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娛觀察 邢書博
“但凡給個字節校招的錢,也不會這樣。”網友對A-SOUL退團風波這樣評價。
虛擬偶像女團A-SOUL一名“中之人”(vocal擔當,虛擬偶像配音)退團,被爆月薪只有七千,而該團去年企劃營收超過2000萬,消息爆出后,隨即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裹挾著勞資糾紛、粉絲爆料、字節跳動、合作品牌方諸多信息洪水般襲來,成了行業熱聞。
據艾媒咨詢《中國虛擬偶像產業分析》報告顯示,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2021年達到62.2億元,帶動產業規模超千億,達1074.9億元。
與龐大的產業規模相比,A-SOUL的收入表現是滄海一粟。但與虛擬偶像行業主要集中于AI個人助理、人工智能應用、汽車、個人vtuber的“虛擬人”不同,A-SOUL的運營方式顯然是偶像女團,具備偶像團體大聲量和粉絲體系。然而,層層追根溯源之下,全權操盤手字節跳動的野心也被暴露出來。
誰是“親爹”誰背鍋
據天眼查顯示,A-SOUL目前的作品著作權歸屬于杭州看潮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大股東是北京游逸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游逸則是字節跳動全資子公司,換句話說,字節跳動是A-SOUL的著作權所有人。2020年11月A-SOUL以“樂華娛樂首個虛擬偶像團體”名義出道,但是從目前來看,樂華作為經紀公司對A-SOUL掌控力有限。
今年3月,樂華娛樂在招股書寫了56次“虛擬偶像”,并表示該項業務這項收入從2020年的2108萬元增加至2021年的3787萬元,同比上漲了79.6%。招股書中,字節跳動作為樂華的第二大客戶,交易額6300萬。
樂華招股書
A-SOUL作為樂華的搖錢樹和增長亮點,自然愿意傾斜資源大力發展。只是經歷過這次風波后,網友未必會買賬。
而在A-SOUL的親爹這里,尤其在字節跳動的產品體系下,這個團只是個試水產品,還是不怎么賺錢的產品,包括工資在內一切從簡很正常。據字節跳動校招薪資看,字節應屆生月薪2w+,即使是實習生日薪也有400元/每天,遠高于A-SOUL這位“中之人”的7000塊。這也是為什么有網友說,哪怕就給這幾位幕后演員們應屆生的校招工資,也不會導致如今這個局面。
5月14日,A-SOUL制作委員會表示“經內外部調查,A-SOUL企劃不存在把霸凌、壓榨的情況,歡迎任何形式監督。”但這份說明并沒有提及給工資改善的情況,看來其官方還沒有發現問題癥結所在。
其實薪資背后的問題遠不止這些。真正的問題也不在于“為什么字節會給‘中之人’這么低的工資?”,而是作為虛偶的A-SOUL,選擇了怎樣的發展模式才導致的這個問題?或者說A-SOUL真正成功的立足點是什么,又該如何揚長避短?
她們都是技術改進下的犧牲品
成熟市場看運營,藍海市場靠技術。
虛擬偶像要發展,運營和技術缺一不可。成熟的真人偶像市場,經紀公司的運營能力主導產業發展,而在不成熟的藍海市場中,技術領先才是重中之重。
熟諳真人偶像套路的樂華,在A-SOUL成立初期的一系列操作上便遭遇了水土不服。
二次元圈子對常規的偶像愛豆炒作不感冒,還曾爆發過嚴重沖突。
相關報告顯示,虛擬偶像關注群體超六成為游戲玩家。ACGN不分家,游戲玩家自然也對偶像玩法的飯圈抱有敵意。作為游戲產業鏈條的一環,虛擬偶像們過往扮演vtuber直播打游戲大家樂見其成,而對于A-SOUL直接變成女團“唱跳打籃球”,認為是“不務正業”。
