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橫流
在iPod即將21歲的時候,蘋果公司停止了這條產品線的生命力。
雖有無數粉絲在社交媒體表達不舍,但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的正常商業行為,iPod告別歷史舞臺雖已在意料之中,但絕大多數人并未料到這個時刻會來得如此迅速。
這意味著,隨著蘋果公司在本周二官宣停產iPod Touch的消息后,iPod除了依靠最后的庫存還能留給世人一點念想之外,從此以后它將完完全全成為歷史——即便它曾經為蘋果公司的轉型和再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此時此刻,它也到了不得不永遠說再見的時候。
在未來的時日中,蘋果公司還會依靠iPhone、Mac等其他產品線繼續繁榮,但屬于iPod的時代卻從此再也不會有了。
時代選擇了iPod
如果說Walkman代表了磁帶和光盤的時代,那么iPod則拉開了數字媒體時代的新序幕。
蘋果在2001年10月23日正式推出iPod產品,作為劃時代的數字媒體播放設備,iPod不僅在功能上完全革新一個時代,而且在設計、交互等方面也較之傳統播放設備邁上了一個新的階梯。基于全新的產品體驗和創新優勢,iPod在此之后的數年時間里一度成為蘋果公司的重要盈利來源、為蘋果公司的后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除了為蘋果公司賺錢之外,iPod在這個過程中更不易為人所知的價值,還在于它推動和顛覆了音樂產業的商業模式。
在過去,音樂制作公司遵循的商業模式是制作唱片、售賣唱片的傳統模式,而隨著iPod的到來,唱片公司發現音樂也可以實現按首付費、隨時購買等新特性。在此之后,iPod更是在迭代版本中一步步重塑了音樂產業模式,為唱片制作公司在銷售、營收、發展等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改觀。
而在更具有顛覆性的移動網絡和硬件終端設備迭代之前,iPod更是以一己之力推動和革新了數個產業的并進式發展。比如在iPhone還未完全成為更多人的手持設備之前,iPod就成為眾多潛在用戶體驗iOS系統的最佳橋梁,這為iPhone在此之后收獲市場打下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商業基礎。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iPod誕生乃至盛行的關鍵因素,是源于其趕上了最好的時代窗口。
在通訊歷史上,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全面迭代的歷史節點僅有短短數年時間,在這短暫的過渡過程中,iPod由其是touch系列產品具備了功能手機不具備、同時iPhone還未全面流行的時間紅利,在銜接這兩代產品的空隙節點上,iPod的誕生連接了功能手機與智能手機之間的空隙紅利
iPod touch系列產品的推出,讓無數非iPhone的用戶與iOS系統實現了新的連接,這期間iPod touch除了收獲這一票用戶之外,其搭載的iOS系統還保留和擴充了對iOS系統有認同感的非iOS用戶群體。
這部分用戶群體,是iPhone的潛在用戶火種。
即便iPod touch帶來的這個用戶體量無法與iPhone、iPad等產品線的用戶數量相提并論,但在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的時期內,這群早期的用戶群體卻是iPhone必不可缺的傳道者。
沒有iPod touch系產品的存在,iPhone最開始的用戶發展規模或可能是另一種模樣。
今天大概不會有太多人會記得iPod touch對iPhone等產品的貢獻,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在歷史的塵埃中,iPod系列產品之于iPhone等系列產品的貢獻卻必定是功不可沒的。
iPod的告別式
雖然iPod產品曾為數個行業帶來了顛覆和革新,但蘋果公司的官宣則不僅簡潔還更直接——或許在蘋果眼中,這款曾有過顛覆性價值的產品,只不過是眾多產品線中的一款而已。
很殘酷,但在當前的商業市場上,一款產品發揮完它的價值之后難逃不了這樣的魔咒,這也是這些產品的悲劇結局。iPod也不例外。
雖然它的消亡是時代之選擇,但某種意義上,它的消亡不應該是傳統意義上的“跟不上時代腳步”的標簽。在iPod產品身上,用這樣的標簽去定義一個劃時代的產品是不夠和善的。
iPod生于特殊的歷史節點,這也從本質上決定了它的產品生命力周期是受時代所限,因此它大概率也逃脫不了時代的桎梏。
在隨著3G、4G和5G通訊技術競相發展、智能終端設備日新月異的迭代革命中,iPod作為數字音樂播放器產品定位的時代定位,也決定了它并不能在3G、4G和5G時代發揮更大價值。尤其是當iPhone具備iPod touch產品功能的基礎上,iPod touch類產品的唯一優勢只剩下了價格。
而價格不再成為數碼產品的購買因素時,iPod產品的告別式即踏上了尾聲。
我們不應苛求iPod系產品要隨著時代變化而迭代,對于一款定位數字媒體播放設備而言,我們不能苛求它具備iPhone的產品功能。
iPod的產品功能和價值是連接iPhone和iPad的時代,而不是成為另一個版本的iPhone,因此當它完成它的使命之后,退出這個時代的結局既是它的必然結局。
在今天,當我們手上已離不開iPhone的時候,我們不能鄙夷iPod系產品在功能上的單一和匱乏;我們更應該知道,iPhone之所以能成為我們離不開手掌的萬物,這一切的緣由有很大部分來自iPod打下的鋪墊。
在這個已經到了告別的時代,不妨給iPod一點感恩和敬重。
下一個“iPod”?
站在今天的時代節點回頭看,我們還需要iPod嗎?
似乎這是一個近乎廢話的答案,在iPhone已經全面滿足移動化需求的今天,再擁有一臺iPod似乎是很難讓人理解的事。
但,如果這個問題放在iPad推出前夕呢?
在iPad面世之前,也有人覺得筆記本電腦在功能、性能、價格方面的優勢已經足夠,因此再出現一種在筆記本電腦之外的產品似乎已經沒有必要。但事實是,iPad的誕生打破了這個認知。
我們今天誠然已經不再需要iPod產品,但我們的時代難免不會不需要另一款iPod產品的存在
今天的iPhone在數字娛樂、移動通訊等方面均已經至臻完善,但和iPad推出前夕的筆記本產業一樣,在沒有更卓越的產品類型推出之前,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手上的iPhone已經夠用。
然而,我們想象不到還有很多iPhone做不到的事情。
今天,遠去的iPod告別了這個時代,我們普遍都會認為這是因為iPhone已經足夠使用的原因。然而,真實的答案或許更在于:在未來,我們可能還會需要另一款iPod式產品。
歷史和未來無法告知我們答案,但我們可以暢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