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旅 郭鴻云 李玲玉
日前,因連續虧損而被深交所發函“靈魂拷問”的眾信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信旅游”)終于在5月6日給出了官方答復,并就問詢函關注的營收業績連續下滑、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不確定性、是否存在到期無法兌付債券本息風險等情況做出了說明。
聞旅注意到,就在眾信旅游給出答復的同一天,另一家頭部旅行社企業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撒旅業”)也因被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而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代碼前戴上了“ST”的帽子。
值得關注的是,在凱撒旅業相關審計報告中特別提到,受疫情影響,近兩年凱撒旅業累計虧損13.88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流動負債合計金額超過流動資產合計金額10.96億元。因此存在可能導致對凱撒旅業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不到一個月時間兩大龍頭出境游旅行社先后都因經營問題而被股市監管機構注意,旅行社行業生存舉步維艱的狀態已經被擺在了“明面”上,無生意可做,沒錢可賺,虧到無法再“低調”,這種境況如何破?業者們難免再次焦慮。
眾信旅游回復公告回答了哪些關鍵問題?
時間回到4月15日,眾信旅游收到深交所問詢,透露出的幾個核心問題是其“營收持續下滑”、“主營業務慘淡”以及“現金流吃緊”,要求眾信旅游做詳細的說明。
5月6日,眾信旅游終于對此做出了回復。
首先,眾信旅游解釋了疫情影響下的旅游市場大環境對于業務的影響,2020年1月24日起停止國內旅游團組發團,于2020年1月27日起停止出境旅游團組發團,公司暫停經營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旅游產品,后續國內疫情好轉,跨省游恢復,但全國常有零星疫情發生,旅游活動時斷時續,而出境游更是一直沒有恢復,導致公司自2020年、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均出現大幅下降。
為證明旅行社行業整體處于艱難狀態下,眾信旅游給出了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
由圖表可看出,截止到2021年末,眾信旅游的旅游服務還不是收入最少的,中青旅5.04億元收入、凱撒旅業3.53億元收入,均少于眾信旅游。
而在橫向對比同業旅游服務收入之外,眾信旅游也給出了自己2020-2021年度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變化情況:
從表中可以看出,其2020年度虧損較為嚴重,主要原因為:
1、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公司全年業務收入大幅下降;
2、出境游產品因疫情原因取消,公司承擔了較大的機票、酒店等損失,導致 2020 年毛利率出現負值;
3、行業下游客戶同樣遭受疫情影響,導致公司債權回收期延長,公司根據相關會計政策計提了相應的減值準備;
4、公司歷史產生商譽的投資項目全部為旅游行業相關公司,2020年度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7.23億元。而這里提及的投資項目,主要為竹園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與上海悠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回復公告中,眾信旅游表示國際旅游市場正在好轉,公司將繼續調整和優化業務布局、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進一步縮減開支,增效降費;多渠道籌措資金,提高償債能力;與阿里尋求進一步合作的機會,加強業務與資本協同,在外部環境持續向好以及公司自身的不斷努力下,管理層認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營業收入繼續下滑的風險較小。
經營性風險以外,問詢函還特別提到了眾信旅游現金流問題。截至2021年底,眾信旅游公司資產負債率達95.31%,其中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銀行借款、應付債券以及其他應付款共計18億元,已經遠超公司貨幣資金余額。“是否存在短期償債壓力,是否存在債務違約風險及擬采取的應對措施”也是外界對于眾信旅游此次回復內容的重點關注所在。
根據眾信旅游回復公告內容,雖然報告期末公司短期借款、應付賬款等流動負債合計約19億元,但從貨幣資金、債務的到期情況及資金收支安排來看,公司短期償債壓力較小。
而眾信旅游未來的資金來源也是多元的,包括了從銷售端獲取現金流入、減持已回購股份(截止2022年3月,已減持股份550.00萬股,已經回籠資金0.41億元,尚未減持1,650.8萬股,按歷史減持均價預計剩余部分可回籠資金1.2 億元)、加強應收款項的催收力度以及加快推進類金融板塊資產處置的后續進度等。
被戴帽的凱撒旅業又發生了什么?
