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陸柯言
編輯 | 崔鵬
作為國內最早的網絡文學平臺,起點中文網在今天迎來了它的20歲。
起點誕生的時間比百度貼吧QQ空間和更早,幾乎與博客中國同歲。期間,它經歷了一段頗為波折的旅程——2004年,起點被盛大文學收購,2015年,盛大文學被騰訊文學納入帳中,成立新公司閱文集團,直到今天,成為騰訊文娛生態的重要一環。
起點的創業史幾乎也是中國網絡文學平臺的發展史。它穿越了從PC到移動互聯網的年代,體驗了網絡文學平臺必經的商業化陣痛,與盜版平臺斗智斗勇,行業的碰撞與博弈。二十年過后,仍然是全中國最活躍的網絡文學平臺之一。
“我們擁有全中國最好的一批網文作者和讀者”,起點產品負責人梅仁杰認為,這是起點能走到現在最重要的原因。的確,像《慶余年》、《鬼吹燈》、《斗破蒼穹》一樣,你能數得上的、近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熱門網文作品,大多都孵化于起點。
至今,中國擁有接近5億網文讀者。如何吸引口味不一的讀者,維持這個20歲平臺的活力,是起點團隊每天都要思考的問題。
5月13日,起點宣布品牌升級,推出了新的產品使命“讓好書生生不息”,確立將以好書為核心,聚焦網絡文學精品內容的創作和IP孵化。
近日,起點產品負責人梅仁杰及起點中文網總編輯安逸接受了界面新聞的專訪。他們共同解讀了起點二十年間的變化,以及起點升級背后,如何留住那些全中國最好的作者與讀者。
一起來,造IP
如果要盤點起點近幾年的代表作品,《大王饒命》一定是其中之一。這部誕生于2018年的二次元都市小說,成為了起點全站點擊數第一、月票總數第一、平均單章正版付費閱讀人數最高的小說。如今,它已經被改編成漫畫與動畫,成為閱文力推的IP之一。
除了故事內核貼近時代、作者“會說話的肘子”本人有梗、與編輯配合順利之外,《大王饒命》的成功,也離不開讀者的“共創”。梅仁杰認為,這也是起點相比起其他平臺最大的特點。
2017年,起點上線了一項名為“本章說”的功能。它可以理解成網絡文學的彈幕,在小說的任意一個段落,讀者都可以劃線、評論,與其他人實時討論劇情、催更、支持自己喜歡的角色,甚至開啟第二次創作。在《大王饒命》中,平均每個字都有4條評論。
這可能是起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重要的改變之一,也是對PC時代用戶習慣的一種延續。在產品團隊看來,網文讀者非常注重互動感,就像以前讀者看完總是喜歡到論壇上討論劇情一樣,這種方式能夠幫助讀者與作品的連接進入更深層次,更有“養成系”的體驗。
此外,起點產品團隊還開辟了角色專區,用戶可以為自己喜歡的角色比心、創建標簽和衍生作品;以及“彩蛋章”、“書友圈”等功能,支持作者與讀者互動,為小說內容創作漫畫、視頻等形式的內容,并在作品連載之初就培育粉絲圈,加強讀者與作品的情感連接。
據起點透露,起點讀者日均發表“本章說”超15萬條,站內累計角色數近28萬個,上傳17萬角色大事記,12萬衍生圖片,累積比心數超過1億。2021年,起點新增用戶60%是95后。
這一切產品層面的改變有個重要目的:盡早挖掘優質IP,并強化IP的孵化效果,以提升IP價值,延長其生命周期。
2019年,起點開始明確產品層面對IP的孵化作用,重點是將IP的孵化在整個IP生態鏈中不斷前置。通俗地說,就是在小說創作初期,就讓讀者參與到IP的創作中來。當然,平臺與讀者并不干預作者創作,而是讓每個人都成為IP孵化的環節之一。
做IP運營的源頭,這也是起點在整個閱文集團扮演的角色。梅仁杰表示,起點在閱文有兩個定位,一是IP孵化,幫助更多書往IP方向走,尋找改編的可能性,2021年,起點上線設定集功能,這個功能一方面便于讀者的閱讀,另一方面利于下游市場改編時對世界觀設定的快速定位;
