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富質點 高楊 徐航
編輯|肇瑞
“實打實的跌!跌得六親不認,蕩氣回腸!抄底的全部陣亡。”
5月10日,中公教育報4.69元,漲幅2.18%。此時,距離證監會處罰落地已過去十余天。
除了處罰落地第二天漲停之外,這一上市公司并沒有迎來一些人意料中的強勢反彈。自高點暴跌九成,投資者如上哀嚎。
區區數百萬的處罰,對于這一公考巨頭并算不了什么。
據年報,中公教育去年員工總數減少近九千。
01 改錯
中公,是有改錯的。
近日,中公教育發布關于2022年度日常關聯交易的公告,同意公司及下屬公司2022年與關聯方李永新、北京千秋智業圖書發行有限公司、沈陽麗景名珠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吉安市井開區理享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上海貝丁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總金額不超過11053.07萬元的關聯交易。
不僅將此前未認定為關聯方的公司認定為關聯方,中公教育的關聯交易金額也大幅降低。
此前在2021年,實際發生關聯交易金額為28024.74元。
不僅如此,中公教育的實際控制人李永新,也拿出了實實在在的動作。
工商系統顯示,此前,李永新旗下的北京未來智業圖書發行有限公司曾在北京燦爛湘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北京益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曜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德匯文化有限公司、北京未雨先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多家公司股東之列。
這些中公教育的關聯方,近期密集發生了股權調整。
截至目前,上述5家公司的股東均為自然人,已無北京未來智業圖書發行有限公司的身影。
這或許意味著,中公教育的關聯方大量減少。
但這,夠嗎?
據《財富質點》獲悉,中公教育的關聯方不止于此,有關聯方甚至與上市公司或存業務共性,其中之一是由李永新主要持股的中公集團。
據工商資料,中公集團成立于2019年6月,注冊資本1億人民幣,股東分別為許華、李永新,認繳出資額分別為1000萬元人民幣、9000萬元人民幣,分別持股10%、90%。
這一持股結構,與主要由李永新母親持股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截然不同。據中公教育2021年報,魯忠芳、李永新母子分別持有中公教育41.36%、18.35%的股權,李永新與母親魯忠芳系一致行動人。
這家打著中公旗號的集團,這幾年擴張動作極多,甚至還與上市公司恒信東方抱團,成立了常州中公大國工匠科教發展有限公司、廣西東方夢境文旅康養投資有限公司。
有消息稱,恒信東方聯合中公未來集團擬建立面向華南及東盟的職業培訓基地,為項目持續輸送數字創意和康養專業人才,同時以人力資源培育平臺的模式輻射東盟地區人才培養。
對于李永新而言,在主要由母親持股的上市公司中公教育和自己持股的中公集團面前,孰重孰輕?
這一問題,仍然有待中公教育的回答。而對于這家公考巨頭而言,面臨的困擾,并不僅僅是關聯交易。
02 業績爆雷并非一夕之事
中公教育是職業公考培訓龍頭,最早成立可追溯于2010年。2018年,中公教育與A股上市公司亞夏汽車進行資產置換重組交易,實現曲線上市。185億的交易額令這只“公考培訓第一股”備受矚目。
但在上市完成業績對賭后,中公教育忽然出現巨額虧損。2021年,中公教育實現營業收入69.12億元,同比下降38.20%,凈利潤直接步入虧損,達-23.70億元,同比下降202.83%。
對于業績變化的原因,中公教育稱,2021年公司在黑龍江、江蘇、陜西、吉林、河南等20余個省份的直營網點和學習中心階段性關停,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此外,由于公司管理團隊對市場形勢的判斷過于樂觀,經營計劃調整不及時,導致退費猛增而成本居高不下,公司2021年全年退費率相比2020年大幅增長,當期業績出現較大波動。中公教育還提出,2022年,公司將“及時優化產品結構,降低協議班高退費班次占比”。
協議班,通稱“VIP高價班”,即按照協議規定,提供相關考試的課程服務,并在協議期結束后,按照協議中的退費條款辦理退費。
中公教育的營業收入按照授課方式來分,主要有普通班和協議班兩種。在業績預告中,中公教育就曾披露,公司為了穩定市場占有率,同時兼顧新建渠道網點培育期市場擴張策略影響,推出了協議班高退費班次。“預計2021年全年發生學員退費140億元—160億元,較2020年度的100.09億元增長39.87%—59.86%。”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展的早期,協議班曾是中公教育的業績“利器”。據其招股書披露,2017年,中公教育面授培訓貢獻了93.02%的收入,但在面授培訓中,協議班的營收占比達68.60%。在去年年底對于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中,中公教育更是稱,協議班收入始終維持在總收入的75%左右。
事實上,中公教育的業績爆雷并非一夕之事,在表面風平浪靜的2020年,已顯露端倪。
2020年第一季度,中公教育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6億元,第二季度這一數字為-3.49億元。而在第四季度,雖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達9.83億元,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8.35億元。
與之呼應的是,中公教育的股價在2020年11月達到頂峰43.58元/股后,便開始走下坡路,時至今日,截至5月10日收盤,中公教育股價報4.69元/股。
《財富質點》查詢中公教育年報發現,2020年,公司員工總人數為45066,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變為了36143,同比減少了近9000人。
5月11日,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關系平臺上向中公教育提問,今年有沒有裁員計劃,對于控制成本都做了哪些工作。中公教育回答顯示,公司每年會根據戰略計劃及實際情況進行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優化。2022年,公司會在產品、人員和渠道等方面進行成本管控,尋求最佳平衡點,推動公司穩健發展。
03 錢錢錢
業績不佳之外,中公教育的現金流遭遇大幅萎縮。
2021年報顯示,當年中公教育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0.98億元,同比下降183.93%。
截至報告期末,中公教育的總資產為103.05億元,負債合計84.16億元。在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19.70億元。在流動負債中,短期借款達31.53億元,合同負債30.64億元。
深交所的關注函曾指出,2018年以來,中公教育短期借款增長較大。2017年末,中公教育短期借款為1億元,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9月底,中公教育短期借款余額分別為16.07億元、28.67億元、39.76億元和48.44億元。
中公教育曾表示,需要充足資金應對可能的退費。而其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貨幣資金、定期存款及理財產品等金額扣除合同負債(預收款項)后為27.81億元、37.68億元和39.94億元,仍大于短期借款金額。在貨幣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債務仍持續大幅新增。
對此,中公教育解釋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周期性的需要銀行借款;構建長期資產的規模較大,需要通過短期借款補充運營資金;提升公司抗風險能力;經營虧損消耗資金等。
中公教育股東層面,股權質押仍在進行中。
據中公教育公告,李永新母親魯忠芳累計質押股份占其持股比例的53.23%,占公司總股本的22.01%,李永新累計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8.09%,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的8.82%。
去年3月,作為北大校友的李永新和他創建的北京中公公益基金會捐贈10億,設立北京大學中公教育發展基金。據稱,這是北大建校以來最大一筆個人捐贈,也是最大一筆校友捐贈。
李永新,去年是不差錢的。如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