A-SOUL
一時間,“資本想撈爛錢”、“二次元不歡迎你”、“V圈(虛擬主播圈)要死”等言論在在A-SOUL最初發布的作品評論下屢見不鮮。
樂華的強運營手段,面對一幫并不感冒于偶像愛豆的“觀眾老爺們”一籌莫展,而彼此間幾乎到了矛盾不可調和的地步,只要這個團出新作品就會引來玩家老哥狂噴,最知名的事件是,A-SOUL推出單曲《Quiet》,知名游戲論壇NGA評價其為“電子垃圾”。
這個時候,字節跳動帶著較為先進的3DLIVE為A-SOUL打開了局面。
A-SOUL放棄了女團模式,而是和其他個人虛擬偶像一樣去做起了直播vtuber。除了跳宅舞、玩游戲等常規操作外,游戲老哥們發現了這個團和其他草根虛擬偶像的不同,那就是帶有動作捕捉技術的3DLIVE直播。
多個媒體分析過虛擬偶像的技術層次,大致有三項——
一個是普通vtuber,2D畫面2D建模,一臺電腦一個配音就足夠,也是最大眾的虛擬偶像。
一個是“晚會咖”,如初音未來和洛天依這些晚會常客,背后有著龐大的技術支持團隊,有著昂貴的動作捕捉軟硬件和精細的3D建模。一家名叫“隨趣”的虛擬人技術商家在其官網表示,目前電影用的高端動作捕捉設備需要上億元成本,還需要搭配專業的計算機、美工、攝影等專業人才。
洛天依現身元宵晚會
民用級別的動作捕捉設備“這個要看你需要的設備的精度了”,簡單講,精度越高越貴。
“國際上的進口品牌都要五十萬以上,國內的Nokov性價比高一些,但也要十幾萬。”
字節跳動雖然沒有公布A-SOUL技術成本,但據知乎網友測算也應該在千萬級別成本。也就是說,A-SOUL的千萬營收很可能收不回成本,這還不包括其后續的研發投入。高昂成本下團隊必然要壓縮人工,尤其是演出運營部門的預算。
第三,基于虛擬形象的社交,直白點說就是元宇宙。
在元宇宙體系內的虛擬形象要想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突破動作捕捉和3D建模高昂的成本限制,讓動作捕捉等技術平民化。
現階段,虛擬偶像所依賴的底層技術實際上和游戲一樣需要游戲引擎來支持。這也是為什么新版QQ要搭載全套的虛幻引擎,也是為什么騰訊要做“無限王者團”這個虛擬偶像團體,主要招聘對象是“符合動捕技術流程及UE4實時動捕綁定方案”、“為動畫或動捕環節提供靈活的制作控制系統”的技術宅,而不是肖戰一樣的美少男了。
無限王者團
可以看到,字節跳動試水虛擬偶像也不是真的想做一個字節版的樂華,否則無法解釋其在樂華發布招股書之前從樂華退股,而是作為驗證其技術實力的試驗田。
畢竟在2020年A-SOUL是第一個3D直播加實時動作捕捉的虛擬vtuber。如同五環外每天跑的百度無人車一樣,A-SOUL的直播對于字節來說就是一次次的實時演練,積累用戶數據,用來改進其在游戲、社交、VR乃至未來元宇宙的底層技術。至于這個團是偶像還是直播網紅,背后的“中之人”吃得怎么樣,在火星視角的字節跳動眼里,都只不過是服務于這個巨大機器下的工作人員和螺絲釘而已。
可以想見,無論字節、索尼、巨人、網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廠的虛擬偶像們都逃脫不了成為改進技術的實驗品,燃燒一個,就再做一個,如同泡在實驗艙里的凌波麗。
換句話說,目前虛擬偶像產業火熱,本質上是大廠和粉絲們一起投入資源,進行的一場大型技術試驗。粉絲替大廠分擔了部分研發成本,并提供了數據支持。廠商拿到數據用算法賦能到他們真正賺錢的業務之中。廠商、粉絲各取所需,只是耗干了虛擬人從業人員如配音等演出人員的熱情。
這是不可持續的。
虛擬偶像大考,如何破局?
