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牛鈺
近期股價多次漲停的中交地產(000736.SZ),否認了現金流壓力。
5月12日晚間,中交地產就近期網傳“關于2022年5月份金融機構到期借款無法償還的報告”內容作出回應,稱公司目前現金流正常,融資渠道暢通,能夠保證到期債務償還。
公告稱,中交地產在2022年5月末到期的金融機構債務合計約24.4億元。根據其已披露的一季報,截止今年3月31日,貨幣資金余額為173.99億元,短期債務166.65億元,現金短債比1.04,符合“三條紅線”對現金短債比大于1的要求,上述貨幣資金能夠覆蓋公司日常經營需要以及償還金融機構到期借款。
一個月前發布的年報和一季報中,中交地產的主營地產業務利潤下滑、財務狀況面臨壓力。其中2021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虧損達4.32億元。今年一季度末,其凈虧損為4154.41萬元。
但業績差甚至虧損,絲毫未影響到中交地產近期在A股市場屢屢逆勢飄紅的表現。
本周前三個交易日,中交地產累計漲幅達25.31%。自3月23日以來的31個交易日里,中交地產已收獲17個漲停板,股價從8.65元/股漲至29.26元/股,漲幅高達238.27%。
5月11日下午,在2021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中交地產董秘田玉利回應股價波動稱:“無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股票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宏觀經濟形勢、行業政策、資本市場氛圍、投資者心理預期等多個方面。”
除了股價的波動,投資者更為關注的則是中交地產的財務安全、盈利能力下滑、融資是否暢通等經營現狀。
對中交來說,央企背景有益于降低融資成本。另外,向大股東中交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借款,也是其融資的重要渠道,包括提供擔保或直接提供貸借款等方式。
投資者擔憂中交地產財務狀況并非空穴來風。截止去年底,中交地產凈負債率為217.7%,剔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為 82.0%,現金短債比為0.6倍,三條紅線全踩。
中交當時回應稱,將積極開展債券融資,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業務以及權益融資業務,同時加大銷售力度抓緊銷售回款。降低整體融資成本,進一步優化債務結構和相關指標。
據其在上交所公布的債券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到期的債務規模為609.83億,同比增長50%,其中應兌付債券為191.57億。而2021年底中交地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829.02億,能夠覆蓋今年到期債務。
中交地產負債的大幅增長,與其近兩年擴張拿地有關,有投資者提出,經營規模快速增長,但2021年度實現簽約銷售金額5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7%,為何未出現同步明顯增長。
中交回應稱,簽約銷售較土地投資存在一定的開發周期,2020年下半年獲取土地面積較大,在2021年銷售周期較短。且部分項目面積較大,需分期開發,銷售額貢獻將分布在近3-5年,同時 房地產銷售市場在2021年下半年明顯轉冷,受市場下滑及銷售周期影響,銷售額未實現與2020年投資增速同步增長。
除此之外,中交地產板塊表現增收不增利、利潤下滑等問題也收到投資者關注。
今年4月份,中交地產招募了前世茂副總裁劉輝擔任代建業務板塊總經理,并提出希望代建業務可以為公司的整體經營貢獻力量,積極探索拓寬融資渠道,快速落地導入新項目資源等。
除了自身經營方向、業績、債務、融資等問題,中交地產與信達多年的訴訟糾葛近期也備受關注。5月9日,中交地產公告了這則糾紛的最新進展。
簡單而言,2000年7年,中交地產與重慶路橋等三家公司合資成立了重慶長江竹業發展有限公司,隨后該公司因無法償還貸款,曾與信達重慶分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但2005年,該公司已被吊銷營業執照,無法清償債務。
于是信達重慶分公司選擇向幾個股東追債,于2020年以股東損害公司債權人利益責任糾紛為由,將當時長竹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宇鳴公司作為被告,將中交地產、重慶路橋作為連帶責任被告訴至重慶法院,一審結果為中交地產不用承擔連帶責任。
信達重慶分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再次上訴,今年的5月6日,中交地產收到重慶法院的判決書,涉及賠償金額僅3100萬元,由宇鳴公司承擔主要責任,但中交地產、重慶路橋就宇鳴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面對最新判決結果,中交地產并不服氣,認為終審判決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是不合理的,為維護上市公司合法權益,該公司擬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再審申請,確保上市公司正當權益不受到損害。
與信達這場可追溯至十幾年前的討債之路仍未落定,而中交地產如今與股價波動不太匹配的經營表現,盈利挑戰與債務壓力問題不小,找到穩健經營與規模擴張之間的平衡迫在眉睫。
受近兩天債務兌付風波影響,中交地產股價在5月12日跌停,當天收于26.33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