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犀牛娛樂 小福
編輯|樸芳
從定級分賬到時長分賬,大刀闊斧轉變網絡電影商業模式的愛奇藝,終于迎來了第一個“考核期”。
如今一個月期滿,愛奇藝網絡電影分賬情況究竟有了哪些變化?
分賬新規首輪考核
由于愛奇藝目前還未更新月度分賬榜單,我們根據貓眼專業版公開數據大致梳理了愛奇藝網絡電影4月的票房分賬前十名情況。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注:“*”影片為多平臺拼播影片,《長江妖姬》為3月31日上線,表格僅計入了該片在4月期間的票房數字)
愛奇藝網絡電影在4月的表現延續了今年3月的低迷態勢,無一部影片單平臺月分賬破千萬。
其中由鐘欣潼領銜主演的奇幻愛情網絡電影《青蛇:前緣》以792萬的累計分賬獲得了該月的分賬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她在去年主演的兩部網絡電影分賬也基本都在這一票房區間。
該月的愛奇藝分賬亞軍和季軍則由《蜀山傳:萬劍歸宗》《茅山天師》兩部影片分獲。這兩部影片皆為傳統題材的網絡電影,受眾群體、市場表現依舊穩定。
具體對比3月分賬情況,盡管4月冠軍影片的成績有微小下滑,但前三名影片的總票房基本還處于同一水平線。而在前十名總票房產出方面,4月為3639.6萬,較3月的3844.5萬又縮水了200萬左右。
要知道,在今年1月時,僅愛奇藝月榜前三名影片的單月票房總和就已經超越了這兩個數字。
總體來看,在采用新分賬模式后,愛奇藝網絡電影的4月票房波動并不明顯。
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在數據公開方面似乎出現了新的變化。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自4月1日起在愛奇藝上線的新網絡電影的累計觀影人次已經被隱去。
這確實更不利于我們直觀看出影片的市場表現。不過考慮到新分賬規則下“有效觀看次數”已經失去統計意義,愛奇藝或是出于這方面考量取消了這部分的數據公開。
拼播大勢,馬太效應
若把時間維度拉回去年同期和前年同期,這之間的差距就非常巨大了。
去年4月,愛奇藝僅《浴血無名川》一部影片的單月分賬就達到了2200萬+的水平,而2020年4月則有《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這部年度爆款,上線首月分賬多達2771.9萬。對比之下,已經連續兩個月無千萬量級新片的愛奇藝,上次見到2000萬量級的項目還是在年初。
不難發現,在進入今年以來,愛奇藝平臺單平臺分賬成績明顯落后前兩年,頭部項目票房縮水,年分賬超千萬項目數量走低——這自然不是因為商業模式改變所造成的新問題。
這一方面是由于今年上線網絡電影數量整體縮水,其中又有許多頭部網絡電影項目選擇多平臺拼播上線。在各平臺分攤了項目風險的同時,單平臺分賬票房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像在愛奇藝2022年榜中,進入票房前十的項目里拼播影片達到了3部。而愛優騰合計16部的2022年千萬量級新片中,拼播項目更有7部之多,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在頭部項目數量有限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影片都選擇拼播模式播出,久而久之,單平臺爆款的出現率必然會下降。
另一方面,4月上線的愛奇藝網絡電影明顯欠缺爆款項目也是事實,這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于整個行業性的馬太效應加劇,頭部網絡電影與其他電影之間的票房差距也在進一步拉大。
在今年年初,《張三豐》《老九門之青山海棠》《龍云鎮怪談》三部愛奇藝獨播網絡電影目前都達到了2000萬的票房量級。但來到3月、4月后愛奇藝連續兩個月缺失爆款項目,這才造成了持續性的整體票房縮水。
依賴頭部爆款撬動全平臺的現象也正在優酷、騰訊視頻上演。
如果橫向對比各平臺的4月分賬情況,愛奇藝的領跑勢頭依舊非常穩。上線項目最少、無新爆款項目涌現的優酷暫不贅述,騰訊視頻雖獲上線9天分賬1504.8萬的小爆款項目《東北告別天團》加持,但月榜單第二、三名僅有二三百萬票房體量。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愛奇藝新分賬模式對項目票房影響的可能性。只是要驗證這一觀點,我們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和足夠多的項目數據來佐證。
無“陣痛”,穩過渡?
總的來看,愛奇藝網絡電影商業模式的這輪變革暫時并沒有帶來較明顯的變化。我們此前預想中可能會出現的新一輪短暫“陣痛”似乎并未來臨,過渡十分平穩。
一方面,在提質減量的這兩年間,網絡電影行業早已經歷過多輪洗牌,如今能夠留在頭部市場的本身就已經是行業內的佼佼者。相對而言,這類項目的制作水準、內容品質都在不斷提高,而且在項目升級之后,頭部網絡電影的受眾群體范圍也得以拓寬。
對于這類影片而言,就像愛奇藝決定更新商業模式時所預見的那樣,按照觀看總時長分賬可能比定級分賬更能凸顯出這部分項目的優勢,新商業模式反而帶來了利好。
另一方面,或許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腰尾部項目,已經在新商業模式下淡出觀眾視線。在取消定級后,網絡電影在愛奇藝已經完全變成了觀眾“用腳投票”的陣地。失去了平臺的庇護,腰尾部項目也幾乎失去了僥幸取勝的全部可能,更難登上分賬榜單前列。
當然,在此之中被忽視的大多數“普通項目”,或許將成為下一個遭遇“淘汰”洗禮的群體。
進入今年以來,愛優騰上線影片的馬太效應愈發顯著,而這很有可能會在愛奇藝的分賬新規下繼續加劇。
在提質減量的大背景下,上線項目越少市場競爭就越激烈,而頭部公司和頭部項目強者愈強,將對市場帶來更積極的提振作用。與此相對的,競爭力有限的普通項目話語權則會繼續縮水。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是,一部網絡電影寥寥幾百萬的分賬票房數字,既難盈利,也不足以帶動整個大盤。
于觀眾來說,他們可以為那些更值得留下的好項目投出手中一票,獲得更佳的觀影體驗,這并不是一件壞事;而于創作端來說,這將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行業倒逼發展”。觀眾和平臺已經逐漸剝奪了他們原地踏步的機會,不進則退,接下來的日子必然會更加殘酷。
不過對于平臺來說,網絡電影顯然還處在它原本的發展軌道上。就像愛奇藝在4月的分賬表現,盡管沒有爆款誕生,但頭部項目仍然能夠穩扎穩打,在全新的商業模式下發揮出它應有的表現。愛奇藝也可以在“抽離”大規模項目補貼后喘上一口氣,真正把這塊蛋糕歸還給市場。
目前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信號。
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如果愛奇藝的新商業模式有效性能夠得到有效驗證,其他頭部平臺完全有可能緊隨其后,踏入商業模式變革的陣營中。
畢竟,在降本增效的大環境下,大家的訴求其實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