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來咖智庫 豆豆
編輯|龔巖
老板們始終都在留意著員工動態。畢竟,任何經理人的部分工作就是確保下屬干活,沒有玩忽職守,更不能監守自盜。辦公場所長期被檢察員、攝像頭以及今年開始應用的各種傳感器監控著,以檢查工人安裝好了多少設備,或是否有人把手伸進了錢箱。然而在過去幾年中,尤其隨著疫情迫使工作從可控的封閉辦公室移向廚房餐桌,公司監控的范圍和程度都在大肆擴展。
歐盟委員會的研究發現,從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全球對于員工監控軟件的需求增長了一倍多。在2020年3月首波疫情封控的幾周內,網絡上對于監控工具的搜索量是過去的18倍。監控軟件廠商的銷售額大幅躍升。Time Doctor在2020年4月的銷售額突然同比暴漲到三倍,該軟件可被用于錄制用戶屏幕視頻,或不時拍攝照片確保其坐在計算機前。可用于跟蹤任務執行時間的DeskTime軟件銷售額同期也翻了兩番。2021年,對于美國1000家公司的調查顯示,60%的公司使用過某種類型的監控軟件,另外還有17%的公司在考慮使用。
5月7日,美國紐約州的一項法律開始生效,要求公司告知員工對于其電話、郵件或網絡行為的電子監控,這也體現出相關偷窺行為正在增長并引發抵觸。相關公司的每次違法行為可能會被罰款500到3000美元。在紐約州以外,美國康涅狄格州和特拉華州已分別從1990年代和2000年代就開始有類似的強制披露要求。在歐洲,從1995年起,公司就必須證明其監控行為有合法的商業基礎——如為了避免竊取知識產權或提高生產率。后續將會有更多類似規則推出,但卻不太可能避免更多的公司實施監控行為。
公司確有理由監控員工。安全是一方面原因:跟蹤員工在建筑中的位置可幫助雇主在危機時找到他們。另一個理由是確保資金和數據安全。為確保員工們沒有對外分享敏感信息,摩根大通等銀行會過濾電話、聊天記錄和郵件,甚至跟蹤員工在辦公樓的時長。2021年,另一家瑞士信貸銀行開始要求獲取員工在工作中使用的個人設備信息。
初創企業正努力提供更精細化的威脅評估。Awareness Technologies出售的一款Veriato軟件會給員工們風險評分,幫助雇主評估其泄露數據或竊取公司機密的可能性。另一家Deepscore公司則宣稱,其面容和語音過濾工具能夠確定一名員工的可信程度。
公司監控員工的另一個重大原因是計算并提升生產率。過去幾年來,經理手中的工具越來越多。這些工具廠商聲稱不僅能夠辨別營銷部的Bob在工作,還有工作得有多努力。通過使用FlexiSPY這樣的產品,雇主能夠跟蹤每次鍵盤敲擊和鼠標移動,獲取攝像頭和麥克風權限,掃描尋找閑聊郵件或給設備截屏,受監控的員工卻一無所知。有些更廣泛使用的辦公軟件上也開始出現監控功能,如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Teams或Slack。
許多監控產品由更加聰明的人工智能(AI)驅動。Enaible宣稱其AI能夠衡量員工完成任務的速度,以剔除掉偷懶的人。去年,日本的科技集團Fujitsu發布了AI軟件,承諾其能夠通過員工的面部表情衡量其專注度。RemoteDesk則能夠在工人在工作中吃、喝時告知經理。
如果負責任地采集,這樣的數據能夠增強公司的整體表現,并惠及個人。更好監控工人日程表能夠幫助防止其精力耗盡。科技也能夠在防偏見或歧視方面給員工賦能。家長或其他有照看義務的員工能夠借此顯示,其效率不比現場辦公的同事低。人們一般都能夠容忍背包檢查和視頻監控,認可其為合法地改進安全的方法。與此類似,很多人也認可對于工作電話和郵件的檢查。
對于監控的批評者們則害怕公司不可信任。2020年,英國的巴克萊銀行在遭遇員工抵制后,取消了其跟蹤員工在辦公桌前時長并督促那些休息太久員工的軟件。同一年,由于推出了通過員工參加視頻會議或發送郵件頻率來評估其生產率的功能,微軟也遭到了質疑。該功能表面的目的在于詳細揭示組織運作方式,實際上卻讓員工內卷。該軟件巨頭就此道歉,并將該功能改為不顯示具體人員。
這也指向了另一個問題:很多旨在提升生產力的監控產品未經充分測試,有一些存在反作用的風險。研究表明,監控與信任下降和焦慮提升相關,兩種結果都不會引發良好表現。在對于最早采用監控科技的呼叫中心行業的一項研究表明,對于業績表現的嚴密監控會導致情感消耗、抑郁和員工高流失率。在另一項針對美國2000名通過Express VPN遠程或混合工作員工的研究顯示,由于受到監控,超過三分之一被迫假裝更有生產力或工作更長時間,五分之一感到人格受損,近半數曾假裝在線。甚至有近三分之一使用了專門被設計用來躲避線上監控的反監控軟件。
此外,還有對于隱私的焦慮。尤其是當窺探從辦公室轉移至家庭時,員工們難免對此很擔憂。根據英國的一家傘形集團Trades Union Congress在2018年的調查,只有四分之一的員工認為監控的利大于弊。四分之三的員工認為不應使用面容識別軟件。他們還擔心對工作時間外社交媒體和使用攝像頭的監控。咨詢公司Gartner去年發現,與數字監控相比,九大經濟體的員工都更傾向于非數字化監控,例如經理的當面檢查等。16%的法國工人認為任何形式的數字監控都不可接受。
隨著紐約州等法律的實施,很多員工將會發現,雇主對于監控合理性的觀念可能與其截然不同。從雇主角度,也許應該抑制其對于刺探員工隱私的渴望。多數公司或許會達成一種合理的妥協,有些公司可能會發現知道的太多也是一件危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