論課題組組長楊永華表示,地方政府成立平臺公司整合酒業,首先要征得酒企自愿不能“拉郎配”,否則重組很可能失敗。另外平臺公司最好有產品有團隊,能夠打造市場。
以仁懷醬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公司成立后很快推出大單品,同時在全國布局“仁懷酒道館”,并積極進軍上游供應鏈,很快在仁懷當地形成了影響力。
川酒集團成立以后,明確打造優質白酒之芯,成為“中國最大的原酒生產商和供應商”,收購多個濃香醬香酒企打造國優品牌,并通過“一省一酒”戰略將觸角延伸至省外,營收規模已近300億元。
從首都酒業看,酒業重組整合并非一蹴而就。這一案例也給后來者提供經驗,政府平臺公司區域整合,務虛更需務實,按照經濟規律市場化靈活運作,主動出擊迎合風口,方可抵達成功彼岸。
5月26日,項目公示將結束,預計6月份將有更多信息披露。首都酒業能否完成跨酒種釀酒產業集團的規劃,時間將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