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府財經
即使在2022年光伏企業普遍的投資風潮中,東方日升(300118.SZ)仍然顯得奪目。
5月9日,公司宣布,將向雙良節能(600481.SH)長期采購硅片,預計協議金額約為3年總計142.27億元。此前,為了補充異質結電池組件產線資金,東方日升還計劃定增募集資金50億元。
天府財經網注意到,由于在2020年和2021年業績下滑明顯,連續2年扣非凈利潤虧損,東方日升卻在2022年接連亮出大手筆舉措,這很難不讓人將其視為一場豪賭。
那么,隨著光伏行業產能過剩、資產透支的風險逐漸顯現,東方日升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能夠全身而退嗎?
01、在原料漲價潮中受煎熬
東方日升主要從事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光伏獨立供電系統、太陽能電池片、組件等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據2021年財報披露數據,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業務占總營收的70.15%,占據主導地位。其他板塊還包括光伏電池封裝膠膜等,不過隨著出售子公司江蘇斯威克股權,這部分業務逐漸剝離。
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8.31億元,同比增長17.2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0.42億元,同比下降125.59%;實現扣非凈利潤-6.47億元,這也是公司十余年以來虧損最嚴重的一次,且2020-2021年連續為負,兩年合計虧損7.82億元。
分季度來看,1-4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逐季上漲,分別為38.54億元、44.84億元、46.50億元和58.42億元,但是經營虧損卻呈擴大態勢,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65億元、-2.63億元、-0.33億元和-4.1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東方日升主業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毛利率很低,2021年僅為1.13%,比上年減少7.97個百分點,這也是2021年出現虧損的重要原因。公司整體毛利率為6.61%。
據2021年年報分析,利潤下滑、毛利薄弱的主要原因包括:
由于上游原材料特別是硅料、硅片等價格持續上漲,而公司組件訂單銷售價格提前簽訂且組件銷售價格的增長速度緩于上游原材料,造成組件銷售毛利較薄,公司組件產能不能完全釋放;
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物流成本上漲,特別是海外運費增長,公司的運輸成本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等。
相較2021年年報表現,東方日升今年一季度的情況明顯好轉。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14億元,同比增長40.46%;實現凈利潤2.13億元,同比增長280.59%。不過主要是依靠主業以外的硅料產能貢獻利潤。
另外,一季度末,東方日升交易性金融資產為7446.88萬元,與年初相比減少6252.91萬元,同比減少45.64%,主要系本期持有的中信博(688408.SHSH)股價波動較大,報告期末公允價值較期初下降所致。
今年以來,中信博股價一路下滑,年內降幅一度超70%。
02、產能加碼效果待驗證
天府財經網注意到,從去年6月開始,東方日升接連售賣旗下資產,剝離膠膜、光伏發電等非核心業務,以回籠資金。
2021年6月,公司出售江蘇九九久科技有限公司12.76%股權,收獲3.55億元;
又轉讓寧海新電電力開發有限公司、五蓮京科光伏發電有限公司、銅鼓縣銅升電力開發公司100%股權,籌措5.79億元;
8月,公司轉讓斯威克50%的股權,共籌措資金18億元。
10月,公司轉讓高郵振興、江蘇新電、芮城寶升、神木神光100%股權,共籌措資金7.58億元。
資產出售后,東方日升選擇大舉擴建異質結(HJT)高效電池組件產線。目前公司擁有電池片產能12GW,組件產能19GW,電池片自給率達到63%。據悉,公司還在積極推進馬來西亞3GW電池組件和義烏二期5GW電池組件建設,新建產能將在2022年爬坡生產。
天府財經網向業內人士了解到,HJT電池有較高的光電轉化效率,但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研發與擴產,不過東方日升售賣資產已經告一段落,預計今年的現金流將持續承壓。
從一季報來看,東方日升在投資與籌資活動的現金流上分別流出0.52億元、1.48億元。同時,HJT電池還處于量產爆發的前夜,在推廣道路上不確定性因素較強。
而為了滿足資金缺口,東方日升2022年1月披露了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50億元,用于5GW 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10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全球高效光伏研發中心項目等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2月,同樣是為了推進異質結電池組件項目,東方日升發行33億元可轉債卻以失敗告終,這也是A股市場30年來可轉換債券發行后終止的首例。
當前,面對原輔料供需失衡、價格飆升和組件利潤變薄的市場行情,飽受卡脖子煎熬的光伏組件企業,紛紛將戰略重點移至提高自身垂直一體化的程度上來,開啟了大規模以組件產能為目標、補足產業鏈缺口的垂直一體化進程。例如,東方日升日前向雙良節能采購的硅料方面,由于國內資本大幅涌入,正有大量產能待釋放。
東方日升的一系列加碼,究竟是審慎決策,還是跟風投資?尚需業績結果來驗證,天府財經網將會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