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下注HR SaaS,金蝶迷失在“云”海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下注HR SaaS,金蝶迷失在“云”海

何處是岸?

文|科技新知 嘉榮

編輯|伊頁

20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吹滿大地,深圳成了淘金天堂,遍地都是商機,大批年輕人涌入開始尋夢之旅。

剛從財政部科研所研究生畢業的徐少春,也帶著一腔創業理想來到了深圳。拿著向岳父借來的5000元做起了硬件生意,他很快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懷揣著財務軟件夢,徐少春創立了公司,推出了一款財務管理軟件“金蝶”。

彼時,這個年輕人或許不曾想到,這個取自毛阿敏歌詞中的名字,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國內軟件行業的一個標桿。

正應了多年后的一句老話,“一部金蝶創業史,半部中國軟件史”。

回顧金蝶創業史,曾歷經三次蝶變。從最初做DOS轉向做Windows,再從財務軟件轉型做企業ERP軟件,到現在奮力掙脫ERP的枷鎖,邁向云戰略。每一次的蝶變,都是金蝶渴望破繭重生之時。

相比前兩次,恐怕最能體會抽絲剝繭之痛的,便屬當下的第三次云蝶變。金蝶渴望借助云轉型展翅高飛,卻不想陷入虧損泥潭。這條蝶變之路,金蝶已探索八年,卻還未尋得盈利之道。

近日,金蝶宣布推出面向大型、超大型企業的HR SaaS產品——金蝶云·星瀚人力云。盡管HR SaaS前景可觀,但競爭壓力卻并不亞于財稅SaaS賽道。前不久上市的HR SaaS第一股北森,同樣連年巨額虧損。在這只已經被云折騰得精疲力盡的金蝶面前,HR SaaS是機會,更是挑戰。

金蝶的求生正是中國傳統軟件廠商在云時代下轉型的縮影。

正如當年輝煌時刻下的萬眾矚目,渴望追隨金蝶身后的傳統軟件廠商們,紛紛投來熾熱的目光,當下它們也都在拭目以待這位行業老大哥,在云時代還能否率先破繭重來。

去年,徐少春表示金蝶進入云轉型深水區,此刻入局HR SaaS,金蝶究竟是抓住了救生圈還是會陷入另一個漩渦?

云化之困

金蝶當年在軟件廠商中有多如魚得水,如今在SaaS廠商中就有多如坐針氈。

這種別扭來自于云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沒能拯救虧損的金蝶,反而拖累利潤,“錢途”陷入了迷局。

八年前,一向果斷的徐少春在發布會上,一錘砸掉了服務器,宣布成立ERP云服務事業部。自此之后,金蝶全力向云轉型。

資源的傾斜效果顯而易見。2019年,云業務占金蝶營收的39.5%,2021年,金蝶云實現收入27.58億元,占比66.1%。

盡管出身于傳統軟件廠商,本身積累有客戶資源,但如何讓客戶們“自愿”選擇云服務,在當下而言并非易事。因此,金蝶選擇自斷后路,主動停止銷售部分企業資源管理軟件產品,推動原來使用軟件產品的客戶往云端轉移。一邊不斷加大云服務業務的比重,一邊不斷拋下傳統的ERP及其他業務,頗有破釜沉舟之態勢。

單從收入結構來看,金蝶云化的確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云業務在營收占比中也成了核心支柱。這對迫切想要脫下軟件廠商標簽的金蝶來說,好似破繭在望。

但與此同時也意味著云業務能否造血,將直接影響金蝶的盈利能力。而當前,與不斷提升的戰略地位背道而馳的是,隨著云業務比重的加大,金蝶的營收深受其累。

2021年,金蝶營收同比增長24.4%至41.7億元,但虧損金額仍達3.02億元,其中金蝶夢寐以求的云業務經營虧損達6.95億元,而反觀一直想拋下的傳統ERP業務倒實現了盈利。由此可見,云業務既是金蝶營收增長的推手,也是其虧損的元兇。

