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媛 顧樂曉
編輯|陳臣
“電動”轉向柱改“手動”、補裝方案被代金券替換,2022年5月13日,已持續十多天的保時捷車主投訴事件仍未結束。截至目前,除4月30日的《保時捷中國致車主的一封信》外,保時捷中國尚未發布進一步的回應公告。對于保時捷而言,中國市場真的重要嗎?
每年全球1/3的保時捷交付到中國,連續7年成最大單一市場
界面數據統計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保時捷母公司)歷年財報后發現,自2016財年起,保時捷每年的“交付主場”都在亞太地區。截至2021財年,亞太地區保時捷交付量占比已超40%,連續5個財年居首位。
具體到中國市場,2013財年-2020財年,交付到中國市場的保時捷由近4萬臺增長至近9萬臺,8個財年累計增長140.5%。這其中,2015財年,中國市場保時捷交付量達到約5.8萬臺,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并在隨后的7年間,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那么,近9萬臺交付量處在何種水平?從全球占比來看,近9萬臺的交付量占到全球總交付量的約33%。也就是說每年全球約1/3的保時捷都交付到了中國。
中國與保時捷的“淵源”可追溯至2001年。當年,保時捷第一家門店在北京開業。11年后(2012年),在中國市場,保時捷門店數量已達到40家以上。
也正是自2012年起,保時捷中國門店擴張“提速”。據界面數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如果將2012年6月3日-2017年11月作為一個周期,粗略估算5年間保時捷門店數量累計增長了138.1%。
截至目前,據保時捷中國官網,保時捷在中國的經銷商已累計有138個。分城市來看,界面數據在保時捷官網“查找經銷商”頁面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關鍵詞分別進行檢索后發現,4個一線城市中,深圳共計檢索出10家保時捷中心(含5家香港保時捷中心),廣州檢索出6家(含2家佛山保時捷中心),北京、上海分別檢索出5家。
作為第二大市場的美國,和中國市場差距有多大?
從交付量來看,據界面數據統計,2014財年,美國市場保時捷的交付量約為4.7萬臺,中國以約4.69萬臺緊隨其后。1年后,中國市場反超美國,在交付量上有約12%的“優勢”。在2016財年,中國市場交付“優勢”進一步擴大,先于美國市場突破6萬臺。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僅在2014財年-2016財年明確披露了美國市場保時捷年交付量。
從交付增速來看,在2015財年之前,中國市場交付量增速遠超美國市場。自2016財年起,中國市場、美國市場(北美市場)交付增速差距逐漸縮小。在2021財年,美國交付增速達到22.2%,反超中國(7.5%)。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在2017財年-2019財年中僅披露北美市場保時捷交付量增速。
近兩年全球召回超40次,中國占3成多
界面數據在中國國家質量監督網站上,以“保時捷”作為標題檢索詞進行查詢后發現,近兩年全球范圍內,中國、美國、歐盟等8個國家、國際組織至少發布43次含保時捷車輛的召回通告。其中,涉Cayenne車型最多,有約4成以上。其次是Taycan,有近2成。
分國家來看,作為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中國,發布召回通告次數最多,有約14次,占到全球的約3成,累計涉約13.3萬輛保時捷。其次是韓國,有10次,涉約9000輛。在美國,累計召回4次,涉約8.4萬輛。
分車輛問題來看,納入統計的43次召回通告,涉“螺栓、螺紋接頭、螺釘、螺紋”問題最多,有近2成。其次是燃油管路問題,占到近14%。
分具體原因來看,界面數據在對上述公告進行文本分析、歸類后發現,在有原因公布的39份召回通告中,“制造問題”最多,占到4成以上。其次是安裝、檢查問題,有近3成。在涉“制造問題”的召回通告中,有7份明確問題出在供應商制造、生產上。
保時捷正在布一盤歐洲最大的“資本局”
2022年2月,保時捷母公司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發布聲明稱,大眾汽車和保時捷控股董事會已達成框架協議,明確保時捷將會獨立上市。
據界面數據統計,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財報顯示,截至2021財年,包含金融服務在內,保時捷營業收入約為331.38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432.1億元),同比2020財年上漲15.48%。營業收入突破300億歐元,在保時捷歷史上是首次。
從利潤情況來看,2013財年-2021財年,保時捷含金融服務的特殊項目前營業利潤由約26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183.58億元)增長至約52.86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373.6億元),9個財年累計增長了104.96%。
據此前華爾街方面預計,如果保時捷獨立上市成功,其估值范圍約為600億-85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4236.96億元-6002.36億元),可能成為歐洲最大的IPO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