如何破除演出人員的尷尬境地,同時廠商、粉絲都能獲益,讓虛擬偶像產業能夠可持續發展,這個考試需要什么樣的解決方案,是擺在整個行業層面的一次重要大考。
以下三個要點,或許是破局的關鍵所在。
1、“中之人”聲優化,讓真人聲優和虛偶同時獲益
幾年前人們探討虛擬偶像,大家一致認為虛擬偶像可以避免真人偶像塌房,避免對官方造成損失。現在看來,虛擬偶像確實避免了真人塌房,但沒想到這次輪到官方塌房了。
破局良藥不在于給“中之人”等幕后人員漲工資,而是讓“中之人”走向臺前,變成聲優偶像。
在日本的ACGN行業中,動畫聲優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首先他們作為動畫的幕后工作人員,與動畫人物是深度綁定的關系,常常是一個角色跟一輩子,如《棒球英豪》的淺蒼南的聲優日高法子;其次在他們塑造了知名動畫人物的聲音形象之后,紛紛開啟了個人偶像化的道路;比如為《名偵探柯南》、《星際牛仔》擔當聲優的林原惠美,在通過動畫獲得名氣之后轉戰偶像歌手,也取得不俗成績。
林原惠美新專輯《VINTAGE DENIM》封面
將虛擬人和真人偶像結合的最好的還是《lovelive!》。在這部講述校園偶像成長的動畫取得成功之后,官方舉辦了一系列真人線下活動,線下的女團演出中,扮演偶像的聲優們走出幕后,成為了現實中的偶像。
自媒體“萬有引力動漫社”總結了聲優偶像化的標準:專業級歌手水平,姣好面容,演唱會完美還原動畫PV,舞蹈力優秀。在《lovelive》的聲優團隊,不乏正牌音樂學院畢業、已出道歌手、甚至是樂隊主唱和舞臺劇大咖。
偶像化轉型最成功的聲優當屬水樹奈奈和花澤香菜。尤其是后者,在中國的影響力不亞于一線明星,“兵庫北的微笑”刷爆整個互聯網,還成了北京跨年晚會、淘寶雙十一晚會等國內S級晚會的常客。
“聲優偶像化是大勢所趨,是市場的選擇,每個行業勢必都會迎來一波一波的轉型,聲優行業亦如是。” 自媒體“萬有引力動漫社”表示。
虛擬偶像產業,就是從動畫、游戲等ACG產業中長出的花朵,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必然伴隨著虛偶背后“中之人”的聲優化,也必然會偶像化。換句話說,如果給A-SOUL打賞的榜一大哥們看不到他們喜歡的“中之人”成為偶像,那么繼續給虛偶打賞的動力還有多少呢?
畢竟大哥們都知道每天陪他聊天逗笑不舍晝夜的虛偶們只是一張3D建模的皮,而他們喜歡的還是背后那位活生生的人。真人“中之人”和她們的虛偶并不是你死我活、互相替代的關系,而是由表及里互相補充的關系。
“中之人”不是普通員工,而是偶像,他們要拿到配得上他們的名氣和資源。只有“中之人”和虛擬偶像都火了,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觀眾們的精神需求。
2、持續保持技術領先。
如上文所言,目前虛擬偶像的競爭力來源首位是先進的技術所支撐的表現力,而不是運營層面的競爭。
畢竟以目前的技術能力,虛擬偶像能做的也只有唱跳、rap、打游戲,連像蔡徐坤一樣打籃球都做不到。技術發展任重而道遠。畢竟默片之王卓別林再偉大,也理解不了《阿凡達》是怎么拍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在哪個行業都一樣。
3、粉絲共建問題。
操盤手一定要明白傳統偶像和虛擬偶像的粉絲群體是不同的。
傳統偶像是基于電視臺電臺體系的偶像,他們通過出演電視劇、上綜藝、發專輯獲得粉絲,粉絲構成是追劇女孩;虛擬偶像是二次元產業,尤其是游戲產業鏈里發展出來的,他們的舞臺是直播間、短視頻和游戲,粉絲構成是榜一大哥、動畫廚和游戲宅。
這批玩家常年參與游戲內測、主播互動甚至和UP主互噴,一言不合就能和官方撕破臉,繼而刪游拉黑,同時極其不愿與追星族打交道。這批人看虛擬偶像目的不是磕CP,而是看網紅當觀眾老爺。
A-SOUL直播間彈幕“我們不去鳥巢了,我們回家,這里不是家”
但同時虛擬偶像的粉絲如同內娛飯圈一樣,也有極高的參與意愿與能力,這就是為什么日系養成系偶像能成功的原因。虛擬偶像某種程度上就是粉絲的集體想象。粉絲們愿意花錢花時間去和虛擬偶像一起做一場夢。如果有哪個不長眼的官方把這個夢打碎了,你猜他們會不會掀桌子?
就如搜狐報道,虛擬女團A-SOUL事件發酵后,粉絲開沖字節跳動游戲廠牌朝夕光年,旗下游戲開始被玩家刷差評。
虛擬偶像的錢景仍舊無量,字節跳動們也該重新審視,面對行業大考,究竟自己該付出怎樣的態度和“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