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虎財經 暮照
作為一家全球范圍內的巨頭,字節跳動被傳上市已經不下5次。
5月8日,字節跳動(香港)有限公司更名為抖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生效時間為2022年5月6日。
與此同時,字節跳動旗下其他數個公司也陸續更名為“抖音”。天眼查數據顯示,字節跳動有限公司更名為抖音有限公司。
這一動作,引人注目。
從“公司暫不具備上市條件,目前無上市計劃”,到“張一鳴已決定無限期擱置IPO計劃”,變成了如今的“不予置評”。
可以看出,對于上市傳聞字節有所松口。前不久CFO高準的上任,更進一步證實字節上市,并非空穴來風。
這家尚未上市的巨頭公司,如今一舉一動都引來重大關注。改名的另一邊,一個更大的謎底正在被揭開。
01 疑點一:以核心產品命名,字節倒退了?
字節母集團改名為抖音集團,很多人就疑惑了,為什么選擇以核心產品命名?
從改名這件事情來看,企業從原來以核心產品命名,變成一個象征著某種更廣闊未來的名稱,要么為了重塑品牌,要么為了重組業務。
比如,2015年谷歌正式更名為Alphabet,Alphabet也成為了谷歌的母公司,谷歌原先的Google X、Google Ventures等業務部門成為和谷歌并列的Alphabet子公司。
這是一次業務的重組,谷歌想向外界證明,谷歌不再只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旗下新興業務還包括了無人駕駛汽車、隱形眼鏡、智能溫控器、無人機送快遞、機器人等。
比如,2021年母集團Facebook改名為Meta,當時,創始人扎克伯格對外表示:“未來幾年,Facebook 將從一家社交公司改變成一家元宇宙公司。”
這是一次品牌重塑,同時意味著曾經的集團品牌“Facebook”,將和Instagram、WhatsAPP、Oculus等社交軟件同屬Meta旗下的子公司。
而字節跳動不同的是,從一個預示著更大野心的名字變回和核心業務同名。
一個看似“愚蠢”的決定,但實際上內有乾坤。
第一,抖音是字節國內最為人熟知的產品,其日活用戶數已經達到6億,它和今日頭條創造的營收占據了字節跳動國內收入的大部分。抖音傳播度更廣,也更為人熟知,取名抖音集團相當于獲得了一塊永久的廣告招牌,其后續的傳播效應不可估量。
再者,改名也能消除前集團品牌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二,頭條、西瓜、搜索、百科以及多個垂直服務業務早已被并入了抖音,堪稱抖音事業部。
2021年底,梁汝波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進行業務合并。他成立了六個業務事業部,即抖音、大力教育、飛書、火山引擎、朝夕光年和TikTok。
如今改名為抖音集團,如果上市也意味著其多個垂直服務領域有望一同“打包”登陸資本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火山引擎、朝夕光年、飛書也有望一并登陸資本市場。
天眼查顯示,更名后的抖音有限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游逸科技,持有朝夕光年100%股權;通過全資子公司潛龍在淵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火山引擎100%股權;通過幸運創跡持有北京飛書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此外,知識服務領域子公司量子躍動、大健康領域的小荷健康也在抖音有限公司旗下。
這也意味著,字節國內業務通過打包的方式,可以提高籌資總額。
第三,改名也側面告訴了資本市場,即便是上市,那也只是國內業務上市,“海外版抖音” TikTok屆時將會獨立上市。
字節跳動2021年全年收入得以實現增長,主要得益于中國電商業務和海外TikTok的快速發展。
一直以來,TikTok都被看作是與Facebook對抗的重磅武器,是集團最為重要的戰略方向,不會輕易和其他業務打包上市。
這一改名,字節相當于做了澄清,避免造成誤會。一舉三得,想必也是經過了審慎的思考。
02 疑點二:抖音集團在美國還是香港上市?
改名動作背后,相信結果已經昭然若揭,字節上市是必然。
那么問題又來了,字節最后會在美國上市還是香港上市?