金蝶解釋稱,經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發展云訂閱服務,以及加大金蝶云·蒼穹和金蝶云·星瀚等云產品的研發投入所致。2021年,金蝶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0.4%。然而事實上,虧損的原因除了研發投入開支大,更重要的是金蝶背后不穩定的客戶結構。

金蝶云業務平臺按客戶類型主要分為:面向大型企業的金蝶云·蒼穹、面向中型企業的金蝶云·星空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蝶云·星辰。

2021年,金蝶云業務總收入為27.58億元,其中蒼穹和星空兩個平臺實現營收分別為3.85億元,14.18億元。三個平臺簽約客戶分別為551家,2.54萬家和1.1萬家。盡管金蝶表示正在推進大客戶戰略,但從目前的營收和客戶數量來看,中小微企業仍是云業務收入的貢獻主力。

在中小微企業客戶規模可觀的背后,其可持續性卻讓人擔憂。中小企業本身生命周期較短,相關數據統計,國內中小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在2-3年。加之客單價較低,且中小企業付費意愿偏弱。因此,加大營銷力度成了金蝶的主要殺手锏,這也導致其近幾年的銷售費率一直高居四五成。對本就虧損的金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套用SaaS領域的經典盈利公式,公司利潤=客戶數目*(客戶價值-獲客成本)-研發成本,在獲客成本和研發成本較為剛性的情況下,低用戶價值和低留存率就意味著持續的虧損。

為了更好地集中炮火攻堅云轉型,金蝶不斷加大投入,又砍下了毛利率高的ERP業務。一邊無法節流,一邊開源有限,虧損并不意外。

然而,隔壁同樣從傳統軟件轉型的用友在云化的路上已實現盈利,金蝶的壓力可想而知。

深水區的救生圈?

“希望未來,金蝶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在市場上能夠像我們在財務領域一樣,獲得領先地位。”對于前不久推出的HR SaaS產品——金蝶云·星瀚人力云,徐少春可謂是寄予了厚望。

對金蝶來說,當下云業務拖累利潤,若想找到新的增長點,HR SaaS或許是條捷徑。財務和人力資源同為企業管理的基本要素,俗話說“人財不分家”。

不過,盡管HR SaaS賽道門檻看似較低,實則馬太效應明顯,競爭壓力不比財務SaaS賽道小。

目前國內HR SaaS行業代表的商業模式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一體化模塊,二是單一模塊。以北森和肯耐珂薩為代表的一體化HR SaaS廠商功能齊全,發展勢頭迅猛;而單一模塊廠商則以垂直行業的經驗為優勢。

金蝶若成為單一模塊廠商,最大優勢便是在財稅賽道的多年積累,但在擁有更多垂直經驗的HR SaaS廠商們面前,壁壘仍不明顯。

有接近金蝶的人士向「科技新知」表示,金蝶此次發布的星瀚人力云最終是為了做成一體化HR SaaS平臺。若真如此,前不久上市的“HR SaaS第一股”北森和肯耐珂薩便是金蝶最大的對手。

北森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的客戶群體已經涵蓋科技、房地產、金融服務以及汽車等制造行業的絕大部分前十企業,《財富》中國500強中有近70%是公司的客戶。

本身大企業粘性較高,據IDC報告自2016年至今,北森連續五年位列中國HR SaaS市場占有率第一。金蝶想要虎口奪食,恐怕難上加難。

與當前金蝶云業務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客戶結構不同的是,或許是吃了此前用友在財稅方面搶占大型客戶的虧,此次星瀚人力云直接將野心寄予在了大型和超大型企業身上。但這樣是否就能彌補遺憾呢?

金蝶自身在云轉型的路上,就因中小微企業占比過高,而大企業增長見頂,導致客戶粘性較差且客單價低。而此次金蝶直接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了大型企業、超大型企業這一個籃子里,看似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但本質上的客戶結構仍然具有風險性。

雖然大型客戶壽命較長,粘性強,但大公司傾向于定制化,對平臺的商業化進程而言,意味著模型復用率低、成本高,哪怕北森也未敢全部押注在大型企業身上。

而金蝶介紹稱,在這款HR SaaS產品的構建過程中,吸收的是與華為合作項目中的場景與實踐。這又能否代表金蝶已經擁有了滿足其他高定制化客戶的能力?仍值得探討。

此次進軍HR SaaS,金蝶基于金蝶云·蒼穹,在自身積累的SaaS平臺客戶資源上,開拓出新的業務。但本身開展數年的云業務仍在虧損,營銷和研發投入又必不可少,金蝶還未摸出盈利之道,當下又邁入虧損為常態的HR SaaS賽道,是求真增長,還是只占個坑位?