就在眾信旅游給出回復公告的前一天,還有股民在股票平臺詢問其已連續兩年虧損,并且今年一季度表現也不好,是否有ST風險,而眾信旅游信心十足的表示,按照現行退市規則,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的情況下連續虧損不會導致ST,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因此不存在ST風險。
事實證明,被問詢的眾信旅游確實沒有“戴帽”,而是另一家龍頭出境游企業,差點“吞并”了眾信旅游的凱撒旅業,被風險警示“ST”了。
不過通過凱撒旅業發布的《關于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暨停復牌公告》內容可知,凱撒旅業的這次戴帽與經營業務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因為其聘請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其2021年度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了審計,被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
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22年修訂)》第9.8.1條規定,上市公司最近一年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者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或者鑒證報告,其股票交易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凱撒旅業因此才被“ST”。
至于為什么會被出具否定意見的內控審計報告,凱撒旅業在公告中解釋,主要是公司部分對外投資事項未按照《公司對外投資管理制度》實施、對投資標的調查研究不夠,以及對市場環境變化缺乏謹慎判斷、與部分供應商存在超過正常業務規模的資金往來,從而導致列報和披露可能不準確的情形。
這件對外投資事件,具體就是凱撒旅業2021年度投資海南微凱創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4900萬元,占標的公司49%的股權,但截至報告出具日,其聘請的事務所未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獲知上述4900萬元的資金使用情況,且除附注中已披露的關聯關系及交易外,事務所無法識別是否存在其他關聯關系。
不過在這起不確定的投資事件之外,審計報告中還特別提到了凱撒旅業受疫情影響近兩年累計虧損13.88億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流動負債合計金額超過流動資產合計金額10.96億元。上述事項,表明存在可能導致對凱撒旅業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
而對于上述風險的整改,凱撒旅業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公司將繼續完善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提升內控管理水平,加強對子公司內部控制監督管理,跟蹤本年度存在的缺陷整改情況,通過對各類風險事項過程控制,加強內部監督職能,有效防范各類風險,促進公司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不過其回復整改情況的內容中也透露出無奈:“奈何2021年下半年疫情止水重波,反反復復,各地疫情流動爆發,致使國內旅游業務恢復及拓展均不達預期,整體經營壓力并未改善,因此公司未能實現投資盈利及控制成本的效果。”
“大船”行且難“小舟”又如何能自我保全
事實上,疫情之下,營收連續下滑、如何改善持續經營能力是許多旅行社企業正在面臨的困境。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僅2021年我國就有19541家旅行社企業注銷。
而作為疫情前出境游旅行社龍頭企業的眾信旅游和凱撒旅業,面對主營業務基本“全廢”的情況,并沒有就此“躺平”,也在積極自救,尋找破局之路,甚至還嘗試“抱團取暖”。
2021年6月,凱撒旅業宣布并購眾信旅游,擬通過向眾信旅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后者股份,并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消息公布后旅游市場與資本市場同時高度關注,并認為一旦合并成功,旅行社市場格局將會就此改寫,凱撒旅業也將成為該領域的“托拉斯”。
然而,因為復雜的股東關系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凱撒旅業與眾信旅游的這場“世紀婚禮”并沒能如愿舉行,合并案最終“告吹”。但對于彼時兩家股票還是帶來了一定的拉升成效。
抱團計劃失敗后,凱撒旅業調整戰略,將重心轉移到國內市場,加大國內游投入,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5000多條國內旅游線路。但是從營收結構來看,2021年凱撒旅業的旅游收入為3.54億元,仍有65.99%的跌幅,轉移到國內市場對其業績并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其最新數據顯示,旅游業務占凱撒旅業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已經下滑至37.61%,一半都不到。
而眾信旅游在與凱撒旅業合并失敗后,選擇再次投入阿里的“懷抱”。2021年12月8日,眾信旅游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4.41元/股價格受讓約6%的股份,總價款2.41億元。除此之外,眾信旅游也積極布局國內游市場,加大業務轉型,嘗試進軍免稅賽道和直播領域。比如2022年眾信旅游先后與中免集團、王府井免稅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0年6月眾信旅游投資創建的MCN機構“眾信方舟”正式投入運營,試水直播帶貨。
總之,就是在不放棄旅游產品的前提下,做盡了各種有賺錢可能的嘗試,但從結果來看,收效甚微, 因為“遠水”終究難解“近火”,有業內人士表示,疫情對旅行社的沖擊是“毀滅性”的,如果疫情一直保持當下的嚴重趨勢,旅行社再怎么努力發展“副業”,短期內破局或難以實現。
這一點在2022年表現地尤為明顯,“清明”“五一”小長假本是上半年帶動旅游市場的關鍵有利節點,但是由于疫情的反復以及多地實施熔斷政策,清明小長假冷清不少,五一假期更是“慘淡”,旅游企業痛失兩個“黃金周”。
據數據顯示,今年清明節3天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7541.9萬人次,同比減少26.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7.8億元,同比減少30.9%。而“五一”的5天假期,國內旅游出游1.6億人次,同比減少30.2%,按可比口徑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66.8%;國內旅游收入同比減少42.9%,僅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44.0%。
很快,就要再次迎來2022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個小長假端午節,就目前全國疫情防控的“焦灼”程度而言,是否能迎來久違的假期出游,仍未可知。