有人認為,字節從成立第一天開始,拿的就全部是美元基金的融資,陪跑了十年,不退出就只是紙面收益,可如果退出那只能在美股退,才能保證拿回的是美金。
伯虎財經覺得,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更大。
首先是上市監管和合規性問題很難解決,字節跳動這一體量的公司最大的處理難點還是在于中國實體與美國實體關系的梳理,相應的監管申報等問題。
中美關系的僵持,至少需要1-2年的緩和期,那也意味著如果在美上市,還要再等幾年。
再者,抖音和Tik Tok未來存在同業競爭的沖突,雖然劃定了不同區域,但應用的基礎是同一套系統,美國上市的可能性不大。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有行業人士甚至評價,“字節的上市將是史上最難的deal,甚至沒有之一…”
但也不是無解,香港上市流程雖然繁瑣但不復雜,比如京東、B站、知乎、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均在港交所雙重上市,而名創優品、貝殼也在今年申請了在港交所二次上市。
在美股市場日益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在港上市成為必然選項。
但雞肋的是,當前港股互聯網股的估值很低,我們可以參考下“短視頻第一股”快手,市值已經從上市時的數萬億下跌到2500億港元,且依然處在最低估值水平附近。
抖音單獨上市,應該會比快手高一點,但具體估值也不好估計,即使相當于兩個快手,現階段也就5000億市值,而原始投資人的期待值可能更高。
當前資本市場的估值達不到抖音原始投資人的預期估值,為什么字節還要選擇在此時籌備上市?
03 疑點三:抖音上市,或為TikTok輸血?
對于字節來說,重啟上市計劃勢在必行。成立十年的字節跳動儼然成為一頭龐然大物不假,但多年數次融資下來,字節背后也林立著亟待退出的投資者。
曾經,周鴻祎和新浪就選擇了早早下車。
重啟上市的背后,是字節的流量焦慮,如今增長放緩,流量的獲取沒有那么容易了。
2020年9月,抖音宣布日活破6億,穩坐“流量王者”的席位。增長總有盡頭,幾年的高速增長后,抖音迎來了流量的天花板。
亮出6億日活的成績后,抖音沒有再創新高。據可查數據,2021年一季度,抖音的成績單仍保持6億。
這意味著,在國內短視頻市場,用戶時長和單用戶價值正在取代用戶體量。除了市場增長放緩之外,抖音還要注意兩個不利信號。
第一是和字節其他產品的用戶重合。
根據巨量算數的報告,抖音和今日頭條重合度為25.3%,重合用戶占今日頭條用戶總數的59%。大量用戶重合表明,字節全產品矩陣覆蓋的用戶群可能沒有想象中那么廣,用戶在抖音、頭條、西瓜視頻等APP之間的流動才是主流。
另一個不利的信號是,抖音的口碑在下滑。
同樣來自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快手網絡口碑指數高達64.7%,在一眾短視頻APP中遙遙領先。而抖音,只有28.1%。
抖音和快手的用戶爭奪戰,早已來到存量競爭階段。抖音每增加一個用戶,都要和快手搶,雙方甚至只能直接從對方的用戶群里搶人。
2020年,字節跳動廣告收入占實際收入的77%,是字節跳動收入的主要來源。2021年11月,字節跳動曝出國內廣告收入在過去半年內停止增長。并且來自抖音的收入已經停止增長,而另一核心產品今日頭條甚至處于虧損邊緣。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字節要瘋狂開拓海外市場,加碼TikTok。TikTok可以說承載了市場對字節跳動的期待,也成了字節跳動短視頻產品的主要增長來源。
早在國內根基尚未扎穩時,張一鳴已經把目光投向海外了。事實上,幾年后冉冉升起的TikTok,只是字節國際化的一條明線,暗線早在2015年-2016年埋下線索。他們孵化了今日頭條海外版News Master,一段時間改名Top Buzz;之后又推出西瓜視頻海外版Buzz Video。
這個操作很熟悉,抖音之前名字還是A.me,同期字節還孵化了火山小視頻。以張一鳴的一貫打法,看準未來某個方向,就同時啟動多個產品,哪個能夠“賽馬”跑出來,就會有更多資源向它聚集。
(圖源:張小珺)
2016年中抖音立項時,團隊不足十人,至多是枚業務棋子;蟄伏一年半,2018年春節期間抖音大爆發。
而TikTok發展壯大于巨頭扎堆的領域——海外的Facebook、谷歌、Snapchat,哪一個不是根基深厚的巨頭,它卻可以異軍突起,風靡于海外用戶之間。
還能在一眾圍追堵截中——從Facebook扎克伯克的明搶,到在標榜公平的美國政府的政令下頑強生長。
2022年第一季度,TikTok全球月活躍用戶接近16億,成為全球用戶活躍度最高的應用之一。從0到10億的過程,TikTok只用了4年時間,讓許多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抖音選擇在今年上市,無疑是再三考慮之后的結果。上市意味著,可以有更多資金和資源向TikTok傾斜,按照張一鳴一貫的打法,一旦看準就是all in。二來抖音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間,如果再推遲上市,屆時的環境將更為復雜和充滿不確定性,估值也不容樂觀。
如此來看,抖音上市迫在眉睫。
