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查沁君
“2021年公司業績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我們倍感壓力和慚愧,并進行了全面深刻的復盤與反思。”
5月11日下午,中公教育(002607.SZ)董事長李永新在2021年度業績線上說明會上表示,并就業務發展、市場趨勢等回應個人投資者的線上提問。
中公教育2021年營收69.12億元,同比下降38.3%;凈虧損23.695億元,2020年凈利潤23.04億元。
針對去年的巨額虧損,李永新解釋,2021年教培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受疫情沖擊和經濟影響,人才招錄培訓行業出現考試周期性波動、需求收縮、學員參培意愿減弱等現象,行業呈現整體收縮跡象。疊加疫情影響,該公司20多個省份的直營網點和學習中心階段性關停。
“今年面臨遠超往年的復雜情況,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優勢地位未受影響,今年經營提振計劃在一季度順利開展。”李永新表示,“雖然就業服務市場景氣度不減,但我們也看到疫情對企業業務開展的短期沖擊,和一定的不可預見性,我們將審慎穩健經營。”
中公教育稱,未來業務發展仍聚焦職業教育,在兼顧人才招錄培訓、學歷提升等傳統業務的同時,也在探索職業教育新業務。
該公司目前已成立職教事業部,協同政府、企業、高校三方,探索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融媒體、數字文創、智能制造、智能航空等方向,培訓培養高技能人才。
中公教育主要以共建產業學院、共建專業和訂單式培養等方式與高校共同培育人才,目前已與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山東等地的本科、中高職院校建立合作。
通過為企業開設互聯網、職場效能、金融、國學黨政、北大學堂、企業管理等六大學堂,提升企業在職人群的通用職業素質。
備受關注的還有公司股價。中公教育的股價在2020年末創下43元/股的高點后,便一路陰跌。截至5月12日收盤,中公教育報4.68元/股,總市值288.63億元。
“股價波動我們感同身受。二級市場股價受國內外宏觀微觀經濟形勢、國際形勢、企業情況、投資者情緒等諸多因素影響而波動。”李永新稱。
有個人投資者質疑,中公教育大股東近一年來不停質押股份,去年高位質押的股票是否有部分已經觸及警戒線和平倉線?今年末將要到期的質押股份有無充足的資金進行贖回?
李永新回復稱,公司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除存在質押情形外,不存在其他被凍結、拍賣或設定信托的情況。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資信狀況良好,具備相應的資金償還能力,不存在平倉或被強制過戶風險,股份質押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雙減”之下,不少K12教育公司轉型職業教育。當被問及是否對中公教育的市場占有率產生一定沖擊時,“其他教培機構的轉型加入,雖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競爭,”李永新稱,但并未發現其市場占有率明顯下滑。
李永新認為,支持中公教育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并未發生改變。包括集群式專職專業研發體系、垂直一體化管理形成的快速響應體系、多品類的綜合職業就業培訓服務體系、數字化經營理念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投入等。
中公教育表示,2022年將積極整改過去一年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啟動新一年度的經營提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