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彭新
5月12日,中芯國際發布一季度業績,其實現營收18.4億美元,同比增長66.9%,環比增長16.6%;凈利潤4.47億美元,同比增長181.5%,環比下降16.2%;第一季度毛利7.5億美元,同比增長200%,環比增長35.7%;毛利率為40.7%,2021年第四季度為35.0%,2021年第一季為22.7%。
中芯國際稱,業績增長主要是由于產品組合變化、價格調整及出貨量增加所致,其中毛利率超過指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公司將原定的部分工廠歲修延后;二是疫情對天津、深圳工廠的影響低于預期。
按應用類型看,一季度中芯國際28.7%的收入來自智能手機領域,智能家居、消費電子分別貢獻13.8%和23.1%,其他應用收入為34.4%。按地區劃分,中芯國際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營收占比升至68.4%;其他地區,北美洲營收占比為19.0%,歐洲及亞洲(不包括中國內地及中國香港)為12.6%。本次財報中芯國際未披露各個制程營收占比情況。
中芯國際管理層稱,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國際局部沖突等事件給全球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因素,在消費電子需求疲軟的同時,新能源汽車、顯示面板和工業領域的需求增長,導致半導體制造產能結構性緊缺在短期內加劇。得益于公司過去半年的規劃部署,圍繞市場缺口,進一步加強與全球客戶、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及早進行了產能分配優化調整,并有序推動產能建設。
中芯國際未披露上海工廠產能受影響狀況。作為全國半導體重鎮,已經持續一個多月的上海疫情牽動著芯片產業鏈上下游。目前在芯片生產環節,中芯國際和和華虹半導體的上海晶圓代工廠大多以閉環管理形式保持運轉。國金證券研報顯示,上海半導體廠的原材料目前仍在使用庫存,包括大硅片、化學品和特殊氣體等,半成品和成品的出貨轉運并不穩定。如果封城持續數月,晶圓代工廠和封測廠將因缺料而減少產能。
中芯國際稱,第二季度由于部分工廠的歲修延至當季,加上疫情對上海工廠產能利用率的短期影響,預計銷售收入環比增長1%-3%,毛利率在37%到39%。
受益于2020年下半年持續至今的“缺芯”和自身良好的擴產節奏,中芯國際業績不斷創下新高。中芯國際預計基于公司上半年的成長預期,隨著產能逐步釋放,若外部條件無重大不利變化,今年全年銷售收入增速會好于代工行業平均值,公司毛利率會好于年初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