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刻商業 于沐
編輯 | 周燁
向來“佛系”的豆瓣,也開始“發狠”了。
近日,豆瓣最新上線防水軍控評功能,該功能將讓水軍無法通過集中點贊的方式引導影視劇短評區輿論。
“基于十幾年的反水軍經驗積累,豆瓣建立了系統、有效的反水軍機制,以保證豆瓣評分能始終中立地還原觀影大眾的平均看法。”豆瓣表示。
盡管豆瓣用戶量不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1年豆瓣APP平均月活躍用戶數量在1200萬左右,平均日活躍用戶數量在300萬左右,但豆瓣在書影音方面的影響力不弱于任何一家頭部平臺。
除了加強管控水軍,豆瓣也在大力整治小組,并于近期直接停運了豆瓣第一大組——鵝組。
要知道,豆瓣鵝組成立近11年,擁有近70萬組員,每天討論的信息甚至被營銷號搬運到其他平臺汲取流量。但如今,豆瓣為了保住自身內容氛圍,還是忍痛停運了鵝組。
從豆瓣近期整改小組、治理水軍的舉措來看,這些都是必要的行為。畢竟去年豆瓣因各種問題,合計被監管部門處罰了1000萬元人民幣。
經歷多次整改之后,阿北或許也明白只有重塑豆瓣,讓其回歸最初的內容氛圍,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豆瓣,也依舊會是許多人心中的精神角落。
1、豆瓣加強整治水軍
面對難以根除的水軍,豆瓣再次加強了整治措施。
4月29日,豆瓣上線防水軍控評功能,以此避免水軍通過在短評區“控評”來引導輿論和評分,保證豆瓣評分的中立性。
控評,即通過點贊好評、刪除或舉報差評等一系列方式,操控評論區的風向。主要出現在影視劇上映時,制作方或者參演明星的粉絲通過雇傭“水軍”進行刷好評,或競爭對手以及明星的黑粉刷差評,以此達到對影視劇宣傳或詆毀目的。
“隨著影視市場的蓬勃發展,水軍的行為也在不斷變化發展,當他們無法通過刷分來直接影響豆瓣評分時,開始轉向豆瓣短評區。”豆瓣提到。
據新京報報道,在各個平臺中豆瓣水軍價格偏高,一條顯示號(評論未被隱藏)短評可達15元,也有水軍組織承諾可以幫忙為剛開播的影視劇開分以及漲分,每漲0.1分最高達6000元,開分更是高達上萬元。
豆瓣上線了“防水軍控評功能”,主要針對的就是水軍發布的短評。
豆瓣表示,當影視條目的短評區集中出現大量具有爭議或明顯具有水軍特征的短評內容、且這些短評尚未被處理完畢時,此項功能就會開啟。
功能開啟后,短評區將采用特定的點贊策略與排序算法,隨機展示部分短評,使得水軍無法通過集中點贊的方式引導短評區輿論,如首頁全是五星好評或全是一星差評。
而在被水軍影響的影視劇短評區域頂部,也會出現警示標識,提醒用戶該影視劇短評情況異常,請大家謹慎參考。
按照正常短評展示規則,點贊數高的評論會出現在短評區頭部,水軍正是利用了這一規則,通過大量點贊的方式將某一短評推到短評區前方,以此影響未看觀眾對影視劇的預期。
如今,豆瓣隨機展示部分短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讓水軍集中刷量的方式失效了。而且豆瓣也表示,能在短評區展示的短評,并不代表它的評分能被計入有效評分,會綜合賬號使用情況判斷可信用戶,只有可信用戶的評分才會被采納。
綜合來看,防水軍控評功能的確會讓水軍刷量難度增大,但這不意味著水軍沒有辦法影響評分。
眾多明星粉絲應援組織會通過“養號刷分”的方式提高豆瓣賬號權重,等養到一定等級后再去發表評論。而專業刷分的水軍組織,則會高價購買正常用戶的豆瓣賬號,甚至是盜取用戶賬號后,再通過這些正常用戶的賬號進行刷分。
豆瓣為此只能先通過算法篩查,隨后清理非正常評分。
據豆瓣電影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豆瓣共清理非正常評分10707256條,移除違規短評200230條,處理違規帳號199667個,涉及數百個影視條目。
豆瓣與水軍斗了十幾年,一直試圖保證豆瓣評分能始終中立地還原觀影大眾的看法。這也是保住豆瓣自身內容氛圍的必要措施。
2、社區氛圍是豆瓣的立身之本
豆瓣不是唯一具有影視劇評分功能的平臺,甚至也不是第一次被質疑水軍影響評分體系,但時至今日豆瓣在影視劇評分的地位還是無可撼動。
從2005年豆瓣正式上線至今,歷經17年用戶對豆瓣依舊如此信任,根源在于豆瓣維持著平臺的內容氛圍。最新上線的防控評功能,也是豆瓣保住內容氛圍的方式之一,豆瓣也必須保住自己的內容氛圍不變。
除此之外,豆瓣也加強了對小組的管控。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豆瓣多次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飯圈”亂象治理專項行動的處罰公告》,共刪除違規和不良信息330807條,禁言違規賬號418個,解散或關停問題小組共62個。
