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管財經
5月6日,“酒店湘軍”華天酒店在股東大會上宣稱,將采取品牌輸出的輕資產模式進行拓展。其中,酒店托管業務是重要盈利點之一 。
而諸如錦江、華住、首旅也早早地對發展模式做了從“輕”布局;在地產系酒店中,像萬達早年間就甩開了重資產的包袱,盡可能地擴大萬達商管輕資產的規模。
無論是國資、民企,亦或是酒管集團或地產酒店,做“輕”似乎成為大家的經營共識。
酒店做“輕”是趨勢,但是,都要取“輕”嗎?
酒店“輕”路線成主流
近些年,輕資產越來越成為酒店轉型的主旋律。
首先我們先理清“輕資產”這一概念。
行業人跟我說了他的理解:所謂輕資產、重資產,其實并不是嚴格的財務術語,也并沒有嚴格的量化指標進行區隔。
酒店輕資產運營的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各種外界資源,減少自身投入,把自身資源集中于利潤最高點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具體到輕資產的運營模式,目前行業以委托管理和品牌特許經營這兩種經營模式為主。
以錦江酒店為例,我們來簡單剖析下其輕資產運營的做法。
首先是轉讓自營酒店。
從2017年開始,錦江酒店已經不再擴大其直營店數量,而是將38家效益較差的直營酒店關閉,將相關物業出售,出售酒店物業釋放出的現金流投資于集團輕資產的建設。
2018年關閉43家直營酒店;2019年上半年關閉15家直營店。直到2021年,錦江酒店加盟酒店占比達91.32%。
根據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直營酒店減少4家,加盟酒店增加148家。可以預見的是,錦江酒店將更全面的轉型成專業的酒店品牌運營管理商。
直營模式下,酒店需要承擔土地租金、人力以及折舊攤銷等固定成本費用支出,其經營杠桿頗高。而加盟模式下,酒店只需要承擔加盟店的店經理以及后臺支持人員的人力成本支出。
再來說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模式下,錦江酒店與業主簽署協議安排,將旗下某一特定品牌的注冊商標、管理系統、技術規范標準等經營資源許可受許酒店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使用。
以錦江酒店旗下白玉蘭品牌為例,簽訂特許經營協議日,錦江酒店收取一次性白玉蘭品牌前期服務費;之后每月按照酒店客房實際收入的5%加上每間客房10元的標準作為持續加盟費;若是通過錦江酒店的CRS輸送的客房訂單,還需要根據成交客房的每夜實際房價的5%收取營銷渠道費。
錦江酒店旗下品牌的首次特許經營期一般為10年。在受許酒店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向錦江酒店集團借用專業的酒店經理,在酒店開業前3個月至酒店開業后1年內根據實際需求,輔導受許酒店更好地了解受許品牌的標準與體系,外派經理的職工薪酬與職工福利由借用酒店承擔。
錦江實行輕資產模式的第三種方式是委托經營,輸出管理經驗。
在特許經營的基礎上,錦江還將內部培養的管理人員也隨同品牌一塊輸出給受托管酒店,派出的經理擁有酒店人事任免和日常管理的權益與義務。
最后,錦江酒店的輕資產轉型還體現在營銷渠道的整合上。
2022年1月7日,錦江全球酒店互聯網平臺——錦江WeHotel啟用全新“錦江會員”品牌標識,“錦江會員”將致力于建立覆蓋錦江各產業板塊的錦江會員生態體系,實現逾1.8億錦江會員在錦江國際旗下各產業板塊互聯互通互惠互享,提升會員體驗。
另一個頭部酒店集團華住也是輕資產轉型的代表。
其創始人季琦自己練普拉提,教練告訴過他一句話,“要用最少的力氣做最好的動作。”季琦自己非常喜歡這句話,他認為這個邏輯也適合用來做酒店業,用最少的力氣去做最快的規模擴張。
于是,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住以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模式經營酒店數量占比為91%。
除了頭部酒店集團步伐屢屢“輕”快,最近華天酒店的股東大會上,就再次重申了其輕資產運營的方向,通過品牌與口碑重構,產業升級,多渠道整合資源,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及增值價值,持續釋放物業增值價值。
同時通過輕資產為主的租賃、托管和聯合發展,實現華天酒店在全國精選一線城市、省會城市或知名旅游城市等重點區域的布局。
不久前,《酒管財經》還報道過尚美生活輕資產模式擴張的特殊方式:將集團分拆為7家公司,同時也在“品牌共創”計劃中為合作品牌賦能。
酒店做“輕”需具備5大優勢
盈蝶咨詢CEO胡升陽告訴《酒管財經》,了解酒店做輕資產,要先明白酒店在前期為何先做重資產。
他指出,酒店做重資產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建立品牌標準、組建管理團隊、建立連鎖體系、建立自己的會員體系。也就是說,前期酒店經營探索的“學費需要自己交”。
隨著重資產風險的顯現,行業專業分工,互相合作的出現,以及資本市場連鎖擴張規模的需要,輕資產比較容易做規模的優勢突顯。
胡升陽認為酒店做輕資產有5大優勢:
● 管理體系比較成熟
● 團隊能力強
● 品牌影響力大
● 數字化技術和能力
●會員體系成熟
《酒管財經》智庫高級研究員、景鑒智庫創始人周鳴岐認為,目前行業內可供選擇的酒店品牌和酒管公司很多,酒店要做好輕資產輸出還是要擁有核心優勢。比如品牌優勢、管理優勢、以及獲客體系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至少有一個強項,輕資產才可能做好。
周鳴岐表示,如果不具備獨有優勢,可能只能以低價拓店,并接受一些不利的條件,這種低價內卷方式擴張在目前受疫情影響的環境下風險就會較大。
輕資產的隱憂
從國內頭部酒店集團的擴張來看,截至2021年,錦江、華住加盟比重均已超過90%。
酒店集團轉“輕”之后,還延伸出眾多軟品牌、品牌共創來加速整合單體酒店,甚至還出現酒店與社會餐飲合作的新玩法。
但輕資產的模式在部分酒店經營中,出現了諸如管理能力缺乏、面對資本“講故事”不再奏效的隱憂。
周鳴岐也表示,疫情加之經營問題,一些業主往往會拖欠酒店管理費,并尋求更廉價的品牌翻牌。
之前也有媒體報道過酒店行業的“網紅”亞朵,IPO屢次受挫,其緣由為輕資產運營模式與負債不斷高企、現金流持續縮減。輕資產模式帶來的規模,越來越難打動資本市場。
另外,也有行業人士分析,一些輕資產加盟酒管公司,在前期為了能更多獲得加盟項目,對酒店的硬件和地段不僅沒有標準和要求,甚至免費、貼錢給加盟商做量化工作和升級硬件。因為前期的條件問題,后面再加大運營,施展空間也十分有限。
事實上,無論是從重資產轉型輕資產,還是一條道堅持原有路線,都需要酒管公司根據自身情況來定。
把產品、品牌、管理模式做得更扎實,能夠走得遠才是好的經營模式。
統籌丨勞殿
編輯丨阿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