在云業務盈利上岸之前,恐怕星瀚人力云難以撐得起金蝶“在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市場上獲得領先地位”的期望,也無力成為深水區的那個救生圈。

基因枷鎖

以用友、金蝶為首的傳統軟件出身,和新型HR SaaS廠商們,同樣落子HR SaaS賽道,在業務落地上的差異直接透露出兩種基因的不同。

有從傳統軟件起家轉型SaaS的業內人士表示:“傳統軟件和 SaaS 是兩門完全不同的生意。由 A 到 B 的差異,不啻于原本造車的開始賣地圖。”

傳統廠商在轉型做SaaS過程中,云業務占比不斷加大,在落地層面仍深受原有基因困擾。盡管金蝶和用友在e-HR時代就布局了HR數字化業務,但相比出身于云的新型HR SaaS玩家們,并非是缺乏互聯網基因,而是由于早年的軟件基因過于強大,有著更多的枷鎖需要破除。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在對SaaS模式的理解和商業化能力上,傳統的企業軟件公司甚至不如SaaS創業公司,當前很多老牌廠商都是按軟件模式去運作SaaS。

在HR管理經驗方面,金蝶和用友并非一張白紙。

21世紀初,金蝶和用友已布局e-HR業務。在落地邏輯上,傳統的e-HR注重站在B端需求的角度進行管理和設計,而當下的HR SaaS則繞不開C端員工體驗的重心。在e-HR時代養成的思維強調工具化,傳統廠商易受早期B端拍板的路徑依賴,缺乏對C端需求的了解和靈活性。

在模式上,與當前訂閱模式的HR SaaS不同,e-HR業務遵循的是安裝部署模式,本質上根植于軟件形態。后者一次性的“買斷費+維護費”也讓e-HR業務更側重產品,而非服務。在銷售模式上,若想做好SaaS,傳統廠商的思維模式也要從賣產品轉變到賣服務。

用友踏入HR SaaS賽道較金蝶稍早一步。相比虧損的金蝶,用友已拿出了盈利的成績。按理來說,憑借已經盈利的財稅業務,加上早年在e-HR時代的經驗,應該是錦上添花,但在HR SaaS領域,無論是一體化模塊還是垂直模塊,很難看到用友的名字。

究其原因,傳統廠商的基因或許是在HR SaaS落地中的枷鎖。

在業績電話會上,徐少春表示,希望到2023年,用云訂閱模式再造一個金蝶。一年的倒計時已開啟,金蝶此輪蝶變還能否延續歷史上的轉型輝煌?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恐怕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經緯合伙人David Skok曾受邀去北森交流時,有人問道:“如果用友、金蝶這類轉型SaaS,我們怎么辦?”

David彼時回答:“在美國,傳統軟件轉型SaaS沒有成功的,最終只能走收購這條路。當然,中國情況可能會不太一樣。”

當前用友和金蝶也是市場上傳統軟件離云最近的兩位玩家,能否破開枷鎖,備受市場期待。或許金蝶也一直在想:“云海無邊,何處是岸?”

現實卻是云海無涯,眼下唯有苦來作舟。

參考資料:

節點財經《六看金蝶:市值暴漲24倍的行業巨頭,為何遭遇中年危機?》

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HR SaaS行業研究報告》

ToB行業頭條《先易后難還是先難后易,HRSaaS廠商該如何選擇?》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下注HR SaaS,金蝶迷失在“云”海

何處是岸?

