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相信不少人都有被騷擾電話、短信煩的經歷,而還有很多人碰到了比這更鬧心的事情。近期,C114論壇上有網友稱,新辦理的手機號碼是“二手號碼”,持續收到各種欠債短信和催債電話,不勝其擾,持續一年都沒有中斷。
對手機用戶而言,這種情況極度影響日常使用。而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也需要找到辦法來解決或規避此類問題。
買到二手號碼,麻煩也來了?
我們說的二手號碼問題,涉及到運營商內部的號碼回收和二次放號流程。具體來說,由于用戶長期欠費停機或主動銷戶的手機號碼,會被運營商回收,并會作為新手機號碼再次在市場上投放。而如果新用戶辦理手機卡拿到這類號碼時,其實就已經不是這個號碼的首位擁有者了。
理論上來說,手機號碼是一種有限的通信資源,號碼回收以及二次或多次放號,本質上是一種資源充分利用的手段。對普通用戶而言,表面上看,買到一個前任機主已經銷號的二手號碼,好像不會有太大影響。
但實際上,手機號碼已經成為用戶個人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次放號并不能徹底消除前任機主的影響。二次放號號碼,即使是最理想狀態,也難以完全避免被前機主聯系人電話短信干擾的現象。
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高度成熟的今天,手機號承載了更多的功能,包括賬號注冊、實名認證、短信驗證碼等等。這也就意味著,買到二次放號號碼后,遭受的不便和麻煩可能更多。最常見的,新手機號碼已經注冊過微信、支付寶等大眾化的互聯網服務,新機主需要自己去進行解綁等操作。
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如果出現前任機主是老賴甚至違法份子,那么現機主基本就告別正常的號卡服務了,持續的電話短信騷擾會讓電話卡變得徹底不可用。
同樣的,二次放號也可能會對原號主造成不便。現在,一個手機號碼往往綁定了大量平臺賬號,如果注銷前忘記換綁,后續也會有一系列隱患。比如,出于安全考慮,部分平臺在用戶換綁新手機號碼時提供舊手機號的短信驗證碼,舊號碼已注銷的話,這一步就比較難完成。而且,二次放號后,新號主有可能利用短信驗證碼等方式竊取該號碼綁定的賬號。
有辦法解決嗎?
從互聯網上的討論來看,遭遇二次放號問題困擾的用戶并不少,也有很多人在尋求解決辦法。有意思的是,在知乎上一個名為“遭遇運營商二次放號怎么辦?”的問題下,支付寶和中國聯通兩個機構號都下場回答了,比較好地代表了互聯網服務商和運營商兩個不同平臺。
支付寶表示,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并有相應的措施。用戶即使買到注冊過支付寶的號碼,仍然可以用它再注冊一個新的賬號;該手機號碼之前注冊的賬號會被封存,原賬號用戶修改登錄名后可繼續使用。
而聯通給出的答案則比較無奈,表示無法完全避免這個問題,只是建議用戶換號時解綁各大平臺賬號綁定的手機號碼,以避免損失和給下一任號主帶來麻煩。
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二次放號的解決很大程度依賴互聯網服務商和運營商。互聯網服務商固然無法干預二次放號流程,也沒辦法知曉用戶綁定的號碼是否注銷或是二次放號,但可以在賬戶安全、身份驗證等方面提供更方便的功能,這方面可以向支付寶學習。
比如說,即使用戶原有手機號碼已經注銷,也可以通過其他驗證信息來換綁新手機號碼(已經有部分平臺提供這項功能);即使手機號碼已經幫頂舊賬號,但如果新用戶能提供更多身份信息,則可以再注冊一個新賬號。
在運營商維度,移動聯通電信其實可以對二次放號進一步限制。比如,延長注銷號碼靜置期、發放更多新號段號碼等。當然,只要手機號碼本身的稀缺性一直存在,那么二次放號的問題就會持續存在。
而在我們消費者這邊,能做的其實并不多。一方面,在換手機號碼前,一定要記得把重要互聯網、銀行賬號的手機號換綁,既保證了賬號安全,同時也不會給下一任號主留下麻煩。
另一方面,在購買新手機號碼時,盡量挑選號段比較新的號碼。比如移動的134、136,聯通的131、156,電信的189、180等,都是推出很久的號段,購買這類新號,大概率會碰到二次放號的號碼。而像195/196/197/198等號段,則是近年還正式放出的,這些號碼碰到二次放號的幾率很低。
如果已經不幸買到了二次放號的號碼、并且遭受很大困擾,那就要即時止損了。最簡單粗暴的辦法自然是直接銷號換新號,雖然比較繁瑣,但長痛不如短痛。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運營商已經在部分開放改號功能,具體來說就是用戶可以在不換卡、不換套餐、資費不變的前提下,變更手機號碼。本質上說,這個功能就是銷戶開新號,但整體流程和體驗好了一大截。從網友的反饋來看,現在可以辦理這項功能的有聯通的大王卡,以及部分地區的電信營業廳。
手機號碼該“減負”了?
時至今日,手機號所承載的功能早已超出它最初所設計的,眾多應用場景中,通信只是最基礎的一個。在高度發達的移動互聯網世界里,手機號在實名驗證等領域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另外,隨著攜號轉網、提速降費等政策的逐漸施行,我們頻繁更換手機號碼的需求實際上是在慢慢降低的。而智能手機成熟的今天,我們和手機相關的大部分應用場景中,更多是通過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獲取。而傳統運營商提供號碼、流量等服務,變得更加的管道化。
比如說,現在的用戶普遍更喜歡微信語音而不是打電話,短信在收驗證碼之外,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二次放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核心在于手機號碼本身承載了大量過去不屬于它的功能。使用手機驗證碼來完成賬號注冊、實名驗證,從體驗上來說非常方便快捷,但對手機號碼的過度依賴,也可能會帶來后續隱患。
如果在不同互聯網應用場景中降低對手機號碼的單獨依賴,重新引入郵箱、密保等輔助驗證方式,那么或許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