04 張一鳴的巨浪征途
從All in抖音,把抖音做成全民級爆品。再到不設上限投入TikTok,與國外巨頭Facebook交戰。
字節幾乎做遍了所有的行業,成為一家APP超級工廠。
眼前來看,抖音如果實現上市那將是一場資本狂歡,從投資機構、管理層、到期權員工,不少人會因其上市而成為千萬富翁。
但這對于追求“延遲滿足感”的張一鳴來說,不夠。
張一鳴似乎從不為自己設置思維禁錮。“一鳴認為挑戰Facebook和Google是應該能干成的事”一位海外某地區負責人談道。
張一鳴曾在內部鄭重地分析道:“Facebook是從高向低打,我們是從低向高打。”
意思是,Facebook是社交型產品,誰是社交核心誰就影響周圍人,此所謂從高往低;字節是推薦算法產品,算法和群眾走在一起,協同并進,只要更多人因算法而使用App,就能守住陣地、將陣地做大做強,最后包圍Facebook,此所謂從低往高。
2012年,扎克伯格就在公司內部強調,必須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新動態和產品,如果對手發布了成功的產品,必須立即跟進,阻止對手在市場立足。
2012年起,Facebook先后大手筆收購了Instagram和WhatsApp,之后干脆走上了 “誰紅就抄誰”的道路,將多款火爆應用簡單粗暴地移植到自己的平臺上。而TikTok,只是一長串被抄襲名單中的最新一員。
以前,多是中國創業者從硅谷抄軟件回中國。TikTok剛出現時,扎克伯格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他心里認為自己有100種方法能打敗TikTok,Facebook的熟人社交鏈也沒放出來,但令他頭疼的是,TikTok如同一頭猛獸不斷進攻Facebook大本營。
4月12日消息,TikTok的廣告收入將會增長兩倍,達到110億美元以上,其中有近60億美元的廣告營收會來自美國市場,TikTok如今成了全球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之一。
對字節而言,抖音國內增長已經放緩,而TikTok增長勢頭正猛,有外媒曾經預測TikTok的廣告收入將于2024年超越YouTube。
但目前來看,與Facebook超20億的月活用戶相比,顯然TikTok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想要“賽馬”必須先押注,這里面就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也就是說,字節希望借助抖音的上市,來為TikTok造血,與Facebook貼身肉搏爭搶老大的位置,最后實現獨立上市。
早在字節改名抖音前,字節就請來了活躍在項目一線的知名美國資本市場律師高準上任CFO,這一動作被看作是字節籌備上市的信號。
高準是何人?
她被認為是亞洲資本市場第一梯隊的律師,曾協助超過100家公司在美股和港股IPO,其中不乏美團、京東、拼多多、小米、蔚來汽車等巨頭。
這樣一位既熟悉美國、中國香港等地 IPO 流程規則,又有豐富中概股IPO實踐經驗的CFO ,在專業、資歷上都屬于拔尖,字節跳動非常需要這樣的人才。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高準能接住這個燙手山芋嗎?
行內對字節IPO的評價是:可能是當前環境下最困難的IPO和募資行動,沒有之一。甚至有IPO記者和作家評論字節的IPO可以載入世界金融史冊。
從改名這個事情來看,高準上任的第一把火燒得還算漂亮。但抖音上市,接下來面臨的合規性問題,面對政策和監管壓力的適應性,可能產生的盈利穩健性,都是擺在面前的難題。
這還不包括,后面TikTok若上市需要踢掉的攔路虎。對整個字節集團來說,如今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暗自發力上市前的臨門一腳。
新CFO上任、字節改名抖音,都能看出字節計劃上市的努力。至于能否成功上市,還有非常多不確定的因素。
這次改名,伯虎財經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信息,“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張利東,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為大股東,持股98.81%。”
張一鳴持股98.81%,看似退休實則未退?這位掌舵人,曾引領字節走過了9個年頭,即便是現在也能在字節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他的影子。
曾經,他在飯否上記錄著,“如果給過去5年的自己一個建議,就是激進再激進一點。”
如今,激進的字節跳到了香港,跳向了海外。一場真正的巨浪征途,才開始。
參考來源:
1.張小珺:抖音內幕:時間熔爐的誕生
2.張小珺:TikTok內幕:張一鳴的巨浪征途
3.封面新聞:抖音要赴港上市?盤和林:估值或低于原始投資人預期
4.量子位:看不慣又干不掉,TikTok是如何在美國擊敗Facebook的
5.晚點LatePost:字節改名抖音,不確定的東西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