文|科技新知 嘉榮

編輯|伊頁

20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吹滿大地,深圳成了淘金天堂,遍地都是商機,大批年輕人涌入開始尋夢之旅。

剛從財政部科研所研究生畢業的徐少春,也帶著一腔創業理想來到了深圳。拿著向岳父借來的5000元做起了硬件生意,他很快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懷揣著財務軟件夢,徐少春創立了公司,推出了一款財務管理軟件“金蝶”。

彼時,這個年輕人或許不曾想到,這個取自毛阿敏歌詞中的名字,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國內軟件行業的一個標桿。

正應了多年后的一句老話,“一部金蝶創業史,半部中國軟件史”。

回顧金蝶創業史,曾歷經三次蝶變。從最初做DOS轉向做Windows,再從財務軟件轉型做企業ERP軟件,到現在奮力掙脫ERP的枷鎖,邁向云戰略。每一次的蝶變,都是金蝶渴望破繭重生之時。

相比前兩次,恐怕最能體會抽絲剝繭之痛的,便屬當下的第三次云蝶變。金蝶渴望借助云轉型展翅高飛,卻不想陷入虧損泥潭。這條蝶變之路,金蝶已探索八年,卻還未尋得盈利之道。

近日,金蝶宣布推出面向大型、超大型企業的HR SaaS產品——金蝶云·星瀚人力云。盡管HR SaaS前景可觀,但競爭壓力卻并不亞于財稅SaaS賽道。前不久上市的HR SaaS第一股北森,同樣連年巨額虧損。在這只已經被云折騰得精疲力盡的金蝶面前,HR SaaS是機會,更是挑戰。

金蝶的求生正是中國傳統軟件廠商在云時代下轉型的縮影。

正如當年輝煌時刻下的萬眾矚目,渴望追隨金蝶身后的傳統軟件廠商們,紛紛投來熾熱的目光,當下它們也都在拭目以待這位行業老大哥,在云時代還能否率先破繭重來。

去年,徐少春表示金蝶進入云轉型深水區,此刻入局HR SaaS,金蝶究竟是抓住了救生圈還是會陷入另一個漩渦?

云化之困

金蝶當年在軟件廠商中有多如魚得水,如今在SaaS廠商中就有多如坐針氈。

這種別扭來自于云化程度的提高,不僅沒能拯救虧損的金蝶,反而拖累利潤,“錢途”陷入了迷局。

八年前,一向果斷的徐少春在發布會上,一錘砸掉了服務器,宣布成立ERP云服務事業部。自此之后,金蝶全力向云轉型。

資源的傾斜效果顯而易見。2019年,云業務占金蝶營收的39.5%,2021年,金蝶云實現收入27.58億元,占比66.1%。

盡管出身于傳統軟件廠商,本身積累有客戶資源,但如何讓客戶們“自愿”選擇云服務,在當下而言并非易事。因此,金蝶選擇自斷后路,主動停止銷售部分企業資源管理軟件產品,推動原來使用軟件產品的客戶往云端轉移。一邊不斷加大云服務業務的比重,一邊不斷拋下傳統的ERP及其他業務,頗有破釜沉舟之態勢。

單從收入結構來看,金蝶云化的確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云業務在營收占比中也成了核心支柱。這對迫切想要脫下軟件廠商標簽的金蝶來說,好似破繭在望。

但與此同時也意味著云業務能否造血,將直接影響金蝶的盈利能力。而當前,與不斷提升的戰略地位背道而馳的是,隨著云業務比重的加大,金蝶的營收深受其累。

2021年,金蝶營收同比增長24.4%至41.7億元,但虧損金額仍達3.02億元,其中金蝶夢寐以求的云業務經營虧損達6.95億元,而反觀一直想拋下的傳統ERP業務倒實現了盈利。由此可見,云業務既是金蝶營收增長的推手,也是其虧損的元兇。

金蝶解釋稱,經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持續發展云訂閱服務,以及加大金蝶云·蒼穹和金蝶云·星瀚等云產品的研發投入所致。2021年,金蝶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0.4%。然而事實上,虧損的原因除了研發投入開支大,更重要的是金蝶背后不穩定的客戶結構。

金蝶云業務平臺按客戶類型主要分為:面向大型企業的金蝶云·蒼穹、面向中型企業的金蝶云·星空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金蝶云·星辰。