二是做IP的連接器。他提到,過去IP的每一環都是獨立的,書粉、劇粉對IP的理解存在矛盾,起點想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用產品機制把作家、讀者、作品連接起來,使每個人都是IP共創的一環。這也將是起點產品未來工作的重心之一。
挖一本好書
好書對起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過去二十年,起點誕生了《慶余年》《斗羅大陸》《贅婿》《誅仙》等經典IP,這也是閱文的核心資產之一。
從平臺角度來說,一部作品能夠發展成優質IP,平臺和作者都能夠從中獲益,通過這樣一套成熟的IP運作機制,平臺也能吸引更多優質作者加入。
為了盡早尋找到這樣的潛力作品,一本書在起點上架之初,就能夠被編輯和運營團隊及時捕捉到它的亮點,以及后續是否能成為爆款的可能性。
梅仁杰提到,起點會從兩個維度判斷一部作品的質量。一是對訂閱、評論等反映讀者熱度的數據,它可以快速篩查近期數據不錯的新書;二是“本章說”,每本新書的前幾章都是本章說最活躍的章節,里面會有大量關于新書的點評,可以借此了解這本書的市場反響。
一個行業爭議很久的問題是,數據是否過度引導了讀者的選擇。梅仁杰表示,起點的解決方案是大數據和人工結合的方式來篩選和推薦作品,而非唯數據論。
實際上,不少作品剛上線的時候讀者并不多,但不妨礙最終仍然成為現象級的作品。安逸表示,圍繞新書、慢熱、小眾題材的扶持,和讀者反饋兩個線索,是起點貫穿二十年的內容核心策略。在他看來,起點對慢熱、類型化題材作品的重視,也是它能孵化出200多個網文流派的原因。
與此同時,起點也需要盡力避免內容同質化的問題。網文界一直有這樣的觀點,作品數據越來越和作者收入掛鉤,這導致爆款規律越來越單一,作者很快就能摸清,并且批量制作那些適合平臺規則和讀者口味的作品,讓真正有想法的作者坐冷板凳。
安逸表示,品牌升級后,內容多元化、關注細分領域始終是起點重視的發展方向,比如硬科幻題材。過去,硬科幻在網文平臺的生存空間并不大,因為網文大多是連載更新,但硬科幻普遍不長,只有幾十萬字甚至幾萬字。去年,起點做了兩個準備工作,第一,開辟了劇場欄目,扶持5-50萬字的網文題材;第二,將原有的科幻品類拆分為科幻與諸天無限,有針對性地扶持“硬科幻”。
讓更多作家賺到錢
好書的根本是好作者,作者與平臺之間的信任度,在某種程度上能決定平臺的生死。起點并非沒在這方面吃過虧,也更明白保護作者利益的重要性。
在梅仁杰看來,健康的作家生態也是起點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除了留住那些頭部作者之外,中腰部乃至新人作者也同樣重要,畢竟頭部陣營幾乎五六年一換,只有壯大了下面的隊伍,才可能有更多頭部作者的誕生。
過去二十年里,有成百上千名作者在起點實現了人生身份的轉變。這些標桿式人物無形中鼓勵了更多普通人加入網文行業,但行業里也流傳著一個不少人都認同的說法——寫網文賺錢比從前更難了。
起點在嘗試改變這樣的創作環境。安逸介紹,針對新人作者,起點會給予一定保底政策,以及讓作者更了解網文寫作的閱文起點創作學堂,而針對中腰部作者,平臺也有額外的流量扶持,來保證這些作品有機會讓更多人看到。
“只推那些轉化率高、賣錢多的書,這樣會導致你的金字塔非常尖,頭部作品集中,但對作家生態的建設和內容多元化都沒有好處”,安逸表示,起點要做的內容生態,就是讓潛力、慢熱、細分題材的作品,都有自己的成長空間。
起點乃至閱文的作者數量仍在增長當中。2021年,閱文集團平臺新增了70萬位作家和120萬部作品,全年新增字數超過360億。新增作家中,95后占比達80%,其中有不少登上了新人榜單。2021年,閱文的中腰部作家數量增長也超過三成。
年輕人仍有在這里創作的的激情,對剛剛20歲的起點來說,這可能是最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