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5月1日起,《新職業教育法》施行。新職業教育法強調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并提及國家對深度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金融、財政、土地等支持、稅費優惠等激勵。
華泰證券評論稱,學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受益明顯,社會類培訓機構亦受益于職業教育政策的鼓勵。
目前,A股市場已有多家企業開始參與舉辦學歷職業教育,包括新東方、好未來、高途等K12教育巨頭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均宣布進軍職業教育。然而現實看來,在這個朝陽賽道中更多的卻是冷暖自知。
近日,開元教育(300338.SZ)發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去年全年實現營收9.3億元,同比增長9.49%;歸母凈利潤虧損4.61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66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4.74億元,上年同期虧損7.6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其連續虧損的第三年。
隨后,開元教育2022年第一季度報告也公布,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7億元,同比下滑22.0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5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可見, 背靠職業教育風口趨勢,又一門心思專注職教的開元教育,還真不一定能享受到紅利。
虧損成常態
對于2021年業績營收增長的原因,開元教育財報中稱,受疫情影響,教育業務排課與交付進度延緩,期末教育業務學員預收款同比增加28%。
可以說,營收增長并不是由業務發展所帶來的。《每日財報》發現,報告期內,公司還停止了自學考試輔導業務,導致業務規模有所下降,所以其營收情況依然算不上樂觀。事實上,若與2019年14.89億元相比,公司2021年營收下降近40%,甚至還未恢復到5年前的水平。
雖然,開元教育將虧損的原因部分歸咎于疫情,但是其此前財務數據也并不是“蒸蒸日上”。因為在2019年,公司便已開始虧損。數據顯示,2019年開元教育凈利潤為虧損6.35億元,2020年繼續擴大虧損,當年虧損達7.66億元,至2021年三年已累計虧損達18.62億元。

此外,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開元教育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分別為5.08億元、3.42億元,而期內營收才9.3億元,光這兩項支出就占營收超九成。因此,營收平平、持續虧損和成本高昂,讓開元教育的現金流備受考驗。2021年開元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736.65萬元,上年同期為-7616.86萬元。
并未“有效應對”
開元教育的前身是開元股份,主營業務為煤質檢測儀器設備。2016年,教育概念熱火,公司開始向職業教育轉型,相繼收購了多家教育類公司。在收購過程中,江勇、江勝兄弟的教育資產成功實現變相借殼上市。2019年9月,江勇正式上位,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公司更名為開元教育。
在2018年,開源股份曾公開表示,下一個五到十年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黃金時期。“我們的目標是想成為職教領域里的新東方,成為國內第一梯隊的職教運營集團。”如今,黃金期來臨,但立志做“職教領域新東方”的開元教育卻并沒有“突進勢頭”。
其實,就整個行業來看,雖然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版圖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但市場表現卻始終不溫不火。在近年一系列政策利好下,家底雄厚的K12頭部企業一夜間成為傳統職教上市企業的直接競爭對手,急劇加速了市場優勝劣汰的進程。而對于老牌職業教育上市企業來說,雙減帶來了機遇,卻也造成了內卷。
具體來看,去年7月好未來發布輕舟品牌,宣布進軍成人職業教育領域。9月,新東方宣布未來將拓展計算機等級考試、司法考試等培訓業務。同時高途也宣布,將著重發力素質教育和成人教育,探索職業教育和智能數字產品。而作業幫則推出專注成人教育領域的獨立品牌“不凡課堂”……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注冊1.25萬家“職業培訓”相關企業,其中狀態為“存續、在業”的有9086家。
面對如此行業環境,開元教育此前也表示,隨著國家投入加大和消費升級,職業教育將吸引更多的產業投資。雖然公司已立足行業多年,但如果不能有效應對,也將會對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所以顯然,從過去幾份年報業績來看,其并未“有效應對”。
競爭力不強勁
《每日財報》發現,面對龐大的市場規模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開元教育在經營管理上似乎優勢不大。
因為俗話說,教育質量重在教師質量。截至2021年,開元教育銷售人員的數量遠高于技術人員,而且員工的學歷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其中大專及以下的員工占比近50%,研究生及碩士占比竟不足百分之一。反觀同類企業,中公教育的專職師資和研發人員共計占總員工數額將近半數。
師資力量直接決定職業教育的成敗,自然也決定著教育類上市公司的命運。與學科類培訓相比,職業教育培訓顯然要困難得多。而至于考研考公留學培訓,對教師質量的要求就更高了。
此外,自2019年以來,開元教育的研發費用持續下降。2021年其研發費用僅為0.7億元,同比下降7.07%。和動輒數億的銷售費用相比,研發投入還遠遠不夠,“重營銷,輕研發”的標簽無法摘去。
對于產品端,開元教育旗下雖然涵蓋金融、醫學、設計等80多個產品品類,但這也為公司品牌發展和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媒體曾表示,開元教育精品師資團隊僅占公司總人數約16%,這或不足以完全支撐如此多的品類,產品質量有待考證。
總而言之,密集的政策頒布,預示著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將迎來春天。雖然有很多新轉型公司,但存量市場已出現多家巨頭,未來的市場格局也將逐漸清晰。這便意味著,留給各項經營數據“不及當年”的開元教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