2021年,金蝶云業務總收入為27.58億元,其中蒼穹和星空兩個平臺實現營收分別為3.85億元,14.18億元。三個平臺簽約客戶分別為551家,2.54萬家和1.1萬家。盡管金蝶表示正在推進大客戶戰略,但從目前的營收和客戶數量來看,中小微企業仍是云業務收入的貢獻主力。

在中小微企業客戶規模可觀的背后,其可持續性卻讓人擔憂。中小企業本身生命周期較短,相關數據統計,國內中小企業平均生命周期在2-3年。加之客單價較低,且中小企業付費意愿偏弱。因此,加大營銷力度成了金蝶的主要殺手锏,這也導致其近幾年的銷售費率一直高居四五成。對本就虧損的金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套用SaaS領域的經典盈利公式,公司利潤=客戶數目*(客戶價值-獲客成本)-研發成本,在獲客成本和研發成本較為剛性的情況下,低用戶價值和低留存率就意味著持續的虧損。

為了更好地集中炮火攻堅云轉型,金蝶不斷加大投入,又砍下了毛利率高的ERP業務。一邊無法節流,一邊開源有限,虧損并不意外。

然而,隔壁同樣從傳統軟件轉型的用友在云化的路上已實現盈利,金蝶的壓力可想而知。

深水區的救生圈?

“希望未來,金蝶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在市場上能夠像我們在財務領域一樣,獲得領先地位。”對于前不久推出的HR SaaS產品——金蝶云·星瀚人力云,徐少春可謂是寄予了厚望。

對金蝶來說,當下云業務拖累利潤,若想找到新的增長點,HR SaaS或許是條捷徑。財務和人力資源同為企業管理的基本要素,俗話說“人財不分家”。

不過,盡管HR SaaS賽道門檻看似較低,實則馬太效應明顯,競爭壓力不比財務SaaS賽道小。

目前國內HR SaaS行業代表的商業模式主要可分為兩類:一是一體化模塊,二是單一模塊。以北森和肯耐珂薩為代表的一體化HR SaaS廠商功能齊全,發展勢頭迅猛;而單一模塊廠商則以垂直行業的經驗為優勢。

金蝶若成為單一模塊廠商,最大優勢便是在財稅賽道的多年積累,但在擁有更多垂直經驗的HR SaaS廠商們面前,壁壘仍不明顯。

有接近金蝶的人士向「科技新知」表示,金蝶此次發布的星瀚人力云最終是為了做成一體化HR SaaS平臺。若真如此,前不久上市的“HR SaaS第一股”北森和肯耐珂薩便是金蝶最大的對手。

北森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的客戶群體已經涵蓋科技、房地產、金融服務以及汽車等制造行業的絕大部分前十企業,《財富》中國500強中有近70%是公司的客戶。

本身大企業粘性較高,據IDC報告自2016年至今,北森連續五年位列中國HR SaaS市場占有率第一。金蝶想要虎口奪食,恐怕難上加難。

與當前金蝶云業務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客戶結構不同的是,或許是吃了此前用友在財稅方面搶占大型客戶的虧,此次星瀚人力云直接將野心寄予在了大型和超大型企業身上。但這樣是否就能彌補遺憾呢?

金蝶自身在云轉型的路上,就因中小微企業占比過高,而大企業增長見頂,導致客戶粘性較差且客單價低。而此次金蝶直接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了大型企業、超大型企業這一個籃子里,看似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但本質上的客戶結構仍然具有風險性。

雖然大型客戶壽命較長,粘性強,但大公司傾向于定制化,對平臺的商業化進程而言,意味著模型復用率低、成本高,哪怕北森也未敢全部押注在大型企業身上。

而金蝶介紹稱,在這款HR SaaS產品的構建過程中,吸收的是與華為合作項目中的場景與實踐。這又能否代表金蝶已經擁有了滿足其他高定制化客戶的能力?仍值得探討。

此次進軍HR SaaS,金蝶基于金蝶云·蒼穹,在自身積累的SaaS平臺客戶資源上,開拓出新的業務。但本身開展數年的云業務仍在虧損,營銷和研發投入又必不可少,金蝶還未摸出盈利之道,當下又邁入虧損為常態的HR SaaS賽道,是求真增長,還是只占個坑位?