一刻商業注意到,在4月14日,豆瓣發布最新一期“飯圈”亂象治理處罰公告中,豆瓣第一大組“豆瓣鵝組”被停用,這一次沒有說明停用時間,這意味著永久停用。
擁有近70萬組員的鵝組,已經成立11年,最初的目的是想讓每個人都能自由討論娛樂圈內任何一位明星的八卦信息。但從2015年開始,鵝組涌入大批流量明星粉絲后,老組員與新人之間的對立越發明顯,流量粉絲對偶像無節制的維護,與組內“打破偶像神話”的原則背道而馳。
明星團隊也有專業的工作人員潛伏在鵝組,監控自家藝人的消息。一旦發現黑帖,這些工作人員會立刻向豆瓣實名投訴,隨之豆瓣會進行刪帖處理。
據毒眸報道,某位藝人工作人員為了監控鵝組里自家藝人的輿情,花了600多元從熟人手上買了一個鵝組賬號。“沒辦法,鵝組越來越難進了。但在藝人團隊眼里,鵝組是頂流組,發帖還是得首選鵝組。”這位工作人員表示。
鵝組的影響力也輻射到了其他平臺。在微博搜索“八組”“鵝組”詞眼就能搜到大量相關營銷號,這些營銷號每天就是將八組的帖子搬運過去,從而收割巨大流量。
鵝組也曾屢次遭遇雪藏、停用,但沒過多久又放出來了,畢竟鵝組為豆瓣帶來的日活、流量與討論度都是實打實的,豆瓣也不想放棄這個第一大組。
但如今,為了保住內容氛圍,豆瓣還是狠下心來停用了鵝組。
豆瓣也在不斷加強平臺內容審核。5月10日,豆瓣發布《關于理性討論新冠疫情的重要提醒》,表示網絡上出現了使用“小陽人”“兩腳羊”“公羊”“母羊”等稱謂,調侃、侮辱甚至網暴新冠感染者的現象。豆瓣呼吁大家理性發言,對新冠感染者保有同理心,共同抵制使用污名化詞匯調侃甚至網暴新冠感染者的行為。
在此前MU5735航班失事事件中,豆瓣社區氛圍管理帳號“豆嬤嬤”也發布了呼吁用戶理性發言的公告,還為此清理發布事故不實消息、泄露他人隱私、營銷炒作、幸災樂禍調侃等不良信息96條,對5個違規帳號進行了禁言處置。
一切跡象都表明,豆瓣寧可“斷臂”也要保住內容氛圍,這也是豆瓣活下去的重要支柱。
3、阿北重塑豆瓣
2015年,阿北在《豆瓣電影評分八問》最后說道,“豆瓣一直是用戶的朋友,我們希望一直也是影視行業的朋友。我很想看到行業能一直健康地發展下去,相信一個滿懷誠意的、中立的評分服務對整個行業在結構上是長期有益的,也相信一個透明地傳達觀眾看法的地方對行業里個人的職業成長也有微薄但是長期的幫助。”
彼時,豆瓣同樣深陷水軍刷分的輿論漩渦中,阿北為此專門寫了篇文章詳細解釋了豆瓣電影評分計算方式,這一計算方式也被豆瓣沿用至今。
可經過這些年發展,水軍的團隊與技術手段也在不斷升級。
據澎湃新聞報道,在長期和黑灰產的對抗中,豆瓣工程師也明顯感覺到兩者的對抗規模提升了一個量級。從前,黑灰產的入侵方式是“幾人小團隊,通過小規模采購平臺賬號,人工手動操作”。但現在黑灰產可以做到一個幾人小團隊同時操作幾千、上萬賬號,直接將攻擊密度上升了一個量級。
甚至有些水軍采用“撞庫”和“DNS劫持”這兩種更高級的技術入侵形式,盜取大量用戶賬號。“黑灰產和平臺的對抗,已經從具體騙術上的博弈,變成了大數據、技術層面的攻防戰了。”豆瓣方面向澎湃新聞表示。
如此來看,豆瓣加強整治水軍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樣,豆瓣加強治理小組內的飯圈亂象、不當言論等問題,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畢竟,2021年豆瓣就因飯圈亂象等問題,被監管部門多次處罰,全年一共被處罰金1000多萬元。去年底,豆瓣從2021年12月2日0時-2021年12月17日0時期間,也暫停了小組回復功能的使用,并暫停小組精選頻道的內容更新。
屢次整改之下,阿北也不能坐視不管,必須要重塑豆瓣,讓其回到最初的精神角落。
當然,整改也會伴隨著陣痛。去年豆瓣多個小組被停用、雪藏、封禁后,不少流量小組開始搬遷到其他平臺。
一些社交平臺也開始挖角豆瓣小組組長,期望在自己平臺內建立一個“豆瓣小組”,如微博就發布“超話新星計劃”,招募要求“管理經驗”中注明,需要擁有“豆瓣組長”“貼吧吧主”等相關社區管理員身份,招募海報也原封不動照搬了豆瓣小組組名。
在聲勢浩大的“遷移”行動下,確實有不少用戶出走到其他平臺。
但好景不長,其他平臺既沒有豆瓣的內容氛圍,也沒有良好的運營能力。一段時間過后,不少出走的用戶還是在豆瓣小組功能恢復后回歸了豆瓣。
可見,豆瓣對用戶有著一定的黏性,其調性也是其他平臺無法模仿的。畢竟這些年想要取代豆瓣的平臺不斷冒出,但豆瓣依舊屹立不倒。
在一系列整改動作進行時,豆瓣也在繼續充盈文藝青年們的精神角落。
4月28日,歷史學家許倬云應豆瓣讀書邀請參與此次“答青年問”,在該活動中許倬云表示,“希望各位年輕的朋友們振作起來,奮發出年輕人該有的蓬勃生機和活力。要回歸生活的本身,打開自己的感受力,向生活世界的四周張望,這是生命力迸發的表現。”
或如許老所言,如今的豆瓣,也恰是在重塑中回歸平臺本身,重新迸發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