在云業務盈利上岸之前,恐怕星瀚人力云難以撐得起金蝶“在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市場上獲得領先地位”的期望,也無力成為深水區的那個救生圈。

基因枷鎖

以用友、金蝶為首的傳統軟件出身,和新型HR SaaS廠商們,同樣落子HR SaaS賽道,在業務落地上的差異直接透露出兩種基因的不同。

有從傳統軟件起家轉型SaaS的業內人士表示:“傳統軟件和 SaaS 是兩門完全不同的生意。由 A 到 B 的差異,不啻于原本造車的開始賣地圖。”

傳統廠商在轉型做SaaS過程中,云業務占比不斷加大,在落地層面仍深受原有基因困擾。盡管金蝶和用友在e-HR時代就布局了HR數字化業務,但相比出身于云的新型HR SaaS玩家們,并非是缺乏互聯網基因,而是由于早年的軟件基因過于強大,有著更多的枷鎖需要破除。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在對SaaS模式的理解和商業化能力上,傳統的企業軟件公司甚至不如SaaS創業公司,當前很多老牌廠商都是按軟件模式去運作SaaS。

在HR管理經驗方面,金蝶和用友并非一張白紙。

21世紀初,金蝶和用友已布局e-HR業務。在落地邏輯上,傳統的e-HR注重站在B端需求的角度進行管理和設計,而當下的HR SaaS則繞不開C端員工體驗的重心。在e-HR時代養成的思維強調工具化,傳統廠商易受早期B端拍板的路徑依賴,缺乏對C端需求的了解和靈活性。

在模式上,與當前訂閱模式的HR SaaS不同,e-HR業務遵循的是安裝部署模式,本質上根植于軟件形態。后者一次性的“買斷費+維護費”也讓e-HR業務更側重產品,而非服務。在銷售模式上,若想做好SaaS,傳統廠商的思維模式也要從賣產品轉變到賣服務。

用友踏入HR SaaS賽道較金蝶稍早一步。相比虧損的金蝶,用友已拿出了盈利的成績。按理來說,憑借已經盈利的財稅業務,加上早年在e-HR時代的經驗,應該是錦上添花,但在HR SaaS領域,無論是一體化模塊還是垂直模塊,很難看到用友的名字。

究其原因,傳統廠商的基因或許是在HR SaaS落地中的枷鎖。

在業績電話會上,徐少春表示,希望到2023年,用云訂閱模式再造一個金蝶。一年的倒計時已開啟,金蝶此輪蝶變還能否延續歷史上的轉型輝煌?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恐怕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

經緯合伙人David Skok曾受邀去北森交流時,有人問道:“如果用友、金蝶這類轉型SaaS,我們怎么辦?”

David彼時回答:“在美國,傳統軟件轉型SaaS沒有成功的,最終只能走收購這條路。當然,中國情況可能會不太一樣。”

當前用友和金蝶也是市場上傳統軟件離云最近的兩位玩家,能否破開枷鎖,備受市場期待。或許金蝶也一直在想:“云海無邊,何處是岸?”

現實卻是云海無涯,眼下唯有苦來作舟。

參考資料:

節點財經《六看金蝶:市值暴漲24倍的行業巨頭,為何遭遇中年危機?》

艾瑞咨詢《2021年中國HR SaaS行業研究報告》

ToB行業頭條《先易后難還是先難后易,HRSaaS廠商該如何選擇?》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尔津县| 奉节县| 忻城县| 渑池县| 德令哈市| 深圳市| 周至县| 遂宁市| 镇宁| 赤壁市| 黑山县| 修武县| 浪卡子县| 海阳市| 井陉县| 修文县| 黔西| 察雅县| 怀仁县| 屏南县| 平度市| 金乡县| 榕江县| 通道| 蒙自县| 盐边县| 诸城市| 天祝| 桓仁| 蒲城县| 福泉市| 信丰县| 林西县| 陕西省| 新沂市| 闻喜县| 张家界市| 阳江市| 南投县| 龙川县|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